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51865314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接口(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铁工程技术接口供电系统子系统 9 电源及主变电所子系统 10 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子系统 11 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子系统 12 接触网(或接触轨)子系统13电力监控(SCADA)2轨道2.4.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杂散电流防护2)各种电缆穿越轨道下部3 区间隧道3.2.4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供电电缆的敷设及支架安装。2)接触网(或地面接触轨)的安装。3)隧道结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4)供电设备的安装。4 桥涵(含高架、地面线路和车站)4.3.4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供电电缆在桥梁上的布置和安装。2)桥上照明。3)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置和安装。4)杂散电流防护措

2、施5车站5.3.4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电缆井布置和尺寸。2)变电所、环控电控室、蓄电池室、照明配电室等电力用房的位置和内部布置,对地面净 空等的要求。3)电缆走向、安装及沟槽管洞。4)设备重量和运输通道。5)设备接地及接地网。6)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安装。7)杂散电流防护措施。8)照明布置和安装。9)SCADA设备在站内的布置。10)RTU 终端的环境要求。11)防火及消防措施。12)地面站、高架站的防雷设计。6限界6.3.7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电缆在区间隧道内、桥梁上及站内线路两侧的敷设及支架安装。2)区间电源箱布置及安装。3)区间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灯的安装。4)接触网结构类型、接触线系

3、统高度。5)接触线安装高度。6)隔离开关安装。7)接触网杆塔安装位置。8)接触轨安装方法及安装尺寸。7车辆7.1 车辆的基本型式7.3.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供电方式、供电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满足车辆的技术要求。2)牵引供电系统容量、牵引变电所的分布和规模,满足车辆(列车)高峰小时运行的需要3)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制式,悬挂方式,满足车辆受电弓(或受流器)受电要求。8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8.2.4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全线供电方式及供电方案。2)牵引变电所主接线和运行方式。3)主变电所35kV (10kV)出线与段内变电所进线分界及要求。4)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置原则,悬挂方式和安装要求。9

4、 电源及主变电所9.1 系统组成地铁供电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电源取之于地方电网。分为地铁集中供电、分 散供电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供电三种方式,采用何种方式由地铁所在城市电网的具体 情况而定,一般采用集中供电是经济合理而被首选。集中供电方式的系统由电源及主变电所组成,包括两回电源线路及其出线变电站的相关间 隔。9.2 系统的功能电源及主变电所是供电系统的源头,是保证地铁电动车辆畅行无阻、安全而迅速运送乘客的 基础环节。同时满足地铁所有用户不同用电的需要,使其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是紧紧围 绕运输这个中心,确保地铁总功能实现的根本保证。9.3 系统主要接口9.3.1 与外部条件的接

5、口1)城市电网现状及规划情况。2)拟接取电源的地区变电站短路电流及对主变电所继电保护整定的要求。3)主变电所位置选择及电源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要求。9.3.2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1)主变电所位于地铁用电负荷中心,考虑轨道交通线网情况,经济合理确定。一般为地面 独立工程,与地铁其它工程合建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2)主变电所若设在车辆段内,一定尽可能保证进出线方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线路股道的 跨(穿)越。3)电源线路涉及的土建工程纳入地铁工程投资范围。4)电源线路在地区变电站中的出线间隔所需设备土建工程,由地铁工程纳入概算。5)电源线路若进入地铁工程范围时,作好与轨道、限界、建筑、结构

6、的协调。9.3.3 与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的接口1)中压供电网络所需主变电所出线回数及各回供电容量的确定。2)主变电所出线间隔设备以下桩头为界面。3)中压供电网络电压等级由中压供电专业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和提供。4)系统短路容量及对继电保护整定的要求,由主变电所提供,中压供电及以下网络设计采 用。5)中压供电网络涵盖牵引供电系统与动力照明供电系统,一般采用牵引供电与动力照明供 电共用系统,其接口同与中压供电网络的描述。9.3.4 与电力监控(SCADA)系统的接口主变电所控制监视设备,采用电力监控(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9.3.5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1)由主变电所到地调及控制中心至主变

