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238669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 告 目 录(文字)1 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 1.3勘察任务要求1.4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5勘察内业工作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2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2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5基坑岩土工程5.1周边环境5.2基坑开挖与降水6地基及基础 6.1天然地基6.2复合地基 6.3桩基础7结论与建议 专心-专注-专业1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

2、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1.3勘察任务要求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1.3.2 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

3、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1.4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1.4.2勘察方案根据本工程特征,按照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相关规定,该拟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判定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探点间距和深度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场地岩土的具体情况,确定沿拟建建筑物周边布设钻孔,孔距16.029.0m,设计孔深15.040.0m。孔口标高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1.4.3勘察手段1.4.3.1钻探本次外业工作采用XY-130型工程钻机泥浆护壁回转钻进。1.4.3.2原位测试在各岩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采用63.5kg标准锤重,落距76cm,机械提升自动落

5、锤设备。1.4.3.3取样钻孔内采用薄壁取土器重锤击入法采取原状土样,砂样取扰动样。1.4.3.4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1.4.3.5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在钻孔内测得横波剪切波速,以此判定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1.4.4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外业及土工试验等项工作质量均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2:钻 探取土样标贯试验波速试验土工试验勘探点测放点数孔数孔深总进尺级级岩样孔数常规固快三轴颗分47个15-40m1505m90件13件9组244次5孔90件15件26件8件47点1.5勘察内业工作勘察报告按山东省岩土工程

6、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采用AutoCAD2008辅助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HNCAD16版进行计算、编写。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其组成成份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0层,现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Q4ml): 剖面图中代号 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局部充填粉土,为新近堆积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1.4m,平均0.9m;层底标高:34.2438.59m,平均36.41m;层底埋深:0.51.4m,平均0.9m。第2层粉土(Q4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

7、湿,中密密实,含少量次生姜石,d=1-2cm,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3.0m,平均2.5m;层底标高:32.0435.69m,平均33.89m;层底埋深:3.03.5m,平均3.4m。该层取级土样1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9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1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W(%)16.722.918.9191.50.0819.5(kN/m3)17.818.818.3190.30.0118.2e 0.6510.7500.704190.0290.0

8、40.716IP6.98.57.6190.40.06CqC(kPa)162018720.1016.5(度)28.630.229.370.70.0228.8a1-2(MPa-1)0.190.300.26190.030.110.27Es(MPa)5.619.006.56190.810.126.2N(击,实测)6.09.07.4290.90.137.1第3层粉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 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08.3m,平均6.9m;层底标高:25.7428.49m,平均26.98m;

9、层底埋深:8.511.5m,平均10.3m。该层取级土样36件,做标准贯入试验57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2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W(%)17.024.820.1361.80.0920.6(kN/m3)17.819.018.5360.30.0218.4e 0.6520.7980.704360.0390.060.716IP6.39.67.8360.80.11CqC(kPa)142319830.1516.8(度)28.930.729.980.70.0229.4UUC(kPa)19.221.120

10、.270.80.0419.6(度)24.224.624.370.10.0124.2a1-2(MPa-1)0.160.250.20360.020.090.21Es(MPa)6.7010.968.43360.810.108.2N(击,实测)12.019.015.4571.90.1315.0第4层粉砂(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褐黄棕黄色,湿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72.8m,平均2.2m;层底标高:23.3226.19m,平均24.74m;层底埋深:10.813.6m,平均12.5m。该层取级砂样13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2次,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见

11、表3-3。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表 表3-3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N(击,实测)32.039.036.2221.90.0535.5第5层粉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局部中密,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偶见姜石,摇震反应中等, 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7m,平均2.3m;层底标高:21.1223.89m,平均22.47m;层底埋深:13.815.7m,平均14.7m。该层取级土样13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1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

12、3-4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W(%)15.425.221.7132.50.1223.0(kN/m3)17.819.618.7130.60.0318.4e 0.6310.8430.712130.0640.090.743IP6.59.98.0131.00.12UUC(kPa)19.321.320.160.70.0319.5(度)24.024.924.460.30.0124.2a1-2(MPa-1)0.100.230.18130.030.180.20Es(MPa)7.0916.909.74132.460.258.5N(击,实测)15.

