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52642800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4.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活污水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活污水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活污水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生活污水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污水处理(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不知道你的水量如何,10000 一下用接触氧化吧,工艺成熟,投资也 相对好些,运行维护也比较简单。负荷比较高,运行费用也相对低一 点 1)接触氧化法的特征1)接触氧化法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BOD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 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 处理时间短。因此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的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法一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对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易产生膨胀的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显示出优越性。容易 在活性污泥法中产生膨胀的菌种(

2、如球衣细菌等),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 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优点。 可以间歇运转。当停电或发生其它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对间歇运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 时间的停车,细菌为适应环境的不利条件,它和原生动物都可进入休眠状态,显示了对 不利生长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代谢。 有人试验,即使停止运转一个月,再重新开始运行,生物膜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 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 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无需回流污泥,运转十分方便。 剩余污泥量少。2)接触氧化法具有上述的优点,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生化

3、处理法。其高效处理的原理分析 如下: 生物活性高(泥龄低)。国内采用的接触氧化池中,绝大多数的曝气装置设在填料之下, 不仅供氧充足,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的活性提 高。如果从“泥龄”来看,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为34天,而第一级氧化池的生物 膜“平均泥龄”为12天。由于平均泥龄低,微生物总是处在很高的活力下工作。经 耗氧速度测定,同样湿重的带有丝状菌的生物膜,其耗氧速度较活性污泥法的高1.81 倍。 传质条件好,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速度比较快。在接触氧化法中由于空气的搅动,整 个氧化池的污水在填料之间流动,使生物膜和水流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速度,加快了细 菌表面的介

4、质更新,增强了传质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谢速度,缩短了处理时间。 利于丝状菌的生长。在有填料的接触氧化池中,对丝状菌的生长很有利。丝状菌的存在, 能提高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充氧效率高。接触氧化法的填料有增进充氧效果的作用,动力效率在3kgO2/kwh以上, 比无填料的曝气提高30%。充氧效率高,则有机物的氧化速度相应提高。 有较高的生物浓度。一般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为23g/L,而接触氧化法可达10 20g/L。由于微生物浓度高,故大大提高了 BOD5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由于生物量大, 对低浓度的污水,也能有效地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填料表面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故能 适应污水中氨氮硝化的要求。3)尽

5、管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构筑物,但也存在着一些缺 点: 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 易过高,同时要有防堵塞的冲洗措施。 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后生动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 水水质。 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2)接触氧化池的构造接触氧化池的构造见示意图416。1)池体池体的作用除了进行净化污水外,还要考虑填料,布水、布气等设施的安装。当池体 容积较小时,可采用圆形钢结构,池体容积较大时可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的平面 尺寸以满足布水、布气均匀,填料安装、维护管理方便为准。池体的底

6、壁须有支承填料的框 架和进水进气管的支座。池体厚度根据池的结构强度要求来计算。高度则由填料、布水布气 层、稳定水层以及超高的高度来计算。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充氧设备的供气压力或提升高度。 一般总池高在3.56.0m左右。2)填料填料是生物膜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膜的载体,同时也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因此, 载体填料是接触氧化池的关键,直接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效能。载体填料的要求是:易于 生物膜附着,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水流阻力小,强度大,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 用,截留悬浮物质能力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与水的比重相差不大,避免 氧化池负荷过重,能使填料间形成均一的流速,价廉易得

7、,运输和施工方便。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合成树脂类作填料,如硬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 钢、环氧纸蜂窝等硬性填料;还开发出多种新颖的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弹性生物环填料 以及漂浮填料等多种形式的填料。这些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建设费用中约占55 60%。所以载体填料直接关系到接触氧化法的经济效果。3)布水布气装置接触氧化池均匀地布水布气很重要,它对于发挥填料作用,提高氧化池工作效率有很 大关系。供气的作用有三:使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一般控制在45mg/L左右;充分 搅拌形成紊流,有利于均匀布水,紊流愈甚,被处理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效率愈高,传质效率 良好,从而处理效果也愈佳;防止填料堵塞,

8、促进生物膜更新。目前生产上常采用的布气方式有喷射器(水射器)供氧、穿孔管布气、曝气头布气等。 布水方式分顺流和逆流两种。顺流指进水与供气同向,氧化池中水、气同向流动,此种工艺 中填料不易堵塞,生物膜更新情况较好,较易控制;逆流指进水与供气方向相反,池内水、 气逆向相对流动,气液接触条件好,增加了气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故去除效果好,但由 于进水部分的水力冲刷作用较小,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易脱落更新。国内通常采用的是顺流工 艺。(3)常用流程及其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流程通常有两种,即一段法(一次生物接触氧化)和二段法(即 两次接触生物氧化)。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两种系统各有其特点,其经济

9、性和适 用性范围简介如下:1)一段法亦称一氧一沉法。原水先经调节池,再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尔后流入二次沉淀池进 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上层水排放或作进一步处理,污泥从二次沉淀池定期排走。这种流程虽然在氧化池中有时会引起短路,但全池填料上的生物膜厚度几乎相等,BOD 负荷大体相同,具有完全混合型的特点,营养物(F)与活性微生物的重量(M)之比较低, 微生物的生长处于下降阶段。此时微生物的增殖不再受自身生理机能的限制,而是由污水中 营养物质的量起主导作用。2)二段法亦称二氧二沉法。采用二段法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生物氧化时间,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同时更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使处理水质稳定。原水经调节池调节

10、后,进入第一生物接触氧 化池,然后流入中间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层水继续进入第二接触氧化池,最后流入二次 沉淀池,再次泥水分离,出水排放,沉淀池的污泥定期排出。在二段法流程中,需控制第一段氧化池内微生物处于较高的F/M条件,当F/M2.1时, 微生物生长率可处于上升阶段。此时营养物远远超过微生物生长所需,微生物生长不受营养 因素的影响,只受自身生理机能的限制。因而微生物繁殖很快,活力很强,吸附氧化有机物 的能力较高,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为了维持微生物能处于较高的F/M条件下,BOD负荷随 之提高,处理水中有机物浓度也就必然要高一些,这样在第二阶段氧化池内,须根据需要控 制适当的F/M条件,一般在

11、0.5左右,此时的微生物处于生长率下降阶段后的内源性呼吸阶 段。由此可见,二段法流程的微生物工作情况与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或活性污泥AB法相似。上面所述为两种基本流程。随着实践的变化,这两种流程可以随之变化:例如,有将 接触氧化池分格,不设中间沉淀池,按推流型运行。氧化池分格后,可使每格的微生物与负 荷条件更相适应,利用微生物专性培养驯化,提高总的处理效率。上述两法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段法流程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投资较省,但对BOD的 降解能力不如二段法。二段法流程处理效果好,可以缩短生物氧化所需的总时间,但增加了 处理装置和维护管理工作,投资也比一段法高。一般来说,当有机负荷较低,水力负荷较大 时,采用一段法为好。当有机负荷较高时采用二段法或推流式更为恰当。试验表明,二段法 中的第一接触氧化池,与第二接触氧化池容积比宜选用7:3为好。在推流式流程中,既可按 BOD变化的条件分格(第一格最大,以后逐渐减小)也可按水力负荷分格(每格为相等大 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