7、电所和地调通信,由通信专业提供并纳入地铁投资。2)由控制中心至主变电所监控通道,由供电提出要求通信专业提供。9.3.6 与通风和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供电的接口 主变电所根据工艺布置和作业要求配合土建工程完成上述各专业的设备和设施的设计。10 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10.1 系统组成中压供电网络由牵引供电和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组成。两者可采用共用方式亦可采用相同或不 同电压等级的各自独立方式,一般采用相同电压等级共用方式。从网络结构上分有大环和小 环与放射性供电之别,其供电可靠性有所不同,因而经济性是各异的。实践证明小环供电标 准是适度和经济合理的而为较广泛采用。牵引变电所是

8、牵引供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电网络存在的依据。当采用牵引供电和动 力照明供电共用网络时,牵引变电所与降压变电所宜合建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10.2 系统的功能 中压供电网络,是将以适当的电压等级和足够的容量及供电质量,满足牵引负荷和动力照明 负荷要求的中间环节,是实现地铁总功能的重要保证。中压供电网络的可靠程度,以满足供电负荷等级需要、标准适度、上下各环节匹配为原则, 特别是利于继电保护的整定,实现其功能而简单可靠。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压供电网络提供的交流电能经过降压 后,整流为直流电能送至牵引网,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地铁总功能。10.3 系统的主要接口1

9、0.3.1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1)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的要求。2)采用电缆或架空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规定,处理协调好沿线各方面的关系,并确保工程 质量方便维护。10.3.2 与主变电所的接口1)提供出线回路数及各回路的供电容量。2)系统短路容量与继电保护整定要求。3)与主变电所的界面在各出线间隔设备下桩头。10.3.3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1)电缆引入牵引变电所敷设所经处所与建筑、结构、限界、轨道关系密切,要作好协调工 作。2)牵引变电所设置位置,所需面积,净空、地面、墙面、开门等要求和内部布置。3)电缆井的位置和所需面积尺寸。4)设备运输径路。5)电缆穿过隔断门、防淹门的处理。6)杂散电流

10、防护措施。10.3.4 车辆、车辆段扩综合基地的接口1)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电机参数及各种性能曲线)。2)牵引供电系统在维修中心的维修用房和设备的要求。3)电缆的走向布置和敷设要求。10.3.5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1)传输通道的要求和提供。2)公务电话的设置。3)强、弱电缆敷设径路的协调。10.3.6 与通风和空调的接口1)牵引变电所通风和空调的设置2)电缆敷设与风管径路空间的安排与协调。10.3.7 与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接口1)牵引变电所给排水设施的配置。2)牵引变电所气体消防要求。3)电缆敷设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的协调。10.3.8与机电设备监控(EMCS)系统的接口1)牵引变电所内设置EM

11、CS盘(屏),监控对象由总体协调变电专业接入,EMCS盘(屏) 计入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设备数量。2)EMCS弱电电缆由机电设备监控专业负责。10.3.9 与接触网(或接触轨)的接口1)接触网(或接触轨)与本系统牵引变电所的界面,在牵引网DC1500V (或DC750V)直流 隔离开关引入侧。2)电气分段要求及馈线回路数、电动隔离开关控制要求、回流电缆架空地线等连接要求等, 由接触网专业提出,牵引供(变)电专业协调(助)实施。10.3.10 与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的接口1)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与动力照明供电界面,为低压进线开关柜的进线侧。2)若采用与牵引供电共用网络降压变电所,其界面为高压

