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5232025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90 大小:6.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0页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0页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0页
资源描述: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29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某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3.编制范围2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工程概况32.工程数量16第三章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171.工程规模大,建设标准高172.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差173.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174.施工技术难度大185.施工组织、管理及协调难度大186.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19第四章 施工组织总体方案201.工程建设目标20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203.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254.施工用水305.施工用电306.内业资料317.施工程序34第五章 一般工程

2、的施工方法381.总体施工方案382.正洞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383.斜井工程施工方案及方法944.泄水洞工程施工方法1005.专项施工技术方案103第六章 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法1281.隧道出口砂层段及浅埋段施工方法1282.隧道高地应力地段施工方法1323.隧道断层破碎段施工方法1364.隧道突、涌水段施工方法1365.隧道施工防渗及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139第七章 新工艺、新技术计划1411.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特长隧道施工独头通风技术研究1412.二郎洞2km断层束破碎带安全、快速施工技术研究1413.高原高寒地区隧道衬砌混凝土防冻融技术研究1414.长距离大坡度斜井有轨转皮带机出碴运输系统

3、技术研究142第八章 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1431.安排原则1432.项目总工期1433.主要项目进度指标1444.施工总进度计划1485.总体施工关键线路1486.分年、季度进度计划1487.分年、季度资金使用计划148第九章 施工人员、材料、工程设备使用计划1491.施工人员组织计划1492.材料物资供应计划1523.机械设备的使用计划154第十章 施工管理八大保障体系1681.施工技术保障体系1682.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1773.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保障体系2084.动态设计保障体系2095.科研保障体系2116.施工机械保障体系2127.职工卫生保障和劳动保护体系214

4、8.环境保护保障体系223第十一章 质量保证措施2301.质量目标2302.质量管理机构和职责及质量保证体系2303.质量管理措施2354.已完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2495.创优规划及措施2506.工程的维护方案251第十二章 工期保证措施2521.组织保证2522.计划控制2523.资源保证2534.技术措施2545.思想保证2566.教育培训2567.关键线路控制256第十三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2571.冬季施工措施2572.雨季施工措施264第十四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2651.文明施工措施2652.文物保护措施2663.接口界面协调措施2674.廉政建设措施2685.遵循当地民族区域

5、政策2696.用于本工程的施工、检测、试验、验收等技术标准269附件1:关角隧道第XX标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72附件1-1:关角隧道第XX标段7号斜井施工场地布置图273附件1-2:关角隧道第XX标段8号斜井施工场地布置图274附件1-3:关角隧道第XX标段9号斜井施工场地布置图275附件1-4:关角隧道第XX标段10号斜井施工场地布置图276附件1-5:关角隧道第XX标段出口施工场地布置图277附件2-1:关角隧道第XX标段施工进度计划斜率图278附件2-2:关角隧道第XX标段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79附件2-3:关角隧道第XX标段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280附件3:关角隧道第XX标段分年、季度进

6、度计划表281附件4:关角隧道第XX标段分年、季度资金使用计划表282附件5:关角隧道第XX标段分年、季度人员配备计划表283附件6:关角隧道第XX标段主要材料使用计划表284附件7-1:关角隧道第XX标段主要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285附件7-2:关角隧道第XX标段主要检测设备使用计划表286 286 / 290第一章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编制依据(1)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关角隧道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青藏铁路公司西格二线建设指挥部,2008年1月)(2)改建铁路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XX标的合同文件。(3)设计文件,含施工组织方案、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关键工序、特殊过

7、程等。(4)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国家、行业标准对本项目的强制性规定。(5)适用本工程的施工规范(指南)、安全技术规范等。(6)适用本工程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的相关条款,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法规和政策。(7)铁路信誉评价办法及补充规定中的强制性规定及扣分点。(8)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对本工程项目施工重点的理解。2.编制原则(1)遵循合同文件条款的原则。积极满足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及要求。(2)优先考虑安全、质量的原则。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作量和工期,确保无安全、质量事故发生。(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坚持施工技术先进、施

8、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合理、按期优质安全高效、不留后患。(4)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在保证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组合。(5)重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6)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7)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8)按照ISO9000(200

9、0版)的要求编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按照投标文件上我们对安全、质量目标的承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施组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高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相结合,使施组具备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3.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主要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关角隧道XX标段线、线洞口段施工,洞身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仰拱填充、二次衬砌、沟槽、整体道床施工,以及斜井、泄水洞等附属工程的施工。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工程概况1.1.工程范围关角隧道单洞长32.605KM(里程为DK280+570DKXX),由两条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即线和线),线间距40米

