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出师表》中考真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244921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4.《出师表》中考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4.《出师表》中考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4.《出师表》中考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24.《出师表》中考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出师表》中考真题(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出师表20042011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62个试题出师表2001、20042011年9年中考题一网打尽2011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10题)1(达州市2011)(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2、,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3、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孰视之,自以

4、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1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答: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答: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答: 答案:(四)(12分)19. (1分) 今 齐

5、 地 /方 千 里20.(2分) C21.(4分)(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2分)22.(3分)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分)23. (2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2(抚顺市、铁岭市2011)(一)阅读下面【甲

6、】【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10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注释】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

7、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退:排斥,排除。10.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2)君子则不然 然: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12.【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13.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答案:二、阅读(满分60分)说明:阅读部分的简答题,考生的回答与该题的答案大意相符即可。(一)(10分)10.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11.(

8、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此题共计4分。12.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此题共计2分。13.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此题共计2分。3(广东省2011)(一)(12分)出师表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10、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

11、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答案: (一) 12 6 3 D 7 3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 8 3 内外异法(1分) 亲小人,远贤臣(2分) 9 3 B4(荆门市2011)三、(23分)阅读古诗文,完成10-16题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

12、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0.(3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

13、臣以大事也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3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12.(3分)指出下面句子主要停顿处标示有误的一项A.直挂云帆/济沧海 B.忽复/乘舟梦日边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奉命于/危难之间13.(3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14.(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5.(3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答案:10. B

14、11.C 12. B13.(3分)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14.(3分)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15.(3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5(乐山市201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译文: 答案:(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6(娄底市2011)二、阅读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15、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16、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天) B.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扬) D.悉以咨之。(询问)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杂然而前陈者。B.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其境过清。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战于长勺。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其真无马也。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

17、张本。B.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D.选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 14.作者在选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答案:10.A(“秋”应为“时候”)11.C(A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后一个“而”表修饰;B项前一个“以”是连词,是“以致”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因为”的意思。D项前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的意思,后一个“其”是助词

18、。)12.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都是为第五段提出的“亲贤”的建议张本。)13.提升、惩罚、表扬、批评(1分)(标准)不应当有差别(1分)亲近贤人,疏远小人,(1分)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1分)14.勉励后主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竞的大业。(2分)7(潜江市201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答案;6(1)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2分) (2)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媚)。(2

19、分)8(青海省2011)(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3-17题(13分)【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20、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2)造饮辄尽14.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旧知其/如此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今齐地方千里 D.前人/之/述备矣15.乙文提到令“臣”感激的两件往事是 和 (用四字词语概括),并在乙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所表达的志趣同的句子。(3分)16.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遂许先帝以驱驰。17

21、.“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透彻,工作不深入。而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2分)答案:(二)1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往、到 (3)长,指身高 “”通“御”,抵挡(须写出所通的宇并解释)(每小题1分,共4分) 14A(2分) 15.三顾茅庐 临危受奇(互盒I)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 16(1)这话大概说的就是黔娄这类的人吧?(1分) (2)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分) 17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这与他的“不慕荣利” 的人身志趣有关。读书不在谋利,而在于满足求知和精神的享受,所以“不求甚解”。(2分,意思接近即可)9(沈阳市20

22、11)(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注释】表:指上表建议。廖

23、立、李严:蜀汉之臣。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志虑忠纯:(2)悉以咨之:(3)严闻亮卒: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1

24、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答案:(一)(17分)9(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10.B 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10(铜仁地区2011)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B、临表涕零(涕:鼻涕)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

26、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B、第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C、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27、。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答案:8、B 9、A 10、D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2010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5题)1、2010贵州安顺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

28、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

29、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30、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 ) 以光先帝遗德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答: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

31、点即可)(3 分)答: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答案:10、卑鄙:出身卑微 光:发扬光大 简拔:选择提拔 咨:询问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

32、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2、2010黑龙江大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9分)(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33、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34、,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释】的知:确切知道。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人庶:人臣庶民。 魏武帝:曹操。教令:教化,命令。8.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5、。(4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 _(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 _ _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 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 _。(5分)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答案:8. B9. B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1.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2诸葛亮称其为“

36、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丙文翻译】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

37、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3、2010湖北黄石【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

38、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选自智囊)【注】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韩信始为布衣时 (3)吾哀王孙而进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39、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16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 ,叙述了 ,表明了 。(2分)17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 。(2分)答案: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40、。(3)平民(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共2分,每小题05分)14(2分)A15(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1分)(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1分)16第三人称的写法。(1分)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1分,意思相近即可)17受人之恩常思报答。(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4(甘肃省平凉市20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22题。(13分) 甲: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42、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

43、等之任也。 17.甲文中“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在乙文中是怎样表述的?用乙文中的原话回答。(1分) 18.乙文中诸葛亮说先帝刘备“咨臣以当世之事”,用过阅读甲文,说一说“当世之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遂用猖獗 用: (2)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4)庶竭驽钝 庶:20.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挟天子而令诸侯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受任于败军之际还于旧都信义著于四海已历三室兵甲已足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22.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表现出了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哪两种品质?(2分) 答案:17.(1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8.(2分)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而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意思对即可) 19.(4分) (1)因,因而。(20)的确(3)地位低下,见识浅陋。(4)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20.(2分)D 21.(2分)(1)

45、后来遇到挫败,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2)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倒一位贤明的君主。 22.(2分)甲文突出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了若指掌,足智多谋的特点。乙文则突出了诸葛亮忠君爱国、鞠躬尽瘁的特点。5、2010云南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

46、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稷(j):人名。 乘(shn):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

47、人。 庸:怎么。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答案:10(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

48、有。11(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12(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3(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14(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2009年出师表中考题一网打尽(7题)1、黄石市(09湖北省)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0、(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2、锦州市(09辽宁省)(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51、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1)躬耕于南阳 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4)此人可就见 就: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52、(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3、南昌市(09江西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题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