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5257205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李东垣升清阳理论与风药的运用李东垣擅长从脾胃着手治疗内伤杂病,更擅用风药升举脾胃阳气,治疗 各种脾胃内伤所致的气虚、气陷、气郁等证。本文就其升清阳理论及风药的运用试作浅析。升清阳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理论依据东垣升清阳理论的提出,是在重脾胃的基础上形成的。东垣生活的 年代,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饥饱无时,故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导 致的内伤脾胃病者较多,内外伤辨惑论“大抵人在围城之中,饮食不 节及劳役所伤.胃气亏之久矣。”此时应当顾护脾胃,但医不辨察, 妄用克伐之药,致脾伤阳陷,正气愈虚,病者百无一生,为了针砭时弊, 李东垣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致病说,重视顾护脾胃正气,强调升举脾胃清

2、阳。东垣升清阳理论的提出,除了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外,亦有其重要 的学术渊源及理论依据。东垣升清阳思想同时受其师张元素的影响,张 氏在医学启源中关于药物升降浮沉、归经理论的精要论述,对其学 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升清阳”思想就直接受张氏所创“枳术丸”的启 发。内外伤辨惑论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篇曰:“(枳术丸)荷 叶一物,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 甲胆者,风也,生万物之根蒂也。”荷叶色青,形中空,青象风木,食 药入体,感此气之化则春夏令行。东垣认为,脾气的上升与肝胆春生之 令的升发有着密切关系,“春气升则万化安”,肝胆行春生之令则脾能升清,故在风药的运用中,多用

3、升发肝胆春生之药以升提脾阳。升举阳气与运用风药之关系东垣在重脾胃的基础上,发挥升举阳气的理论,在脾胃论脾胃 虚实传变论中,阐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凡一脏取决于胆” 理论,曰:“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 余脏从之”。脾阳之升有赖于少阳春生之气的带动,若少阳春生之气不 行,则清阳不升,而致“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因此针对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的病变,在补中的基础上,当注重升发少阳春生之令。东垣以风药生发人体阳气,宗法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张元素对 风药的阐释集中于“风升生”类中,“风升生意谓风药气温,其性上行, 有如春气上升,有利于生长发育。这些药物为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 “

4、味薄则通”,东垣在其所创制的升阳诸方中普遍运用了防风、升麻、柴胡、羌独活等风药,以生发肝胆春升之令,进而提举清阳。风药的具体运用东垣重视脾胃清阳,其治疗内伤杂病,常在健脾补中的基础上,广泛运用风药以发挥其生发、升阳、散火、燥湿等独特功效。升阳以散火东垣认为脾胃虚弱则清阳不升,郁留于下,久而生热 化火。指出“火与元气不两立”,此火不除,久则耗伤人体正气,所谓“一 胜则一负”是也。他宗法黄帝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及“火郁 发之”之旨,提出了“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泄其 火”的治则,即后世所谓的“甘温除热”、“益气升阳”法。代表方剂有补中 益气汤、升阳散火汤等。如东垣以补中

5、益气汤治气虚发热,方以术参芪 等益气之品,补其“脾胃气虚”,可谓治本。以当归和血养阴,以补阴火 所耗之血,更用升麻、柴胡两风药升举阳气,调达气机。东垣云:“升 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两药合用,可助脾升举阳气,截断“阴火”产生的途径,且具“火郁发之”之意。火郁发热或阳郁发热,东垣治之以升阳散火汤。东垣以人参、甘草 甘温益气补中焦,白芍苦寒泄热益阴血,三药合用,益气补中,酸甘化 阴,且无燥热之弊。方中又以防风、升麻、葛根、羌独活、柴胡等大量 风药,将中焦郁火一并发之。且升麻入胃经,防风入脾经,羌独活入太阳经,柴胡入少阳经,具分经而治之妙。升阳以除湿 湿邪困体,多因脾虚

6、不运,水津不布,停蓄而成。风 能除湿,风药气性多燥,故东垣在健脾的基础上多以风药升阳除湿。脾 胃论肠澼下血论中,东垣以升阳除湿防风汤治“大便闭塞,或里急后 重,属至囿而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的湿停肠腑之证。东垣认为“举 其阳则浊阴自降”,治疗的关键在于升举清阳。故在术芍益气和血的基 础上,以防风之升药升下陷之阳,除滞下之湿。佐以茯苓渗湿于下。升阳以解郁 脾胃主升清降浊,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 调畅人体气机。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失疏泄,则中土壅滞,气机不通。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中,东垣以散滞气汤治“因郁气 结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的肝郁、气滞中

7、焦之证。方以半夏、生姜等药辛开苦降,以除中脘之痞,更以柴胡、陈皮行气导 滞。柴胡兼具疏肝升清之功。如此则肝气疏、气滞行,胃脘痞胀可除。升清以助阳脾胃虚弱,阳气陷而不升,春夏之令不行,日久正气 更伤,脾胃论三焦元气衰旺云:“三焦元真衰惫,皆由脾胃先虚, 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若专于补阳益气,必壅而不行,郁而成热,东 垣云“只升阳之剂以助阳,犹胜加人参”。故治疗阳气亏虚之证,东垣多与风药辅佐益气助阳之品,以达补而不滞、事半功倍之效。其实,东垣升清阳理论及风药的运用远不只这些,尚有升阳举陷、 引药上行、疏散外邪等方面,其法灵活机变,对后世升阳理论及风药运用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