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5219035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力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的设计研究本文来自工控商务网: 摘 要: 设计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空载及负载试验的容量损耗测试仪器。该仪器具有以下特点:仪器对三相电压电流同时采样;基于旋转式光电编码器和液晶显示屏的人机交互界面简洁而高效;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捕获”信号的过零点用于双向过零平均鉴相,得到准确的相位差和周期;基于实时参数自寻优的软件同步采样,有效地减小了周期截断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数字化功率测量引入了传统的二表法和三表法,扩展了仪器的使用范围;实际容量根据负载损耗用软件查表的方法来判别;测量值已从试验温度折算到了参考温度(75 )时的值。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功率损耗测量;容量判别

2、;智能同步采样;参考温度折算 On design of capacity and lossmeasuring instrument forpower transformer Abstract: A capacity and los s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no-load and load test of power t ransformeris developed . T he instrument simultaneously sample for three phase voltage and cur r ent .Rota ry photoelectric

3、coding switch and LCD are used for human-comp ute r int eraction, it makes theinte rface compact and efficient . Utilizing the func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dge trigger of the programmable counter ar r ay (PCA) unit in MPU, signal ze ro-cros s is captured for the phase detected based on dou ble

4、 way . T he software synchronism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real-time pa rameter self-optimizing minishes pe riod t runca tion e r ror, and the meas urement accur acy is improved .The digitization power measure impor ts tr aditional two-unit and thr ee-unit methods and expands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5、 inst rument . T he capacity is discriminated by software table-look-up on the load los s . T he value of a quantity is conve rted to the value when r eference tempe rature(75 )from test temper ature . Key words: power tr ansforme r; power los s measurment; capacity distinguis hing; intelligencesync

6、hronous sampling; r eference temper atur e conver ting电力变压器的容量损耗测试对于变压器制造单位的出厂试验,以及电力部门有效降低线损、防止高耗变压器进入电网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设计了一种用于电力变压器的空载及负载试验的容量损耗测试仪。该仪器所测的直接参数是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功率及试验电源的频率。空载试验时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平均电压、平均电流、总功率、空载电流和校正后的空载损耗;负载试验时根据测量值计算出短路阻抗、短路损耗以及在额定电流下折算到75 参考温度时的短路损耗;基于软件查表功能的设计,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被测变压器的容量判别1

7、-2 。该仪器集多种试验方式于一体,提供了二表法和三表法试验。为适合直接测量和通过互感器测量,仪器的电压测量范围为0500 V(125 V 与500 V 量程自动转换);电流测量范围为0 60 A(6 A与60 A 两个量程)。在设计中结合先进芯片技术和软件智能同步采样测量策略,使仪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精度大为提高。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就测试仪的基本功能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对低功率因数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进行采样计算式测量的数字仪器。系统由三相电压电流传感器单元、信号调理单元、A/ D 转换单元、微处理器、人机交互显示单元、上位机通信单元、扩展存储器单元和微型打印机驱动单元等几部分构成,如

8、图1 所示。模拟信号经过传感器隔离变换后进入信号调理单元,进行滤波和放大。调理后的信号送A/ D 转换器MAX125 进行模数转换。取三相电压电流信号的六路过零点送微处理器作为相位捕获。人机交互接口由液晶显示屏和高速旋转鼠标形成的指令输入器构成。微型热敏打印机用于试验结果的打印。另外,通过串口芯片MAX202 构成简易RS232 接口,可以将测量数据传送给上位机。1 .1 微处理器选择微处理器的选择要使片内资源能适合系统的需求。选择philips 公司的P89C51RD2 增强型单片微计算机,片内具有5 模块可编程计数阵列PCA 用于频率和相位的精密测量;硬件看门狗计数器WDT,防止程序跑飞的

