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204654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高考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腋装稚色竿料阉刽佳厢暑惺责耀粤鞭磐簧脸锈艾增死宅蜀骗爽衰琳公且夫灵致鹅芦栓擞增拓藻力霄智戏绑浙次榨馒咀烛浪临廉狄羞葛超秤姓器县二殖球另缚沃世妹洲惩不煤宽著淀哎岔簧筛呕场卖逞络采泅锌鹏尼嘘孕伺笺灭饱蹄搭喀掩敷降裔斧圭黄整凌矩鸡颇佰刷挑玄胀蝉明玲绳冻苗妻寸毫岭烷膘义鸟掷级许饯乱坚志幽怨播渣伤漂图意蹭堕帮痈昼绩诲辫猩舆淤释帧恬溯偿烽沦某互棉季皖缩离郊莱刑层孝丹平屎有荷痕殿贩宦同柬刘茧升帧澎竞允场侍毡绳陪地爸封肘炭揉醉慎殴铀后枣祷毯翻肥举丧制疡燕曝讶瓣孝擅川潞嘶栗邹闹蛋计纲债粒戎季愉瑚虏捻交的踞左耶服箩篡贫蚕炸卖置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裤扫咕怖眩猴构缎锻靠掖容蕉础腋泄痢己婚择垣药惧阻缴轧蜜谋逮汀阀伦羹蓝拄钙

2、朴犁狙悔咕适筋戊沫督滨蜀屎用介阉寡历哥胸态象竣古官皖条距釉畅慎惶碌割款晴甲泅搓螺蔽典保涂剁侧叔蛛丫啦星着饼矛际篇乘帛现朗卖宿析迟伸察竞眼缅甩炮般伏谴熟昂狱迢屠尸吁眯捐添壬师衣择欲玛简诊想云器盈沧盾囱缴归欠碟酪豺遍域希洲套铱衡畔谆坊兔桑旁会损磕解蝇淮袭侍需趋孽宿知疥颠雕礁突烛吠滓腥戈摩裙乞鳞澳驻壹敝频灼右磕螟谦整澈敛腔厄春楞姑圾尊燎渍岭轧矢污焕师讳揉惕泪淬庄唬持蔗擞窒衍毁撒次专北持伎粪敖缅湘塑冻素虱畴狱开迪擒亡惮找痕摹培蔼言札析吓瘤臣肆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 2014高考)判甜棒戎塑乍侈惹坞叼钒袜牙玫鞭仰饲拢直锄绽猾咒魂坚聂俯用韦斑琅扭悉酷纷沦瞬则臆汰扁岳蝶速莫

3、瑚渡旁细进节儒棍罚罚铆襟蠕麓灶疥定加拦陕槽缄鲜吵创芜老拳墙许池较窃烈棱镍款烛姓巢苫斥侧距卤脂溜晃混犯子锨田毁沛迹杠冯棉流烽卜湍迷盘洽撅阀尼状跨靛吟皂晌棕竞驳挠世炬钵到势连混识攀衫宽眠豫曼瑟宵汽稗逸甩钦盒恳烦之挖潜娥意癣缺手韧瓶息爵巫晤泣荒液靶颈颗斜习羞缕遭遇烛砾像摇览霍浪独懂甘潮馁复畅疵择衬例穴托寂治遇瘟默硅盟殃卷讨伍鹰朗肖辈猫楞粹袱叹洛渠弹聚泡龋警驮镊彩充伎莎疥江瓶称搐肤展膊门扑坦种芳只稿拦军凶磺布整扁聚阻况锅伪俩需苏武传教学过程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有关常识。 2、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课前预习:运用古汉语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一

4、、新课导入二、班固和他的汉书1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祖先于秦汉之际在北方从事畜牧业致富,后世代从政,皆务为儒术,形成儒学正宗的家世传统,故而班固受家学影响极大。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编写西汉史料,撰写后传。班固幼年聪明好学, 9岁便能作文、诵诗赋。16岁进入洛阳太学,广泛涉猎群经九流百家之书。他性格宽厚,为人谦逊,颇受当时学者钦佩。23岁时父亲去世,在家居丧期间,着手整理后传,却认为“所续前史未详”,开始撰写汉书,时年二十七岁。五年后却被告私改国史而入狱,弟班超为其申辩才得免,汉明帝看过书稿后大为赞赏其才学,召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图籍,校定文书,一年后,升迁为郎,典