10、,整个隧道分为两个标段,进口端为XXXX标,出口端为XX标。我部承建的XX标长15.253KM (里程为DKXXDKXX),洞口高程3324.10M,共设置4座辅助施工斜井(710号斜井)和出口段一座泄水洞,均在线隧道右侧,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1-1。图2-1-1 关角隧道XX标段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1.2.地理位置关角隧道位于既有铁路天棚车站至察汗诺车站之间,增建二线线路自新天峻站引出后以32.605KM的隧道穿越青海南山(隧道进口高程为3380.75M,出口高程为3324.05M),沿肯德垄沟接入察汗诺,本标段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1.3.气象特征隧道通过区属青藏高原亚寒带半干

11、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5,极端最高气温28.0,极端最低气温-35.8,最大日温差24.7,常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降水量341.6MM,年最大降水量453.2MM,年平均蒸发量1791.4MM,最大积雪厚度21CM,最大冻结深度299CM。1.4.工程地质1.4.1.地形地貌关角隧道位于祁连山系中段南缘支脉青海南山,青海南山呈NWSE向横亘于测区中部,总体地势是中部高北东和南西低,隧道通过区属青海南山高山区的关角日吉山,隧道进口位于布哈河冲积平原后缘,隧道进口以北为宽阔、平坦的布哈河冲积平原;出口位于肯德垄沟沟谷中,根据山体的相对高差,又进一步划分为关角日吉山北坡低高山区、关角日吉山中

12、高山区、关角日吉山南坡低高山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关角日吉山中高山区(DKXXDK303+000)海拔高程40004500M,相对高差大于500M,山坡自然坡度2545,地势陡峻,局部近于直立。地表大多基岩裸露,局部植被发育,沟谷发育,沟谷大多常年流水。关角日吉山南坡低高山区(DK303+000隧道出口)海拔高程34004000M,相对高差200400M,山坡自然坡度2545,地势陡峻。地表大多基岩裸露,局部植被发育,横向沟谷发育,仅在雨季有少量流水,肯德垄沟是南坡规模较大的沟谷。1.4.2.地层岩性本区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

13、、石炭系、志留系、下元古界,并伴有华力西期侵入岩。1.4.3.地质构造(1)褶皱构造隧道穿越区内褶皱发育,总体上呈北北西向展布,主要发育华力西期和印支期褶皱带。(2)断裂构造隧道穿越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根据断层规模及其构造意义可以分为两级,一级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二级为区域断裂或次级断裂(F)。 区域性深大断裂(F)二郎洞断裂带(F3):该断层位于二郎洞附近,为区域性深大断裂,断层规模大,并且未来还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对工程影响较大。隧道于DK303+611DK304+071段通过,通过长度460M,由断层泥砾及碎裂岩组成,级-级围岩。 二级断裂A、北西向断裂组:为测区最发育的一组断

14、裂,尤其在关角山南坡二郎洞巴彦哈尔一带围绕F3深大断裂形成密集发育的压性断裂带,构造软弱,逆断层以北倾为主。F17断层破碎带宽约40150M,主要由碎裂大理岩、断层泥、断层角砾组成,隧道在DK303+030DK303+075以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140M,级围岩。F20断层西端与F21断层相交,长度约7KM,由深灰色、灰黄色断层泥、断层角砾及碎裂岩组成,破碎带内可见大量断层挤压透镜体,显示逆断层特征。隧道于DK304+284DK304+414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130M,级围岩。F22断层破碎带宽约60100M,断带由碎裂岩、断层角砾组成。隧道于DK304+650DK304+7

15、20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70M,级围岩。F23破碎带宽约50100M,断带由断层角砾、构造透镜体及碎裂岩组成,隧道于DK304+900DK305+090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190M,级围岩。F25断层破碎带宽约80200M左右,主要由断层泥砾及碎裂砂岩组成,隧道于DK305+610DK305+770大角度通过,通过长度为160M,级围岩。F31破碎带宽约6090M,主要由碎裂岩和断层角砾组成,隧道于DK310+635DK310+715以大角度通过,通过长度80M,级围岩。B、北北西向断裂组:在测区不甚发育,断层性质以走滑为主,通常切割北西向断裂组。F13发育在石炭系中,逆断层,

16、断层破碎带宽约50M左右,由黄褐色断层泥砾组成,两侧为强劈理化带,隧道在DK299+267DK299+312段以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45M,级围岩。C、北东向断裂组:测区不发育,多为规模小、走向延伸短的小型断层,切割北西向断裂组。F14发育于石炭系中,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约80180M,主要由深灰色断层角砾及碎裂岩组成,局部见灰黄色断层泥砾,隧道在DK301+284DK301+524段以大角度通过该断层,通过长度为240M,级围岩。(3)节理关角隧道越岭区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褶皱、断裂发育,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1.4.4.

