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5206747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毕业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大学毕业论文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学生姓名:XXXXXXXXXX专业形式层次:XXXXXXXXXX学号(或准考证号):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实习单位:XXXXXXXXXX完成时间:XXXXXXXXXX通讯地址:XXXXXXXXXX邮政编码:XXXXXXXXXX联系电话(手机):XXXXXXXXXX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XXX专业XXX级XXX 姓名:XXX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 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 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

2、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 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AbstractPurpose help clinicians know antibiot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guarante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ing patients, reasonable. Review the literature

3、material method, from allergic reaction, toxicity reaction, specific reaction, double infection, combination cause or worsen adverse reactions, et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ntibio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clinical hazards. The results of the antibio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n prevent and c

4、ontrol,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care for treating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antibiotic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linical doctors should cause great attention.Keywords: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目录摘要2Abstract2目录3绪论5第一章 XXXX61.1过敏反应61.1.1过敏性休克61.1.2溶血性贫血61.1.3血清病、药物热61

5、.1.4过敏反应61.1.5未分型的过敏反应61.2毒性反应71.2.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71.2.2肾脏毒性71.2.3肝脏毒性71.2.4对血液系统毒性81.2.5免疫系统的毒性81.2.6胃肠道毒性81.2.7心脏毒性81.3特异性反应81.4二重感染81.5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91.5.1与心血管药物合用91.5.2与抗凝药合用91.5.3与茶碱类药物合用91.5.4与降糖药合用91.5.5与利尿剂合用91.5.6与其他药物合用10结论11参考文献12(不知道你们要不要三级标题)堵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 性、

6、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 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 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 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 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 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 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 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

7、要的意义4。第一章XXXX1.1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 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 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1.1.1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I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 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 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1.1.2溶血性贫血属于II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 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1.1.3血清病、

8、药物热属于III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 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 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1.1.4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W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 个月内发生。1.1.5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 源-于-网-络-收-集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 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

9、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 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1.2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 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1.2.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 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 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 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

10、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 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 肌无力危象。1.2.2 肾脏毒性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 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 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1.2.3肝脏毒性两性霉素】7 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 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 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 性霉素B

11、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1.2.4对血液系统毒性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 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 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1.2.5免疫系统的毒性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 有毒性作用。1.2.6胃肠道毒性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 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1.2.7心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林可霉

12、素偶见致心律失常。1.3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 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 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 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 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1.4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 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 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

13、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源-于-网-络-收-集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 路感染和败血症。1.5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 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8由于药 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5.1与心血管药物合用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 高辛中毒。1.5.2与抗凝药合用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

14、增 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 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1.5.3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 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 浓度降低。1.5.4与降糖药合用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 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1.5.5与利尿剂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吠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 啶与吠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

15、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 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1.5.6与其他药物合用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 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结论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 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 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 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

16、解病人用 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 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 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 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 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 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 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

17、理知识的培训, 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 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6。2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229。3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95-696。4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1498-1499。5张紫洞,熊方武.药物

18、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 1(2): 49-52。6吴文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1739。7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251-253。8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1793-1794。9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925。10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19-22。11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1056-1057。12魏健,郦柏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 479-481。(致谢没有写,这个是活的,请自己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