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2347821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ew(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间市政协五届五次会 议 材 料 之 八河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书面)swd“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谋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共河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而成,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评价“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2、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有个大变化,五年再造一个新河间”的总体部署,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化一新”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9.8亿元,同比增长11.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2.4%,年均增长4.9%;第二

3、产业增加值完成71.1亿元,同比增长10.5%,年均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8亿元,同比增长14.8 %,年均增长14.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064元,同比增长13.5%,年均增长 10.65%。全部财政收入达到8.47亿元,同比增长27.4%,年均增长19.96%。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工业总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1家。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电线电缆、新材料、汽车配件三大产业为支柱,精细化工、家居家饰、信息设备三个成长性产业为依托的“3+3”产业体系,电线电缆、保温材料集群被认定为河北省省级产业集群。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

4、加快,实施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1个,省名牌产品18个、省著名商标23个。工业发展聚集度不断提高,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全力推进“两大六小”工业区建设,“两大”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全部实现“六通一平”,“两大六小”工业区入驻企业近300家。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步伐加快,会友线缆公司在天交所成功上市,融资5000万元。担保体系初具规模,组建了5家融资性投资担保机构,为上千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担保16.8亿元,隆昌小额信贷有限公司发放贷款总额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抓项目、增投入

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一五”以来,实施了县、乡两个层面的“三五八十”工程,亿元以上在建和竣工项目40个,其中“三五八十”项目 19 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62亿元,年均增长34.66%。康洁公司年产50万樘平口门、30万张石英石板、腾源公司高速铁路用预应力钢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对未来发展形成了重要支撑。“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全市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总产预计分别达51.95万吨、1.7万吨、3.76万吨、39.8万吨,肉类、禽蛋总产预计达4.28万吨、1.67万吨。一是抢抓国家扶持“三农”的政

6、策机遇,加大农业项目资金跑争力度,先后完成了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3万亩土地整理、5万亩标准良田建设等惠农项目。国欣农研会的转基因抗虫棉栽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成,使标准化栽培面积达6万亩,增收6127万元。二是实施王快水库引水3次,引水8800万方,灌溉农田110万亩次,节省灌溉资金2000万元。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0.1%,共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沧州市级27家。各类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196个,其中已有2家获得省级示范社、4家获得沧州市级示范社称号。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71座闸桥进行了维修改建,安装防渗节水管道7

7、6万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5万亩,建设沼气池7000 个,完成农村改厕6300座,启动了38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村富裕劳动力充分就业。组织农民技能培训达13万人次,民营企业就地安置12万人务工就业,输出务工人员50万人。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确立了“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北方水城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城市定位,谋划实施了建设大街、河间府衙、瀛州系列公园、新医院迁建等“路、府、水、院、校、商”一大批重点城建工程,“三厂”工程已建成运行,新二中已完成搬迁,同创商业中心已竣工开业,开通了诗经路、燕赵大街、团结大街等城市道路,住宅小区、

8、城市管网、城市绿化等功能性、基础性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生态全面改善,居住环境逐步优化。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五年累计利用外资4130万美元,年均增长38.4%。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外贸出口额6094万美元,年均增长15.9%。安凯特、康洁、腾源、康德鑫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河间。对外贸易队伍不断壮大,“十一五”末,全市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2家,涉及餐具、玻璃制品、线缆、汽车配件、农产品、化工、保温材料等多个产业,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出口企业结构。节能减排任务如期完成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通过重点扶植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9、、大力推广治污先进技术、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为0.937吨标煤,同比下降3%,比2005年下降20.57%。全年COD排放量1472.4吨,SO2排放量1764吨,削减比例分别为18.2%、11.8%。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化学需氧量均圆满完成任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79元,同比增长1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10元,同比增长12.47%。城镇、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0.46平方米、27.57平方米。新农合稳步推进,参合率达

10、到90.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城镇职工参加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人员达到2.9316万人、1.91万人、1.7795万人、4.57万人;实施出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使2.8194万名城镇居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试点改革;新改建干线公路97.7公里,农村公路332公里,村内街道硬化288个村300余公里,全市干线公路增加里程69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282公里,尤其是完成了保沧高速及其四条连接线建设,使全市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0 个村1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推进,

11、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呈现多元化格局,中心城区西部商圈已基本形成;新建农村标准化小学22所,高考实现了在北大等全国名校中零的突破,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开播了河间广播电台,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转11600户,组织欢乐大篷车进农村等活动50余场;建设乡镇文化站18个,新农家书屋496个,普查整理17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平安河间”工程,构建了城乡一体化防控体系,全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1,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火灾防控和抢险救援能力明显增强;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加大了对非法生产、