17、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分隧道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10S。关角隧道工程场址的地震基本烈度(50年超越概率10%)均复核评定为七度区。1.5.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本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赋存条件,受气候、构造、岩性及地貌的严格控制,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山体岩层历经多次构造变动,褶皱、断裂、节理裂隙均较发育,从而为地下水的运移、富集提供了条件,并决定了本区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和裂隙岩溶水为主。基岩裂隙水受其所处地貌位置、构造部位、岩性特征及补给条件的不同,地下水的分布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2)地下水的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根据隧道通过区出露的地层

18、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不同,将测区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共三大类。地下水无侵蚀性。(3)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大气降水为测区地表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而基岩山区的基岩裂隙水是沟谷、洼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山区沟谷、茶卡山前倾斜平原为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最终汇入茶卡盐湖。地下水受季节性控制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枯水期水量小,甚至干枯。关角沟、肯德垄沟等沟谷地表基本无常年流水。隧道建成后形成新的人工径流排泄系统,届时隧道通过区的地下水将涌入隧道进行人工排泄。(4)隧道涌水量计算本次隧道涌水量预测,主要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

19、。隧道涌水量值确定根据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线同时施工总涌水量计算结果见表2-1-1。表2-1-1 XX标、线同时施工总涌水量计算成果表分段里程DKXXDK301+510DK301+510DK306+389DK306+389DKXX富水性分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贫水区长度(M)358848796786影响宽度(M)1000800600径流模数M(M3/DKM2)2424.22563.7277.42隧道正常单位涌水量(M3/DM)2.010.780.272、线可能正常涌水量QST(M3/D)7211.883805.621845.79、线可能最大涌水量QMAX(M3/D)17308.5

20、17611.243691.58、线可能正常总涌水量QST(M3/D)12863.29、线可能最大总涌水量QMAX(M3/D)28611.33备注:可能正常总涌水量和可能最大总涌水量未扣除隧道影响范围内辅助坑道的正常总涌水量和最大总涌水量。中等富水区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2.4倍考虑,其余按2倍考虑。1.6.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对隧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高地应力、围岩失稳和突水、涌水。(1)高地应力由于隧道区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跨越柴达木陆块北缘、宗务隆山裂陷槽、南祁连陆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内断裂及褶皱均发育,隧道

21、区可能存在较高的地应力。根据DSZ-1、DSZ-1、DSZ-8等3个钻孔地应力的实测结果,经综合分析,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岭脊埋深较大的石炭系变质砂岩及片岩段可能存在高地应力问题。隧道在施工中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小,但对软弱围岩(主要指断层破碎带),存在发生较大变形的可能。预测本标段在以下地段存在发生大变形的可能性: 石炭系变质砂岩、片岩地层,在施工中发生大变形。 F13、F14、二郎洞断层束(F3、F17、F20、F22、F23、F25)等断层在施工中发生大变形事件。(2)围岩失稳关角隧道位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内断裂及褶皱均较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较发

22、育,岩体较破碎,尤其是DK301+000DK306+000段,断层发育,岩体破碎,局部含水,施工中可能会出坍塌、变形等围岩失稳现象。预测本标段在以下地段存在发生围岩失稳的可能性: 隧道出口端的角砾土破碎底层发生塌方。 F13、F14、F17、F20、F22、F23、F25、F31等断层发生塌方。 斜井穿过的F14、F17、F17-1、F22断层发生塌方。(3)突水、涌水根据设计资料显示,关角隧道区内地下水发育,特别是三叠系、二叠系砂岩、灰岩及石炭系变质砂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而且灰岩中有古岩溶发育,富水性好,因此,隧道施工可能会产生突、涌水。本标段设计无灰岩,预测在以下地段存在发生突水、涌水

23、的可能性: 三叠系、二叠系砂岩,石炭系变质砂岩地段: F13、F14断层发生涌水。 DK298+215+415向斜轴部发生涌水。 斜井穿过的F14断层发生涌水。表2-1-2 关角隧道XX标段不良地质地段统计表序号里程长度(M)项目名称高地应力围岩失稳突水涌水1DKXXDK298+215293石炭系变质砂岩,地下水发育2DK298+215DK298+415200向斜轴部3DK299+267DK299+31245F13断层破碎带4DK301+284DK301+524240F14断层破碎带5DK303+030DK303+07545F17断层破碎带6DK303+611DK304+071460F3断层破