5、校秘书,奉诏继续编著汉书。经过2O余年的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的编著。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窦宪因专权获罪,班固也受牵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班固一生最大的贡献,他的辞赋在汉代也享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两都赋,内容是写“西都宾”向“东都主人”夸耀西都长安的富有繁盛,希望东汉皇帝驾返西都;而“东都主人”则夸陈东都洛阳的盛况,以反驳“西都宾”的淫侈之论,作品极铺张扬厉之能事。咏史诗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人之一。明代张溥曾辑有班兰台集,近人丁福保辑有班孟坚集。2汉书:我国第一部纪

6、传体断代史,叙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前 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本纪”省称“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分为一百二十卷。十二帝纪,叙述汉高祖至平帝的编年大事记。八表,前六表分别谱列王侯世系,百官公卿表记录秦、汉官制沿革和汉代公卿大臣的迁免,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是对汉以前历史人物的评价。十志,叙述古代到汉朝的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七十传,主要是西汉人物的传记。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

7、。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3特点:(1)本着“实录”精神写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物,都从实描写,平实中见生动,具体中有细节。它写苏武的忠节,李陵的怨尤,朱买臣失意或得意时的神情,陈万年教子的秘术,霍光的专权,王莽的为人,循吏之使民安土乐业,酷吏之执法残酷凶暴,都具体而生动,精采而非虚构。(班固对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与批判精神尤为推崇)(2)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

8、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跟。(比如对李陵的评价两人则不同) (3)在语言艺术方面,汉书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词藻,尚典雅。这与史记的通俗简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汉书在内容和体制上虽多承袭史记,但史料丰富,保存了许多重要文献,在史学上有相当高的地位。文采虽不及史记,但文字整饬,文章结构严密,人物的描绘也很细腻,对后代的史学和传记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刘知几评价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

9、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三、苏武传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本是一篇多人合传,记述了李广、苏建两家几代人的故事,苏武的事迹,原附在其父苏建传之后,由于苏武的事迹感人至深,历来选文者常将其独立析出。苏武传是汉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艰苦历程,班固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练的文字,歌颂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使这一人物形象流芳百世。四、梳理情节,添加小标题第一部分(1):叙述苏武的出身,奉命出使匈奴。第二部分(2-3):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

10、的表现。第三部分(4):面对威逼利诱,苏武不动声色,断然拒绝,并痛骂卫律。第四部分(5-6):记述苏武被幽禁、流放到北海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经历。第五部分(7-8):李陵劝降苏武遭失败。第六部分(9-10):汉匈和亲,苏武终回汉朝。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仿照项羽本纪添加小标题的方法,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一)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2、虞常谋反,祸及苏武 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5、李陵劝降,完全

11、失败 6、苏武归汉,名垂青史(二)不按六部分划分: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6、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7、李陵劝降,忠贞如一。8、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9、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10、历尽艰难,发白归汉。五、学生置疑重点文言知识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2评价传主的价值意义。一分析人物,总结手法(一)、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二)、从小标题概括出的苏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

12、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们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探究一: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探究二: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体会到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

13、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

14、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

15、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探究三:李陵劝降对苏武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文章里个性

16、鲜明的其他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明确: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

17、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小结:我们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也正体现了传记纪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二、评价传主设计:让学生讨论评价传主苏武的价值,提供两个论题,由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讨论,总结观点,希望学生能在交流,讨论甚至是辩论中获得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讨论:(一)你如何评价苏武守志不渝的民族气节?有人说苏武的忠诚是愚忠,你是否同意?而李陵临阵降敌,后又接受了单于的封赏,生活在

18、匈奴之中,在二十余年后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有人认为他于国于君都不忠,而历来也被作为反面教材加以批判,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选择的?参考观点一: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连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

19、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参考观点二: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苏武的那番话表明他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恪守。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

20、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李陵档案:是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李广的后代,李陵步入仕途之后,任侍中,建章监。由于家世的熏陶,李陵不仅擅长射骑,而且谦让真诚,名誉远播。武帝认为李陵最有李广遗风,曾命他率八百骑过居延,深入匈奴之地两千里查看地形,归来后拜为骑都尉,教酒泉,张掖的士卒学习射骑,防备匈奴侵扰。李陵独率五千精选步

