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建筑、环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246595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建筑、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建筑、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建筑、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人、建筑、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建筑、环境(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主讲人:曹正国 董俊杰 黎亮 刘如驰 何明亮-呼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1 以实用和粗糙为特征的原始建筑阶段到以美学和艺术为基础的古典建筑阶段,从古典建筑阶段到以功能、经济、技术为原则的现代建筑阶段,这其中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一个建筑认识深化的过程。如今,建筑要如何发展才能顺应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呢?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在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相互保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合理关系,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2 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之一的建筑业是耗能的大户,建筑的建造与使用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同时,由于现代建筑携带的破坏性格,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也占3

2、5%,成为对生活环境影响巨大,造成恶劣后果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以往的建筑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建筑环境中的硬件部分道路、房屋、广场、城市等可见性强的部分的设计,疏忽了其软件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地、矿产的破坏、恶化、减少。3 自然生态环境是建筑的必要条件,而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到了极度危险的时刻,建筑有责任对生态环境付出回报,在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有了生态环境的优化,才能使包括建筑在内的社会环境不致畸形发展。只有充分理解建筑是人,社会,环境的共生品,并将人,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充分运用,才是建筑生命的真谛所在。无论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优化,还是从建

3、筑本身的发展来看,都要求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和谐,相互促进。4 从主观出发,我们需要改变长久以来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将人从一味的中心主体转变到既为主体也为客体的位置,树立人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的观念,将优先权赋予整体生态环境。同时客观上,我们还必须一系列的实际措施。5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注重建筑注重建筑 节能节能二、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有效的节约能源二、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有效的节约能源三、从建筑材料上下功夫挖掘潜力三、从建筑材料上下功夫挖掘潜力四、合理利用水资源四、合理利用水资源,作好垃圾的处理与回收作好垃圾的处理与

4、回收6节能 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也应把建筑节能当作一件大事来考虑。目前,空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取暖和制冷及生活热水;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自然通风,因为自然通风可以不消耗不可再生的能源而达到人体舒适度,而又有利于人的健康。对于目前高层建筑能耗大的问题对于目前高层建筑能耗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几方面考虑:7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

5、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城市经营中应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功能导向性。一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功能导向性。功能导向的城市经营注重对城市资源进行以服务于城市功能提升为主要目的的资本资产运作与管理。这种经营方式,有助于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对构成城市各种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本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二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生态环境导向二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生态环境导向性。性。城市经营应强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经济发展为条件、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注重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氛围,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协调好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及

6、各种资产的开发及其经营。三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社会导向性。三是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的社会导向性。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的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看,可持续的城市必须与其自然环境相适应,与环境和谐一体 从城市生态专业看,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不仅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应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和谐,是一个健康、自立且能自然平衡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态系统 就生产方式而言,就要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清洁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改变能源结构等。加速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生态

7、设计来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增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有效手段。完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 1.疏解中心区人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2.加强交通管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3.探索补贴新模式,缓解城市交通融资困境(1)利用“双层皮”外墙作为维护结构,这项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玻璃幕墙能耗高的问题。(2)合理的平面布置。不同的建筑平面布置有不同的能量需缺。可考虑将建筑核心体的位置放在东西向,以使主要空间免受阳光直射,从而节省能源。同时可以满足电梯、楼梯间的自然采光通风。(3)设置中庭空间以解决全封闭式空间所带来的空调能耗大的问题,以中庭作为缓冲空间,解决高层建筑

8、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并改善空间质量。23建筑围护(1)除了传统的墙体内保温做法外,还可考虑采用外墙的外保温方法,它能够减弱热桥的影响,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2)采用“集热型节能墙体”,即墙体外侧用玻璃覆盖,两者之间有空隙,透过玻璃进入的太阳能辐射被储存在墙体中,冷空气流经墙体时就被加热后引入室内。这在热带和寒带都有保温,隔热作用。(3)加强屋顶保温。可采用新型的屋顶保温材料。如岩棉、矿棉、玻璃棉、加气混凝土保温块等;可在屋顶设置采光窗,它既是采光的需要,也具有吸收太阳能量的功能;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屋顶花园,不仅美化环境而且有着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24建筑材料建筑材料