24、碎带7DK304+165DK304+290125三叠系砂岩夹砾岩,岩体破碎8DK304+284DK304+414130F20断层破碎带9DK304+650DK304+72070F22断层破碎带10DK304+900DK305+090190F23断层破碎带11DK305+610DK305+770160F25断层破碎带12DK310+635DK310+71580F31断层破碎带13DK313+115DKXX60角砾土破碎带147号斜井F14断层破碎带158号斜井F3、F17、F17-1断层破碎带169号斜井F12、F25断层破碎带总计101251.7.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级(2)

25、正线数目:双线(3)限制坡度:上行13,下行16(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2000M、困难地段1600M(5)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60KM/H(6)到发线有效长度:880M(7)牵引种类:电力(8)闭塞方式:自动闭塞(9)牵引质量:上行4000T,下行3000T。1.8.纵断面设计关角隧道进、出口为人字坡,进口段为8的上坡,在岭脊设坡度代数差后,出口以9.5的坡度连续下坡。本标段起点至终点DKXXDKXX(15253M)沿线路前进方向为9.5的下坡。1.9.隧道工程概况1.9.1.建筑界限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的要求,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

26、160KM/H的新建隧道,隧道轨面以上净空单线隧道横断面面积不小于42M2。关角隧道衬砌断面内轮廓如图2-1-2所示。图2-1-2 隧道内轮廓示意图1.9.2.围岩级别本标段围岩级别统计分别见表2-1-3、2-1-4。表2-1-3 斜井长度、坡度、围岩级别统计表名称位 置斜井长度及围岩级别与正洞交点方向水平夹角长度(M)坡度(%)7号DYK300+210右44-4-272332.5810.00341.781417.87572.938号DYK302+610右39-58-391613.479.851135.96477.519号DYK304+510右37-46-81125.909.83510.576

27、15.3310号DYK308+300右74-41-50442.5310.29281.48161.05合计长度5514.48341.783345.881826.82比例1006.2060.6733.13表2-1-4 关角隧道正洞单线围岩级别及长度统计表合计长度(M)152530340088382805210百分比1000.0022.2957.9418.391.381.9.3.衬砌支护类型隧道结构按喷锚构筑法要求进行设计,全部采用复合式衬砌,浅埋、断层及细砂地层进行结构加强,洞口段进行结构加强。隧道均采用曲墙衬砌,其中级围岩地段不设仰拱,底板厚30CM,采用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28、,并掺加0.9KG/M3的聚丙烯微纤维。为保证隧道施工和结构的长期运营安全,隧道通过细砂层属级围岩段,拱部采用89超前管棚支护,管棚间加设小导管超前注水泥浆;边墙采用42小导管注水泥浆预加固,基底为砂砾土,采用碎石进行换填,换填深度11.5M至基岩,并配以2榀/M的I16型钢钢架,喷层厚25CM,二次衬砌采用50C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级围岩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预注双液浆加固围岩。围岩破碎及断层带地段喷层厚25CM,拱墙设3榀/2M的I16型钢钢架;一般地段喷层厚23CM,拱墙设1榀/M的I16钢架。二次衬砌为45C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级围岩地段拱部设89管棚加42小导管超前支护,小导管

29、预注双液浆加固地层并堵水。全断面设2榀/M的I16型钢钢架,喷层厚25CM,二次衬砌为50C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结构支护参数见表2-1-5。表2-1-5 关角隧道正洞衬砌支护参数表围岩级别预留变形量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I16钢架厚度位置位置长度纵、环间距位置间距位置间距拱部仰拱、底板CMCMMMCMMCMCM5拱墙拱部2.0303048拱墙拱墙2.51.51.2拱部253540一般512拱墙拱墙3.01.21.2拱墙25拱墙4040加强823拱墙拱墙3.01.21.2拱墙20拱墙1榀/M4040一般923/10拱墙/仰拱拱墙3.01.01.2拱墙20拱墙1榀/M4545加强

30、925/10拱墙/仰拱拱墙3.01.01.2拱墙20拱墙3榀/2M4545925全断面拱墙3.50.80.8拱墙20拱墙2榀/M5050注:拱部为R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为22砂浆锚杆。1.9.4.防排水设计(1)隧道防排水原则隧道防排水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排堵结合、限量排放,防、排、截、堵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的设计、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2)洞内防排水措施关角隧道均设置双侧盖板保温水沟,两端洞口各1000M段加保温材料,临近道床一侧的侧沟墙身设构造钢筋。洞身地下水发育的、级围岩的软弱破碎带地段,采用超前预注双液浆的措施加固地层和堵水。岩溶段处理主要以

