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525926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市高考化学二轮专题0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6高一下溧水期中) 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 . 56g CO和32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 . 12g C和32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 . 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2. (2分) (201

2、8高二上罗湖期末) 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够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 A . 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ol1B . CH3OH(l) O2(g)=CO2(g)2H2O(l)H=726.5kJmol1C . CH3OH(l) O2(g)=CO2(g)2H2O(g)H=675.3kJmol1D . 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3kJmol13. (2分)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3、. 由C(金刚石)C(石墨)+119KJ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285.8KJD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53.7KJ,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4. (2分) (2014海南)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4、( ) A . H2O(g)H2(g)+ O2(g)H=485kJmol1B . H2O(g)H2(g)+ O2(g)H=+485kJmol1C . 2H2(g)+O2(g)2H2O(g)H=+485kJmol1D . 2H2(g)+O2(g)2H2O(g)H=485kJmol15. (2分)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 . 2H2(g)+O2(g)=2H2O(l)H1 2H2(g)+O2(g)=2H2O(g)H2B . S(g)+O2(g)=SO2(g)H1 S(s)+O2(g)=SO2(g)H2C . C(s)+O2(g)=CO(g)H1 C(s)+O2(

5、g)=CO2(g)H2D . H2(g)+Cl2(g)=2HCl(g)H1 H2(g)+ Cl2(g)=HCl(g)H26. (2分) 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 .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B . 氢气燃烧C . 浓硫酸的稀释D . Ba(OH)28H2O和NH4Cl (固体)混合7. (2分) 已知:2H2(g)O2(g)=2H2O(l)H571.6 kJ/mol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

6、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 11B . 13C . 14D . 238. (2分) (2016高二上安阳期中)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 A .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H2O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H=+285.8 kJ/molB . 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O2(g) CO2(g)+H2O(l)H=445 kJ/molC . 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则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D

7、 . HF与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 kJ/mol9. (2分) (2016高二上集宁期中)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 稀醋酸与0.1 mol/L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 kJ/molB . 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H=95.6 kJ/molC .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H=+285.

8、8 kJ/molD . 已知2C(s)+O2(g)2CO(g)H=221 kJ/mol,则可知C的燃烧热为11.5KJ/mol10. (2分) (2017开封模拟)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kJmol1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kJmol1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kJmol1 A . 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 反应为放热反应C . 反应使用催化剂,H3减小D . 反应CH4(

9、g)C(s)+2 H2(g)的H=74.8kJmol111. (2分) (2018宿迁模拟) 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废液中NH4+能转化为N2(g)和H2O(l),示意图如下:反应I 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B . 两池中投放的废液体积相等时,NH4+能完全转化为N2C . 常温常压下,反应中生成22.4LN2转移的电子数为3.756 021023D . 二、 综合题 (共7题;共24分)12. (4分) (2018大同模拟) 乙烯是合成食品外包装材料聚乙烯的单体,可以由丁烷裂解制备。裂解的副反应为C4H10(g,正丁烷) CH4(g)+C3H6(

10、g)请回答下列问题(1) 化学上,将稳定单质的能量定为0,由元素的单质化合成单一化合物时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生成热可表示该物质相对能量。25、101kPa几种有机物的生成热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乙烷乙烯丙烯正丁烷异丁烷生成热/ kJmol-1-75-855220-125-132由正丁烷裂解生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正丁烷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标号)A.气体密度保持不变B.c(C2H4)c(C2H6)/c(C4H10)保持不变C.反应热保持不变D.正丁烷分解速率利乙烷消耗速率相等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

11、转化率,可采收的措施是_。(3)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正丁烷,在一定条件(浓度、催化剂及压强等)下发生反应,测得乙烯产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温度高于600时,随着温度升高,乙烯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4) 在一定温度下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正丁烷,反应生成乙烯和乙烷,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1.75倍。010min内乙烷的生成速率v(C2H6)=_;molL-1min-1上述条件下,正丁烷的平衡转化率为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5) 丁烷一空气燃料电池以熔融的K2CO3(其中不含O2-和HCO3-)为电解质,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材料为

12、电极。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26CO2+13O2+52e-=26CO32-,则负极反应式为_。 13. (3分) (2018高三上孝义开学考)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孤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中甲烷含虽为8099.9%,甲烷的用途很广,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一氧化碳、甲醇等物质的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1) 甲烷可用作燃料。右图是1molCH4在O2充分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水蒸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H2O(l)=H2O(g) H+44.0kJ/mo

13、l,则1molCH4在O2充分燃烧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2) 甲烷可以合成甲醇来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工业上用甲烷为原料制备甲醇分为两个阶段: 制备合成气:CH4(g)+H2O(g) CO(g)+3H2(g)。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_(填标号)。a.v(CH4)正=3v(H2)逆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且不发生变化 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实验室在恒温(500)、恒容(1L)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lmolCO和2mol