9、自复位; 64 K 程序存储器,满足了大容量复杂程序和屏显汉字编码的存储;其增强型内核、引脚排列、指令系统都与增强型MCS-51 芯片保持100 % 兼容,加快了研发的进度。1 .2 传感器和信号的前置处理测试仪的三相电压信号和三相电流信号由微型精密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引入。图2 所示的是截于工程原理图的A 相电压信号的前置处理单元,图2 中VT1 是PT43DO01 型无源交流电压隔离传感器模块,将被测交流电压隔离转换成同频同相的交流电流信号(隔离电压达3 kV/ min),模块是通过从输入回路索取1 mA 电流来达到测量目的的, 具有0 .08 % 的线性度。图中375 k 的R120

10、和125k 的R101 是模块输入信号的定标电阻,按1 000/ V 配置, 加在定标电阻上的信号由微型继电器K1 在125 V 和500 V 量程间切换; 模块的输出为跟踪电流源输出,满度标称输出为1 mA, R9 是其采样电阻, 满度值为1 .5 V。图2 中U3 是集成运放OP07,接成同相放大的形式,将被测信号尺度定标后送A/ D 模数转换。两个量程的放大反馈电阻是R3 和R4, U1 是3 二选一CMOS 模拟开关CD4053,将U3 运放同相放大电路的电流汇集点移至模拟开关的输入端,也就是说,将用于量程切换的模拟开关接入同相放大运放电路电流汇集点的内侧,这样,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Ro

11、n 将被归并入运放的输入电阻,运放本身的高输入阻抗使Ron 得以忽略。U6 是比较器LM311,在交流信号的过零时刻翻转,供单片机的PCA 捕获,得到频率和相位。 B 相和C 相电压信号的前置处理单元和图2 所示是一样的。三相电流信号的前置处理单元的原理也与此类似,只不过将其中的无源交流电压隔离传感器换成无源交流电流隔离传感器, 50 A 和5 A的电流隔离传感器CT53C101 和CT53C902, 均能在10 % 120 % 的标称输入时保持0 .08 % 的线性度,满度输出分别为25 mA 和5 mA。1 .3 A/ D 转换器MAX125 的操作为了保证对三相电压、电流同时采样,以消除

12、由非同时采样带来的电压和电流的角度差,选用2 片MAX 公司的MAX125 作为A/ D 转换器件。MAX125 是内部带有同时采样保持器的高速24通道14 bit 位数据采集芯片,其每通道的转换时间为3 s,由于其本身集成了多路开关和采样保持器,也使硬件电路得到了简化, 提高了可靠性。但MAX125 是14 位并行数据总线结构, 单片机P89C51RD2 则是8 位数据总线接口, 它们不能直接相连, 所以要设计一个扩展电路, 如图3 所示(图3 是截于工程原理图的A/ D 转换器接口电路)。扩展接口由数据锁存器U5 (74HC573)、数据缓冲器U4 ( 74HC245 )、可编程逻辑器件U

13、10(ATF16V8) 等构成。将2 片MAX125 的14 根数据线D0D13、读有效线RD、写有效线WR以及转换启动命令线CONVST 都并联在一起, 对不同MAX125 的读写操作可有其对应的片选线ADCS1和ADCS2来区分。数据缓冲器74HC245 是双向器件,数据传送方向由引脚1 DIR 控制,DIR 为低电平时,单片机向MAX125 写入初始化命令;DIR 为高电平时,单片机从MAX125 读入模数转换的结果。对采样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的2 片MAX125 是这样操作的: 拉低CONVST,同时启动电压和电流的A/ D 转换;转换完成信号ADINT 可由电压通道MAX125 给出,单

14、片机被ADINT由高变低中断后,开始读取电压数据。首先译码输出ADCS1为低,选通电压通道MAX125 , 同时RD为低, 这样14 位数据并行输出, 其中D8 D13 高6 位数据被锁存到数据锁存器74HC573 中,而低8 位数据通过缓冲器74HC245 直接被读入到P89C51RD 内存中; 之后单片机进入第二次读操作, 此次不选通MAX125即ADCS1保持为高电平, 而选通74HC573 (其OC脚和C 脚均为低),这样将高6 位数据读入到内存中, 完成一个采样结果的读取工作。后面的数据同此操作也可读入到内存中。当3 路电压数据( A、B、C 三相) 都读入内存后, P89C51RD

