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2661532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38.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石油产业的影响分析1鲁传一 佟庆(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4)摘要摘要:碳税是目前国内关注度较大、争议也较大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手段。为了考察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和部门的影响,特别是征收碳税的补充政策如减征间接税、减征居民收入税的缓冲作用,本文采用构建的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组合下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和部门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税是一种有效的政策手段,可较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同时经济影响较小。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减少企业间接税,并对居民消费进行补贴,不仅有助于减缓对企业生产的刺激,而且有利于拉

2、动居民消费,减缓碳税对经济的冲击。在征收碳税 300 元/吨碳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8.05%,而 GDP 下降 0.18%。减少间接税,企业总出口下降 1.73%,而独立碳税时,总出口下降 1.86%。对居民消费补贴,居民消费增加 0.19%;而没补贴时居民消费下降 0.01%。在独立碳税下,石油部门产出增加 32.54%,需求增加 21.32%,出口下降 407.69%。而在补贴方案下,石油出口下降为 46.91%和 53.23%。三种方案下石油部门产品的供给价格分别上升 3.35%、4.41%和 6.63%。关键词关键词:低碳经济;CGE 模型;一般均衡模型;石油;二氧化碳;中图分类号

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文章编号:The effects of the carbon tax policies to low-carbon economy on the economy and oil sector Lu Chuanyi Tong Qing(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The carbon tax is a policy option to develop the low carbo

4、n economy,which is paid much attention and with many disputations.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carbon tax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sections,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the complementary policies of the carbon tax such as cutting indirect tax and cutting income tax,a dynamic recursive

5、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s built and used to simulate.The results analyses show that carbon tax is a kind of effective policy choice,with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smaller effects on the economy.Cutting indirect tax and supplying subsidy to the household at the time of collecting

6、 carbon tax,is helpful to carbon reduction,and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n 1本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项目号 2007BAC03A12)、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985”课题(项目号 L08E08)和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项目号 2006C1)支持。作者简介:鲁传一(1968),男(汉),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从事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Email:。第 53303页produc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While collecting the c

7、arbon tax at 300 Yuan per ton carbon,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es at 8.05%,but GDP descends at 0.18%.Reducing indirect tax,exports descends at 1.73%,but without reducing indirect tax exports descends at 1.86%.Supplying a subsidy to household,the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creases at 0.19%,but wi

8、thout subsidy the consumption descends 0.01%.Under the independent carbon tax scheme,the production of petroleum sector increases at 32.54%,the demand increases at 21.32%,exports descends 407.69%.While supplying subsidy the export of the petroleum sector descends to 46.91%and 53.23%.In three schemes

9、 the price for supply of the petroleum sector rise at 3.35%,4.41%and 6.63%,respectively.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y;CGE model;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oil;Petroleum;Carbon Dioxide 一、导言一、导言低碳社会是目前人类构想的一种新型的、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低排放为特征的社会形式。与传统的社会形式相比,低碳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企业利润最大化、消费效用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温室气体的排

10、放最低化。低碳排放不仅要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也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治理经济、社会的政策。整个社会将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自觉寻求低碳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低碳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该白皮书提出了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社会,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能效提高、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

11、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要求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低碳经济的着眼点在于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当今中国经济能源消费仍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能源为主,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CO2 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研究指出(冯之浚,2009),2007 年我国碳基燃料共排放 CO2 达到 54.3 亿吨,居全

12、球第二。在 2007 年,我国每建成 1 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 0.8 吨 CO2;每生产 1 度电,要释放 1 公斤 CO2;每燃烧 1升汽油,要释放出 2.2 公斤 CO2。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数量的 92%,其中煤炭要占 68%,电力生产中的 78%依赖燃煤发电,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在未来 30 年,我国将继续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不利地位,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举的阶段,也是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13 亿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也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都处于高碳经济的状况,必

13、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第 54303页生态等严重后果。这种严峻的挑战,使得我们必须将推行低碳经济模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思考。要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除了技术政策,更需要财经政策,以形成持久稳定的刺激和诱导。政府政策既包括命令控制性的政策,如排放上限、排放强度指标等,也包括市场经济政策,即数量型的政策如可交易的排放许可政策、价格政策如税收政策。此外,还包括宣传教育型的政策。目前大家关注得最多的是税收政策,如能源税、能源资源税、碳税、燃油税等。关于碳税,目前国内关注度较大,争议也较大。有的专家认为(卢延杰,2009),目前征收碳税为时尚早,若现在征收碳税,对经济和能

