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5216416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击南大本科课程论文题目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实现途径课程汽车设计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2012级1班学号姓名联系方式2015年6月26日目录摘要:31. 前言32. 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33. 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43.1合理的结构设计43.2使用新型材料53.2.1有色合金材料63.2.2高强度钢73.2.3塑料和复合材料73.2.4其他轻量化材料84. 汽车轻量化发展面临的问题85. 结论9参考文献9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400716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包括轻量化设计概况、各种轻量化材料的 性能及运用,阐述了汽车轻量化的实施途径。

2、关键词:汽车轻量化发展1. 前言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若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 8% ;若滚动 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 ;若车桥、变速器等机构的传动效率提高10% ,燃 油效率可提高7%。由此可见,伴随轻量化而来的突出优点就是油耗显著降低。汽车车身 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 ,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的轻 量化对减轻汽车自重,提高整车燃料经济性至关重要。同时,轻量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 带来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一定意义上碰撞安全性的提升。车辆行驶时颠簸会因底盘重量减 轻而减轻,整个车身会更加稳定;轻量化材料对冲撞能量的吸收,又可以有效提高碰撞 安全性

3、。因此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2. 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汽车轻量化的技术内涵是: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 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 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然而,汽车轻量化绝非是简单地将其小型化。首先应保持汽车原有的性能不受影响, 既要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又要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耐撞性、抗振性及舒 适性,同时汽车本身的造价不被提高,以免给客户造成经济上的压力。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大方面。一方面汽 车轻量化与材料密切相关;另一方面,

4、优化汽车结构设计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与汽车自身质量下降相对应,汽车轻量化技术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1) 轻质材料的使用量不断攀升,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 冶金、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2) 结构优化和零部件的模块化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如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 超轻悬架结构等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计算机辅助集成技术和结构分析等技术也有所发 展;(3) 汽车轻量化促使汽车制造业在成形方法和联接技术上不断创新。目前,国内汽车轻量化材料正在加速发展,新型智能材料逐渐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应 用。车用高性能钢板、镁合金已在汽车上有所应用。如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变速

5、器壳体 采用镁合金。随着镁合金材料的技术进步及其抗蠕变性能的进一步改善,自动变速器壳 体以及发动机曲轴箱亦适合改用镁材料制造。若曲轴箱由铝改为镁,则可减轻30%左右。传统的轿车车身结构是钢车身,现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强度钢、精练钢、铝合金 和夹层钢车身结构,其制造工艺有柔性化板材辊轧、剪拼焊接工艺技术、薄壁制造技术 等。不锈钢与强度较高的碳钢相比,表现出不少优点,例如延展性更好、强度更高、更适 合形状复杂的覆盖件成形。上世纪80年代,重庆汽车研究所就开展了双相钢研究;一汽 轿车、奇瑞汽车公司也在轿车车身上进行了高强度钢板的初步应用试验。在结构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前轮驱动、高刚性结构和超轻悬架结构等

6、来达到轻量化目 的,国内已从主要依靠经验设计逐渐发展到应用有限元等现代设计方法进行静强度计算 和分析阶段。目前出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车身模具开发技术,如湖南大学 与上汽通用五菱在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开发了 CAD系统CAXA,并已经开展了客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利用有限元法和优 化设计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以减少车身骨架、发动机和车身蒙皮的重量 等。3. 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汽车轻量化在保证汽车整体质量和性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各零 部件的质量,努力谋求高输出功率、低噪声、低振动和良好的操纵性、高可靠性等降低

7、燃油消耗,减少排放污染。通过轻量化技术的内涵可知,汽车的轻量化主要通过合理的结 构设计和使用轻质材料的方式来实现。3.1合理的结构设计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的轻量化措施是轻量化的结构设计和分 析,设计已经融合到了汽车设计的前期。轻质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包括铝、镁、高强度 钢、复合材料、塑料等,与结构设计以及相应的装配、制造、防腐、连接等工艺的研究 应用融为一体。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利用CAD/CAE/CAM 一体化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涵盖了汽车 设计和制造的各个环节。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制造。轻量化的手 段之一就是对汽车总体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对汽车零部

8、件的精简、整体化和轻质 化。利用CAD/CAE/CAM 一体化技术,可以准确实现车身实体结构设计和布局设计,对各构 件的开头配置、板材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可从数据库中提取由系统直接生成的有关 该车的相关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和刚度、强度计算。对于采用轻质材料的零部件,还可以 进行布局分析和运动干涉分析等,使轻量化材料能够满足车身设计的各项要求。此外利 用CAD/CAE/CAM技术可以用仿真模拟代替实车进行试验,对轻量化设计的车身进行振动、 疲劳和碰撞分析。通过开发汽车车身、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等大型零部件整体加工技术和相关的模块 化设计和制造技术,使节能型汽车从制造到使用各个环节都真正实现节能、环保