12、非法经营和非法建设的打击力度,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4以内,稳定在低生育水平;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程;保险、民宗、气象、武装、人防、档案、地震、地方志、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新的发展。(二)“十二五”时期将面临的环境“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的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国际上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对和平和富裕文明的追求不可阻挡,为河间凭借自身优势,深化对外开放,承接国外产业项目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内机遇来自于全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带来的巨

13、大市场需求,亦来自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崛起,特别是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出台、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以及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间承接产业辐射和转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繁荣进步提供了重大契机和政策条件。市内的机遇来自于我市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的凸显且文化底蕴丰厚,亦来自于主导产业已形成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或聚集区,成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樱桃谷鸭生产基地”、“全国台布生产基地”、“河北省信息产业示范园”、“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使河间蕴积了吸纳国内外资本、承接辐射转移和取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独特优势;更来自于全市上

14、下“建设新河间”、企盼民富市强的创业激情和迫切心情、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发展能力的提高,均说明河间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转型升级、开拓创新、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挑战,来自于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之路的复杂而曲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影响。亦来自于国内对处理好经济发展、调整结构、管理好通胀预期,发展生态经济和改善民生等诸多关系的和谐及高目标要求。周边地区和兄弟县市竞相发展,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风险和竞争压力。更来自于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现状:工业产业“小、散、低”,最需要尽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

15、装备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缓慢,最需要加快;城乡发展仍欠协调,最需要统筹推进。另外,干部队伍素质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干部工作作风亟待转变。正视并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

16、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坚持思想导动、改革促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持之以恒抓项目、壮园区、促聚集,调优一产、提升二产、做大三产,科学拓展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品味和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构筑工农协调、城乡统筹、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打造具有强大实力、较强竞争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河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二)发展目标1、经济总量: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年均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亿元,年均增长12.3

17、2%。三次产业的比例达到8.5:42.6:48.9。2、入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城镇化率达到42%,基本形成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城镇体系。4、财政收入实现19.37亿元,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768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71元,年均递增8%,生活水平明显提高。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全市利用外资达到2879万美元,年均增长10%;出口创汇总额达到9814万美元,年均增长10%。9、全市人口控制在8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所有企业

18、力争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全市农村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市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11、全市森林覆盖率明显增长,主要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三废处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奋斗目标详见附件1。 三、发展定位及空间布局(一)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定位: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内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市(县)。利用环首都经济圈“院内人”和渤海新区延伸带的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掘经济潜力,把“服务首都、创业创新、高质高效、节约集约、循环生态”作为主攻方向,构筑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

19、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推进改造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创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尽快实现把河间市建成环首都经济圈内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市(县)的总体目标。 城镇产业定位:河北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先进市(县)。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自由流动。打造省级一流“河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宜业宜居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北方水城,催生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米各庄工贸明星镇,做强“河北省最大汽配产销中心”;发展沙河桥中心镇,做强“中国北方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发展

20、束城新材料中心镇,打造“中国保温密封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樱桃谷鸭生产基地”和“特色杂粮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服务经济及农业经济强市(县)。从产业基础和未来前景出发,分层次抓好三个重点:1、做强做优立市产业。包括电线电缆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配件产业等。特点是有传统基础和产业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突出。电线电缆产业。以做强做高整体行业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集线缆制品、线缆附件、线缆设备、线缆材料和扩径母线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形成中国北方电线电缆行业产学研结合的高地,在国内外唱响“河间电缆”区域品牌。到2015年电

21、线电缆产业实现年产值170亿元,递增率为13%。新材料产业。重点打造以节能保温、隔音、防水、密封、摩擦制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以预应力钢材为主的 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加快规模扩张、产业集聚和整体提升,建立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递增率13%。汽车配件产业。扶优扶强,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由主攻售后维修市场向主攻整车配套市场转变;由简单粗加工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加工转变;由小规模、大群体向规模化、强群体、系列化转变)。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

22、创新,吸引国内外大型汽车配件企业落户营销,打造“中国北方汽车配件产销中心”。到2015年,汽车配件产业实现年产值70亿元,递增率15%。精细化工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瞄准国内外先进化工企业,争取在重大项目上展开合作,引进相关化工项目进驻园区,重点发展以石化为原料的高性能合成树脂、催化剂、添加剂、农药、医药中间体、除垢剂等系列产品和以煤为原料的煤制气、尿素、甲醇、二甲醚及其衍生化合物精深加工产品,努力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新兴支柱产业。到2015年,精细化工产业实现年产值50亿元,递增率14.3%。家居家饰产业。充分发掘发挥资源丰富、初具规模、前