14、源行业冲击很大,现在备战碳税却正当时。有的专家(陈洪宛,张磊,2009)认为碳税是国际上普遍采用和认同的减排政策,但在我国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设计。在我国当前背景下实施碳税,除了需要在能源工业的短期利益与全社会长期和谐发展之间进行权衡外,还需要考察征收碳税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否会加大收入差距,是否影响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是否与本国现有的政策体系相协调。关于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2000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试算了两种碳税税率方案,即 100 元/吨碳和 200 元/吨碳。其结果显示征收碳税可显著地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改善能源的消费结

15、构,并能有效地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实行碳税政策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模型的运算,采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对我国的未来经济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魏涛远等2002通过一般均衡模型,分别计算了生产部门和我国居民的能源消费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 19 种主要的商业能源产品,同时考虑了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和用作原材料等能源产品的不同用途,设定了 5 美元/吨碳和 10 美元/吨碳两种碳税税率。研究指出征收碳税将使经济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碳排放量也将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在对每吨碳征收 5 美元税时,短期内 GDP 将下降约 0.4%,碳排放量将下降 8%;长期

16、内 GDP 将下降 0.1%,碳排放将下降 0.4%。在对每吨碳征收 10 美元税时,短期内 567 将下降 0.85%,碳排放量将下降 14%;长期内 GDP 将下降 0.07%,碳排放量将下降 4%。高鹏飞等2002应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 MARKALMACRO 建模工具,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我国能源系统碳减排政策的模型,研究了碳税对我国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假定从 2030 年开始征收碳税,到 2050 年,在 50 美元/吨碳的碳税水平下,减排率接近 30%,而碳税从 50 美元/吨碳增加到 100 美元/吨碳,减排率只增加 3.4%。关于碳税造成的 GDP 损失,在 50 美元/吨

17、碳的碳税水平下,2030 年达 188 亿美元,占当年 GDP 的 0.3%,2040 年达 400 亿美元以上,占当年 GDP 的 0.43%;而在 100 美元/吨碳的碳税水平下,各年的 GDP 损失将高达 0.6%以上,最高达 0.75%。有的专家(王金南等,2009)认为征收碳税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政策工具,他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碳税征收对中国宏观经济、节约能源和抑制 CO2 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低税率的国家碳税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低税率的碳税方案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极为有限,但对减缓 CO2 排放增长具有明显的刺激效果。为了考察征收碳税对国民经济和能源

18、部门的影响,特别是征收碳税的补充政策如减征间接税、减征居民收入税的缓冲作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LU Chuanyi,2009),将采用自主构建的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补充政策方案下征收碳经济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的影响,并与没有补充政策的方案进行比较。本文构建了一个 12 部门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名称为 THCGEDR。第 55303页出口国内使用总需求总产出国内生产进口资本能源劳动投入 1投入 n劳动资本能源资本能源煤油气电二、二、THCGEDR 模型模型THCGEDR 模型包括 4 个行为主体,即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将经济系统划分为 1

19、2 个部门,即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其他服务业、化工、煤、油、气和电力。包括 8 个模块,即生产模块、价格模块、收入模块、消费和储蓄模块、投资和资本积累模块、贸易模块、环境模块和市场均衡模块。THCGEDR 模型中生产函数大都采用 CES 函数,而非能源中间投入品的合成函数采用列昂惕夫(Leontief)生产函数。在中间投入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力之间有替代性,它们组成能源组合。资本、能源之间也有替代性,共同组成资本能源组合。能源资本与劳动之间也有替代性,共同组成能源资本劳动组合。其它非能源中间投入彼此之间没有替代性,它们与资本劳动能源组合形成总产出。如图 1 所

20、示。假设所有生产者是同质的,各经济部门不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是同步的,家庭是由为数众多的同质的消费者组成。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决策时,把价格作为外生变量。在任何一年,各部门资本存量是固定的,不能在部门间流动;在年与年之间,各部门资本通过投资和折旧而增减。在任何时候,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流动。THCGEDR 模型中,大部分商品都存在着国内外进出口贸易。采用“小国假设”来刻画与国外间的贸易,假定国际市场价格外生设定。国外进口品与国内生产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存在着产品的差异。采用阿明顿(Armington)假设来描述进口商品与国内产品之间

