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52362395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T形沉井基础及下沉稳定性施工设计作者:佚名1、工程概况及特点某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及进水泵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沉井法施工。进水泵房、粗格栅平面均为矩形,两者组合形成平面“T形。 进水泵房钢筋砼结构外部平面尺寸为13.9x7.4m,内有六道梁;粗 格栅钢筋砼结构外部平面尺寸为13.25x8.8m,内有两道隔墙,隔 墙厚0.4m。沉井在刃脚位置被梁和隔墙分成六格。沉井刃脚处宽 1.2m,刃脚底宽0.4m,高1.6m;井壁厚0.7m;沉井高12.63m。 根据设计及以往施工经验,沉井施工拟分两次浇筑、两次下沉; 沉井采用不排水法下沉。沉井平面、剖面分别如图1、图2所示。该沉井基础施工具有以下特

2、点:(1)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高(每节高约6.5m),即重心 高,稳定性差;(2)仅靠第一节下沉后形成的支撑力不能满足第二节制作时的稳定要求;(3)形状特殊,为“T”形,重心与形心不重合,增加了沉井 基础施工难度。2、地质情况拟建场区原为水田,淤积着大量的淤泥,已提前予以挖除。该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显示,沉井设计刃脚底标高-3.35m位于5-1 含圆砾细砂层。该处自上而下土层分布及各参数见表1所示。表1: 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土层名称层底标高天然容重直快剪值地基承载力。刃脚所处土层凝聚力C内摩檫角9(m)kN/m3(kPa)(度)(kPa)1耕植土6.572-1粉质粘土5.6218.82812

3、.51003粘质粉土混 砂2.5218.71024.3754-2砂质粉土1.1218.9928.2120第一次沉刃脚底4-2夹淤泥质粉质粘土-0.13704-2砂质粉土-2.2818.9928.21205-1含圆砾细 砂-5.2319.11127.7135设计刃 脚底3、沉井基础设计及施工3.1沉井第一节自重经计算,沉井第一节自重G1=8759kN;即沿刃脚每延米沉井重q1=8759kN/70.7m=124kN/m;考虑施工荷载,取沿刃脚每延米沉井重Q1=1.15q1=124x1.15=143kN/m。3.2沉井基槽开挖为了减少沉井立模支架的高度、下沉深度和便于施工,淤泥 挖除后再开挖深约0.

4、7米的基槽(基础座落于2-1层),以方便垫 层基础施工,开挖边坡1: 1,四周设排水沟,通过水泵排水,保 证施工需要。3.3砂垫层厚度计算及铺设根据砂垫层允许承载力的计算公式:P=ox ( 1+2Htgp)-yH其中:。地基承载力,现基础位于2-1层,取o=100kPa;9砂垫层扩散角,取?=40;Y粗砂容重,取Y=16.5kN/m3;H粗砂垫层厚度;P砂垫层允许承载力,取设计值P=160 kPa。经计算,H=0.4m。考虑砂垫层采用小型平板式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系数取 0.96,故取砂垫层设计厚度H=0.5m。基坑排水后,在井壁外2mX 围内整个基槽铺设中粗砂垫层,3.4承垫木间距计算承垫木

5、采用标准枕木,标准枕木截面尺寸25cmx16cm,长度 2.5m。每延米所需枕木数:n=Q1/(FxP)其中:Q1每延米沉井重143kN/m;F枕木接触面积,标准枕木F=2.5x0.22=0.55m2;P砂垫层允许承载力,取设计值P=160kPa。计算得n=1.63,所以承垫木间距1/1.63=0.61m,取设计承垫 木间距0.5m。在砂垫层上的沉井墙壁转角处分别设八组定位支架,定位支 架为每五根枕木密排;再沿刃脚轴线的垂直方向,铺设枕木,枕 木中心间距50cm。枕木铺设要求平整,其高差不宜大于10mm, 以利受力均匀。枕木间的间隙用中粗砂找平、平板振捣器振平、密实,中粗 砂铺设宽度、位置同枕

6、木长度。然后沿刃脚底面位置再浇筑5cm 厚C10素混凝土(其下先设置一层宽50cm的塑料薄膜,以与枕 木隔离),素混凝土基础的水平投影面控制在刃脚两侧模板X围 内,宽度同刃脚底面宽,为40cm,作为沉井浇筑前的基础,具体 见图3所示。图3:刃脚基础设计断面示意图4、第二节沉井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验算及技术处理第一节沉井下沉到标高(露出地面50cm)时,浇筑第二节沉 井的稳定性计算如下:4.1第二节沉井自重及总重第二节沉井自重G2=8216kN,考虑施工荷载取 G2=1.15G2=9448kN。即第一节和第二节沉井总重 G=8759+9448=18207kN。4.2由于采用不排水法下沉,此时井内