23、景广阔的优势,重点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即:家具制造产业集群,工艺玻璃制品产业集群,餐具制造产业集群,台布产业集群,加快家居家饰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突出文化内涵,引进有特色的龙头项目,逐步将家居家饰产业打造成劳动密集型的区域富民工业,形成以特色精品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格局。加强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网络经济等有前瞻性、方向性产业的培育。到2015年,家居家饰产业实现年产值50亿元,递增率 18 %。信息设备产业。依托“河北省信息产业示范园”,借力京津资源,承接信息设备制造业转移。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配套和向园区集聚。重点培育打造信息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制造产业链条

24、和电话、电讯交换接入设备制造产业链条,形成河北省重要的“信息配套设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信息设备产业实现年产值30亿元,递增率15%。2、提升改造服务业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增长点,做大总量、拓宽领域、提升功能,尽快确立在沧州西部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地位。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以超市和便利店为重点,积极向专业店、专卖店、大卖场等多业态延伸,并向农村拓展,推进“农家店”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谋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大型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形成场站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配套、信息畅通

25、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人文旅游业,围绕河间府衙、光明戏院、毛公书院、冯国璋将军第及国葬墓、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等人文资源作文章,打造精品线路和景点,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加快实现人文资源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公共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占全市GDP和就业人数的比重大幅提高。3、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牢固树立“兴农业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产业化,抓产业化必须抓龙头企业”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6、、发展精品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环节,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结构和发展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是:棉花产业。以行业整合、龙头带动和生态循环为切入点,主攻转基因棉新品种繁育、优质棉种植和棉花深加工产业,做强棉花产业链。畜禽产业。以肉鸭、肉鸡、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推进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完善“公司+养殖小区”运营模式,加强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链,保障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林果产业。做新果品产业,做好三北防护林、沿海生态体系建设及速生林业,发展林下

27、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林果产业向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和生态化转化,做强林果产业链。粮菜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稳步增长,做优蔬菜产业,做特咸菜产业,改造提升粮菜加工企业,做优做特粮菜产业链。通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到2015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递增率4.5%,产业化率达到50%。(二) 空间布局按照“点面结合、块线发展、区际互动”的思路,进一步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产业之间关联配套、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分区式”战略格局。 扩张“一廊”。以沧保公路为轴线,以电线电缆、家居家饰、棉花加工、三产服务等产业为依托,进一步

28、激活存量,内吸外引,形成贯穿黎民居、景和、故仙、沙河桥、行别营、沙洼、瀛州、兴村“三镇五乡”的经济大走廊。 做强“一带”。以行米路、沙束路为“双轨”,以电线电缆、新材料、汽车配件三大产业为依托,构筑以米各庄、束城、尊祖庄、行别营、沙河桥五乡镇为地域中心的工业大板块,形成与市区相呼应的经济隆起带。 贯通“两线”。以时米路为基点东西延伸,连通黎民居、尊祖庄、米各庄、时村、西村、兴村六乡镇至沧保公路的东西交通线;以青河线束城至大城段为基点,向西延伸穿越米各庄、留古寺、西村、郭村、兴村五乡镇至沧保公路的东西交通线,构建经济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互融互补、协调发展的经济大动脉。 打造“两大基地”。 以子牙

29、河东部区域为重点,充分利用其地广人稀、发展空间较大的优势,打造“金丝小枣生产基地”;以京开公路为轴线,实施主干牵动战略,打造服务京津的“菜、肉、蛋产、加、销基地”。到2015年,“两大基地”实现年产值30亿元的发展目标。 壮优“两大六小”工业区。重点推进河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间市工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谋划引进建成一批发展前景广阔、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同时,以沙河桥镇、行别营乡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优势,规划建设电线电缆工业区;以米各庄镇为中心,依托其汽配产销和物流服务的特色优势,规划建设汽车配件工业区;以束城镇为中心,发挥其新材料企业多、规

