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2450090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3册古诗词赏析(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三语文1-3册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

2、”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3、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答: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二、赤壁 杜牧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火烧赤壁)周郎指(吴军大都督周瑜),二乔分别是

3、(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2、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 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三、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描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所展现的意境。

4、答:趁着酒兴,在清朗的月光下翩然起舞,影随人形,飘逸动人,这情景哪里像在人间,简直就是仙境。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欲”表现了对天宫的向往,“恐”表现了对人间温暖的留恋,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词人,使他处在矛盾之中。3、哪句最能表现词人乐观通达的性格?为什么?答: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人本幻想超脱尘世,既无法实现,便转而喜爱人间生活;B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认识到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从而跳出与兄弟的离别之痛,坦然处之。C或“但愿

5、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于是心中不再有恨,积极乐观的情怀给人以美好的境界。4、古诗中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答:唐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王 维 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白居易 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四、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

6、活的情感。2、首联哪个词最能表达农家款客的盛情?“莫笑”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足”字最能表达农家款客的盛情;“莫笑”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3颔联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答:此联既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迷人景象,写景中又寓含哲理,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4、尾联写出了诗人游山西村后怎样的心理感受?答: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

7、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的主旨。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3、写景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诗中1、2句写出了早春怎样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答:写出了春雨细腻滋润、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帝都长安的大街,浸在濛濛的细雨中,雨丝是那样轻细,那样柔和,那样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细雨的滋养下,那草色,远远望去,碧色朦胧,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觉得失却了那绿色,但见细嫩纤小的草芽刚刚钻出土面4、第3、4句中“最”“绝胜”表达了诗人

8、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早春特别喜爱的感情,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惜别)之情。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雪的千古名句,试简析其艺术特色。

9、答: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新颖传神,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颇具浪漫色彩。3、分析“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蕴涵的感情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此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无边的沙漠,暗淡的阴云,严寒的天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愁。在结构上由上文的写景过渡到下文的送别。4、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心情。答:友人的身影渐去渐远,终于消失在茫茫雪山中,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诗人的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惜别之情极为动人。一个“空”字尤为突出地写出了友人离去后内心的惆怅和失落。七、观

10、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答: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2、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答: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杨花落尽子规啼”为全诗

11、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气氛?答:“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2、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九、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

12、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根据912句,借助想象,描绘丁壮们刈麦的情景。答:骄阳似火,烤得地面滚烫滚烫,人们双脚忍着地面热气的薰蒸,脊背几乎被炎热的阳光烧焦了,但男人们似乎不知道天气炎热,即使精疲力竭,也要趁着夏日天长,抢收麦子。2、诗中说“力尽不知热”,农民们真的不知热吗?为什么?答: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累也只能忍着。身体与心理的极度矛盾充分表现了农民生活的痛苦。3、贫妇人和农民贫穷的原因是什么?答:租税剥削太重。4、结尾几句,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民对比,流露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流露出同情之情,表现了他对劳

13、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用自己的话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壮观场面。答:将军和战士们骑着的卢那样的骏马,呼啸着冲向敌阵,战士们万箭齐发,弓弦的响声如雷鸣般使敌人胆战心惊。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收复失地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十一、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1、“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答: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2、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3、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5、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

15、忧国思亲之情十二、泊 秦 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2 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3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十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这首诗表

16、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对抗元事业失败的慨叹和宁死不屈的决心。2、“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分析。答:“风飘絮”比喻国家的命运,败局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3、分析颈联的艺术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答:这两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绝对。4、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死观?答: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十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17、,儿女共沾巾。 1、说说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答: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2、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十五、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答:第一句叙事,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夫妻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尽含其中。第二句写景,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这两句看似无联系,实则语意相通,正因为归期难料,所以夜听秋雨,倍感孤寂凄凉。2

18、、有人说次句中”涨”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儿?答:这个“涨”字,既表现凄凉萧瑟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思归之苦的深重。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想象他日与妻子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述说思念之情的情景。感情是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4、“巴山夜雨”在二、四句中重复出现这在诗歌中很少见,你是如何理解这一重复的?答:“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使诗境于循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十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如何写出辞官离京时