12、进线开关柜进线侧。3)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动力照明设计。4)接触网的布设要求。10.3.11 与电力监控(SCADA)系统的接口牵引变电所内控制监视采用电力监控(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终端),设备工程数 量计入牵引变电所内。11 动力照明供电(含降压变电所)11.1 系统组成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由中压供电系统(含降压变电所)和低压配电网络以及动力照明供电等组成。其中中压供电系统由独立设置和与牵引供电系统共用之分,一般从经济合理、标准适度出发,中压供电系统推荐采用35kV共用的方式,完全满足地铁所有用电负荷的需求,而 又不致于设置主变电所数量过多。11.2 系统的功能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直接

13、服务于地铁各有关功能设备(施)的能源供应,是地铁安全、可靠运 行不可缺少的条件。该系统涉及地铁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有无所不及,变、配、供及控 制保护各环节的正常运作,是地铁各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与地铁效率、安全、舒适度息息 相关。从接取系统电能通过变配至各用电设备全过程,从动力照明各用电点到控制保护联动 各环节全方位,均属其功能所及范围。地铁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命脉,对供电的依赖程度日趋提高。动力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地 铁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和明亮的空间,在灾害情况下,供电保证应急照明、通风、排烟的供 应,并能把灾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因此,供电网络的可靠性、灵活性是负荷特点 决定的客观要

14、求。11.3 系统的主要接口11.3.1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1)线路径路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规划要求。2)采用电缆或架空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规定,协调处理好沿线各方面的关系,并确保工程质 量方便维护。11.3.2 与主变所的接口1)提供出线回路数及各回路的供电容量。2)系统短路容量与继电保护整定要求。3)与主变电所的界面在各出线间隔设备下桩头。11.3.3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1)电缆引入降压变电所敷设所经处所与建筑、结构、限界、轨道关系密切,要作好协调互 提资料工作。2)降压变电所、低压配电室、环控电控室、蓄电池室、照明配电室、电缆井等电力用房设 置位置,所需面积,净空、地面、墙面、开门等要求和内部布置

15、。3)设备运输通道径路。4)电缆穿过隔断门、防淹门的处理。5)接地网及接地干、支线敷设。6)电缆桥(支、吊)架及电线(缆)槽的安装。7)电缆电线在车站、区间、电缆井内、电缆夹层中敷设。8)区间隧道电源箱、插座箱、灯具、导向标志灯等安装。9)各种供配电设备安装。10)对车站(含通道、风井)、区间的照明供电(含一般、节电、应急照明等)。11)地面及高架线、站的防雷。11.3.4 与弱电系统的接口1)对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监控(EMCS)、防灾报警(FAS)、自动售检票(AFC)、控制中 心的供电(电源、照明、插座等)并提供接地线和接地母排。2)提出并获得通信提供传输通道的要求和公务电话的设置。3)

16、强、弱电电缆及接地的敷设与相互协调。11.3.5 与车站设备系统的接口1)对通风和空调设备及阀门、自动扶梯和电梯、给排水及消防、屏蔽门、防淹门等进行供 配电及控制,并提供安全接地线及端子箱(排)。2)提出电力用房中通风和空调、给排水及气体消防的要求。3)电力及控制电缆(线)敷设及与以上各专业管线间径路和空间占用的协调。11.3.6 与中压供电网络及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的接口1)若动力照明供电系统采用独立方式,则协调与牵引供电系统各自采用出线回路的划分和 径路的安排。2)若采用牵引降压变电所合建,则动力照明供电与牵引供电系统的界面为牵引降压混合变 电所低压进线开关柜的进线侧。3)牵引降压混合

17、变电所用电供应及动力照明设计。4)接地网的布设及接地母排的配置。5)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供电范围动力照明负荷量的提供,协调电力(动力)变压器选择及 容量的确定。11.3.7 与接触网(或接触轨)的接口 各型电缆电线敷设与接触网(或接触轨)关系的协调。11.3.8 与电力监控(SCADA)系统的接口1)降压变电所内控制监视设备采用电力监控(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设备(终端),终端 设备计入降压变电所中。2)提供电力监控(SCADA)系统用电源。11.3.9 与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1)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及物资总库等各车间动力照明供电及控制。2)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范围的室内外照明及防雷接地设施。