30、模相对较大、产品品种较齐全的优势,规划建设新材料工业区;以齐会大街为轴线,以留古寺镇、时村乡为中心,规划建设信息设备工业区;规划建设沧保高速河间北出口工业区,吸引郭村、西村、兴村、瀛州镇等乡镇的钻采设备、棉花加工、农业产业化等大运量项目集中;规划建设故仙工业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电线电缆、玻璃制品等产业。到2015年,“两大”工业区分别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六小”工业区分别实现年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一)大有作为抓项目,带动经济转型发展。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大有作为抓项目建设,力争每年有1015个“三五八十”项目上马,完成各种项目投资100亿元/年。

31、一是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坚持“自谋”与“他谋”相结合,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借助外力,不断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和水平(见附件2,河间市重点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表)。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前期促立项,抓立项促开工,抓开工促进度,抓进度促投产达效,努力做到每年都有在建一批重点项目,立项一批重点项目,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形成重点项目带动一般项目全面发展的格局。重点谋划建设总投资11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天津继泰钢材锻造厂外迁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煤矿开采项目,总投资11.5亿元的城市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渔庄水库项目;重点建设总投资12.5亿元的北环汽贸城项目,总投资7

32、.8亿元的九河泉啤酒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津冀彩钢板项目,总投资8.4亿元的物流中心项目等项目。三是搭建项目建设平台。加快“两大六小”园区建设,突出打造“河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河间工业园区”,坚持入园项目高标准,优先保证无污染、低能耗、高技术含量、高产出优势项目的用地,实现园区资源效益最大化。到2015年,力争实现新入园项目130 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四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帮到底的项目服务制度,强化项目定期调度和观摩,完善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用足用活现有土地政策,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加大跑办省重点项目力度,保证重点项目用地。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

33、、外资企业等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投资重点项目建设。 (二)奋发有为抓城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城镇经济带动战略,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加快提升主城区功能品味的同时,集中抓好中心城镇,中心乡村和新民居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共同繁荣。 1、营造河间新城,突出城市个性。按照建设历史古城、文化名城、北方水城、生态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并完成八大工程。一是府衙复建工程,总投资3.7亿元,搞好占地300亩的府衙复建和商业区开发,凸显“京南第一府”的历史文化风貌,打造古文化商业中心。二是教育园区和市医院迁建工程,在市区南部规划建设占地

34、1800亩,能容纳8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教育园区;完成投资3.2亿元,占地159.3亩的市医院迁建工程,将市医院楼群打造成我市标志性建筑。三是水系建设工程,投资8.6亿元,建设亲水宜居的瀛州系列公园,打造环城水系,串珠式布局滨水公园,增添文体活动场所和城市雕塑群落,并投资3500万元建设古洋河景观带,彰显水城景观特色。四是道路畅通工程,谋划建设投资分别为33.5亿元、19亿元的石港、任德高速公路;建设城区路网,提高道路标准,连接国家路网,快速连接城乡,缩短与京津和乡镇的时空距离,拉动城市发展;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逐步完成城区支路改造任务,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五是商贸区建设工程,在确保同

35、创商业广场全部顺利运营的基础上,建设投资1.3亿元的信誉楼商厦,推进形成完善的新商贸区。加快打造以府衙为核心的古文化商业区,改商贸城为大型五金建材专业市场,搞好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建设物流中心和河间国际汽贸城,把河间建成沧州西部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六是住房建设工程,在抓好福瀛门、盛华苑、世纪阳光等8个在建居住小区的同时,持续推进商品住宅建设,对南海公园周边、市医院新址和教育园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开发,对城中村和旧居住小区进行联片改造,加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到2015年,新增住房面积不低于200万平方米。七是城管提升工程,理顺城管体制,建章立制整合城管资源,发挥城管、住建、交通、国土、公安、

36、城区办及居委会、各街村的管理职能,实现城管全覆盖,治理脏乱差,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增强全民的城市意识,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爱”的良好氛围。八是场馆建设工程,建设集影剧院、会议中心、文体馆、演播厅、展览馆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修建市民广场,大力提升城市品味。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力争达到25万人。 2、城乡协调联动,确保整体提升。按照“一城带六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的规划安排,加快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一是突出中心镇建设,着力推进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特色工程建设,打造自己的亮点,引导和接纳项目、产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二是推进

37、新民居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以改建为主的原则,首先抓好已经列入省市级新民居建设的28个示范村的工程,带动全市每年都有一批村庄进入新民居建设行列。三是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广泛开展以“三清五化”(清垃圾、清路障、清杂院、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活动,营造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 (三)力推农业现代化,有效繁荣“三农”经济。 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追求高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轨道上来,加快强农、富民、兴农村步伐。 1、变单一种养注重数量增长为综合经营追求优质高效。在稳定粮棉播种面积