19、的愁绪的?答:下笔一个“浩荡”,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2、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3、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三四两句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十七、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

20、凝望、展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2、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精神和气概,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教人发奋。十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21、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2、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3、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 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22、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4、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5、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

23、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6、诗人把游春人的活动和春景结合起来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的两句诗是: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答: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十九、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24、层。1、这首诗中,“鸡鸣日升”、“浮云”寓意各是什么?答:“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2、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答: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三四句的意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蕴涵的哲理。答:脚下云雾缭绕、浮云翻滚,但我再也不用担心它们遮住我极目远眺的视线了,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视野开阔,远近景物一览无余。这句话在诗人,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是引人向上

25、的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使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二十、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3、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

26、“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4、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5、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答: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子”“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

27、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课内外诗歌赏析举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28、:“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2、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根据要求写一段

29、评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

30、、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

31、自己的颂秋对比。(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

32、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行 宫 唐元稹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委婉、含蓄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

33、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

34、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春呈

35、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9、读下面的诗,完成(1)(2)两个小题。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

36、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10、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7、。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

38、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12、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

39、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答: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13、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仅写“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不得分)(2)

40、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4分)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1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柳 贺知章 咏 柳 曾 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1、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喜悦、赞赏;贬斥、嘲讽。(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给1分,“后者用了拟人”给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15、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42、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以动衬静。(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

43、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17、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答: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8、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

44、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

45、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考试时量4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笔试题110分,口语测试10分)题次一二三四五六七附加题总 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16分)f jn ci hn to yn chun rn zhn zh n nn h hun ku jin 二、我是背书小高手。我还能默写,每个字都能写正确。(18分)1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4分) 2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美丽极了。(葡萄沟)(10分)3诚心能叫 落泪,实意能叫 发芽。(“

46、读读背背”)(4分)三、我是积累小行家。我积累了好多好词,快来试试身手吧!(6分)树木( 茂 )( 盛 ) 群山( )( )( )( )舞动 ( )( )扑鼻四、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音节填在括号里。(8分) jin jin 1绒线团中间( )是一只黑白相间( )的花猫。 shn chn 2傣族人民盛( )上美酒,举行盛( )大的仪式欢迎周总理。五、我是超级魔法师。我会照样子变化。( 12分)1例:照相照相机(6分)洒水 ( ) ( ) ( )2例:奶牛牛奶(6分)山上 ( ) ( ) ( )六、照样子,写句子。(10分)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2他一会儿浓墨涂

47、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一会儿 ,一会儿 。七、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地球清洁工 这一天,地球公公在一棵榆树上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地球清洁工报名处”。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来了许多报名的。 海鸥说:“我是海面的清洁工,我能把海面上漂(pio )着的死鱼,人们倒在海里的剩饭、剩菜什么的都吃掉,使海面上干干净净。” 河里的鲫(j)鱼从水中伸出头来说:“我每天在河里吃水虫呀、水草呀,还吃河里的垃圾,河水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 穿着一身黑的乌鸦说话了:“别看我样子长得丑,我专吃地面上的蝇蛆 ( yn q)呀,地蚕呀,我把地面上的脏虫子吃掉,地面就会干净多了。” 蚯蚓(qi yn