21、的不完全替代关系,通过 CES 函数描述最终消费在最小成本下的优化。即进口品与国内产品通过 CES 组合为总消费品。国内企业生产,根据收入最大化原则,按常转换弹性(CET)函数在出口与国内市场间分配。产品流动如图 1 所示。图 1 THCGEDR 模型的产品和要素流动在收入模块,劳动收入用工资率与就业量表示。资本收入定义为总产出中的增加值减去劳动收入和折旧。企业收入定义为资本总收入加上折旧和政府转移支付。家庭收入来源于第 56303页劳动收入、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域外捐赠及国外汇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为家庭可支配收入。政府收入来源于企业间接税、家庭和企业的收入所得税、碳税、国外净借款。家

22、庭消费用线性消费函数(LES)表示,并通过一个转换矩阵转换为最终消费需求。家庭储蓄定义为家庭可支配收入乘以边际储蓄倾向。政府消费需求用政府总消费与固定的部门产品消费份额表示。政府储蓄为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消费、企业补贴、居民补贴后的剩余。企业储蓄为企业收入扣除企业税收、企业转移后的剩余。总储蓄由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净储蓄组成。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库存增加。库存增加用外生的库存增加系数与产出的积表示。总的固定资产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库存增加。假设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中一定的份额,部门投资份额设为部门的资本收入在总资本收入中的份额。对投资品的需求定义为部门实际投资与资本构成

23、系数的加权和。固定资产折旧用各部门相应的折旧率换算得到。环境模块中,碳排放量为不同能源品种的总需求量与排放系数、转换系数、固碳率的乘积之和。碳税收入为不同能源品种的总需求量与排放系数、转换系数、固碳率、碳税率的乘积之和。不同种类能源的销售价格增量等于不同能源品种的碳税收入除以总需求量。市场均衡模块包括商品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均衡、资本市场均衡、国内外进出口贸易均衡和储蓄投资均衡。三、数据三、数据THCGEDR 模型基于中国 2002 年投入产出表,对数据进行归并。将 123 个产品部门归并为 12 个部门。编制 2002 年 12 部门社会核算矩阵,所要求的数据,大多数可以从2002年中国投入

24、产出表和 2003 年中国统计年鉴获得,少数数据来自其他参考文献。编制后的社会核算矩阵如表 1 所示。表 1 中国 2002 年社会核算矩阵 ACT COM FAC HOU ENT Gov CAP ROW TOTAL ACT 282214.9 31215.6 313430.5 COM 191571.6 52571.3 19121.4 45566.1 308830.37FAC 104396.7 104396.69HOU 58950.5 18632.6 77583.061ENT 45446.2 5634.6 51080.79 Gov 17462.2 707.32 5444.4 27379.2 50

25、993.17 CAP 19567.3 23701.6 7604.6 -5306.97 45566.53 ROW 25908.1 0.471 25908.6 TOTAL 313430.5 308830.4 104396.777583.1 51080.8 50993.2 45566.6 25908.6 在 THCGEDR 模型中,除了社会核算矩阵得到的数据外,还需要一些参数。有些参数可根据时序数据和有关的经验数据模拟后外生地给定,如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政府消费的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等。有些参数是由作者根据经验或有关参考文献设置,如政府收入转移支付给居民的比例、以及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进

26、口品与国内产品的替代弹性、出口与国内销售的转换弹性。还有些参数需要校准,如 CES 生产函数中的转移参数和份额参数、阿明顿函数中的转移参数和份额参数、出口需求函数中的转移参数和份额参数等。THCGEDR 模型在具体应用和模拟前,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通过了有效性和一致性检验,均达到了所要求的结果,可以作为有效的模拟工具。第 57303页四、模拟方案选择四、模拟方案选择为了模拟我国征收碳税及其补充政策的效果,采用构建的 12 部门递推动态 CGE 模型,分析增收碳税对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影响。因为比较静态 CGE 模型,描述的是有一外生的因素冲击经济系统后所达到的新的一般均衡结果,不能描述经济系统

27、从受到冲击到新的一般均衡状态的过程。所以,递推动态 CGE 模型可以描述在未来一系列独立时间期限内(如一年),增收碳税及补充政策的一般均衡效果,并可描述增收碳税及补充政策所产生的长期影响。本文首先以碳税作为经济系统的冲击变量,模拟增收不同规模的碳税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冲击和影响,包括对宏观经济变量和部门经济变量的影响。此时,增收的碳税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称为独立碳税方案。接着,以碳税作为经济系统的冲击变量,并相应削减企业的间接税,使征收碳税后企业生产的燃料成本保持不变,模拟增收不同规模的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时,增收的碳税一部分作为企业生产补贴,剩余部分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称为生产补贴的碳税方案