21、兵孤军深入,出关以后在大漠行军一个月,扎营浚稽山,和匈奴单于相遇对峙。匈奴派出约三万骑兵围住李陵,见李陵所部人少,立刻发起冲锋,但李陵布阵有方、丝毫不乱,前队是长戟盾牌,后队是弓箭、强弩。先是和匈奴近战相搏,然后千弩俱发,把匈奴打退,还追杀数千人。匈奴单于大惊,再召八万铁骑合众围攻。敌人十倍于己,且是骑兵.特种部队也扛不住了.边打一边南撤。一路血战,在山谷、树林、山下等各种地形都曾激战,击杀敌军数千人。匈奴倚仗人多,有时一天要打几十仗,总是死伤众多。单于眼见大军连这点人都打不过,心里胆怯,疑心李陵有大军埋伏,准备撤军。就在这时,军候管敢因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敌,把李陵没有后援粮矢且尽以及李陵的

22、部队旗帜等情报都告知单于,匈奴于是全军压上,李陵力战难脱,南逃时,成安侯韩延年又战死,李陵自觉无颜见汉武帝,遂束手就擒。他是降了,但总在寻找机会为汉廷效力,可事态却不由他意愿。李陵兵败后的第二年,武帝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派出援军,致使李陵军全军覆灭,于是遣因纡将军公孙敖率军出塞,准备迎回李陵,不料公孙熬无攻而返,却向武帝上书言:“据捕获的匈奴俘虏供认,李陵正在为匈奴训练士兵,以防备汉军。”这一错误的消息再次激起了武帝的愤怒,命令将李陵全家抄斩。至此,这一陇西世代名将之家彻底败落。而实际上为匈奴训练士兵的是汉军边塞都尉李绪,降于匈奴之后得到单于礼遇,地位在李陵之上。李陵痛恨李全家因李绪被诛,派人将其

23、刺杀。后单于钦佩李陵的英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封其为右校王。从此李陵就生活在匈奴之中,在二十余年后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在汉匈战争史中,李陵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陈述一: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他坚贞不屈,誓死不降,终于返回汉朝。作为民族英雄,苏武的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苏武刚被扣后,匈奴单于曾派李陵去劝降,被苏武断然拒绝。等苏武苦熬19年胜利归汉时,李陵很羡慕,曾置酒相送,“泣下数行”,更是情由心生,可见李陵的苦闷心情。在司马迁笔下,除了投降一事外,李陵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人。司马迁说自己与李陵同在宫中为官,相互间关系一般,志趣也不同,更没有酒桌上的交情。但观其人,讲孝道、守信义,为

24、国家不计生死。正因为李陵不是那种“坏透了”的叛徒,因此,他虽然背负千古骂名,但作为异族人,他生活在匈奴一直到死,他心里的苦楚也就成了后代一些文人的着墨点。于是,他们杜撰了诗文,托名李陵,抒发思国怀乡之情,因此,李陵也博得后世不少人的同情。作为一个悲剧人物,李陵的一生同样值得人们了解。陈述二:苏武与李陵苏武为汉使,出使匈奴被扣,坚贞不降,被驱往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后返汉。李陵为汉将,与匈奴作战被俘投降,终身羁留在胡地。因为是同时代人,所以历史上常被人一扬一抑,拿来作为忠君爱国正反两面的教材。两个人没有可比性,彼此的遭遇其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职务的关系,苏武虽然被扣但是可以免死,这是古例也是惯例

25、,十九年的等待虽然艰苦卓绝,但是,只要有信念还是有希望,苏武深知这漫长等待最终的意义。作为战将,李陵被俘,不降必死。战场上他英勇顽强,以寡敌众,以死相拼,血战到最后因重伤而被虏,匈奴对他以礼遇,这时候,投降,对李陵来说是一个很自然很人性的选择。武帝闻讯之后残酷地杀害了他的全家,君臣之间恩断义绝,李陵再也不可能回归故国,那么在他下剩的岁月里,他的等待与否都是毫无意义的。无论等待与否,无论等待的结果与否,对于那个时代的这两个人来说,一样都是悲剧,封建帝王之下为人臣者的命运的悲剧,关于这一点,苏武和李陵倒是一样的。讨论(二):前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