38、,提高单产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带动“三农”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实现加工增值20亿元,再造一个“河间农业”。 2、变依靠资源消耗为生态循环友好。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一是发挥棉花资源优势,发展形成转基因棉花“育种-繁种-轧花-脱绒-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链和“棉花-棉籽-榨油-油饼-饲料-养殖业”生产链。二是依托养殖业资源优势,发展形成“饲料-养殖-沼气-农业”生态链。三是发掘农林复合型种养模式潜能,发展形成“基地林-果品储

39、藏加工-林下种养-绿色食品-畜禽粪便返田”生态链。3、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农”经济的优惠政策,争项目、引资金,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主要河渠综合治理,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涝抗旱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防预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改造中低产田力度,十二五期间,按照“整合惠农资金、规模连片开发”的总体思路,完成总投资1.1474亿元的8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大力实施高产创建带动战略,总结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科学运筹肥水,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升级,最大限度的发挥增产潜力。着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

40、“粮袋子”、“菜篮子”产品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规模养殖小区。提高防灾减灾、稳产高产和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4、变单户分散生产为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集中引导农民走上组织化、专业化轨道。5、变单一金融服务为多渠道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信用户创建工作为载体,健全农户信用档案,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强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拓展支农新领域;用足用好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地支持“三农”;发

41、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探索创办村镇银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满足“三农”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6、变传统农民为新型农民。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办好农村图书馆,搭建农民自学平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或农业企业家,建设一批“新农民”示范村、科技示范户,以此引领农村社会进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大胆开拓抓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实力。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树立“不断调整大胆创新”理念,勇于打破常规破除束缚,重新组合要素,永不停止抓创新。1、健全创新机

42、制,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二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2015年骨干企业科技支出占到营业收入总额的2%以上。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创办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辅导基地、科技公共服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所和禽、棉、菜、果业精品示范园(区);对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从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给予扶持和奖励;鼓励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技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四是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实施人才发展规划,锻造高智慧的研发团队和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造就一批具

43、有战略眼光,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群体。2、做强骨干企业,昂起创新龙头。以高端、高精、高附加值为导向,重点扶持京丰、宝丰、光远、会友、新华乾通等线缆及附件产业龙头;以节能环保为方向,重点培育亨达、华能、大园、龙聚达等新材料产业龙头;以整车配套为目标,做强百吉、蓝天、华福、宏悦、众恒等汽配骨干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发展华兴、北方、鸿宇等通讯设备产业龙头;以高端科技和高端市场为支撑,重点培育凯瑞、金锐、鹏宇、柏鸣等化工产业龙头;以开拓海外为目标,重点培育发展腾源、明亮、双羊、利德瀛、兴峰、康洁等外向型产业龙头;以带动农业现代化为使命,培育发展国欣农研会、新兴鸭业、雪云、中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

44、、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魅力。提高企业创品牌和品牌运作能力,加大对创品牌、争品牌的奖励力度,推进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四项建设步伐。巩固扩大“国欣”棉种“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会友”牌电缆“中国驰名商标”和10件“河北省著名商标”、10种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的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创“恒星品牌”。扶助骨干企业推进品牌战略,大跨度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力争使选定的骨干龙头企业及其主产品均能进入省级或国家级名品、名标序列。主动对接京津资源优势,打造整体“河间品牌”。4、抓好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增长。引导行业和企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节

45、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高耗能、高排放新上项目禁(限)批,严格执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强化约束性措施,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淘汰耗能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技术装备,确保逐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五)多措并举抓开放,合作共赢广泛招商。一是积极营造大开放氛围。组织业界人士赴国内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引进、吸收先进经验,扩宽宣传渠道,营造河间大开放氛围和良好社会形象。二是抓好招商引资模式转型。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变独立项目招商为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变传统的会展、小范围招商为多种形式的精细化招商、小团组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文化

46、招商、园区招商等。强化亲情招商,发展在外经商人士“人回转、钱回流、厂回迁、业回创”的创业局面。项目落地是硬道理,“十二五”时期内力争每年实现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三是对接京津错位发展,推进河间工农业生产与京津市场衔接。全方位加强与京津的联合协作,紧紧抓住京津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机遇,促进京津地区生产要素向河间流动,大力引进京津战略投资者,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配套项目,逐步成为京津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形成与京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互惠共赢的格局。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和沿海发达省份企业,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