15、 再译码输出ADCS2为低,选通电流通道的MAX125,接下去的操作同电压转换数据的读取。如图3 所示, 以上各个芯片,以及LCD 显示屏和微型打印机的选通操作,都由可编程逻辑器件U10(ATF16V8)对单片机地址总线的高4 位和读写线的译码来完成。1 .4 人机界面中的指令输入器仪器采用大屏幕(320 240 点阵)液晶显示器和高速旋转鼠标构成人机交互界面。菜单严格分级,逐步引导操作,只需要开机,仪器提供的菜单就会引导完成所需要的试验。所谓旋转鼠标, 其实就是一种旋转式光电编码开关,作为指令输入器,它有“左旋”、“ 右旋”和“ 按下选定”3 种操作,可用于菜单选项的选择和选定,以及数字的设

16、定和输入。图4是一种光电编码开关的外形图,其接口信号的编码对应着2 位循环码(格雷码),循环码的特点是由一个计数状态变到下一个计数状态的过程中, 只有一位数码变化,因此在循环码的译码器中,不会产生竞争冒险现象。但循环码不能用二进制计算来判別大小和顺序,所以要判別光电编码开关是“ 左旋”还是“右旋”时,要引入接口信号现状态和前状态进行分支逻辑判断,软件编程稍稍复杂一点。旋转式光电编码开关的输入逻辑与单片机的外中断口相连,在软件中精心设计中断服务程序,无论指令输入还是数字设定,均可高速操作,且手感也好。这种旋转式光电编码开关很适合于在智能仪器中用来作为人机交互的指令输入器 。2 测量策略与软件设计

17、2 .1 功率测量原理采样计算式仪表测量交流电量的算法有多种,较实用的有傅里叶变换法和积分法。傅里叶变换法是将离散的采样值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转换到频域,求出基波和谐波分量, 再求有效值及功率,实际使用中可以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 T)以提高运算速度,但对单片机系统来说计算量仍然偏大。采用的积分法就是从连续周期信号有效值的定义和功率的定义出发, 用数值积分近似代替连续积分进行计算。根据交流信号有效值定义,假如x 相( x = A、B、C)每信号周期A/ D 转换N 次,第n 次的电压转换值为ux ( n),电流转换值为ix ( n),则x 相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数值积分式为:式(1

18、) 至式(3) 中, ku 为电压互感器系数,量程为500 V 档时为1,量程125 V 档时取PT 的变比; ki为电流互感器系数,量程为60 A 档时为1,量程6 A档时取CT 的变比;Cux 、Cix 分别为各相电压和电流的幅值系数(仪器采用数字校准技术,满幅值校准用软件实现)。三表法时,功率P = PA + PB + PC。对于三相三线制系统(Y 或接),且三相对称,采用二表法时,测量原理如图5 所示,每组接线中单个功率表的读数无物理意义, 两表读数的代数和P = PAB + PCB 为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平均功率。式(4) 和式(5) 中: uAB 和uCB 皆为线电压的瞬时值。2 .2

19、 高精度测频率和相位频率和相位测量的准确性对电功率采样计算式仪表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频率和相位一般是通过过零比较器获取信号的过零点时刻来计算的。但由于受失调和温漂的影响,将使比较器不能在实际的过零点及时翻转。双向过零平均鉴相技术运用了计量学中的系统误差正反向抵消的方法,其结果将不再包括由比较器失调和温漂等因数所引起的误差。设置单片机的可编程计数器阵列PCA 模块工作在上下沿均响应的捕获状态,获取正向过零(上升沿)和负向过零(下降沿)的精确时刻,使频率和相位测量的不确定度被限制在12 个td (定时器分辨率,系统晶振用12MHz,P89C51RD 工作在12 时钟模式,td = 1 s)。2 .

