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5289134 上传时间:2020-08-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省巴中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 鸡肋(li)食讫(q)邺城(y)心恶之(w)B . 禀请(bng)佯问(xing)麾军(hi)夏侯惇(chn)C . 绕寨(ro)大簏(l)诈败(zh)一盒酥(s)D . 辕门(yun)谮害(zn)褒贬(bo)斩杀(zhn)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证据确凿人声顶沸机构臃肿搏学多才B . 仰慕之情家瑜户晓妇儒皆知鞠躬尽瘁C . 深恶痛疾出言不逊匿名举报诘责当局D . 器宇轩昂禁固思想张惶失措颔首低眉3

2、. (2分)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 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B . 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佣者 , 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C . 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D . 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

3、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藏书数量较少, 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 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4.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妈妈再三解释,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B . 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C .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D . 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5. (2分) (2017八上运城月考) 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

4、”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B . 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C . 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D . 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4南京) 用诗文原句填空。春眠不觉晓,_。(孟浩然春晓)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_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_ , 似曾

5、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 ,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_ , _”。(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 (2020七上潜山期末) 今年是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市攻坚年。为此,某校701班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下面是摘自该班级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来帮助解决。 (A)做文明人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B)通过“文明伴我行”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

6、积极主动投身到文明创建中来,提升我们的文明素养。“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C)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措施,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共同创建平安、和谐而美丽的校园。(A)句用词不当,应将“_”改为“_”。(B)句缺少主语,应删去“_”或“_”。(C)句语序不当,应改为“_”。(2) 为了营造氛围,倡导文明,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 (3) 学校印发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承诺书,让你带回家递给家长阅读,并在“承诺人”一栏签字。而你的家长连一眼都没看,就签了名。此时的你该如何得体地与你的家长沟通?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8. (1分) (2

7、017八上揭西期末) 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珍惜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传统文化,在品尝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品味那份传承千年的文化。春节一盘饺子,包出代代不变的温馨和喜庆;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 (7分) (2019八下内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破山寺后禅院的环境特点是“_”,作者的心境是“_”。(各用诗中一字概括) (2) 诗的颔联现已化为哪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10.

8、(19分) (2019八上柯桥月考)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 , 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

9、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注】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藉:垫。(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沿溯阻绝 沿:_清荣峻茂 荣:_与之俱使高丽 俱:_船欲倾覆 欲:_(2)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3) 【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 【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43分)11. (25分) (2017八上灌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剥玉米安宁剥玉米当然是全家老少都要参与的大事。秋天的傍晚,有些凉意,月亮早早地就升上了天空,挂在某棵梧桐树的树梢上,幽幽地将皎洁的月光投向整个村庄。如果我能爬到月亮上去,一定会看到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此刻都和我家一样,坐在院子高高的玉米堆前,一心一意地埋头剥着玉米。有时候玉米里隐藏了整个秋天的小虫子们,也会出来热闹热闹,钻到你的鞋子里、袖筒里,或者脊背上。它们一个一个都吃得圆滚滚的,有时候因为太胖爬不动,就会直接从高高的玉米堆上骨碌下来。小孩子们也学它们,爬到高处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于是院子里便会响

11、起大人们的叫骂声,让他们赶紧滚回床上睡觉去!只有像我这样的笨孩子,躲在角落里一个一个地剥着玉米,最后被大人们忘记了,自己坐着睡过去了。朦胧中听见母亲叫我,才一个激灵醒过来,看到大人们已经剥完了大半,并将玉米编织在一起,准备明天挂到梧桐树或者平房上去了。我有些愧疚,为自己偷了懒。于是无声无息地拍落身上的玉米须、小虫子和灰尘,“啪嗒啪嗒”地走去上了床。眼皮沉沉地合上的那一刻,我听到院子里疲惫不堪的父母在絮叨争吵着什么,可是我已经顾不得了,一脚就踏入了梦乡。剥玉米的盛事,要持续很多天。在绵绵的秋雨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赶着要将玉米剥完了,挂到院子的角角落落里去。但凡能够砸进钉子的墙上,都会挂满了玉米。

12、所有的梧桐树,也全变成了金黄色,从上到下,里三层外三层的,犹如披了一件黄金铠甲。平房的四面墙上,当然更是挂得满满当当的。站在高处看四面八方,会觉得此时的村子,跟个披红挂绿的新郎官似的,很阔气,也很土豪。如果赶上阴雨绵绵的秋天,玉米一挂上树,就得立刻给披上塑料做的雨衣。我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啪啪”地打在塑料上,而后又顺着玉米滑落下去,在地上滴出一个一个的小坑。我于是有些无端地发愁,想着玉米要是发霉了怎么办呢?所以天还是快快地晴起来吧,等着晒干了,我们全家好进入下一个浩大工程剥玉米粒。我这样想着,听见母亲也在身后长长地叹气,于是整个下雨的秋天,一切便都是阴郁的、潮湿的,快要生了霉,腐烂了一样。所以

13、天一放晴,看着挂在外层的玉米差不多干了,父母便又带领我和姐姐摘下来,扔到大铁盆里去。一整个冬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剥玉米棒,不停歇地剥,好像我们生下来就只做这一件事一样。母亲是负责用剪刀将玉米插出一两道“垄沟”的人,这样方便我们顺着垄沟去剥。她还教我和姐姐,用一个剥完的玉米棒,代替手去剥另外一个玉米棒,这样可以更省劲,也不致于让手很快地红肿疼痛。夜晚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关起门来,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剥着玉米棒。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在大铁盆里,单调地附和着夜色中墙根下蛐蛐们的鸣叫。有时候我和姐姐偷懒,跑到床上去玩过家家。隔着蚊帐,看到父母的影子落在对面墙上,一高一低,忽而抬头,忽而弯腰,好像皮影戏一样

14、好玩。于是我和姐姐也将手高高地举起来,模拟出羊、马、兔子或者小狗等动物。两个人玩着玩着,还会一语不合,争执起来。父亲听了心烦,让我们要么下来剥玉米,要么赶紧躺下睡觉。我和姐姐怕父亲脾气再大一些,将玉米棒“砰”的一声砸过来,也便消了声,躺下乖乖地入了梦乡。梦里都在做什么呢,现在已经忘了,大约,也是在无休无止地剥着玉米吧,一直剥到冬天快要过去,挂在院子里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全都进了麻袋,运进粮库里去,换成我们需要的烧饼、衣服、咸菜或者针头线脑。(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有改动)(1) 阅读全文,说说第段有何作用? (2) 请说说第段“听见母亲也在身后长长地叹气”中母亲“叹气”的原因。 (3)

15、 赏析第段划线语句。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在大铁盆里,单调地附和着夜色中墙根下蛐蛐们的鸣叫。(4) 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5) 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学生田间劳作体验”的看法。链接材料:9月24日,灌南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样的“室外劳动课”。八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跟秋收的农民伯伯零距离,学着掰玉米、清理玉米皮。12. (18分) (2017九上和平期末) 阅读小说奶奶,回答下列小题。奶奶曹文轩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

16、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了。”奶

17、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有这个想法,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

18、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走的。”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全家人都起来了。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

19、,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表兄说:“进屋再说。”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

20、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节选自青铜葵花)(1) 概括文章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2) 请从人物塑造的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3)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文章写深夜里显得有些凄凉的号子。烘托出人们翻场时的冷清与痛苦。B . 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

21、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C . 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D . 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E . 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4) 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7八上费县月考) 题目:品它千遍也不厌倦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默写 (共1题;共10分)6-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1、7-2、7-3、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8-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9-1、9-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10-1、10-2、10-3、10-4、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