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5296022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肃省平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九上肇源期末)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隽永(jun)日晷(gu) 阴晦(hu)分道扬镳(bio)B . 精髓(su)木讷(n)铿锵(kng)明眸善睐(li)C . 黝黑(yu)恣睢(su)瞭望(lio)探骊得珠(l)D . 皱缬(ji)擅自(shn)褴褛(l)觥筹交错(gng)2.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蹒跚(pn)溃退(ku) 和睦(m)正襟危座(jn)B . 遒劲(qi)丘壑(h) 黏

2、土(lin)深恶痛疾(w)C . 窒息(zh) 秀颀(q)俯瞰(gn)密密匝匝(z)D . 雕镂(lu) 琐屑(xi) 畸形(j) 殚精竭虑(dn)3. (2分) (2011恩施)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B .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C .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D .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4. (2分) (2019九下乌海期中)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论教养利哈乔夫美国B . 故乡鲁迅呐喊C . 范进中举吴敬梓

3、清代D .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5. (2分) (2012丹东)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下面是同学们安慰他的语言,请选出其中不得体的一项( )A . 你父母太过分了,现在我们谁不带手机啊?B . 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把手机带到学校玩游戏,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C . 你父母做得对,你缺少自控力,拿手机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D . 你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太棒了!我曾经带手机到学校玩游戏,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导致成绩下滑6. (2分) (2011温州)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_。

4、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根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及至四顾无人,“刷”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A . B . C . D .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6河北)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_ , 又恐琼楼玉宇,_。(苏轼水调歌头)春蚕到死丝方尽,_。_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_ , _。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 , _。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5分)8. (15分) (2017八上宁波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6、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丙】江水又东 , 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嶔崯:形容山高。(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溯_东_去_悉_(2) 翻译。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3) 【甲】文从不同季节写三峡水的特点,可用【丙】文中的“_”来概括。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

7、,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5) 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B . 甲乙丙三文都写到了“石”,都写出了山石高大巍峨的气势,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姿。C . 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D . 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

8、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6) 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1分)9. (16分) (2017八上乌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

9、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

10、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但是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

11、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他认为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他坦言,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正如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所说:“匾额的缺失,使它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不复存在。由此,传统文化失去了一个可以依托的重要

12、载体。”因此,匾额文化的传承刻不容缓。(选自2017年2月8日光明日报,作者:李韵,有删改)(1) 如何理解匾额“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2) 文章第段提到了“天道酬勤”“同仁堂”“太和殿”等匾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 了解了匾额的相关文化和知识,请你为自己的书房拟写匾文(46字),并简单说明理由。 10.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白色污染”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泛滥成灾,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废弃的发泡塑料包装物已高达300多万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塑料垃圾已对国内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尽快改善

13、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消除“白色污染”,一项“绿色包装工程计划”正在世界各国推广实施,成为环境保护的一股绿色新潮。所谓绿色包装,是指一种在生产制造、使用及回收等环节中对人类生态环境无污染、无破坏作用、也不会引起任何不利影响的商品包装物。它包含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再次利用两个方面的含义。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发的绿色包装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改进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即在发泡塑料中加一种诸如淀粉基等改性混合物,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包装制品中。一旦这种包装制品被废弃后,分散在制品内部的淀粉颗粒能被土壤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所侵蚀分解,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另一类是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即利用

14、纸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质包装产品。这种包装品废弃后,不仅能在土壤和空气中自然分解腐烂风化,而且还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重新加工利用, 即使是将它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技术专家认为,纸浆模塑包装制品具有易于加工制作,包装性能优良和节省资源等特点,是今后绿色包装发展的主流。我国纸浆模塑工业才刚刚起步。我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和维也纳宣言签约国之一“议定书”和“宣言”中规定我国要在2005年达到限制和禁止使用发泡塑料包装物的预定目标,同时。我国于1996年4月1日颁发了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固体废弃物必须符合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个原则。据专家预测,“九五”期间我国纸浆模包装制品将会有

15、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食品、医药、日化、家电、工业产品包装制品及其生产设备将会成为纸浆模塑包装的重点应用领域。届时,这些纸浆模塑包装添加其他材料的制品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是惊喜如掺有加强纤维料的鸡蛋箱可以像装卸钢材一样不受损坏,混有各种天然色素食品使人胃口大开,含有荧光剂的产品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轻易地辨别它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掺和保鲜剂的食品可以延长保存时间“绿色包装”纸浆模塑制品将会给人们带来洁净、亮丽的新天地。(1) 下列对绿色包装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绿色包装是为了尽快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研制开发的新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B . 绿色包装是一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挥

16、资源的再利用的新型商品包装 物。C . 绿色包装制品中的每一种物品,即使是燃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因而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D . 绿色包装物废弃后,或者能被一些微生物所侵蚀分 解,或者自然分解腐烂风化,不会形成所谓的“白色污染”。(2) 下列对“并使其均匀分布在包装制品中”的“其”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指代淀粉基。B . 指代改进型发泡塑料包装制品。C . 指代发泡塑料。D . 指代淀粉基等改进性混合物。(3) 下列对第3段“从而克服了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发泡塑料包装制品不会降聚,只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B .

17、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靠降聚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C . 发泡塑料包装制品被废弃后不会降聚分解,有污染环境的缺陷,而绿色包装制品克服了这缺陷。D . 绿色包装制品既克服了不会降聚的缺陷,又克服了分解污染环境的缺陷。(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1996年4月1日至今,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可以说是大量减少了,符合了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B .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有所加强,对治理“白色污染” 采取了一些措施。C . 绿色包装制品中纸浆模塑包装制品是取代加入改性混合物的发泡塑料包装制品的主流产品。D . 随着绿色包装制品的广泛使用,我们的空气将 是清新的,天空是亮丽的,河水是洁

18、净的。11. (20分) (2018七下长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

19、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

20、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

21、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

22、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 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妙处。如何理解第段中划线词“俗气”?(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描写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

23、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以恶劣的生长环境突出枣树的生命力顽强。B . 第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C . 第段画线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同时也表达了“小伙子”以及作者对枣树的无奈和厌恶之情。D .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4) 比较第段与链接材料,说说两位作者分别从“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和“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禅的世界”里感悟到了什么?链接: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

24、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吴功正阿里山纪行)五、 作文 (共2题;共6分)12. (5分) (2017九下灌云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和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才的苦行之路”。请以“告别昨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13. (

25、1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这样注解: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效法。请以“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规范。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7-1、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5分)8-1、8-2、8-3、8-4、8-5、8-6、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1分)9-1、9-2、9-3、9-4、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五、 作文 (共2题;共6分)12-1、1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