20、3 参数自寻优采样法的实现将信号的一个整周期(或多个整周期)进行均匀离散,在每一离散点处取其瞬时值,称做同步采样。同步采样是假定N 次均匀采样间隔T S 之和恰好等于一个周期T 或m 个周期mT 的理想采样;但实际测量系统中由于环节和所用部件的不完善等原因,而难于严格实现这一要求并会出现同步误差。用寻优的方法来确定采样参数N 和T S , 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使系统的运作更接近于同步采样的理想式N TS = (m) T。寻优判据是使同步误差最小,这就是参数自寻优等间隔同步采样的基本思路。寻优时每信号周期采样次数的下限的确定应满足香农采样定理,考虑到变压器试验电源为比较纯净的离网电源或独立电

21、源,故被测信号具有5 次以下谐波,按每信号周期要采样10 次以上,最大采样间隔为2 ms 左右。每信号周期采样次数的上限的确定受A/ D 转换器转换速度和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限制。MAX125 使用16 MHz 的有源晶振作为时钟输入,系统编程设定2 片MAX125 为3 通道同时采样,那么在CONVST 启动信号的作用下, 芯片对输入信号的采样保持时间约为1 s, 3 通道的A/D 转换时间为9 s, 转换完成后结果储存在芯片内部的414 bitRAM 中,从采样工作开始到A/ D 转换结束输出中断信号给CPU,一次工作周期共需要10 s 的时间;单片机响应中断最多只需要1 s;从中断响应到读

22、取2 片MAX125 共三相6 通道的数据并存储RAM,CPU 的软件开销需花费36 个机器周期计432 个时钟周期36 s 时间。由以上分析可知,整个系统的一次数据采集周期最长约46 s,即采样率可以达到21 .7 kps,对工频信号每周期采样次数的上限可达434 次。取N 在10400 之间,用爬山搜索和遍历频点的自寻优方法预先离线寻优计算出各频点每测量周期的采样次数N、采样间隔TS 和校正参数kc,形成最优参数矩阵 N( p) TS ( p) kc ( p) 在存储器中固化。对应工频变化范围49 .550 .5 Hz的403 个频率点(定时器分辨率Td = 1 s),所需要的自寻优参数为

23、403 组,按每组参数6 个字节计,参数矩阵占据存储器容量约2 .4 kB 字节。测量时单片机在“捕获”了信号的实时周期时,即从矩阵中查表得对应信号周期的采样参数和校正参数。N( p)和TS ( p)使采样向同步逼近,并通过kc( p)用误差补偿的方法对采样数据数值积分的结果进行校正。2 .4 温度折算电力变压器要求能在参考温度(一般分两种:75和135 ) 下长期运行,所以测量值也应从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折算到参考温度时的值。变压器绕组在试验温度下的短路电阻式(6)中: Pkt 为试验温度下的短路损耗; IN 为试验时的相电流。折算到75 时的短路电阻式(7)中: t 为试验时的温度;t 是导线

24、的电阻温度系数,铜材为0 .004 3/ 。折算到75时的短路损耗:由式(6)、式(7)和式(8),得2 .5 变压器容量的判别变压器容量的判别,一般可以从被测变压器的阻抗电压(又称短路阻抗)来进行推算5-6 。本文介绍的变压器容量损耗测试仪,其容量判别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在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用诸多表格详细列出了各类各系列变压器允许的负载损耗和空载电流的上下限范围。那么,可以在仪器的存储器中内置国标数据,仪器测出负载损耗后,用软件查表后再向上靠拢的方法,得出被测变压器的实际容量。这种方法既简单,可信度又高。3 结 语由于测试仪的设计立足于先进的芯片技术和软件技巧,并将智能采样理论付诸于工程实践,因而做到了仪器的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而且易于使用和维护,受到了用户的好评。本文来源:工控商务网( )详细请参考: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