18、3)户内外电线电缆敷设与各类管线的协调。12 接触网(或接触轨)12.1 系统组成牵引网通常由直流馈线电缆、架空接触网(或接触网)、钢轨、回流电缆组成。而接触网则 主要由接触线、承力索、辅助馈线、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支持装置及绝缘元件组成。12.2 系统的功能 牵引网接受牵引变电所送出的直流电能,通过授电弓(或授流器)供给地铁电动车辆,保证 地铁车辆安全可靠运行。牵引网是为地铁车辆直接提供动力的设施,是保证电动车辆畅行无阻,安全而迅速的运送乘 客的前题和基本条件,因其不同于有备用条件的其他环节,其对可靠性和灵活性有更高更严 的要求。12.3 系统的主要接口12.3.1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1)地

19、面和高架线路的接触网(或接触轨),应符合城市规划对景观的要求。2)接触网(或接触轨)应符合当地气象条件的要求。12.3.2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1)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设,根据线路提供工程实际实施的平面和纵断面图进行设计, 并符合限界的规定和要求。2)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安装,协调好与建筑、结构的关系。3)沿线地质和桥涵资料。4)区间隧道技术资料。5)接触网锚段划分及下锚要求资料。6)接触网(或接触轨)安全防护要求。12.3.3 与车辆、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1)车辆及受电弓(或受流器)的技术参数。2)行车资料。3)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接触网(或接触轨)的布设。4)维修基地中接触网用房及维修定员、机

20、具配置。12.3.4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1)牵引网对通信的干扰影响及防护措施。2)接触网(或接触轨)维修对通信的要求。3)接触网(或接触轨)布设与通信电缆敷设的协调。12.3.5 与信号系统的接口1)地面线接触网(或接触轨)布设与信号机干扰的协调。2)接触网(或接触轨)回流与信号轨道电路相互关系的协调。3)杂散电流防护。12.3.6 与通风和空调的接口 车站接触网(或接触轨)与排风管干扰的协调。12.3.7 与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接口1)接触网(或接触轨)与给排水及消防管线的干扰协调与接地问题。2)杂散电流防护。12.3.8 与牵引供电(含牵引变电所)的接口1)接触网(或接触轨)载流量,满足牵引供

21、电所提供载流量的要求。2)接触网(或接触轨)满足对杂散电流防护的要求。3)牵引供电与接触网(或接触轨)即牵引网的界面,为牵引变电所DC1500V (或DC750V) 馈线户外直流隔离开关引入侧。12.3.9 与电力监控(SCADA)系统的接口接触网(或接触轨)隔离开关的监控,采用电力监控(SCADA)系统提供的监控终端。13电力监控(SCADA)系统13.1 系统组成地铁电力监控(SCADA )系统,一般由控制中心主机、远动通道和终端(分机)组成。13.2 系统的功能地铁电力监控(SCADA)系统,是对地铁供电系统远距离集中监控和数据采集的高水平大容 量自动化系统,具有遥控、遥测、遥信三种基本

22、功能。其功能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各终端(分 机)收集PLC传来的开关柜信息,把有意义的信息经远动通道准确地传输(数据和信息)至 控制中心(主机),主机接受到被控对象的信息后,即刻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打印,同时可 对被控对象发出各种命令。13.3 系统的主要接口13.3.1 与外部条件的接口 与地方电力调度通过电话交换信息,协调停供电事宜。13.3.2 与土建工程的接口1)电力监控主机设在控制中心的中央控制室,占用面积、空间、地面、墙面、沟、槽、管、 洞的要求,提供建筑、结构专业作为设计依据。2)以利加强与行车调度的联系和协调为原则进行设备布置与安装。13.3.3 与通信系统的接口1)通过采用地铁内部