28、。第三方案是,以碳税作为经济系统的冲击变量,并相应削减企业的间接税,使征收碳税后企业生产的燃料成本保持不变,同时,将碳税剩余部分作为补贴,转移给消费者,模拟增收不同规模的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时,增收的碳税一部分作为企业生产补贴,剩余部分作为居民的消费补贴,称为全补贴的碳税方案。模型采用新古典闭合原则,假定经济中劳动充分就业,总投资由储蓄内生决定。不同方案下情景设定如表 2。首先设定基准情景,即没有征收碳税政策情况下,中国经济系统运行的状态。再设定比较情景。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中碳减排量的价格在 10 美元/吨作用,因此,设置 6 个比较情景,经济中征收碳税在 50、1

29、00、150、200、250、300 元/吨碳。总之,碳税为冲击变量,不同情景下碳税不同。表 2 CGE 模拟中的情景方案 独立方案 生产补贴方案 全补贴方案 基准情景 没有征收碳税,中国经济系统运行 情景 1 碳税在 50 元/吨碳 碳税在 50 元/吨碳,并生产补贴碳税在 5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情景 2 碳税在 100 元/吨碳 碳税在 100 元/吨碳,并生产补贴 碳税在 10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情景 3 碳税在 150 元/吨碳 碳税在 150 元/吨碳,并生产补贴 碳税在 15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情景 4 碳税在 200 元/吨碳 碳税在 200 元/吨

30、碳,并生产补贴 碳税在 20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情景 5 碳税在 2500 元/吨碳 碳税在 2500 元/吨碳,并生产补贴 碳税在 250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情景 6 碳税在 300 元/吨碳 碳税在 300 元/吨碳,碳税在 300 元/吨碳,生产和消费补贴 五、模拟结果分析五、模拟结果分析 首先方案 1 的设置下,模拟征收不同规模的碳税,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影响,包括对宏观经济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的影响。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消费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存货投资需求、进口、出口、总需求、总供给。表 3 列出了

31、不同碳税情况下,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与基准情景下相比的变化比例。第 58303页表 3 在独立碳税方案下不同碳税的宏观经济影响碳税(元/吨碳)0 50100150200250 300GDP 0.00%-0.03%-0.06%-0.09%-0.12%-0.15%-0.18%碳排放 0.00%-3.25%-4.90%-5.80%-6.58%-7.35%-8.05%CPI 0.00%0.04%0.08%0.13%0.17%0.21%0.25%居民消费 0.00%0.00%-0.01%-0.01%-0.01%-0.01%-0.01%政府消费 0.00%0.00%0.00%0.00%0.00%0.00%0.

32、00%固定资产投资 0.00%0.55%1.08%1.45%1.75%2.05%2.40%存货投资 0.00%-0.45%-0.82%-1.12%-1.32%-1.58%-1.80%进口 0.00%0.15%0.30%0.45%0.60%0.75%0.90%出口 0.00%-0.55%-0.95%-1.19%-1.39%-1.62%-1.86%总需求 0.00%-0.10%-0.20%-0.30%-0.40%-0.50%-0.60%总供给 0.00%-0.10%-0.20%-0.30%-0.40%-0.50%-0.60%从表 3 可以看出,征收碳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有负影响。随着碳税税

33、率的加大,对 GDP 的影响逐渐加大。总的来说对 GDP 的影响较小,当碳税在 300 元/吨时,GDP 下降 0.18个百分点。碳税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很明显,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当碳税在 300 元/吨时,GDP 下降 0.18%,而碳排放减少 8.05%,碳减排比例大大高于 GDP 下降的比例。特别是在低碳税段,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当碳税在 50 元/吨时,碳排放减少 3.25%,这说明减排的初期低成本的减排潜力很大。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与碳税税率同趋势增长,碳税每增加 50元/吨碳,消费者价格指数大约上涨 0.04%。随着碳税税率的加大,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略有变化,但变

34、化很小。这主要是由于不同产业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变化不同,有涨有落,总体效果不明显。政府消费需求不变化,主要是因为政府消费总额设置为外生变量,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加,而且在不同碳税税率下,增加的比例大于 GDP 下降的比例,小于碳减排的比例,说明征收碳税诱导了投资需求。这与现实生活也相符。由于征收了碳税,许多企业将进行技术改造,增加更新改造投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征收了碳税,能源产品销售价格上涨,许多企业会加强管理,提高管理应急水平,减少存货储备。由于征收了碳税,能源及能源密集型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导致进口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出口会相应减少,进口会相应增加。由于征收碳税对经

