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5188770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0.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 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 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 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 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 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 了

2、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 04札“的如故)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 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胃八511肋抑1(3) 10整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 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 得整个文化。”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 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

3、和运用 英语语言。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 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 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 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1.宗教信仰的差异(工)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 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英语国家 的影响更是居于主导地位。上至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下至老 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都有宗教影响的痕迹。中国 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存在, 但宗教的影响力较小。无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

4、生活、行为基本 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之)宗教传说典故:西方有大量的宗教传说与典故,体现在音乐、 绘画、文学等文化形式之中。绘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如“,最后的 晚餐”。文学中也有大量的宗教内容,圣经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 作品。经济学上所说的“马太效应”、美国多任总统都比喻美国为“山 上的城市”,其实都典出于圣经。这方面中国的传说典故则大多来自于历史故事,虽然也有一些宗教故事,但其影响面较窄,文化 承载形式比较少,内容也不如基督教那么多。口)宗教习俗:由于宗教的影响,英语国家形成了许多与宗教相 联系的习俗,如在教堂举行婚礼、向“主”宣誓、甚至打喷嚏后别人 会说1

5、055 7011 !”(愿上帝保佑你)或者81633 7011 ! ”,有困难 时总是祈祷,请求上帝帮助 1001 1101? 1116。中国的习俗则主要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成分比较多样。不少 习俗是多神论与古代礼仪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像祭灶神、土地神、 财神、宗庙与拜菩萨、关公、先人牌位等习俗都属于这种情况。2八价值观差异性恶与性善: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确的人性本恶 论观点的代表者。基督教主张原罪说,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 一亚当与夏娃“,丁“51115 0八也 6 八9.1 : 1161-5 9X6 八1511:6(卯 011 让 6 01)1(父辈的 罪孽会狹及子孙

6、。说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 国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论”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 家从“性本恶”出发,强调法治,注重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 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理。2张扬与谦虚: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本论文由无忧 论文网棚51111服611.00111整理提供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 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 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 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听到外国人 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

7、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 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口)个 人与集体: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 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 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 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 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 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 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3思维方式的差异(I)思考 问题逻辑顺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小,地址从国家、省、市

8、、 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 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 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如: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是中国的写法,而外国人写法则是辟II 0土 51 :; 1 : 101 :,XI&11 ,5113A11AI?;1 :0 A 1 1 1 0 6,0 模糊性与准确性:模 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 点。西方人将一日三餐133 : 69(匕51 ;、11111011A 511卯63 : 按照时间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则不习惯于精确

9、地确定一个词或概 念的所指,而是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等语境来确 定其所指,例如“:你吃饭了没有? ”“饭”可以指三餐中的任何一餐, 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0直接性与间接性: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别人的邀请 或问候通常不直接的回答,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给予回应。尤其是 在作否定回答时,通常不给予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因为中国人认 为这有伤人的感情。如:卜.“VIII7011 119八6七006; 1 :诹11土 11161;0111A1;?A 8:“此7 匕6 I诹 111八111 七3 : 7 10.”但是西方人则不同,西方人耍是不能参加他

10、的回答则可能是311-63.(17 A A1111161:& 113. A1 4社会关系的差异(I)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比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比较强。西方的平等意识强 调个人竞争之上的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并且不允许 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 得成功。这一点可以从一则英语谚语中证实“:6八611 51 00A0A09.11 匕6 3 口 1 :65 :卜如口七.”(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中国人的 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比较强,家长制、一言堂等封建主义的特权 思想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之)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家庭,血缘关系、亲情观念强。家庭结构比

11、较复 杂,三、四代同堂是中国传统的幸福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 年幼时依赖父母,成年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义务。哪怕成家立业, 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 应尽的责任。美国式的家庭主要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构成,家庭 结构比较简单。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太多的依赖性。子女一到成年, 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 事,也不再理会,一般也不会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这种做法虽 然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 疏远。 生活礼仪的差异(丨)打招呼:中国人的问候语常用:“吃饭了吗?”、“上哪 儿去?”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

12、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是这类招 呼语不适合用于与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西方人的招呼用语很简单,如, “000(111101:111118 ,,、“90*33:6 7011?,、肛 6 1 ; 1A085叩1118 V;让7011?”或者“恥社3卯?”等。0赞美与批评:西方人喜欢赞扬别人,被赞扬者总是坦然接受。而中国人受到表扬时总是给予礼 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西方人对别人的批评总是直截了当,中国人批 评别人用婉转、含蓄等间接的方式进行。3劝告和建议:在中国,对别人的婚姻和家庭状况表示关心是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而言,婚姻是私生活,别人不应干 涉。如果一个中国

13、人得知其一位美国朋友到了婚嫁年龄而没有结 婚,关心地说“丫 01116aa也 6 3.A6 0A 013,1-1-13.86 311(1 八011 5八10111(1八10(1叩311 : 061”(你到了结婚的年龄,应该找个女 朋友。这句关心和建议的话反而使这位朋友很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建议干涉了自己的私事。匕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习语、典故:英语典故、习语除了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外,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宝库,尤其是莎 士比亚的作品,如“弘660-676(1,许多学生翻译为“绿眼睛,其实 该词相当于汉语的“红眼病(嫉妒”,它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奥 赛罗。奥赛罗由于受

