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风骨与三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246014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5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安风骨与三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安风骨与三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安风骨与三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建安风骨与三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安风骨与三曹(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与与“三三曹曹”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v从东汉桓、灵之时,后党秉政,朝政昏暗无比,以至于人民怨声载道,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藩镇借着剿灭黄巾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地方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汉王朝在风雨飘摇、天下大乱之际摇摇欲坠。汉献帝即位后,需要仰仗权臣的鼻息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曹操挟献帝迁都于许,借着天子的名义使令诸侯之后,汉献帝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权威尽失,威风尽丧。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v而儒家的正统思想统治,则在东汉末年的战火纷纭中轰然倒塌。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社会无序、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于是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念,突破了儒家思想道德观念的束缚

2、,纷纷应时而出。儒家思想不但已经失去了权威,而且不再成为人们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人们纵情任性,特立独行,突出自我意识,又追求个人的精神和享受。在这样无意识的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在建安时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从而呈现出多种文化争奇斗艳,齐头并行的状态。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v建安时期政治局势的动荡,儒家思想的坍塌,以及各种应运而生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各种社会文化行为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社会、思考问题的层面,而且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对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认识,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提升了人们的个性意识,刺激了文士的创作欲望。建安时期的文学,就是在这种文化大

3、背景下迅速崛起的。v不得不说的是,在建安时期,尤其是汉献帝迁都,曹操平定冀州后,文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学士人在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同时,创作出许许多多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生活,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使得建安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繁荣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文学的代表v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

4、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什么是风骨什么是风骨v“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即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v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

5、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建安风骨建安风骨v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建安风骨的特征是高扬政治理想。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

6、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曹操与曹操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v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开了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他的诗有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短歌行短歌行v对酒当歌,人生几何?v譬如朝露,去日苦多。v慨当以慷,幽思难忘。v何以解忧,唯有杜康。v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但为君故,沈吟至今。v呦呦鹿鸣,食野之苹。v我有嘉宾,鼓瑟吹笙。v明明如月,何时可掇?v忧从中来,不可断绝。v越陌度阡,枉用相存。v契阔谈,心念旧恩。v月明星稀,乌鹊南飞,v绕树三匝,何枝可依?v山不厌高,海不厌深,v周公吐哺,天

8、下归心。曹丕与曹丕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v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曹丕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与建安风骨“求同存异”的意识,他是建安时期最虔诚的“独立风格”的追求者。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既体现了对建安风骨慷慨悲凉风格的尊崇和追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意识,即在慷慨悲凉风格之外独树一帜的决心。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爽朗刚健,曹丕诗歌“便娟婉约”,“洋洋清绮”,建安诗歌“刚”性十足,曹丕诗歌有“刚”性但同时体现出“阴柔”之美,曹丕诗歌丰富了建安诗歌的美学内涵,是建安诗歌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对后来

9、婉约诗风起了很大的作用。燕歌行燕歌行v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v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v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v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v不觉泪下沾衣裳。v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v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v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植与曹植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v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

10、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曹植的诗文特点是即注重修饰,又不失明朗刚健之风,用后来钟嵘的评价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杂诗杂诗v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v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v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v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拓展:兄弟之争拓展:兄弟之争v 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

11、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曹植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

12、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建安七子建安七子v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孔融年龄最大,政治态度与其他六人不同,他和曹操有矛盾后来被杀王粲等人都依附曹操,王粲给魏国订立制度,陈琳、阮瑀都为曹操掌管文书。“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

13、作出了贡献。七子散文在形式上有逐步骈化的趋向,尤以孔融、陈琳比较显著。他们的一些作品对偶整饬,又多用典故,成为从汉末到西晋散文骈化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环节。建安文学的影响建安文学的影响v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现代文豪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当然也是诗歌史上辉煌的时代,从这个时候起,当时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