13、018.017.6210.90.0517.3第6层粉质粘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93.5m,平均2.7m;层底标高:18.2621.38m,平均19.81m;层底埋深:17.018.3m,平均17.5m。该层取级土样13件,做标准贯入试验18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5。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5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W(%)17.924.921.2132.00.0922.2(kN/m3)19.120.2

14、19.7130.30.0219.5e 0.5640.7220.638130.0390.060.657IP10.615.613.3131.50.11IL0.220.520.39130.090.240.44UUC(kPa)30.734.232.171.10.0331.3(度)22.825.123.970.90.0423.3a1-2(MPa-1)0.150.280.23130.040.170.25Es(MPa)5.8810.437.43131.240.176.8N(击,实测)16.022.020.0181.50.0819.4第7层残积土(Q1-2el): 剖面图中代号 棕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未完

15、全风化的玄武岩快,d3-5cm,岩芯呈土状,扰动具塑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0m,平均2.2m;层底标高:16.1619.55m,平均17.64m;层底埋深:19.020.5m,平均19.6m。该层取级土样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17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6。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6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W(%)17.426.221.492.80.1323.1(kN/m3)18.420.319.690.60.0319.2e 0.5500.7650.64990.0770.120.698IP10.815.913.

16、491.70.12IL0.190.680.3990.140.370.48UUC(kPa)32.435.933.261.30.0432.1(度)22.824.723.760.90.0422.9a1-2(MPa-1)0.170.270.2290.030.150.24Es(MPa)6.239.627.6191.200.166.9N(击,实测)21.028.026.0172.20.0925.0第8层全风化玄武岩(N): 剖面图中代号 灰褐色,原岩结构构造已破坏,裂隙发育,矿物成份大部分蚀变为粘土矿物岩,芯呈砂土状,局部碎块状,岩芯采取率约65-75%,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无软化

17、、崩解、膨胀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53.00m,平均2.2m;层底标高:13.9717.55m,平均15.42m;层底埋深:21.023.2m,平均21.8m。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24次,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见表3-7。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表 表3-7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N(击,实测)38.049.043.0244.10.1041.6第9层强风化玄武岩: 剖面图中代号 灰褐黑褐色,岩芯呈砂土状、碎块状、极少量短柱状,采取率约70%,原岩结构清晰,见气孔、杏仁状构造,裂隙发育,锤击声哑,易碎, 局部较致密坚硬,原岩矿物多蚀变成绿泥石

18、、叶蜡石、高岭土等,岩体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无软化、膨胀、崩解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35.5m,平均4.4m;层底标高:9.4612.69m,平均11.07m;层底埋深:25.326.6m,平均26.2m。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53次,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见表3-7。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表 表3-8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标准值 Xk N(击,实测)53.078.064.6538.50.1362.6第10层中风化玄武岩: 剖面图中代号 灰黑色,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辉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合金钻可钻进(局部进尺困难)

19、,岩芯呈短柱、柱状(10-30cm),局部呈块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82-90%,岩体较完整,属软岩,质量基本等级IV级。该层未穿透。该层取岩样9个进行饱和单轴抗压试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37MPa,标准值为10.66MPa。场地各岩土层详细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详见报告附表。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4.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4.1.2场区自然气候4.1.3场地土地震效应本场区2层粉土粘粒含量10%,3层粉土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第4.3.3条第1款、第2款,可判为不液化土层,场地稳定,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适宜工程建筑。4

20、.1.4水、土腐蚀性评价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情况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情况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水腐蚀性评价表4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类腐蚀等级评价结果4#26#混凝土结构SO42-(mg/l)134.8690.34300微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Mg2+(mg/l)43.0627.566.5微侵蚀性CO2(mg/l)-15微HCO3-(mmol/l)285.33415.771.0微总矿化度(mg/l)1106.731243.8420000微砼结构中的钢筋Cl-含量(mg/l)336.65196.2610000微长

21、期浸水微腐蚀性100500弱干湿交替弱腐蚀性备注按(GB500212001)12.2条评价依类环境类型判别,场地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腐蚀性评价表5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类腐蚀等级评价结果土1土2混凝土结构SO42-(mg/kg)276.15220.95450微微腐蚀性Mg2+(mg/kg)34.0539.505.0微钢结构PH(B)7.907.905.5微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土中的CI-含量(mg/kg)(A)102.80106.35450微微腐蚀性(B)250备注按(GB500212001)12.2条评价4.2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

22、力 4.2.1各土层岩土工程性质评价第1层杂填土,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局部充填粉土。厚度: 0.51.4m,平均0.9m。结构松散,强度低,不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第2层粉土,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次生姜石,d=1-2cm,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3.0m,平均2.5m。该层位于基础以上。第3层粉土,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局部中密,干强度和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5.08.3m,平均6.9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层,可做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第4层粉砂,褐黄色,湿-饱和,密实,均粒。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72.8m,平均2

23、.2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做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第5层粉土,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43.7m,平均2.3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作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使用。第6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干强度及韧性高。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93.5m,平均2.7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作为天然地基下卧层使用。第7层残积土,棕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未完全风化的玄武岩快。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0m,平均2.2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