31、注浆加固、填充封闭、疏导、跨越等措施,施工时根据岩溶形态、规模、充填物情况、含水情况等综合确定处理方案。其中注浆方式包括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等四种方式。贫水段、弱富水段衬砌拱墙背后设EVA防水板,中等富水段衬砌全断面背后设1.5MM 厚EVA防水板,防水板背衬无纺布。拱墙环向设50MM、墙脚纵向设80MM透水盲沟,并与侧沟连通。环向盲沟按912M/环设置。环向施工缝、变形缝衬砌中间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衬砌外缘设外贴式止水带,变形缝填塞嵌缝材料,构成复合防水构造。衬砌纵向施工缝衬砌中间设钢边橡胶止水带,隧道防水应充分利用混凝土自防水能力,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8。(3)斜

32、井的防排水涌水量较小的一般地段斜井采用以排为主,涌水量较大的富水地段进行堵水后限量排水,通过正洞侧沟排至洞外。(4)洞外防排水隧道洞顶仰坡开挖线以外510M设截水沟一道,以拦截地表汇水。关角隧道运营阶段单洞出口段正常涌水量较大。为保证排水工程的永久可靠,洞外排水方式按泄水洞方案进行。1.9.5.辅助坑道的设置(1)斜井结构设计本标段共设置4座斜井,均在线隧道右侧,无轨运输斜井断面内轮廓按单车道设计,内净空尺寸为5.26.60M(宽高),错车道斜井的内净空尺寸为7.36.95M(宽高),内轮廓详见图2-1-3、2-1-4,斜井的支护参数详见表2-1-6。斜井井底25M按错车道设计,做为井底车场;

33、错车道间距按200M左右设1处考虑。作为临时辅助坑道的斜井,等完工后在斜井井口及底部均采用C25混凝土进行封堵,斜井底部要做好排水设施,保证水沟畅通,防止积水。图2-1-3 无轨运输斜井单车道断面图2-1-4 无轨运输斜井错车道断面 表2-1-6 单车道斜井支护参数表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喷层厚度22砂浆锚杆钢筋网6I12.6钢架衬砌厚度(CM)位置长度(M)间距(M)位置间距(CM)喷锚8拱部2.01.51.510拱部2.01.21.2局部252515拱墙2.51.21.2拱部2525模筑6局部2.01.21.2257拱部2.01.21.2局部2525局部2510拱墙2.51.01.0拱墙2525

34、1榀/M2515拱墙2.51.01.0拱墙25253榀/2M30 (2)导坑结构设计在线DYKXXDYK300+210及DYK305+021DYK310+777段分别设置长为2288M及5756M的导坑,先贯通导坑,再扩挖为正洞。导坑按临时通道设计,除地质情况极差的地段一次成洞外,其余地段均按导坑断面施工,采用喷锚支护。导坑内每隔300M左右设置一错车道,错车道地段将正洞一次开挖到位,仅施做初期支护,以便满足错车的需要,待扩挖时再施做二次衬砌。1.9.6.轨道类型隧道内轨道类型按重型标准设计,隧道内轨顶面设计高程与路肩设计高程之差为111CM。当相邻坡段的代数差大于1时,设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

35、线半径为15000M。1.9.7.道床类型采用弹性支撑块整体道床,道床宽度2600MM,内轨顶面至道床底面高度为620MM。1.9.8.水沟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关角隧道、线施工时正常涌水量较大。全隧内设55CM50CM(下层:宽深)65CM30CM(上层:宽深)的双侧双层保温水沟满足排水要求。1.9.9.电缆槽根据电力及通信、信号专业的要求,隧道洞内两侧设置供电缆敷设的电缆槽,电缆槽尺寸为30CM40CM(宽深)。2.工程数量表2-1-7 关角隧道XX标段工程数量表(招标数量)名 称计量单位工程数量隧道延长米15253一、关角隧道(座)延长米15253、建筑工程延长米152531.正洞延长米15

36、253(1)开挖立方米1991172(2)衬砌立方米634572(3)压浆延长米152532.横通道延长米27803.辅助坑道米5526.644.洞门及其他圬工方50725.整体道床延长米152536.附属工程延长米15253第三章 工程特点及重、难点1.工程规模大,建设标准高关角隧道全长32605M,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设计为双线单洞,施工中设10座辅助施工斜井(总长15321.71M),两端洞口各1000M进行了保温设计,采取泄水洞排水。全隧一次建成,对二次衬砌、整体道床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防冻融技术要求是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重点。本标段隧道正线单洞长15253M,

