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195326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健康地生活(一)传染病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李福好【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生物学作为医学、药学和卫生学的基础,其重要价值之一是增进人类的健康.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下列重要概念_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具体要求有: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调查当地常见的集中传染病。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参与预防艾滋病的

2、宣传。二、课标解读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的开篇内容。通过 课标“具体内容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描述,可知对“传染病”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属于理解水平;而“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部分则属于了解水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二生物下册第五单元开篇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健康的生活”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日常疾病入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是否患过某些常见的疾病,了解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区别,重点阐述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其预防措施,为后面的免疫等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并为使学

3、生日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用1课时完成,课型为新授课。基于教材分析和对新课标的理解,确定大目标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注艾滋病等传染病,塑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小目标为能判断常见的传染病,了解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探究传染病预防措施;关键项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一些概念像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不甚了解,因此这些概念一定要使学生搞清楚。所以教师要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二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从年龄特点来看,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

4、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较强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争强好胜,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是自我控制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成人感和幼稚感并存,情绪情感较为复杂,情绪易于调动,也极易变化,需要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同学老师认可的心理需要比较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事,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

5、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有利于学生保持头脑清醒,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直观教学。初二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同事,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加小组交流,利用同学关系促进生物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艾滋病相关资料,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重点难点重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6、教法学法演示实验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法、过程线问 题 线(层级式问题)活 动 线视频导入1.你了解艾滋病吗?2.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师:播放艾滋病宣传影片。引导学生得出: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给国家、社会及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们就有必要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从而导出新课。生:学生观看视频,受到触动,心灵共鸣,引出新课传染病,并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合作共赢任务一:阅读资料,认识艾滋病资料一: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即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

7、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染源就是艾滋病人以及感染者。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所有的健康都可能被传染,都属于易感人群。思考并回答: 1艾滋病这种传染病,有什么特点?2艾滋病由什么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它被称为什么?3.请用生物术语描述艾滋病患者、病原体由患者到正常人的途径、正常人分别称为什么?4.艾

8、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5.艾滋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过渡问题:1.传染病要流行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那么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流行起来吗? 2.如果要预防某种传染病,应该如何针对三个环节采取采取措施?任务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资料二: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1.坚持洁身自爱,保护好自己。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5. 对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进行抗病毒的治疗,降低其传染性。思考回答:上述预防措施分别属于下列哪一类?

9、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有: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有:师:课件展示任务一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本部分的任务。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将答案汇总整理在导学案上,全班交流展示合作成果。师:艾滋病换水实验: 四个烧杯代表四个人,先将他们进行备份,再请四位同学帮忙,每人将面前烧杯内的水依次滴入其他三人的烧杯内。然后教师用试剂来对他们面前的烧杯中的水和备份的水都进行检测。变红代表患病,不变色代表正常。学生观察四组水的颜色变化。生:参与实验并观察,思考过度问题,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引导学生交流过渡问题,总结出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措施。生:独立完成任务二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全班展

10、示。知识迁移要求: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概念对应,将序号填写在括号内。A肺结核 B空气飞沫传播 C接种肺结核疫苗 D 结核杆菌 E患者隔离治疗F患者周围的其他人 G有患者的房间开窗通风 H 肺结核患者I蛔虫 J饮食传播(生吃未洗干净的蔬菜、饭前便后未洗手) K携带蛔虫卵的动物或人 L蛔虫病1传染病( ) 5易感人群( )2病原体( ) 6控制传染源( )3传染源( ) 7切断传播途径( )4传播途径( ) 8保护易感人群( )生:独立思考完成训练题,小组讨论交流。知识梳理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知识进行总结。生:自主梳理知识点,小组互助完善思维导图。课堂检测1.

11、 以下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 痢疾杆菌 B 天花病毒 C 蛔虫 D 乙肝患者2. 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A 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B 艾滋病病毒 C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 D 流感患者3.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A 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 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 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4. 下列几组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是( )A 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B 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C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肝炎D 糖尿病、艾滋病、天花、龋齿5. 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

12、施中的( )A 控制传染源 B 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杀灭病原体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题师:引导学生交流答案,并解释理由。 情感升华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大家不要惊慌失措,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认真学习,勇攀知识高峰,找到治疗传染病的良药,造福人类。师:提升:将本节课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播放艾滋病的公益歌曲生: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服务于生活。并交流自己对艾滋病的看法,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面对疾病,采用正确的方法同艾滋病人交往,既保护自己也关心爱护艾滋病人。拓展作业今年开春以来,各个学校不少同学老师患了流感,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访问相关医护人员,了解这次流感的病因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