24、作为天然地基下卧层使用。第8层全风化玄武岩,灰褐色,岩体极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53.0m,平均2.2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作为桩基持力层或天然地基下卧层使用。第9层强风化玄武岩,灰褐-黑褐色,岩体破碎,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35.5m,平均4.4m。该层工程性质良好,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作为桩基持力层或天然地基下卧层使用。第10层中风化玄武岩:灰黑色,隐晶质结构,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属软岩,质量基本等级IV级。该层未穿透,层位比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层,可作为桩基持力

25、层或天然地基下卧层使用。综合上述,该场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简单,分布连续,厚度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均匀,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区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区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物的兴建。4.2.2地基承载力及岩土参数推荐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的相关内容,综合分析外业工作及标贯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结合场地地层厚度、稳定性等因素,并参照场地周边勘察资料和地区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确定本场地地基土承载力及岩土参基坑岩土工程5.1周边环境5.2基坑开挖与降水基坑深度约为7.0m,根据高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8.7

26、.2条,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情况综合判定该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平均值为11.3m,标高为26.0m,年变化幅度约1.0m左右,地下水不影响基坑开挖。拟建场地较开阔,基坑开挖可采用自然放坡,其坡度值建议按1:0.5或当地施工经验适当放坡,坡面应采取挂网加素混凝土喷浆措施以防止上部杂填土和底部粉土层坍塌,并严禁在基坑周边进行堆载、振动。基坑建议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基坑支护及监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其支护设计参数可按4.2节表取用。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必须对支护结构、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进行开挖监控,并于开挖前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抗浮水位埋

27、深可按5.0m(标高按32.0m)考虑。6地基及基础6.1 天然地基6.1.1 持力层的选择6.1.2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建筑物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采用天然地基时需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土层面坡度小于10%;地基持力层和第一下卧层在基宽方向地层厚度的最大差值为0.2m,小于0.05b(0.67m)。地基持力层属于同一地貌单元,压缩模量当量值平均值 13.88MPa,压缩模量当量值Esmax 15.05MPa,压缩模量当量值Esmin 12.79MPa,不均匀系数Esmax/Esmin=1.18,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1.76,1.18fa,采用天然地基时强度

28、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地下一层,结构型式为框剪结构;地上每层竖向荷载按16KPa计,地下每层竖向荷载按20KPa计,假定基础埋深为7.00m,室内外高差为0.50m,拟建处基础持力层为第层粉土层,该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为fak=220KPa,经深度修正后为fa=280.0 KPa(d按1.0m估算)。采用天然地基时,基底压力标准组合值Pk=304KPa,Pk.fa,采用天然地基时强度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6.2 复合地基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础埋深7.0m(自然地坪下)时拟建1#、2#、3#、4#、6#楼可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按桩径600mm,桩间距2.0m,等边三角形布桩,采用长螺旋超流态压

29、灌工艺成孔:以层强风化玄武岩作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16.0m,以11号孔地层为例进行估算,各岩土层复合地基参数建议值见表7:复合地基参数建议表 表7层号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准值qsia (k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qpa(kPa)3粉土220304粉砂220305粉土240356粉质粘土250407残积土280408全风化玄武岩300509强风化玄武岩50060100010中风化玄武岩1000frk=10.66MPa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uqsikli+qpkAp=1.885(3.5302.3302.6352.6402.5401.750

30、0.860)0.282710001417.5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按下式:fspk=mRa/Ap+(1-m)fsk其中,m=D2/De2,De =1.05s, =0.8,fsk =220,Ra=1300.6kN,Ap =0.2826m2,fspk =0.08161417.5/0.2826+0.8(1-0.0816)220570kPa注:本桩基工程须先做试桩,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工程桩的施工。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6.3桩基7 结论与建议7.1属稳定场区。7.27.3场地实测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52.7-273.3m/s,平均值为265.9m/s。场地土类

31、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7.4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平均埋深平均约为11.3m,相应标高为26.0m。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第4层粉砂。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1.0m左右。建议抗浮水位埋深按5.0m(标高32.00m)考虑。7.5本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7.6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复合地基参数见下表9层号土层名称承载力特征值faK(kPa)灌注桩CFG桩压缩模量 Es(MPa)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kPa)Es1-2Es2-4Es4-8Es8-162粉土2208.9515.4628.353粉土22065308.1114.1924.334粉砂2406530205粉土25070358.9915.5424.4142.736粉质粘土28080407.1211.7020.4832.787残积土30080407.5010.9918.3227.488全风化玄武岩5001005070(变形模量E0)9强风化玄武岩10001202000601000110(变形模量E0)10中风化玄武岩2000frk=10.66MP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