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5275241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考点通关练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与平面向量25解三角形的应用试题理(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测试25解三角形的应用一、基础小题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则,之间的关系是()ABC90D180答案B解析根据仰角与俯角的含义,画图即可得知2在ABC中,若sin(AB)12cos(BC)sin(A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不含60的等腰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sin(AB)12cos(BC)sin(AC)12cosAsinB,sinAcosBcosAsinB12cosAsinB,sinAcosBcosAsinB1,即sin(AB)1,则有AB,故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3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一座灯塔P的南偏西75距塔68海

2、里的M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处,则这只船的航行速度为()A 海里/小时B34 海里/小时C 海里/小时D34 海里/小时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在PMN中,MN34.v(海里/小时)故选A.4线段AB外有一点C,ABC60,AB200 km,汽车以80 km/h的速度由A向B行驶,同时摩托车以50 km/h的速度由B向C行驶,则几小时后,两车的距离最小()AB1CD2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设过x h后两车距离为y,则BD20080x,BE50x.y2(20080x)2(50x)22(20080x)50xcos60,整理得y212900x242000x40000(0x2.5)当x时,y

3、2最小,即y最小5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500 m,则电视塔的高度是()A100 mB400 mC200 mD500 m答案D解析由题意画出示意图,设塔高ABh m,在RtABC中,由已知BCh m,在RtABD中,由已知BDh m,在BCD中,由余弦定理BD2BC2CD22BCCDcosBCD,得3h2h25002h500,解得h500(m)6.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某湖泊两侧A,B间的距离,李宁同学首先选定了与A,B不共线

4、的一点C(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然后给出了三种测量方法:测量A,C,b;测量a,b,C;测量A,B,a,则一定能确定A,B间的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为()ABCD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均可唯一确定,通过解三角形的知识可求出AB.故选D.7.如图,航空测量组的飞机航线和山顶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已知飞机的飞行高度为10000 m,速度为50 m/s.某一时刻飞机看山顶的俯角为15,经过420 s后看山顶的俯角为45,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_ m(取1.4,1.7)答案2650解析如图,作CD垂直于AB的延长线于点D,由题意知A15,DBC45,ACB30,AB

5、5042021000(m)又在ABC中,BCsin1510500()CDAD,CDBCsinDBC10500()10500(1)7350.故山顶的海拔高度h1000073502650(m)8在海岛A上有一座海拔1千米的山,山顶上有一个观察站P.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岛的北偏东30、俯角30的B处,到11时10分又测得该船在岛的北偏西60、俯角60的C处,则轮船航行速度是_千米/时答案2解析PA平面ABC,BAC90,APB60,APC30,PA1千米,从而BC千米,于是速度vBC2(千米/时)二、高考小题92016全国卷在ABC中,B,BC边上的高等于BC,则cosA()ABCD答案C解析解

6、法一:过A作ADBC,垂足为D,由题意知ADBDBC,则CDBC,ABBC,AC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可知,cosBAC,故选C.解法二:过A作ADBC,垂足为D,由题意知ADBDBC,则CDBC,在RtADC中,ACBC,sinDAC,cosDAC,又因为B,所以cosBACcoscosDACcossinDACsin,故选C.102015重庆高考在ABC中,B120,AB,A的角平分线AD,则AC_.答案解析依题意知BDACBAC,由正弦定理得,sin,CBAC180B60,CBAC45,BAC30,C30.从而AC2ABcos30.11.2015湖北高考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

7、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 m.答案100解析依题意有AB600,CAB30,CBA18075105,DBC30,DCCB.ACB45,在ABC中,由,得,有CB300,在RtBCD中,CDCBtan30100,则此山的高度CD100 m.12.2014四川高考如图,从气球A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C的俯角分别为67,30,此时气球的高是46 m,则河流的宽度BC约等于_m(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sin670.92,cos670.39,sin3

8、70.60,cos370.80,1.73)答案60解析如图所示,过A作ADCB且交CB的延长线于D.在RtADC中,由AD46 m,ACB30得AC92 m.在ABC中,BAC673037,ABC18067113,AC92 m,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BC60 m.132015全国卷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75,BC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解析如图,作PBC,使BC75,BC2,作直线AD分别交线段PB、PC于A、D两点(不与端点重合),且使BAD75,则四边形ABCD就是符合题意的四边形过C作AD的平行线交PB于点Q,在PBC中,过P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E,则PB;在QBC

9、中,由余弦定理QB2BC2QC22QCBCcos3084()2,故QB,所以AB的取值范围是(,)三、模拟小题142017东北三校联考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方向上,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Aa kmBa kmC2a kmDa km答案D解析依题意知ACB1802040120,在ABC中,由余弦定理知ABa(km),即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a km.15.2017汉中期末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1,BC1,AD,ABC120,DAB75,则CD()AB2C2D1答案A解析如图,过点D作DE

10、AB于E,过C作CFAB交AB的延长线于F,则DECF,CBF60,DEADsinDABsin(4530),CFBCsinCBF(1),所以四边形DEFC是矩形,CDEFABAEBF,因为AEADcosDABcos(4530),BFBCcosCBF(1),所以CD1.162017郑州模拟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bc且,若点O是ABC外一点,AOB(00,故c8,从而ABC的面积为58sin10.一、高考大题12016浙江高考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cosB.(1)证明:A2B;(2)若ABC的面积S,求角A的大小解(1)证明:

11、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C2sinAcosB,故2sinAcosBsinBsin(AB)sinBsinAcosBcosAsinB,于是sinBsin(AB)又A,B(0,),故0AB0),则BD2x.在BCD中,因为CDBC,CD5,BD2x,所以BC.所以cosCBD.在ABC中,AB3x,BC,AC5,由余弦定理,得cosCBA.所以,解得x5.所以AD的长为5.(2)由(1)得AB3x15,BC5,所以cosCBD,从而sinCBD.所以SABCABBCsinCBA155.52016河南六市联考如图,在一条海防警戒线上的点A,B,C处各有一个水声检测点,B,C到A的距离分别为20千米和

12、50千米,某时刻B收到来自静止目标P的一个声波信号,8秒后A,C同时接收到该声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千米/秒(1)设A到P的距离为x千米,用x表示B,C到P的距离,并求出x的值;(2)求P到海防警戒线AC的距离解(1)依题意,有PAPCx,PBx1.58x12.在PAB中,AB20,cosPAB,同理,在PAC中,AC50,cosPAC.cosPABcosPAC,解得x31.(2)作PDAC于D,在ADP中,由cosPAD,得sinPAD,PDPAsinPAD314.故静止目标P到海防警戒线AC的距离为4千米6.2016茂名质检如图,角A为钝角,且sinA,点P,Q分别是角A的两边上不同于点A的动点(1)若AP5,PQ3,求AQ的长;(2)设APQ,AQP,且cos,求sin(2)的值解(1)A是钝角,sinA,cosA.在AQP中,由余弦定理得PQ2AP2AQ22APAQcosA,AQ28AQ200,解得AQ2或10(舍去),AQ2.(2)由cos,得sin.在APQ中,A,又sin()sin(A)sinA,cos()cosA,sin(2)sin()sincos()cossi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