9、。通过结合参数反演技术、多目标全局优化等现代车身设计方法,研究汽车轻量化结 构优化设计技术,包括多种轻量化材料的匹配、零部件的优化分块等。从结构上减少零 部件数量,确保在汽车整车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达到减轻自重的目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有以下3个方面:(1)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减小车身骨架及车身钢板的质量,对车身强度和刚度进行校 核,确保汽车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减轻自重。(2) 通过结构的小型化,促进汽车轻量化,主要通过其主要功能部件在同等使用性能 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尺寸。(3) 采取运动结构方式的变化来达到目的。比如采用轿车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和 超轻悬架结构等,使结构更紧凑,或采取发动机后置、后轮

10、驱动的方式,达到使整车局部 变小,实现轻量化的目标。3.2使用新型材料据统计,汽车车身、底盘(含悬架系统)、发动机三大件约占一辆轿车总重量的65% 以上。其中车身内外覆盖件的重量又居首位。因此减少汽车白车身重量对降低发动机的 功耗和减少汽车总重量具有双重的效应。为此,首先应该在白车身制造材料方面寻找突破口。具体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案:(1) 使用密度小、强度高的轻质材料,像铝镁合金、塑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等;(2) 使用同密度、同弹性模量而且工艺性能好的截面厚度较薄的高强度钢;(3) 使用基于新材料加工技术的轻量化结构用材,如连续挤压变截面型材、金属基复表1欧美采用镁合金制造的部分汽车零件汽车厂

11、家用镁合金制造的部分汽通用1缸盖、滤油器、空气滤清器克、配电器、挡泥板支 架、烟灰盒1、J、转向盘柱、前大灯罩、前大灯托架、发 动机革格栅、进气格栅中心座、前大灯框架、配电器、 挡泥板支架、离合器壳、制动器福特离合器踏板托架、转向柱定位机构、分动器克克莱斯勒变速器克体大众曲轴箱,变速器壳体、增压器壳、正时齿轮,离合器壳沃尔沃日-y门连杆、制动连杆、乍口外把f奔驰座:椅架奥迪位表板保时捷风扇、风扇架、乍轮合材料板、激光焊接板材等。3.2.1有色合金材料铝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密度只有钢铁的1/3,机械加工性能比铁高4. 5倍,耐腐 蚀性、导热性好。其合金还具有高强度、易回收、吸能性好等特点。汽车

12、工业运用最多的是铸造铝合金和形变铝合金。运用形变铝材制造车身面 板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发动机罩、行李箱罩、车门、翼子板等。保险杠、轮毂和 汽车结构零件也广泛使用铝合金材料。运用铝合金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铝合金加工难 度比钢材高,成型性还需继续改善;由于铝导热性好,导致铝合金的焊接性能差;不能像 钢板那样采用磁力搬运等。其中,关键是成本问题,目前铝价还比较高,成本控制对铝合 金的运用非常重要。镁合金具有与铝合金相似的性能,但是镁的密度更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 8 : 3, 是当前最理想、重量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因而成为汽车减轻自重、以提高其节能性和 环保性的首选材料。但其铸造性差,后处理

13、工艺复杂,成本高。我国的镁资源非常丰富, 储量占世界首位。但是国内用量很少,尤其汽车行业用量极少,因此前景非常广阔。而西 方工业发达国家对铝基、镁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已达到了产业化阶段,如 表1。3.2.2高强度钢用高强度钢替代原使用材料,能适当减小零件尺寸。世界上广泛通过进一步提高合 金钢、弹簧钢、不锈钢等钢种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粉末冶金配件具有的多孔密度低、 精度高、成本低等特点,来作为汽车轻量化的措施。采用高强度钢板在等强度设计条件下可以减少板厚,但是车身零件选定钢板厚度大 都以元件刚度为基准,因此实际板厚减少率不一定能达到钢板强度的增加率,不可能大 幅度地减轻车重。高强度钢

14、板在汽车上应用的目的主要有3点:增加构件的变形抗力,提 高能量吸收能力和扩大弹性应变区。由于运用高强度钢板的经济性和相对容易性,因此 应大力提倡在汽车上运用高强度钢板。现在各国都在加速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在汽车 车身、底盘、悬架、转向等零部件上的运用。3.2.3塑料和复合材料与相同结构性能的钢材相比,塑料和复合材料一般可减轻部件的重量在35%左右。低 密度与超低密度片状成型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潜力,在重量减轻与强度方面达 到甚至超过了铝材,整体成本通常更低。塑料是由非金属为主的有机物组成的,具有密度小、成型性好、耐腐蚀、防振、隔 音隔热等性能,同时又具有金属钢板不具备的外观色泽和触感。目