35、济形成冲击,提高了经济系统的价格水平,短期内会出现经济萎缩,总供给和总需求减少。但从表 3 可以看出,征收碳税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影响的比例不是太大。当碳税在 300 元/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减少 0.6 个百分点。图 2 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 第 59303页不同碳税水平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从图 2 可以看出,减排量和固定自从投资曲线呈现二次曲线型,其他变量变化较小,接近于一次曲线。这说明比较静态分析中,碳税的减排效果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或边际减排成本上升。在方案 1 下居民消费中的部门产品出现不同比例的变化。征收不同水平的碳税时,非化石能源产品的居民消费需求同比例增加。当

36、碳税水平从 0 到 300 元/吨碳时,这些产产品的居民消费需求从 0%增长到 0.19%,小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变化。建筑业变化比例为零,这是由 2002 年投入产出表所决定的。2002 年投入产出表中,建筑业居民消费需求为 0。在居民消费需求中,化石能源下降的比例较大,煤炭下降比例最大,其次是天然气和石油。虽然天然气的含碳量小于石油,但同样数量热量的能源供给中,天然气的排放量比石油大,在居民消费需求中,天然气的下降比例大于石油。方案 1 下居民消费中部门产品比例变化如表 4。表 4 居民消费中部门产品比例变化 0 50 100150200250 300 农业 0.00%0.03%0

37、.06%0.10%0.13%0.16%0.19%重工业 0.00%0.03%0.06%0.09%0.13%0.16%0.19%轻工业 0.00%0.03%0.06%0.10%0.13%0.16%0.19%建筑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交通运输 0.00%0.03%0.07%0.10%0.13%0.16%0.19%商业 0.00%0.03%0.06%0.10%0.13%0.16%0.19%服务业 0.00%0.03%0.06%0.10%0.13%0.16%0.19%化工 0.00%0.03%0.06%0.10%0.12%0.16%0.19%煤炭 0

38、.00%-7.71%-14.30%-20.01%-25.02%-29.43%-33.33%石油 0.00%-1.07%-2.15%-3.22%-4.23%-5.25%-6.21%天然气 0.00%-1.45%-2.77%-4.15%-5.46%-6.71%-7.95%电力 0.00%0.03%0.06%0.09%0.12%0.16%0.19%在方案 1 下,总进口、出口中部门产品也会出现不同比例的变化,如表 5、6。从表 5、6 可以看出,随着碳税的征收、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轻工业、化工的进口出现下降,轻工业出口增加,表明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而化工的出口也出现下降,而且下降比例大于进口下降

39、的比例,说明化工的国际贸易在萎缩。农业和煤炭的进口为 0,这是由 2002 年投入产出表所决定的。2002 年投入产出表中,农业和煤炭的进口为 0。此外其他部门产品进口会按照不同比例相应增加。在出口方面,除了化工的出口下降外,农业、重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出口也下降。农业的出口数量较小,变化比例也较小。而重工业、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都是能源及能源密集型企业,征收碳税引起出口下降,是人们意料之中。表 5 方案 1 下总进口中部门产品的变化比例0 50 100150200250 300农业 0 0 0000 0重工业 0.00%0.61%1.17%1.70%2.07%2.12%2.2

40、6%轻工业 0.00%-0.83%-1.46%-1.89%-1.94%-2.27%-2.69%建筑业 0.00%1.45%2.88%3.99%4.98%5.79%6.66%交通运输 0.00%0.70%1.40%2.10%2.68%3.06%3.44%商业 0.00%0.11%0.22%0.33%0.44%0.50%0.55%第 60303页服务业 0.00%0.21%0.45%0.48%0.51%0.61%0.71%化工 0.00%-0.43%-0.96%-1.42%-1.88%-2.18%-2.47%煤炭 0.00%0.00%0.00%0.00%0.00%0.00%0.00%石油 0.00

41、%4.08%8.07%11.95%15.55%18.38%21.31%天然气 0.00%2.82%5.51%7.59%9.67%11.51%13.46%电力 0.00%3.09%6.01%8.67%11.33%13.73%16.05%表 6 方案 1 下总出口中部门产品的变化比例X(i)050 100150200250 300农业 0.00%-0.45%-1.04%-1.07%-1.10%-1.32%-1.60%重工业 0.00%-3.24%-6.95%-9.92%-12.88%-17.55%-21.75%轻工业 0.00%13.12%18.66%21.84%25.02%29.73%32.77

