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5261473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word可编辑鲁教版秋天教学心得体会新教育提倡要构筑有效课堂,那么,如何构筑呢?很多教师心里还是一片迷茫。我认为,第一要素就是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课,我们应该孩子什么?有了这一明确的目的,上课的时候就能思路明晰,游刃有余。秋天一课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按照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的顺序,分别描写了蓝天、白云、稻田、池塘、梧桐树、落叶、燕子等代表秋天的事物,构造明晰,语句优美,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文章。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两个“学会”和两个“训练”来教学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景物的方法,学会读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才能和写作才能。一、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

2、,我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孩子们都能答出“从高到低”的顺序,这要归功于上学期我上的一堂全局公开课口语交际找春天,当时就教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来孩子们还能活学活用,融会贯穿。接着,我就追问:从哪知道是按照从高到底的顺序呢?随着孩子们的答复,我板书出了这一课的重点词:蓝天、白云、稻田、池塘、梧桐树、落叶、燕子,文章构造一下子就清楚了。随后我总结到: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们在描写一处景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层次明晰,有条理。其实这篇文章不但按照从高到底的顺序描写,还按照了从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远处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又写了近处池塘

3、边上的梧桐树叶。因此,这篇文章的观察方法是: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二、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如今很多孩子读书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读过一遍之后,没有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因此,读过之后,没有什么收获。在教秋天一课时,我教给了学生批注式读书的方法。比方,在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引导孩子们考虑,这一句话可以换成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成语,聪明的小朋友很快说出“天高云淡”,我让他们赶快把这个成语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比方,在第二自然段,有句“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我引导孩子们考虑,一眼望不到边可以换成什么成语,孩子们也很快答出“一望无际”“一望无边”,我就又让他们把这个成

4、语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再比方,“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引导孩子们考虑,这是一个什么句?然后让他们用波浪线画出这句话,并批注“比喻句”这样边读边画边批注,文章的脉络和重点,很快就显示出来,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让孩子们用这样的方法读书,不但积累了词汇,还学会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多得。三、训练学生的朗读才能秋天一课,语言非常优美,特别合适训练学生的朗读。因此教这篇课文时,我注重了对学生朗读才能的培养和训练。采取的形式是:第一遍我来范读,第二遍我领读,第三遍让孩子们自由练读,第四遍是集体读,然后是指名读,最后是分男女生、分小组赛读。在每次读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点评和纠正,个别读的不到位的

5、地方,我就一遍遍示范。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经过一遍遍纠正和示范,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朗读才能有了明显的进步。四、训练学生的写作才能我们很多教师总是抱怨孩子们不会写作文,很多孩子也是一提到作文就发怵。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借助文本来训练,日积月累下去,孩子们的写作才能何愁不能进步?比方秋天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描写落叶时,这样写道: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过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读到这里,我这样引导:落叶还落到哪了?谁怎样做?把它当做什么了呢?这样一激发,给了孩子们一个想像的空间,孩子们便张开想像的翅膀,纷纷答复有的落在森林里,松鼠跑

6、过去,捡起来戴在头上,把它当做帽子。有的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去,钻进底下,把它当做棉被。有的落到小河里,蝌蚪爬上去,舒适地躺着,把它当做小船。有的在空中飘舞,飞来飞去,小鸡看到了,把它当做蝴蝶。有的落到小狗的头上,小狗戴上它,把它当做美丽的蝴蝶结孩子们的答复真是太精彩了,让我一次次惊叹,一阵阵欣喜。于是,我赶紧抓住这精彩的瞬间,让孩子们把自己创编的内容写在书上,作为永久的珍藏。我想,正是因为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个引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个空间,孩子们就能翻开思维的大门,张开想像的翅膀,写下美丽的诗行。我们的语文课也就在一次次有心的引领下,为学生铺垫了写作的根底,培养了写作的兴趣和才能。短短的一篇课文,在融洽的、充满激情和乐趣的气氛中完毕了,孩子们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我想,这样的课堂是实效的,是我所欣慰的,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受益的。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