15、前,塑料大都使用在汽 车的内外饰件上,如仪表板、车门内板、顶棚、副仪表板、杂物箱盖、座椅及各类护板、 侧围内衬板、车门防撞条、扶手、车窗、散热器罩、座椅支架等。而后逐渐向结构件和 功能件扩展。例如发电机及其相关系统、冷却系统等。塑料也在向制作车身覆盖件方向发展。复合材料即纤维增强塑料,是一种增强纤维和塑料复合而成的材料。常用的是玻璃 纤维和热固性树脂的复合材料。增强用的纤维除玻璃外,还有高级的碳纤维、合成纤维。 复合材料作为汽车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密度小、设计灵活美观、易设计成整体结构、耐 腐蚀、隔热隔电、耐冲击、抗振等。目前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欧美 车系中。其中尤以SMC和GM

16、T的应用最为广泛。曼、雷诺、沃尔沃、奔驰、依维柯、达 夫等欧洲重型卡车制造商的驾驶室材料中,都大量选用了 SMC。在国内,SMC材料在汽车 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商用汽车领域。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福田欧曼、重 庆红岩等主要重型卡车制造商,其驾驶室的制造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 SMC材料。3.2.4其他轻量化材料精细陶瓷是继金属、塑料之后发展起来的第3大类材料。其发展史只有20年左右, 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等)和化学性能(耐热冲击、 耐氧化、蠕变等)。作为轻量化材料用于汽车零件,不仅直接起到轻量化的作用,更因其 优良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用于汽车发动机燃

17、烧室及热交换器等零件,使功率提 高,油耗大大下降,从节能角度看则间接地起到轻量化效果。蜂窝夹层材料是早已在飞机 上采用的材料,其最大特点是刚性高、比强度高、密度低。目前应用在汽车上的实例还 不多,但应用研究在不断前进,将来会较多地得到运用4. 汽车轻量化发展面临的问题轻量化的方法、技术、替代材料这么多,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那么使用现有技术 和材料,汽车到底能做到多轻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一辆超轻型概念汽车,这辆 汽车完全由手工制造,并且使用了多种减轻重量和提高燃油效率的技术,结果该超轻型 概念汽车只有140 kg重,相当于美国家用汽车平均重量的12%,用1 L汽油可行驶 45 km,仅为美

18、国家用汽车平均耗油量的1/4。不过必须看到,这还只是一种概念车,它的数据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现实 意义有限,因此不能因此对轻量化前景产生盲目的乐观。如果把眼光拉近到现实中,可 以看到,汽车轻量化虽然已成为未来潮流,但目前要在全行业广泛应用轻量化技术还为 时尚早,主要原因就在于技术还不完善、成本仍然太高。以取得巨大轻量化成果的奥迪 A8车型为例,使用ASF技术的全铝车身减重200 kg,以每减重100kg油耗减少0.6 L/100 km计算,一辆A8车在其行驶寿命10万公里期间可省油1200 L,以欧洲市场 油价1.12 /L (2004年5月10日价格)计算,可为车主省下1344 ,但是

19、相比 全铝车身带来的昂贵价格,消费者仍然是得不偿失。虽然对整个社会来说,轻量化将为 能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消费者,他们却不得不在购车时为自己 的钱包作打算,需要认真衡量一下轻质汽车的额外高价与省下的油钱相比哪一项更多。图2是汽车轻量化与设计成本、制造成本、材料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研究结 果清楚地表明,轻量化必须以昂贵的设计与制造成本为代价。汽车设计人员的任务就是 兼顾重量与成本,争取将两者关系控制在图中阴影范围内的轻量化最优区域。成本图2轻罩化程度与成本关系图不仅是成本问题,纵览全局还可以发现,轻量化目标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汽车工业、 汽车厂商自身的开发研究,同时还需要上下

20、游产业的协作努力,如上游的材料、合金、 专业分析模拟软件等技术,下游的回收、再生技术等,没有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提高, 轻量化的目标就只是空中楼阁。5. 结论尽管面临种种障碍,人们仍然没有放弃努力,专业软件的开发成果越来越多,新材 料技术、新生产技术和新设计方法不断进步,铝、镁、复合材料和特种钢等新材料在汽 车制造中的使用比例在逐步加大。虽然在目前看来汽车工业短期内不会在减重方面出现 革命性突破,但是由于不断地努力,人们实际上正在一步步接近制造出轻量廉价的新一 代汽车的目标。轻量化技术是一项涉及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工厂制造、实践验证的内容丰富、涉 及广泛的课题,必将经历一个努力的探索过程。经过

21、努力,汽车将在不远的将来,以清 洁、强大、轻量的崭新形象引导新一代的潮流。参考文献1 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2 龚正,王国容.汽车轻量化的现状与趋势J.汽车维修,1998, (2).3 羊秋林,李尹熙,吕莉雯,李子卿.汽车用轻量化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4 姚贵升,等.汽车工程手册制造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王滕宁,王建国,王可容.降低汽车重量的途径J.重型汽车,2000,(6).7 邓泽英.轿车轻量化的关键金属材料及其发展J.汽车与配件,1999,(6).8 程振彪.世界汽车轻量化新进展及新型材料的研发应用J.世界汽车,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