23、光缆数字通道、按主备配置,由通信系统提供。2)与通信的界面,以主机、 RTU 所在室内通信端子箱为界。通信端子箱计入通信系统。13.3.4 与信号系统的接口与信号专业统一接口标准、通信规约。13.3.5 与通风空调的接口1)根据中央控制室对环境的要求提供通风空调。 2)协调各类管线的相互关系。13.3.6 与给排水及消防的接口 1)中央控制室对给排水及消防要求的提供和实施。2)协调各类管线的相互关系。13.3.7 与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动力照明的接口 1)提供变电所内控制监视设备并有公务调度电话联系。2)动力照明供电及控制。3)接地装置及接地母排由动力照明设计提供。14 通信系统

24、114.3.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1)通信用电量、用电地点及电源供电要求,动力照明、综合接地网的设计要求。 2)供电所需传输信道及电话配置要求的提供。15 信号系统15.2.5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牵引供电回流连接点及连接电缆规格。 2)接触网、张拉补偿装置的位置,支、托、吊架位置及电缆保护。3)接触网供电状态信息及SCADA终端。4)信号用电量及用电地点要求及综合接地网及接地线(母排)要求。5)控制中心信号设备用房动力及照明供电。16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16.3.2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EMCS 系统为一级负荷,低压配电专业在控制中心、车站控制室和环控电控室为 EMCS 设备提供电源

25、箱。2)设备的接地利用供电提供的综合接地网及接地母排。3)控制中心中央控制室的设计要求。18自动售检票系统(AFC)18.3.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AFC 系统设备按一级负荷供电,电力应提供电源及相应配线。2)设备的接地要求及接地线(母排)的提供。3)AFC 用房的照明、动力及维修插座。19 控制中心19.2 主要接口 控制中心是地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单独设置于地铁沿线的某个适当位置,就建筑 物而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控制中心主要集中设置了地铁系统中弱电各系统包括ATC、EMCS、FAS、AFC、SCADA和通信系统的中央监控系统或指挥系统,以及为各系统服务的辅助设施。 控制中心的接口

26、主要是上述各系统的中央级与各车站级之间的接口,均属于各系统本身的内 部接口,各系统的传输通道全部由通信专业提供。此外,供电、给排水的接口需根据辅助设 施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系统的接口关系作适当相应处理,这里不再详细列出具体接口内容。20 通风和空调系统20.3.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通风空调设备供电(动力及控制)及技术要求。2)房屋照明。3)设备的接地。21 给排水及消防21.3.3 与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接口1)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给排水及消防可成独立系统。2)车辆段内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控制室等房间,应设气体自动灭火系统,配置气瓶间 等相应设施。21.3.4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给排水泵低压

27、配电,其中车站和区间隧道的排水泵采用自动化泵房,设高、低、危险三 个水位控制水泵的启动和停止。2)消防泵、洞口雨水泵和消防废水泵设两路供电。3)给排水设备接地。4)设备用房的照明。22 屏蔽门22.2.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 1)提供两路互为备用的交流电源,负荷等级为一级。2)屏蔽门的绝缘要求。3)屏蔽门耐受短路电流和门体电阻要求。4)屏蔽门的接地要求。23 自动扶梯23.2.2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供电电源 380V220V AC。2)控制电源 220V AC。3)供电等级 二级(特殊条件下为一级)。4)车站控制室设紧急停止按钮。5)自动扶梯上、下口部应设导向指示灯。6)检修通道内应设照明及电源插座。24.2.2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供电电源380V220V AC2)控制电源220V3)供电等级一级4)车厢内应有照明5)井道内应设永久性照明,两灯间距7n。6)井道底坑内和机房内动力配电盘上均应配设三相380V/ 220V电源及插座(3kW)。7)设备接地。25 防淹门25.2.3 与供电系统的接口1)接触网在防淹门处设短锚段。2)机房机电设备动力及照明配电。3)通道的照明。4)区间集水坑水泵的供电(动力及控制)5)控制系统与 SCADA 的接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