42、%建筑业 0.00%1.43%2.87%3.92%4.97%5.74%6.69%交通运输 0.00%58.02%113.43%169.04%224.64%260.23%288.47%商业 0.00%24.77%54.60%77.30%100.00%111.71%127.93%服务业 0.00%25.71%49.74%75.52%101.30%128.32%148.34%化工 0.00%-1.75%-4.37%-8.47%-12.57%-16.34%-18.93%煤炭 0.00%-15.94%-26.72%-33.83%-40.95%-50.80%-53.17%石油 0.00%-68.79%-1

43、35.69%-202.72%-269.74%-337.91%-407.69%天然气 0.00%-60.00%-108.00%-140.50%-165.00%-186.00%-202.00%电力 0.00%-1.96%-1.96%-1.96%-1.96%-1.96%-1.96%表 7 方案 1 下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化比例 PC(i)050 100150200250 300农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重工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轻工业 0.00%0.00%0.00%0.00%0.00%0.00%0.

44、00%建筑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交通运输 0.00%0.00%0.00%0.00%0.00%0.00%0.00%商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服务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化工 0.00%0.00%0.00%0.00%0.00%0.00%0.00%煤炭 0.00%8.38%16.75%25.13%33.51%41.88%50.26%石油 0.00%1.14%2.28%3.42%4.56%5.70%6.84%天然气 0.00%1.47%2.94%4.4

45、1%5.88%7.35%8.82%电力 0.00%0.00%0.00%0.00%0.00%0.00%0.00%表 7 显示了方案 1 下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变化比例。从表 7 可以看出,随着碳税的征收、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化石能源的销售价格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当碳税水平从 0 到 300 元/吨碳时,煤炭的价格水平从基准价格上涨至 50.26%。其他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变。表 8 显示了征收碳税、能源价格变化引起了部门产品生产的供给价格变化。从表 8 可以看出,征收碳税,农业、建筑业部门产品没有变化,轻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品供给价格相对下降,而能源和能源密集性部门的产品供给价格上涨。第 61303页表

46、 8 方案 1 下部门产品供给价格的变化PS(i)050 100150200250 300 农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重工业 0.00%1.60%3.30%4.92%6.05%7.94%9.67%轻工业 0.00%-0.60%-1.37%-1.98%-2.34%-2.94%-3.54%建筑业 0.00%0.00%0.00%0.00%0.00%0.00%0.00%交通运输 0.00%1.16%2.31%3.45%4.52%5.14%5.41%商业 0.00%0.74%1.65%2.27%2.93%3.53%4.07%服务业 0.00%-0.26%

47、-0.53%-0.79%-0.99%-1.21%-1.39%化工 0.00%0.06%0.14%0.26%0.37%0.45%0.53%煤炭 0.00%0.70%1.34%2.11%2.76%3.35%3.87%石油 0.00%0.59%1.16%1.66%2.25%2.80%3.35%天然气 0.00%1.67%3.25%4.56%5.41%5.83%6.14%电力 0.00%0.00%0.01%0.01%0.01%0.01%0.02%为了减少征收碳税对经济系统的冲击,一般国家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或补充政策。为了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冲击,避免对国内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一般国家会相应减少企业的间

48、接税,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为了减少征收碳税对国内消费的刺激,拉动国内消费,同时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政府可以采用消费补贴的方式,作为价格上涨的补充。对于政府财政来说,财政收入基本不变,补贴来源于碳税的收入。表 9 显示了方案 2 下国民经济宏观变量的变化。从表 9 可以看出,随着碳税的征收、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GDP、碳排放、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进口、出口、总需求、总供给等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与方案 1 独立碳税情景一致,变化比例略有减小。如碳税水平为 300 元/吨碳时,GDP 下降 0.17%,碳排放下降 8.23%,总出口下降1.73%,总供给和总需求下

49、降 0.57%;而独立碳税时,GDP 下降 0.18%,碳排放下降 8.05%,总出口下降 1.86%,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60%。从表 3 和表 9 的对照看,征收碳税的同时,补贴企业生产,有助于减小对企业生产的冲击。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化一致。表 9 征收碳税和生产补贴方案下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碳税(元/吨碳)0 50100150200250 300 GDP 0.00%-0.03%-0.06%0.08%-0.11%-0.14%-0.17%碳排放 0.00%-3.28%-5.04%-5.91%-6.78%-7.68%-8.23%CPI 0.00%0.04%0.08%0.13%0.17%0.21