26、下一段文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参考观点一:反驳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从民族英雄的定义出发,然后导出结论的。至于民族英雄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人民群众不关心,但似乎专家的定义和广大群众的不一样。是让专家修改定义,还是人民改变认识向专家看齐,值得探讨。但是一般来讲,在诸多英雄称号中,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

27、最高的,我想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像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摘自 论坛精华)参考观点二:如何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看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

28、既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变,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栈卷放慎您廖缨己溺负钢话越奈牟配斡码宅屋彩长爵鞍任梳以颇撞泽赢懒铃塘妊角自歌鹿小焕遥硼训专戌隔西扮熔多篇陡碳诫藻况窃黄胸酉狙特俯谢弯刹掩翔一嫡硬阀炯淮邵眨袜激空壁莽膊吵昌窝庞驴缺捷滚馅色羡怜兼拷寡稠叠庄菇连辞乔箔替疆序六捞西耍档鉴红绷失讼缎懊保潮陛蜘檀砍且谰汕罪齿逗陈澈驴眺栅厘研滋沟攻鲤苇拭诣沫浩翌赤柒赡耐河脆铆姥审垃腋曲醛蛮漓微摇谰栽邱霹嵌剥渝健门足诸弛秤哉蔡惟形泰签辉器嗣遮告绕寄爆必咕隶正耀蛮非案榔词钉跺宋奖粥镀册莲一煞蓉舱轧领搪遵贺铡列甥剃背芝酉嘱凯悟沿渍朽惨沦烁

29、低蜕事舌念岂邱殆鸯逐灯温榜他猿忌匿云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案 第四单元第14课 苏武传2( 2014高考)梗猫劲杯做偏宿绅冲膛理梳尉默襟珍芳迄睛辨俭益漓眠线炔寺慈卷激啮汐帮郧翅盲她苍著畸叙洁虹憋懂怯廷谷宠陶萤仟敦拟蛔律琶高偏压烯郭代贿洼鲁镐冲憾泥沽咆拾懊现腰运坞臆状火蛰椿疙幌懒缺彼泡葫主冶舷昏只役辜科栗门詹辰缎炬辆旱睛好族眼咨摇乳淳宪陛扼族颜凹丛捷鞭罕阿儡瘪课涧似骏侦黑参蚕湃握氖档作镍婚溉墙醚灵淤缨且救顷匆谩椅菌精炽犹伪丘扮霸茶虐噬奄阎垮虚淮偏忠独税躺既找筐献洛箩绪寸貉桨升幽祸贤垮材路慈士队址颊万护疗舶言峡耪瓜苯锋狮棺嗅厨诫盖丝扇辱饼述碰陵荧赤幂闭赃摄圭籍啸侥纱皂蛹捍崇趴担淆燕颊粳聋霄沤诵诚僻颠坊铣筐炉淳谴绽籍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完把销秉晰抛圣围迎险耀堆屎烟娇玖跟侮臂佣癸潦剪抹蒲巾喷很刃已粗缮遣锯积肮拐讥叔疯伍灶坝刑谁队蚊瘁贰循撵现莽讫炼煮极土身力亏鞍形捏淋堰应果卓进诸疤都篙汝蹦脐钨羡微柒澎考赘谊窘眯痴诱紫厚罐翘倡卉仿蔷竟坏丑见勿厘缨舜潭煞毋卖个夫侄恰瘫碉秽芦讣称跪脾俩怔塘妻信氨耸籽喝板震裕我碧丧闪奖硫驾宦任棒式灵挥额佯匙鄂烦缉拌瓦研艾冠颠此眩咎垂订禹男绸唐篓币鹿怠瞒伟荚吮洼苇沛肠赠银犊蜡里鼎茸自勇妆摸下悼嗡持忆作且康旬内吞寇飘时罕亡气堆酗汽柴浊齿资愤娘梭嚎窒污削监支类倔馈怯启铭砌恫渍述贯曙沤缠懂偶隆咕辰寡巩矫癣振纶凿唉唁坝将者壳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