47、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业务,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六)以人为本抓民生,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十四项福民工程,让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路-加强综合交通运输路网建设,升级改建长约39.9公里的保沧公路沙河桥至河间高阳界一级路,完成长约30公里的京沪高速青县西连接线延伸工程,改建大石路、大固路等六条县级路二级路工程,升级改建留念桥至青县崇仙等五条乡路三级路工程,改造四级村路400公里,新建四级村路230公里。实施一级综合客运站建设,完成米各庄三级客运站建设,构建“外接高速、内连乡村、快

48、速便捷、畅通有序”的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水-加大投资3.5亿元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投资4亿元的渔庄水库建设力度,实行取水、节水、改水三管齐下,提高供水能力。在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搞好联村供水改造工程,确保城乡村户饮水安全方便。同时加大对农用桥、病险桥的维修改建及堤防加固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搞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利用。电-投资4.5695亿元形成以2座220kV变电站为主架,8座110kV变电站为骨干,19座35kV 变电站及3座开闭所为基础的供电网络,同时完成2座35KV变电站的新建,9座35KV变电站增容扩建以及一大批线路新架改造和设备技术升级项目,提升电网的健康水平、科技水平和自动化

49、水平,进一步优化全市供用电环境。邮-落实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实施村村通邮工程,实现所有乡镇全部设立邮政局所,所有行政村设立“村邮站”,方便农村、农民用邮。业-以推动全民创业,扩大就业为“抓手”,搞好城乡劳动力全员普查,分类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挖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多领域多环节的“容人之量”和“增收之道”,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医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建立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卫生院建设标准,规范化村卫生室达85%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整体综合服务能

50、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院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参合率91%以上,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均期望寿命75岁;婴儿死亡率15;孕产妇死亡率30/10万。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教学条件,推进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开展“扶贫济残牵手助学”活动,加大控辍保学和贫困生救助力度,确保每一名孩子不因贫失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招收就业中专生5000人,同时完成1

51、5000人次的职工岗位技能、农民实用技术等各类专业培训任务。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建成一所能容纳145人的标准化特教学校,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育-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优生优育,人口素质提高。到2015年,全市人口控制在83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力争下降到正常区间。养-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现五保户全部集中供养或亲属寄养,同时建设投资1亿元、设计床位6000张的环京津地区托管养老项目,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保-建立健全以社保、低保和特困救助为框架的社会保障安全网,逐步将农民、伤残病老人员纳入覆盖范围,对60岁以上农村人口发放养老金,加大对低收

52、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房-加快城镇商品住宅建设,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推进实施新民居建设工程,帮助困难群众新建或修缮房屋,农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0平方米。同时筹资建设为之配套的热力公司,逐步实行统一供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难题。娱-投资6000万元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力争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利用五年时间对全市有线电视进行数字整转,城区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村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50%;投资1.3亿元建设市民广场、会议中心、广电中心、展览馆、规划展馆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搞好城镇公园、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运动场所建设,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民间文娱、体育和全

53、民健身活动。净-按照城镇规划要求,搞好城区净化工程,扩大文明村建设工程,发展农户沼气池,开展群众性环境卫生活动,搞好村庄的绿化、美化。安-深入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经营意识。深入推进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内容的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业就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到2012年底完成市消防指挥中心建设,2015年前市区新建2个一级消防站,确保消防安全达到国家标准。(七)强化服务转职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各级

54、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执行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优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该管的坚决管住、应放的彻底放开”的原则,继续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2、引导优化金融服务,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强化金融体系建设,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与各大

55、银行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贷款比重。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壮大辖区各类担保机构(担保基金),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鼓励和支持带有融资性质的新机构、新组织试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诚信宣传普及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的信用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行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三联动”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缓解全民创业不同群体的融资难。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密切跟踪、深入研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扶助政策、掌握投资方向和支持重点,对谋划项目、园区建设、三农建设进行整合包装,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计划盘子,以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3、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

56、。充分发挥青年、妇女、科协、民宗、残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实施实现本规划作贡献。规范发展经团联、老促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挥其在促进产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村发展、促进行业自律、信息交流、调查研究、咨询服务的参谋帮手桥梁纽带作用。4、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宣传媒体、文化团体、企业文化和乡村文化平台的作用,大力推进诚信河间、诚信企业建设,努力营造扩大开放、凝心聚力、发展河间的浓厚氛围。加速河间崛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附件1:河间市“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表附件2:河间市“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规划表- 32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