7、(地下)水位在第一 节沉井下50cm (即5.5m标高)位置,浮力 F=rWV=10x337.4=3374KN其中水的重度rW=10KN/m3,水位5.5m标高下钢筋砼沉井体 积 V=337.4m34.3 外露 50cm 时,井周摩阻力 T1=Sxfk =380x17=6460kN其中井周与土接触面积S=380m2; fk为井周摩阻系数,取 fk=17kPa。4.4刃脚踏面阻力及横隔梁下阻力T2= Sxo=(70.7x0.7+6.4x0.4)x120=6553kN其中刃脚踏面积、横隔梁踏面积之和ES为(70.7x0.7)m2+ (6.4x0.4)m2,土基承载力在4-2砂质粉土层,取o=120

8、 kPa。4.5 总向上的力为 T=F+T1+T2=3374+6460+6553=16387kN4.6总向下的力(自重和施工荷载)为EG =18207kN4.7 稳定系数 kst,s=EG/ET=18207/16387 =1.111.05,由于稳定 系数较大,可能产生自沉,需进行止沉处理。4.8防止自沉的处理措施在以往干沉法(即排水法)施工中,通常采用加设“帽沿”或 在井外壁换填塘渣的方法,来增加侧壁摩阻力。本次施工在保持 井内水位高度维持在与基槽水平(此时浮力最大)的同时,将在 井内回填材料,来增加侧壁的摩阻力。由于采用的是不排水法下沉,井内土体通过冲水已稀释成泥 浆,再用泥浆泵排至沉淀池,

9、显然沉淀池的沉淀物不可以作为回 填材料。而根据地质报告,在厂区内4.5m深度X围内土质为耕 植土、粉质粘土、粘质粉土混砂,若取土回填在井内,无疑将会 被稀释成泥浆,并且小颗粒材料的摩阻系数相对较小;若改用塘 渣,塘渣粒径太大,无法采用不排水法用泥浆泵排出;最后确定 采用中粗砂作为回填材料,来增加对侧壁的摩阻力。已知井内周长167.2m,中粗砂对侧壁的摩阻系数 fk砂 =20kPa。取回填中粗砂高为1.6m,即所增加对侧壁的摩阻力 Af=167.2x20x1.6=5350kNST,=ST+Af=16387+5350=21737kN下沉稳定系数kst,s=G/T=18207/21737=0.84,

10、满足给水 排水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 2002的稳定系数 0.80.9的要求。回填中粗砂在第二节沉井制作前进行,以方便材料的运输和 施工,由于中粗砂是在水下,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之后 再进行钢筋、模板安装,有足够的自密实时间。5、超沉验算G 总=G1+ G2=8759+8216=16975kN沉到位刃脚踏面处于5-1层,fk=135kPa。经计算,不会产生超沉。6、抗浮计算在水下混凝土浇筑后,底板施工前,按照7.0m标高水位计算, 刃脚底标高-3.35m。水深 h=7-(-3.35)=10.35m在水中的体积V=2271 m3浮力 F 浮=10x2271=22710k

11、N沉井自重 G 总=G1+ G2=8759+8216=16975kN侧壁所受的摩阻力T阻=69.1x9.35x17=10983kN,其中周长 S=69.1m,沉井埋深h=9.35m,土对侧壁的摩阻系数fk=17kPa。向下的力 T 总=16975+10983=27958kN抗浮系数 K=27958 KN/22710KN =1.23 KfW=1.0,满足给 水排水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 2002的抗浮要 求。7、结束语根据以上的计算设计,在实际施工中予以了实践,并作了观 测监控。第一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基础沉降值最大为8mm,不均匀沉 降最大为5mm;第二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基础沉降值最大为 10mm,不均匀沉降最大为4mm;观测结果验证了基础及下沉稳 定性设计、验算的正确性。封底混凝土灌筑完成14天后,把井内水打干,对封底混凝土 检查,未发现渗漏现象;同时我们对沉井作了轴线、标高复测, 与设计相比,轴线偏差为横向10mm、纵向18mm,标高最大偏差 为8mm,相邻观测点不均匀高差为4mm,均很好的满足了设计和 施工质量标准要求。参考文献:1、给水排水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 20022、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施工手册葛春辉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