14、人间的挑唆,杀害了自己美丽的妻子,制造 该惨剧的凶手是绿眼妖魔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棚51 I仙肥!. 00111 整理 提供皿)!A)A:)O 3再如,中国人以自己为“龙的传 人”而自豪,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权利和繁荣的象征, 而在英语中的“办明011”则表示凶残的动物。八颜色词:红色在 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代表着热情、喜庆、吉利。例 如,中国人在其传统的婚庆日子中就钟情于红色,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喜字来庆祝。“红白喜事”,“红运”等词汇也是褒义词。另外, 红是汉语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是革命、进步的象征。在 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的与红色搭配的词语,如红军,

15、红卫 兵,红色政权等。红色还可以表示顺利、成功等意思,例如,得到 老板赏识的人称作“红人”;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 但是外国人认为红色是危险的信号,所有的交通信号灯的红灯都是 警告行人及车辆亮灯时不能穿越马路的,例如,“136 1*6011A1:118111863 ”(愤怒,1*6(13161:1;” (紧急警报)。造 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中西国家历史、地理位 置、生活方式、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渊源所造成的。幻 但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首先要承认这种差异,理解认识这种差异, 不能用中国的文化思维去理解学习西方的语言以及背后的文化。所 以在英语教学中不

16、但要把文化教育作为基础来对待,而且也要把能否能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检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之。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1文化教育要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由于不了解文 化背景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交际中经常出现歧义、误解、语 用失误等现象。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 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 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由于班级大,人数多,学生实际运用语言 的机会很少,无法获得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的机会。而

17、且有些教师经 常将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等语言点的讲解上。因此,授课的教师应 该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把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强基固本工程。因为文化蕴藏于语法、词汇、对 话、篇章乃至认知模式的各个层面上。教师应根据各阶段的教学计 划,分层次地、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林汝昌先生在外语界1996年第4期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出: “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面”,5提出文化导入 分三个层次推进,强调了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1)讲授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消除外语学 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 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

18、识。(幻较系统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 识,根据每篇课文或每册书的内容,归纳出能涵盖课文或全书内容 的文化框架。(幻导入更广泛的文化内容,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和 哲学传统,即综合与概括一种文化的社会模式及其价值系统的文化 表现形式。因此,文化教学耍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听说教学中,选择一些突出反映英美文化的题材让学生学习,如学习21 世纪研究生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1训63化似口 1即6时, 可以介绍西方的结婚仪式,让学生观看英语教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抓.511111顶611.0001整理提供学片走遍美国A1A111 1)3.中结婚的片段,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中西方结婚习俗 方面的差异以及婚姻观点

19、的差异,经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西方婚 姻的了解。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与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 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典故、词汇内涵等文化知识。在讲解新编大学 英语第一册第三课A101*6让如A01-A8不用话语的交流)时,介 绍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手势语等交际方式,重点讲解同 一动作在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不同含义,如竖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 “赞扬”,在西方表示“挡车”。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由于中西 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不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比较地道的英文写作。通过课堂上的这种持续不断的文化教育来拓展学 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提升他们全面驾驭英语的能力。2八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

20、,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 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应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学习,并及时总结归纳。 可以分别把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日常用语、英语习语等方面的差异作为教学中的话题, 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讨论。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学生会 清楚掌握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西方文化 的内涵,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比如,谈到节日时,可以对比 中西的重要节日,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起源及相关的庆祝活动, 在谈论0A15A5时,让学生将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与中国最重要 的节日春节作比较,讨论其异同并让学生辩论1111 0111-131:1

21、11 &5A9.1A6让 6 &060? 01Y11686 10081- A6A 76?(圣诞节是否能替代 中国的春节)”,通过辩论学生加深了对圣诞节的了解,同时也学习 了 “59八1:3 01& 1156, 011*151;胍 3 1 ; 1663,51:0(八1118 的历史 渊源。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加深了对本民族传统习 俗的了解。6在谈论“6沾”这个词时,不但可以讲解英美国家一 日三餐的具体说法以及相应的礼节习惯 更可以联系中文“糊口”、“吃 醋”、“脍炙人口 ”、“吃香”等词语在英文中的相应词义,在差异对比 之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中西文化的对接点,提高学生中英文 转换

22、的水平。3八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力除了课 堂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外,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机会学习西 方的文化,如推荐学生阅读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邮报等主要英美杂志或报刊,组织学生演出英美国家的经典戏 剧、开展与外国朋友的英语交流活动,观看英语原声戏剧影视作品。 通过接触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以及亲身体验,不但可以提高学 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更多地学习西方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 等文化背景知识。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现代教育 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网络充分 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运用多媒体或网络直接将相关

23、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演示英美国家人们怎样过感恩节、复活节、 人们在这一天吃的食品以及相关节日活动,讲授感恩节、复活节的 来历等。通过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传递语言背后丰富鲜活的文化 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觉自如地运用英语的能力。4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微观上是为了学习他们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爾.511八6八001!整理提供的语言,宏观上是为了通过语言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英美等 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而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之中, 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 转换思维方式,尽快从0旧明1137转换为2叩114,在西方的文

24、化 背景下理解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指导学生 在中西文化对比之中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有选择地加以汲取利 用,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对自己文化的妄自菲薄;再 者,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对比,认识中西文 化的各自优势,在充分的语言功力准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充当 好中西文化交流者的角色。总之,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知识,而且应把语言知识的 学习和训练放在文化背景中进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教授 语言与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同时还应在遵循文化教育原则的前提下,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本论文 由无忧论文网胃.5110!顶611.0

25、0.11整理提供段,把文化教育贯穿 到整个英语教学之中,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贾梦霞八论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A.2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訂北京 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宋艳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刀成才之路,2009 ,八27八 A4张显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对文化差异策略之研究山西南大学, 2006,(幻5林汝昌八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刃外国语,19 96,.6王雷.比较英语语言教学中词汇的文化差异刀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