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51944920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从街头文化看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闫婧在街头文化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成都地区街头文化的考察,透视出 当时中国下层民众与公共空间的联系,从有别于传统精英文化的平民视角去窥视时代的大环 境。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阐述了城市民众,也是普通市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公共空间对于 他们的意义以及随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但由于作者在叙述时加入了大量对当时社会环境 的事实性描述,而显得驳杂,所以我在这里想用图表的形式加以抽象概括,以便较清晰地展 示公共空间性质转变的全过程。缺乏正式的市政管理机构地方精英在管理公共空间方面作用有限商业活动精神宣泄休闲娱乐公共空间是 民众谋生的 场所,是风 俗习惯的诞 生地,是

2、休 闲娱乐的舞 台精英改造公共空间城市建设提倡新的市民文化革除陋习政府改造公共空间警察的设立负责地方安全 进行城市管理 推行社会改革城市民众对公共空间的支配受到限制精英对街头的新式使用建立社会组织公开演讲kH公共空间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从晚清到民国,社会底层民众对街头这样的公共空间的支配权是逐渐减少的。由于政府 和社会改良精英不断地向公共生活空间渗透他们的权力和意志,使得原本自由的空间无可避 免地带上了政治色彩。社会精英和政府的利益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冲突,社会精英或者成为 政府政策的支持者,帮助其实现目的,或者成为政府的反对者,以团结下层群众来与政府形 成对抗。底层民众的公共空间就在这样的改造中

3、从原本带有的商业、娱乐性质,转变为政治 活动的舞台。像街头这样的公共空间以多种形式将民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会共同体,虽然 他们之间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但由于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广泛联系,使城市民众无法摆 脱这种群体性和关联性而独立存在。到20 世纪初警察的出现,削弱了地方组织的权力,改变 了以往社区自行管理的模式,限制了民众从公共空间中的获利,使公共空间变得有秩序但不 自由,民众在自己对公共空间的固有理解、行为习惯和规章制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时公 共空间中的冲突也加剧了,民众对官方日益加强的对公共空间的限制实行反抗。辛亥革命爆 发以后,改良精英阶级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把民众作为与国

4、家权力进行斗争的一种工具。 那时精英阶级不满于政府的许多措施,认为其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而转为投靠大众。通过 利用民众强烈的群体认同感来制造政治事件,街头被用于政治目的,而普通民众则笼罩在无 情的权利斗争的阴影里。当街头发生动乱,谣言纷飞,不安全性和恐惧感就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公共空间是民众个人生活与社会群体生活的过渡地带,无论是谋生、与他人交流、享受 社会服务还是休闲娱乐全都汇集于此,公共空间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而无论是精英阶 层还是官方政府,想要利用民众的力量就必须充分利用公共空间。这种利用一是体现在利用 公共空间召集民众,向其灌输统一的认识,为领导者服务;另一方面就是民众活动

5、的舞台在 街头,公共空间是他们展示力量的最佳场所。公共空间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概念了,而是文化的交集,时代的映射。它既是外 表又是内部,因此以一种浓缩的形式体现了它的真正性质。在社会相对稳定,生活安稳的时 候,公共空间就为人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而当战争年代来临,公共空间里的气氛也 会相应地紧张起来,充满了冲突和碰撞,甚至是流血。护国运动爆发,巷战打响,民众的公 共空间急剧减少,生活和生命都受到很大的威胁。民众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正是在这 种时代的交替,新旧社会转换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都在公共空间里留下了深 深的印记。公共空间实际就是民众最真实生活和心态的一种外化,时代

6、的影响和各种阶层的 教化、改革,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新的行为方式又决定了公共空间的一种新的性质。一 个时代往往会把自己的烙印最清晰地打在那些受其苦难最多的人身上。下层民众是那个年代 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中带有的时代色彩也是最浓重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历史的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对立斗争。公共空间性质的演 变也是如此。精英阶层在提倡新文化的过程中与下层民众发生冲突斗争,新的思想和行为方 式被带入公共空间,而传统在慢慢地丧失。当革命爆发,精英们迫切地与民众组成联合体, 共同反抗政府。这时平静的生活秩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肃杀的政治空气。公共空间就在 这样的对立和斗争中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中国城市在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迁,街头文化从历史上没有留名 的芸芸众生的角度,从许多个不同的侧面看待了这场“旧”与“新”的交替变革。而公共空 间性质的转变既是其中的一个论题,又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也只是在这里讲一点自己 读书后粗陋浅显的所知所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