37、双线共30506M;710号4座辅助施工斜井合计5514.48M(其中7号斜井长2332.58M)、泄水洞长482M。2.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差本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干旱缺氧。极端最高气温28.0,极端最低气温-35.8,最大日温差24.7,最大积雪厚度21CM,最大冻结深度299CM。正洞洞身处于海拔33003400米之间,最高施工点7号斜井口海拔为3678.12米。在高寒干旱缺氧条件下,施工人员身体机能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机械设备功率降低,人员、设备投入加大。给施工组织带来了较大困难。3.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本标段施工中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出口浅埋段、高地应力、围岩失稳和突涌水

38、。(1)出口DK312+415DKXX里程段位于低高山区,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细砂、细角砾土以及下元古界混合岩,覆盖层薄、自稳性差、极易变形和坍塌。(2)本标段岭脊埋深较大的石炭系变质砂岩及片岩段可能存在高地应力问题。隧道在施工中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小,但对软弱围岩(主要指断层破碎带),存在发生较大变形的可能。 (3)关角隧道地层岩性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隧道通过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本标段通过大小不等断层10条和一个向斜,其中一级区域性深大断裂二郎洞断裂带(F3)带最为发育,未来还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围绕其组成的断层束长达2355M,围岩破碎,对工程影响很大。其余均为

39、二级区域断裂或次级断裂(F)。本标段无及围岩,级以上围岩占77.71%。 (4)本标段地下水发育,特别是三叠系、二叠系砂岩及石炭系变质砂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好,施工可能会产生突、涌水,预计最大涌水量为28611.33M3/D,其中DKXXDK301+510段双线最大涌水量为17308.51M3/D。4.施工技术难度大主要施工技术难点有: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技术、长距离大水量反坡连续排水技术、严寒环境下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和防冻融技术。(1)斜井作为辅助通道,进入正洞后需要组织正反向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独头掘进距离最长达4620M,且高海拔低气压地区通风技术不能简单照搬正常

40、气压条件的通风技术,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通风方案,是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的关键。(2)本标段最长7号斜井为2332.58M,综合坡度10%,进入正洞施工反坡段长约1238M,高差265.89M,预测最大涌水量约为17308.51M3/D。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连续排水使工程顺利进行是重点。(3)按关角隧道工期和当地气候条件,有一半以上混凝土工程是在低温条件下施工的。冬季施工如何采取保温措施,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点。5.施工组织、管理及协调难度大本标段共5个施工作业点,通过斜井进入正洞施工,需要开辟多个工作面,施工线路长(7号斜井独头掘进达4620M),且存在洞内有轨无轨间相互转换、有轨转皮带机的

41、运输方式,给施工组织带来了很大困难。施工中加强组织协调第三方超前地质预报、围岩监控量测与隧道施工的有序进行,对生产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安排多个作业面工序衔接,及时掌握围岩变化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开挖和支护参数,是做好动态设计、保证工程结构和施工安全的重点。6.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要求高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缺氧,沿线生态系统脆弱而敏感,破坏扰动后难以恢复。关角隧道出口段地处牧区,茶卡盐湖为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终归宿地,弃碴量大(本标段约220万方),施工期长,施工机械、人员活动会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江河水质、野生动物,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和防止

42、工程建设对其产生影响。第四章 施工组织总体方案1.工程建设目标1.1.质量目标(1)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2)力争获得鲁班奖。1.2.安全目标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实现安全生产达标: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消灭责任事故,杜绝责任死亡及以上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3以下,负伤率控制在10以下。1.3.工期目标开工日期为2007年11月06日,于2012年4月15日完工,计划

43、施工工期为53.3个月。1.4.环境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1.5.文明施工目标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从营地到工地都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展现管理水平,要做到“营房公寓化、管理制度化、现场工厂化、作业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安全人性化”。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2.1.施工组织布置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根据: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规定;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合同、设计文件。施工组织总体原则是“依靠科技,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并

44、以此指导建设全过程施工活动。配备专业施工队伍,配置针对高原的特种机械设备,并对此进行优化。 加大科技投入,对控制工程、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靠性,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制定合理可行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严格管理,确保达到招标文件和业主规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在优质、高效、安全施工的同时,始终把“环保水保”当作日常施工的工作重点,树立“环境保护无小事”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确保对施工周围环境的最小破坏和最大保护。2.2.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中铁隧道

45、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乌兰县茶卡镇,设专家顾问组,进行技术支持;下设四部两室,即工程管理部、安质环保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中心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由第三方单位成立专业的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小组,直接向指挥部负责,指导现场施工。下设两个工区分管五个作业队,一工区分管出口和7号斜井作业队,二工区分管8、9、10号斜井作业队。详见“图4-2-1:关角隧道工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指挥部全面负责本合同段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和工期进度,制定施工方案、工期目标、安全质量目标,将计划层层落实,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服从和尊重业主、监理、设计,密切配合,搞好组