48、)从泥土里钻出头来,说:“我在地下吃的是垃圾,经过我的消化后,就变成了肥料。” 地球公公听了大家讲的,哈哈地笑起来:“你们能为我做那么多的清洁工作,我真要谢谢你们啊!” 1文中说到的地球清洁工有 、 、 。(8分)2为什么说他们是地球清洁工呢?把你的理由写在横线上。(5分) 3你还积累过下面这样的词语吗?照样子写两个。(4分)干干净净 4你还知道谁是地球清洁工吗?(3分) 附加题(20分)一、仔细读读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想想还可以怎样说?学着把第2句换一种说法吧。(5分)1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动手做做看)换一种说法:你不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49、来哄骗我们小朋友。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邮票齿孔的故事)换一种说法: 二、2008年是奥运年,你知道哪些奥运知识?你想对奥运健儿说点什么或为奥运做点什么呢?快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15分)请老师评定:口语测试,请老师根据朗读、背诵课文,回答问题等情况评分,得分 。考试结束了,我的总分是 ,我是 星级聪明娃,哈哈,我真开心!小学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四)一、看拼音写词语。(16分)shuo huang can kui cheng ren mo hu( ) ( ) ( ) ( )二、组词。(8分)邮( ) 篮( ) 泼( ) 此( )油( ) 蓝( ) 拨( ) 比( )三、写

50、出同一类的词语。(12分)学习用品:( )( )( )( )体育运动:( )( )( )( )表示颜色的词:( )( )( )( )四、填上适当的词。(6分)例:(美丽)的小鸟1( )的小葫芦2( )的祖国3( )的马路4( )的手5( )的眼睛6( )的教室五、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8分)1辛辛苦苦 我们 农民伯伯 种出来的 粮食 吃的 是_2又香又甜的 淘气的 大口大口地 大苹果 小弟弟 咬着_六、照样子写句子。(8分)例:天上有一个月亮。天上有一个弯弯的月亮。1地里长着各种蔬菜。_2妈妈买来两个西瓜。_七、造句。(10分)1用“,”和“。”写一句话。_2用一句话写出谁?在

51、什么地方?怎么样?干什么?_八、填空。(6分)1“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个的红灯笼。”这一句中把( )比作( )。“小鱼游到落叶底下,把它当作伞。”这一句话中把( )比作( )。2深秋的清晨是( )的,敬爱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上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下午,鸭子请公鸡帮忙挑水,公鸡说:“我要休息,不去。”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掉了,它急得又叫又跳。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了手里的活儿,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风停了,雨住了,屋顶修好了。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

52、,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鸭子,公鸡脸红了。要求:先读懂短文,再完成以下填空。1这个故事有( )节。(2分)2划出兔子、鸭子帮助公鸡修屋顶的句子。3公鸡脸红了,是因为:(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5分)(1)公鸡很生气。 ( )(2)公鸡很着急。 ( )(3)公鸡难为情了。 ( )十、写请假条。(14分)明明生病了,医生要他休息三天。请你代明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_二年级第三册语文总复习语文, 复习14单元会写字词语整理第一单元宜(适宜)(景色宜人)(不宜)(便宜)实(果实)(老实)(诚实)(现实)色(金色)(红色)(黄色)(色彩)华(中华)(华丽)(华南)(华北)谷(谷子)(山谷)(五

53、谷)(谷物)金(金色)(金黄)(金子)(金秋)尽(尽力)(尽情)(尽量)(尽头)层(一层层)(层次)(上层)(云层)丰(丰收)(丰满)(丰产)(丰富)壮(壮大)(壮美)(壮丽)(壮观)波(波浪)(声波)(水波)(风波)浪(波浪)(海浪)(风浪)(浪花)灯(灯笼)(灯光)(电灯)(台灯)作(作业)(工作)(作文)(作品)字(写字)(汉字)(字体)(文字)苹(苹果)(苹果树)(苹果园)丽(美丽)(华丽)(秀丽)(壮丽)劳(劳动)(勤劳)(劳工)(劳苦)尤(尤其)(尤异)(尤物)其(其它)(其次)(其中)(其实)区(区别)(灾区)(市区)(区分)巨(巨大)(巨人)(巨石)(巨人)它(它们)(它的)安(安静)(安心)(平安)(安全)块(一块)(石块)(几块)站(站立)(站台)(车站)(站长)已(已经)(已知)(已往)经(经常)(已经)(经过)(经理) 识(认识)(知识)(识字)(常识)如(如果)(如意)(如今)(如何)娃(娃娃)(布娃娃)(女娃)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