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5205289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1教学要求: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

2、观察。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

3、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完成填空:1元=()角1角=()分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三、应用拓展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

4、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拿一拿。(1)“想想做做”第3题。(2)“想想做做”第4题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四、总结延伸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

5、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最新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2教材分析: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

6、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

7、间观念。教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教学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1、

8、游戏: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全班活动师指生说。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认识上下(一)认识“上、下”。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个别说-集体说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3、摆一摆:(二)认识“前、后”。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

9、)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练一练。三、练习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2、课件:练习三第1题。(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最新小学

10、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

11、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指名口答并订正。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

12、拍手。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课后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新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4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

13、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习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习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

14、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

15、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5、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

16、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最新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5教学目标: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

17、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教学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39;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在

18、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

19、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二、巩固训练1、认一认,连一连。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2、几何图形。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3、位置。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

20、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还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反思: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看图回忆生活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印象更深刻;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文案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