46、织和协调工作;职能部门和工区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施工方案、施工计划,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等指标的实现。图4-2-1 关角隧道工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指挥长XX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关角隧道工程指挥部专家顾问组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计划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安质环保部副指挥长、党工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出口作业队7号斜井作业队一工区8号斜井作业队9号斜井作业队10号斜井作业队二工区 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小组2.3.指挥部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指挥部主要管理人员及各部室的主要职责见表4-2-12.4.施工队伍的分布本标段共设两个工区五个作业队,各工区及其所辖作业队施工任务划分详

47、见表4-2-2。表4-2-1 指挥部主要人员及部门管理职责划分表人员或部门管 理 职 责指挥长全面主持项目工作,全面履行项目合同,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和成本控制全面管理;负责指挥部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副指挥长兼总工协助指挥长组织、指挥施工生产,主管技术和组织对重大技术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编制年、季、月施工计划,监督年、季、月施工计划执行情况。并负责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业主技术部门的协调工作。副指挥长兼书记协助指挥长组织、指挥施工生产,主管安全生产、对外接口界面协调和宣传工作,监督年、季、月施工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对工区进行考核。工程管理部组织设计文件会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负责工程测量、

48、量测、地质预报、试验、配合设计、监理的工作;负责建立技术管理日志,做好项目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归纳分析影响进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在总工程师领导下组织重点技术问题攻关,负责技术交底,检查指导作业队的技术工作。设备物质部负责现场设备的管理,负责材料订货、采购;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制定物资设备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对工程使用的材料、机电设备的质量和管理负责;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与设备、物资相关的各类数据、资料。安质环保部制定安全计划及其管理细则,组织处理安全事故;负责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做好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管理细则;负责本标段的所有工程的过程质量控制

49、、试验和检验工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定质量计划及其管理细则,组织处理质量事故;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全面开展各项质量活动,建立质量管理日志。计划财务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成本控制目标,办理验工计价和内部承包核算;归口管理变更洽商,办理与业主间工程款的收取、支付。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的对外联络、文件的收发、人事劳资、治安保卫、医疗卫生以及内部行政事务。中心试验室负责试验检验技术工作,制定落实试验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负责原材料检验及设计各种配合比,对现场试验工作和混凝土施工质量实施监控;负责工程试验相关资料的收集;配合监理、监督、业主单位的工作。工区工区为直接生产管理单位,

50、全面承担各自的施工任务。负责现场施工及工区机电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工作等。按施工图、合同技术标准、技术交底书、施工计划、成本控制指标组织生产,对现场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计划进度负直接责任,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作业队负责具体实施现场施工表4-2-2 各工区及其所辖作业队施工任务划分表工区作业队区段划分及施工项目作业班任 务 划 分一工区7号斜井作业队7号斜井开挖、支护、衬砌施工;通过7号斜井施工的正洞:线DYKXXDYK301+200(3278M)开挖、支护、衬砌;线DKXXDK301+448(3526M)开挖、支护、衬砌。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班区段内开挖支护作业任务隧道衬砌作业班区段内衬砌

51、作业任务机械运输作业班施工运输及机械维修、保养、电力维护综合作业班砂、石料生产、碴场防护、施工供排水工程及施工便道养护二工区8号斜井作业队8号斜井开挖、支护、衬砌施工;通过8号斜井施工的正洞:线DYK301+200DYK303+526(2326M)开挖、支护、衬砌;线DK301+448DK303+753(2305M)开挖、支护、衬砌。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班区段内开挖支护作业任务隧道衬砌作业班区段内衬砌作业任务机械运输作业班施工运输及机械维修、保养、电力维护综合作业班砂、石料生产、碴场防护、施工供排水工程及施工便道养护二工区9号斜井作业队9号斜井开挖、支护、衬砌施工;通过9号斜井施工的正洞:线DYK

52、303+526DYK305+021(1495M)开挖、支护、衬砌;线DK303+753DK306+109(2356M)开挖、支护、衬砌。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班区段内开挖支护作业任务隧道衬砌作业班区段内衬砌作业任务机械运输作业班施工运输及机械维修、保养、电力维护综合作业班砂、石料生产、碴场防护、施工供排水工程及施工便道养护二工区10斜井作业队10号斜井开挖、支护、衬砌施工;通过10号斜井施工的正洞:线DYK305+021DYK310+777(5756M)开挖、支护、衬砌;线DK306+109DK309+750(3641M)开挖、支护、衬砌。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班区段内开挖支护作业任务隧道衬砌作业班区段内