50、%0.25%居民消费 0.00%-0.01%-0.01%-0.01%-0.01%-0.01%-0.01%政府消费 0.00%0.00%0.00%0.00%0.00%0.00%0.00%固定资产投资 0.00%0.47%0.92%1.10%1.35%1.67%2.05%存货投资 0.00%-0.53%-1.16%-1.96%-2.58%-3.12%-3.63%进口 0.00%0.14%0.28%0.42%0.56%0.65%0.83%出口 0.00%-0.53%-0.93%-1.12%-1.32%-1.54%-1.73%总需求 0.00%-0.09%-0.19%-0.27%-0.37%-0.46

51、%-0.57%总供给 0.00%-0.09%-0.19%-0.27%-0.37%-0.46%-0.57%表 10 显示了方案 3 下国民经济宏观变量的变化。从表 10 可以看出,随着碳税的征收、第 62303页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GDP、碳排放、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进口、出口、总需求、总供给等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与独立碳税方案 1、碳税和生产补贴方案 2 一致,变化比例略有减小。如碳税水平为 300 元/吨碳时,GDP 下降 0.16%,碳排放下降 8.36%,总出口下降 0.56%,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57%,居民消费增加 0.19%;而方案2 下,GDP 下

52、降 0.17%,碳排放下降 8.23%,总出口下降 1.86%,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60%,居民消费下降 0.01%;而独立碳税时,GDP 下降 1.08%,碳排放下降 8.23%,总出口下降 1.83%,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57%,居民消费下降 0.01%。从表 3、表 9 和表 10 对照看,征收碳税的同时,补贴企业生产,有助于减小对企业生产的冲击,补贴消费者,有助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减缓碳税对生产、消费和国民经济的影响。表 10 征收碳税和生产及消费补贴方案下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碳税(元/吨碳)0 50100150200250 300GDP 0.00%-0.02%-0.05%

53、-0.07%-0.10%-0.13%-0.16%碳排放 0.00%-2.87%-4.52%-5.94%-6.79%-7.63%-8.36%CPI 0.00%0.04%0.08%0.13%0.17%0.21%0.25%居民消费 0.00%0.03%0.07%0.10%0.13%0.17%0.19%政府消费 0.00%0.00%0.00%0.00%0.00%0.00%0.00%固定资产投资 0.00%0.79%1.65%2.78%3.91%4.78%5.99%存货投资 0.00%-0.96%-1.26%-1.84%-2.36%-3.19%-3.71%进口 0.00%0.34%0.43%0.60%0

54、.75%0.85%0.97%出口 0.00%-0.09%-0.19%-0.24%-0.32%-0.43%-0.56%总需求 0.00%-0.10%-0.17%-0.26%-0.38%-0.45%-0.57%总供给 0.00%-0.10%-0.17%-0.26%-0.38%-0.45%-0.57%下面分析不同方案不同情景下,碳税的征收对石油产业的影响。表 11 列出了不同方案不同碳税水平下,石油部门的总产出、整个经济对石油产品的总需求、石油部门的产品出口情况。从表 11 可以看出,随着碳税的征收、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部门的总产出、整个经济对石油产品的总需求逐渐增加,石油部门的产品出口逐渐下降

55、。在不同方案之间比较,随着补贴措施的实施,对生产进行补贴,企业的产出增加;在对企业和居民都进行补贴时,产出会增加,但在低碳税段(小于 100 元/吨碳)企业的产出增长没有方案 2 增长快。可能在低碳税段,存在消费补贴的情况下,居民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从可以从总需求 Z3 的增长率小于 Z2 可以推测。至于出口,可以发现三种方案比较,补贴政策可以减缓出口的下降。对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助于减小企业的成本负担;对生产和消费者都补贴,消费者在价格信号和补贴的诱导下可进行消费选择,结果国内石油总需求相对其他方案减少,石油出口下降减缓。图 3 显示了不同碳税方案和水平下石油部门的产出、需求和出口的变化趋势。表

56、 11 不同碳税方案和水平下石油部门的产出、需求和出口碳税(元/吨碳)Q1 Q2 Q3 Z1 Z2 Z3 X1 X2 X3 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 6.55%10.98%9.96%4.08%8.14%3.72%-68.79%-13.20%-13.99%100 13.81%18.31%16.52%8.08%11.61%6.77%-135.69%-24.15%-24.10%第 63303页150 20.06%23.02%22.59%11.82%13.09%8.81%-202.72%-32.44%-32.43%200 26.

