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5206917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2、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三、作业山行课堂实录2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

3、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

4、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2.朗诵的背景音乐。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

5、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4.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车”字的

6、下横要写得伸展。5.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一背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相关资料:1.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

7、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课堂实录3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8、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2、配乐范读。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生”“斜”。4、齐读全诗。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2、同桌互说。3、指名说。(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9、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1、课件出示图画。(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重点体会“斜”“生出”。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

10、处有人家”。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

11、读等。配乐齐读3、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板书:21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寒山石径(斜)枫林(红)白云(生处)人家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2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

12、确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两首诗。2.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2.展开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和个别字的意思。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杜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重难点分析:本课是两首诗,有些字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适时点拨,如“生”不是生成的意思,而是“升腾”的意思,还有“川”、“疑”、“坐”、“于”等。二年级学生很难把握读诗的语气,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多范读、引领学生通过读感悟诗的情感。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李白和杜牧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尝试诵读

13、两首古诗,导入新课。1.学生尝试诵读两首古诗,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两首诗。2.教师过渡:这两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牧写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二、调动知识积累,了解诗人李白。1.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李白的了解,背诵自己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或诗句。2.出示课件,简单介绍李白。三、认读古诗望庐山瀑布。1.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认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读给同桌同学听。3.指名朗读,教师订正,需要的话教师范读。4.朗读去掉注音后的诗,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反复强化。出示课件四、理解古诗内容。1.再读古诗,思考:李白到庐山看瀑布,他看到了什么。1.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

14、对李白的了解,背诵自己曾经学过的李白的诗或诗句。2.出示课件,简单介绍李白。三、认读古诗望庐山瀑布。1.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认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读给同桌同学听。3.指名朗读,教师订正,需要的话教师范读。4.朗读去掉注音后的诗,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反复强化。出示课件四、理解古诗内容。1.再读古诗,思考:李白到庐山看瀑布,他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结合庐山瀑布的图片,了解古诗的前两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单个字词的意思。日:太阳香炉:庐山香炉峰。生:升腾。2.读古诗后两句,思考:李白看到庐山瀑布,他又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以下字词:银河:天河。疑

15、:可能是,怀疑。三千尺:不是确数,是夸张的说法。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大胆想象和极度夸张。并告诉学生,这是李白诗歌的特点。3.回归全诗,深化诵读,指导背诵。诵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自己就是诗人,就站在气势雄伟的庐山瀑布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指名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和诗歌的认读情况。教师及时纠正。出示课件2.出示庐山瀑布图片课件,采用指名、分组、全班等不同方式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3.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情况。进入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出示课件简单介绍诗人杜牧,以及这首诗的简要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诗人杜牧去山中走一走,看一看。板书第二首诗的题目山行。

16、讲解“行”的意思。二、认识生字,认读古诗。1.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认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山行这首诗读给同桌同学听。3.指名朗读,教师订正,需要的话教师范读。4.朗读去掉注音后的诗,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反复强化。出示课件三、理解古诗内容。1.再读古诗,思考:诗人杜牧是怎样游历山间的,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人家”“枫林”“霜叶”等几点来体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单个字词的意于:比还。2.细读古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远上寒山”“停车”“坐爱”“枫林晚”等几点来体会。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二月花”的可爱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体现的作者的喜爱之情。3.回归全诗,深化诵读,指导背诵。诵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自己就是诗人,就行走于深秋的山间,就身处满山红叶之中。出示课件四、指导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生字。出示课件注意指导学生的方法和习惯。1.“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要写得窄一些,右边宽一些。2.“于”字的中间一竖要在竖中线上。3.学生练写生字。可以配上音乐。出示课件五、作业。1.练写生字。2.背诵两首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