53、衬砌作业任务机械运输作业班施工运输及机械维修、保养、电力维护综合作业班砂、石料生产、碴场防护、施工供排水工程及施工便道养护一工区出口作业队出口泄水洞施工;线DYK310+777DYKXX(2398M)开挖、支护、衬砌;线DK309+750DKXX(3425M)开挖、支护、衬砌。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班区段内开挖支护作业任务隧道衬砌作业班区段内衬砌作业任务机械运输作业班施工运输及机械维修、保养、电力维护综合作业班砂、石料生产、碴场防护、施工供排水工程及施工便道养护3.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3.1.施工场地的规划和布置:施工场地的规划和布置本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便于管理,方便施

54、工”的原则进行。所有生产、生活设施的修建均要满足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要求,并充分考虑防寒、防洪的要求。本标段共分为2个工区5个作业队组织施工,一工区项目部设在出口,二工区项目部设在10号斜井。各作业队分别布置生活、办公及生产设施,根据各洞口的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统一部署(炸药库的位置选择和修建要根据当地公安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平面布置详见“附件1-11-6:关角隧道第XX标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各洞口平面布置图”。3.2.施工便道3.2.1.便道规划为保证整个标段的材料供应、出碴等运输的畅通,需统一规划修建施工便道。规划时,我们遵循 “最少的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一方面对既

55、有便道拓宽、加固;另一方面选择植被稀少的地方新建部分便道,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天峻县城沿315国道向德令哈方向行走40KM,或从乌兰县城沿109国道向西宁方向行走36KM到察汉诺转入315国道5KM,到施工主便道入口,主便道从隧道出口方向一直延伸到7号斜井,从主便道分别修建支便道到各作业队洞口,再从各作业队洞口修至弃碴场和炸药库。主便道长18KM,支便道12.4KM,总长30.4KM。在便道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在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挂线、撒灰,将便道范围清楚标识,避免越界施工。在便道施工时,由专人指挥,调专用设备,严禁乱挖,乱倒,破坏周围环境。泥结碎石路面时,按标识出的范围填筑、平

56、整、碾压。便道在河沟地段采用埋设涵管或架设临时便桥的方式通过,确保汛期便道畅通、不被冲断。3.2.2.便道标准路基宽5M,路面宽4.5M,每250M设会车道一处,弯道处加密,会车道宽7M,长20M,两端设8M长过渡段;弃碴便道宽6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20M。最大坡度:一般情况小于8%,极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0%。道路排水:路面设2%的横坡,并设双侧排水沟,沟底宽和深度不小于30CM,并能将水引入河道,避免淹没草场。便道初期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待气温转暖后,进行加固养护,可考虑硬化路面。安全防护:按相关规定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交通标志、标牌,确保施工便道安全、有效、通畅的运行,行人

57、、车辆不得随意越界行使,确保周围环境和植被不被扰动和破坏。3.2.3.养护维修组织专门的养护队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维修养护,保持路况良好,道路畅通,无扬尘、无坑洼、无泛浆、排水通畅,确保全天候不间断运输需要。3.3.通讯方案本标段主要通过移动电话、有线电话和网络三种快速便捷的方式进行内、外部的联系沟通。移动电话方面与当地移动公司联系,在施工现场新建信号发射塔,确保通讯信号;有线电话和网络方面与当地电信部门联系,将光缆铺设到各个洞口施工现场接入,并在各工区及作业队内部设置内线电话,保证正常的施工通讯和网络化办公。3.4.生活、生产用房的标准、结构为达到美观、实用的目的和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各施工现

58、场生产、生活区必须进行统一部署,合理规划。住房按4M2/人、办公按5M2/人、公用生活服务设施按1.5M2/人的标准修建。生活及办公房屋全部采用彩钢板结构,生活房屋建筑面积共计约17500M2;钢筋加工棚、拌和站、砂石料棚、水泥库房等采用顶部采光的暖棚结构,火工品库、配电房采用砖混或砖木结构,材料库、洞口实验室、值班室等生产房屋采用彩钢板结构,生产区建筑面积共计约21600M2。3.5.生活、生产防寒3.5.1.总体防寒方案防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临时建设施工阶段,本阶段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生活、生产以火炉取暖为主,配以部分电暖气;第二阶段为正式施工阶段,各作业区用立式水暖锅炉对生活区供暖,并提供生活热水;用水暖锅炉对生产区拌和站提供混凝土生产用热水,保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生产区房屋及料棚采用火炉供暖,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