14、H2通入容器中,l0min、40min、50min时分别测得容器中甲醇的浓度为0.60mol/L、0.80mol/L、0.80mol/L。则此条件下该反应开始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_。(3) 甲烷可以用作如图燃料电池的燃料。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常温下,用此电池电解0.5L饱和食盐水(足量),若两极(均为惰性电极)共生成气体1.12L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电解后溶液的pH为_(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14. (3分) (2016高二上邯郸期中) 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甲醚是一种无色气体,

15、具有轻微的醚香味,其燃烧热为1455kJmol1 , 甲醚可作燃料电池的燃料 (1) 写出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已知H2(g)和C(s)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393.5kJmol1;计算反应4C(s)+6H2(g)+O2(g)2CH3OCH3(g)的反应热H=_kJmol1; (2) 工业上利用H2和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如下:6H2(g)+2CO2(g)CH3OCH3(g)+3H2O(g)H0 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选填编号,注意大小写)ac(H2)与c(H2O)的比值保持不变b单位时间内有2mol H2消耗

16、时,有1mol H2O生成c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改变d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CH3OCH3的产率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3) 以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的其中一个产物是CO32,请写出该反应的负极反应式_; (4) 用(3)中的燃料电池为电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500mL NaCl溶液,装置如图所示,请写出电解过程中Y电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当燃料电池消耗2.8LO2(标准状况下)时,计算此时:NaCl溶液中C(OH)=_mol/L(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15.

17、 (4分) (2015潮州模拟) 根据高中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解答下面的问题:(1) 下面为CO2加氢制取低碳醇的热力学数据: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H=173.6kJmol1写出由CH3OH(g)合成CH3CH2OH(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2) 工业合成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H0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如下表:温度/250350K2.041x符合表中的平衡常数x的数值是_(填字母序号)A.0B.0.012C.32

18、.081D.100若装置乙为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不同时间段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c(CO)c(H2)c(CH3OH)0min0.8molL11.6molL102min0.6molL1y0.2molL14min0.3molL10.6molL10.5molL16min0.3molL10.6molL10.5molL1反应从2min到4min之间,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反应在第2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填字母序号)A使用催化剂B降低温度C增加H2的浓度D升高温度(3)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VRB)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储能系统,电池反应为VO2+

19、V2+2H+ VO2+V3+H2O,试推写出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4) 如图2为某温度下,Fe(OH)3(s)、Mg(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的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的关系为:KspFe(OH)3_KspMg(OH)2(填:、=、);如果在新生成的Mg(OH)2浊液中滴入足量的Fe3+,振荡后,白色沉淀会全部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16. (3分) (2019高二上宁夏期中) 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某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体积

20、已换算成标准状态): 时间(min)012345氢气体积(mL)050120232290310(1) 23min段的反应速率比12min段的反应速率_(填“块”或“慢”),原因是_; (2) 求23min段以HCl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_; (3) 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_。 A . 蒸馏水B . NaCl溶液C . Na2CO3溶液D . CuSO4溶液17. (2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期中) 某化学小组用50ml0. 50mol/L NaOH溶液和30ml0.50m

21、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 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30mL NaOH溶液,配制溶液时至少需称量NaOH固体_g (2) 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硬纸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用品)是_、_。 (3) 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请填写表中的空白: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125.025.029.1t=_225.025.029.8325.025.028.9425.025.029.0已知: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J-1g-1,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测得的中和热H =

22、_. (取小数点后一位)(4) 若用氨水代替NaOH做实验,测定结果H会_(填“偏大”、“偏大”、“无影响”) 18. (5分) (2016高二上泰州期中)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O2等污染物有重要意义 (1) 用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CH3OH(g)+ O2(g)=CO2(g)+2H2O(l)H=764.5 kJmol1CO(g)+ O2(g)=CO2(g)H=283.0 kJmol1H2(g)+ O2(g)=H2O(l)H=285.8 kJmol1则CO(g)+2H2(g)CH3OH(g)H=_kJmol1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填写序号)a

23、使用高效催化剂b降低反应温度c增大体系压强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2) 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p1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100时,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P1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通入CO、H2号 CH3OH各0.5amol,则平衡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a mol CO和2a mol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

24、在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a、b、c、d、e)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等量混合气体,在不同的温度下(温度分别为T1、T2、T3、T4、T5),经相同的时间,在t时刻,测得容器甲醇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在T1T2及T4T5两个温度区间,容器内甲醇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答案:略6-1、7-1、8-1、9-1、10-1、11-1、二、 综合题 (共7题;共24分)12-1、答案:略12-2、12-3、12-4、12-5、13-1、13-2、13-3、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6-1、16-2、16-3、17-1、17-2、17-3、17-4、18-1、18-2、18-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