9、 从事建筑的设计师要充分注重用生态学的理论作指导,把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放在第一位考虑,树立建筑材料循环使用的意识,避免使用破坏环境的建筑材料,维护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1)采用新材料以保护耕地。2)发展钢结构。25 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严峻的现实是我国人口仍在增加,而耕地仍在遭受侵蚀,传统的秦砖汉瓦曾经为人类的生存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却已构成了威胁(即取土烧砖毁田很严重)。近年来,建筑材料技术发展很快,开发成功了许多新型轻质隔墙材料,它们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秦砖汉瓦,因此建筑师设计墙体时应采用主要以工农业废料制成的新型墙体材料

10、。如水泥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绿色轻质隔墙板及其它一些不会破坏耕地的墙体材料。26 长期以来,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多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不可否认,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着许多优点,为建筑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它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却是不可处理的,只能是填埋。钢结构具有整体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因此发展钢结构的建筑将是我们的首选,如近年来一些单位尝试使用的全钢结构的小型高层住宅,钢结构框架与无梁新型轻质高强楼板相结合的建筑等。27利用水资源 目前许多建筑对室内装修讲究豪华气派,对垃圾、下水却不加注意。多年以来,人们的思维定势是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11、水的需求日益增长,水污染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已有许多城市面临严峻的水资源不足的现实。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8一方面一方面:人们应从主观上树立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的意识;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严格控制污染水排入河道,同时 改造城市给水管网,采用分质供水循环利用。所谓分质供水分质供水就是将根据使用要求,将优质水和较低质水分开供应。我们可以把废水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低水质再利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耗的水量中有大部分是使用在只需要较低质水的地方。例如:冲厕所用水、清扫卫生用水;城市的道路洒水、绿化浇水等。这样可大大缓解水资

12、源的不足,同时保护了环境。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尝试,并且效果显著,如果经过技术改进,降低成本,这一方法将很快得到推广。29绿色生态建筑 众所周知,最近的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快速,跟中国的经济发展呈同步增长趋势。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在对资源、能源,特别是紧缺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传统能源的应用策略上还存在一些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这样三种压力:一是需求的压力;二是资源方面的压力;三是环境的压力。30绿色生态建筑 从2004年开始,国家建设部正式提出了要大力推广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四节一环保”的建筑方式,和生

13、态建筑的理念也是相符的。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以人为本。31 “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32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类的建筑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营造“百年大计”,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于是,学者们提出“绿色建筑”(或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概念,33

14、 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 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1、建筑物的自然环境、建筑物的自然环境2、建筑物的资源利用、建筑物的资源利用 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 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343、建筑物的施工建设、建筑物的施工建设 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噪音,注意粉尘的排放、运 输的遗撒,建筑垃圾要合理处理等。4、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建筑物的材料选择 尽可能选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并积极利用工 农业废弃物料;室内装修,应选择无环境污染的 油漆、地毯、胶合板、涂料及胶粘剂等。355、建筑物的废物排放、建筑物的废物排放 减少建

15、筑物的污染排放;生活用水可实行分类 多次重复使用;粪便可实行脱水灭菌处理,生产 农家肥料,或发酵综合利用。6、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建筑物的周边环境 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 木,以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并取得防风、遮阳等效果。367、建筑物的人文景观、建筑物的人文景观 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 筑遗址。8、建筑物的费用选择建筑物的费用选择 建筑造价与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使用合 适的先进技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使建筑造 价得到节约。379、建筑物的拆除回收、建筑物的拆除回收 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中拆除的建 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

16、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总之,“绿色建筑”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ResourceEfficientBuildings)”。384“R”建筑“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 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 统;“Reuse”,在结构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 旧材料。39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人类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时期,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在某些地区及某些方面已向“绿

17、色建筑”这一目标迈进,出现许多良好的势头。401)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2)“绿色建材”的开发应用。随着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新的建筑材 料的研究,寻求既能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又不破坏环境,而且还能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材料。3)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的颁布。我国已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这些标准正成为建筑施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新 技术的不出现,还将不断出现新的标准、以更新旧的标准。414)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了保证。5)发达国家在20世纪

18、90年代组织起来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名为“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Challenge)。42 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绿色世界”才可能实现。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我们的口号是“建绿色北京,迎绿色奥运”,以申办奥运为契机,呼吁更广泛的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精神,“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绿色中国”的理念,迎接绿色奥运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43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应将生态环境优先考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更长久地存在,而建筑才能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作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形体美,还必须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研究可再生的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核能,风力,水利等,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索建筑的美,在努力创造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同时,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44THE END谢谢45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