57、31%28.03%28.80%15.56%14.61%11.57%-269.74%-37.77%-39.75%250 30.22%32.57%34.89%18.38%15.64%14.28%-337.91%-42.30%-46.61%300 32.54%37.68%40.69%21.32%17.21%15.94%-407.69%-46.91%-53.23%表 12 显示了不同碳税方案和水平下石油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供给价格的情况。石油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受碳税水平的影响,碳税水平越高,销售价格越高,而且三种方案下销售价格的变化幅度相同。这由碳税水平直接诱导得到。而石油部门产品的供给价格,受中间

58、投入、资本、劳动、不同种类的能源投入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也受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影响,因此不同方案下,供给价格变化不同。如在碳税水平 300 元/吨碳时,三种方案下供给价格变化比例分别为 3.35%、4.41%和 6.63%。图 4 显示了石油部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变化趋势。图 3 不同碳税方案下石油部门的变量变化表 12 不同碳税方案和水平下石油产品价格变化销售价格 1 销售价格 2销售价格 3供给价格 1供给价格 2 供给价格 3 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0 1.140%1.140%1.140%0.590%1.080%1.100%1

59、00 2.280%2.280%2.280%1.160%2.000%2.270%150 3.420%3.420%3.420%1.660%2.710%3.280%200 4.560%4.560%4.560%2.250%3.230%4.330%250 5.700%5.700%5.700%2.800%3.850%5.480%300 6.840%6.840%6.840%3.350%4.410%6.630%第 64303页图 4 不同碳税方案和水平下石油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六、结论六、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碳税是一种有用的政策手段,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小。在征收碳税

60、 300 元/吨碳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5%,而 GDP 下降 0.18%。但是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对整个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就是好的政策选择,还必须考虑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独立碳税的情况下,居民消费需求中,能源产品下降很大;出口贸易中能源和能源密集性产业出口下降较大。能源产品销售价格上升,除了轻工业和服务业,其他行业的产品供给价格都上升。在征收碳税 300 元/吨碳时,居民消费需求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下降 33.33%、6.21%和 7.95%;出口贸易中重工业、化工、煤炭、石油、天然气下降 21.75%、18.93%、53.17%、407.69

61、%、202.00%。煤炭、石油、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上升 50.26%、6.84%和 8.82%。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减少企业的间接税,有助于减缓对企业生产的刺激,减少对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征收碳税 300 元/吨碳时,方案 2 中 GDP 下降 0.17%,碳排放下降8.23%,总出口下降 1.73%,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57%;而独立碳税时,GDP 下降 0.18%,碳排放下降 8.05%,总出口下降 1.86%,总供给和总需求下降 0.60%。在征收碳税的同时,减少企业的间接税,并对居民消费进行价格补贴,不仅有助于减缓对企业生产的刺激,而且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减缓征收碳税对经济系统

62、的冲击。碳税水平为 300 元/吨碳时,方案 3 中居民消费增加 0.19%;而方案 2 和 1 下,居民消费下降 0.01%。随着碳税的征收、碳税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部门的总产出、整个经济对石油产品的总需求逐渐增加,石油部门的产品出口逐渐下降。碳税水平为 300 元/吨碳时,在方案 1 下,石油部门的总产出增加 32.54%,石油产品的总需求增加 21.32%,出口下降 407.69%。而不同方案比较,增加对企业的补贴,可避免出口大幅度下降。在方案 2 和 3 情况下,石油出口下降 46.91%和 53.23%。在碳税水平 300 元/吨碳时,三种方案下石油部门产品的供给价格,上升比例分别为

63、 3.35%、4.41%和 6.63%。可见,从能源产业角度看,征收碳税,并采取补贴措施,有助于减少碳税政策对经济的负影响。第 65303页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冯之浚,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光明日报.2009421.2 卢延杰,碳税,看上去很美.中国石油石化.第 10 期,2009,4647.3 陈洪宛,张磊.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财经论坛.2009,第1 期,pp3540.4 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0,13351338.6

64、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4749.7 王金南,严刚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09,29(1):101105.8 Lu Chuanyi,Zhang Xiliang,He Jiankun.A CGE analysis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energyinvestmentoneconomicgrowthandcarbondioxideemission:AcaseofShaanxiProvinceinwesternChina.Energy(2009)19.doi:10.1016/j

65、.energy.2009.04.0079ChuanyiLu.Effectsofinvestmentgrowthinenergysectorsofwesternareasonlocaleconomyandemissions:CaseofShaanxiProvinceofChinabasedonaCGEmodel.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SectorManagement.Vol.3No.1,2009,pp.2949.10 贺菊煌,沈可挺等.碳税与二氧化碳减排的 CGE 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2002 年,第 10 期,3947.11 王灿.基于 CGE 模型的中国气候政策模拟与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3.第 66303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