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1840340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简析简析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 汽车工业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从工业化中期到最后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没有一个大国强国不是靠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来完成这一过程与历史使命的,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等。汽车工业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汽车工业创造了巨大国民生产总值,且带动交通运输、军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另一方面,发展汽车工业可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推

2、动社会进步,只有建立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体系,一个国家才能成为大国强国。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p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p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p第三个阶段,进

3、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1958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58年6月20日,毛泽东、

4、朱德、刘少奇、彭真、李先念、邓小平在中南海观看并乘坐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第一辆“井冈山”牌小轿车。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1969年10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1984年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人民大会堂签字;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

5、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一汽、二汽、上海三个轿车生产基地。(后期的1991年1月2124日,全国汽车工作会议召开,确定行业调整的重点是:从载货汽车转到轿车上来,重点在“三大”的布局。)1990年11月20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年生产轿车的项目签约。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994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1997年3月25日,中美合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签字。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

6、公司成立。(注: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标志着第二代合资企业开始,不再是把过时的产品带到中国,而是同步引进海外最新产品,同时引入全套市场销售模式。)在90年代,由于官车单一的消费结构,市场规模有限;加上轿车业严格的准入审批制度,市场没有充分竞争,桑塔纳、捷达、富康,成为挥之不去的“老三样”;中国轿车价格居高不下。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000年12月,赛欧、夏利、羚羊、世纪星、中华、北斗星、开拓者、丰田考斯特连续下线,平均4天一个车型的投放速度创下了中国汽车纪录;年底我国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2001年11

7、月9日,吉利、南亚进入第6批公告,“准轿车”管理松动。2002年夏,自主品牌才获发了“准生证”。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汽车业进入一个崭新时代。2002年4月12日,德国大众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修订和延长合资协议签字,江泽民出席了签字仪式。(此外。2002年4月29日,加入WTO后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组建;2002年6月14日,一汽与丰田合作重组天汽。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建立长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2002年10月25日,在北京,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

8、PSA集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国外车企加快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5月2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自新世纪始,轿车全面进入家用,新产品投放倍增,新三样(凯越、伊兰特、福美来)成为市场主力。2009年2月,国家出台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1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复合增长率:复合增长率:53.5%复合增长率:复合增长率:21.1%1、国内汽车市场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速增长期。、国内汽车市场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中速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

9、管理部2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3184252155322502992、自主品牌、日系长期持续上升。、自主品牌、日系长期持续上升。126141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年度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SD 763,947 1,168,590 1,952,303 2,243,321 2,848,067 3,844,141 4,729,009 4,980,872 SUV 36,935 46,189 121,859 146,624 192,365 227,639 371,276 485,304 MPV 15,952

10、 47,028 80,360 108,256 139,378 178,182 216,514 193,550 总计 816,834 1,261,807 2,154,522 2,498,201 3,179,810 4,249,962 5,316,799 5,659,726 3、轿车占绝对主流但逐年下降,、轿车占绝对主流但逐年下降,SUV类的个性化车型上升。类的个性化车型上升。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4、A级、级、515万的份额长期持续上升,已成为市场主战场。万的份额长期持续上升,已成为市场主战场。乘用车分级别乘用车分价位31842521553

11、2250299126141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5、私人用户比例持续上升,已过八成。、私人用户比例持续上升,已过八成。乘用车用户性质推移情况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西部中部东部东北 西部08年比重:25.1%;上升:1.5%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24.6%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21.2%东部08年比重:46.8%;下降:-3.9%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8.0%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9.4%中部08年比重:18.5%;上升:2.2%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27.3%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24.5%

12、东北部08年比重:9.5%;上升:0.2%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17.6%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15.2%四大地区自主品牌的销量情况6、中西部和东北均快速成长,东部比重虽下降仍最大。、中西部和东北均快速成长,东部比重虽下降仍最大。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7、一级地区比重下降,三级地区比重上升、一级地区比重下降,三级地区比重上升344765859877104134164172107132162200192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8、08年新车型投放速度放缓;各年投放多集中在年新车型投放速度放缓;各年投放多集中在A级。级。

13、历年分级别新增车型发展趋势Y03Y08历年分级别车型数量A00A0ABC+DY03Y08Y03Y08Y03Y08Y03Y08 新增:(个)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08年373033424124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2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9.7%8.4%8.4%7.2%6.8%6.1%5.2%4.8%4.8%4.7%9.4%8.7%8.6%7.2%5.5%5.3%5.1%4.3%4.1%4.1%8.8%8.7%8.1%6.5%6.3%6.2%5.4%5.2%3.9%3.6%9、南、北大众及上海通用长期占据前三位。、南、北大众及上海通用长期占据前三位。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

14、场管理部2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4.8%4.6%4.4%4.2%3.4%3.2%3.0%2.7%2.2%2.1%4.4%4.0%3.6%2.8%2.8%2.6%2.6%2.6%2.5%2.4%4.1%4.1%3.5%3.4%3.3%3.1%2.8%2.7%2.4%2.3%10、目前市场的主销车型大多数仍为合资车型。、目前市场的主销车型大多数仍为合资车型。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自主品牌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淡旺分明。、自主品牌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淡旺分明。01年08年总体乘用车市场与

15、自主品牌的销量与增长率年01年02年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份额24.0%23.8%24.4%21.7%25.1%26.6%29.0%27.9%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自主品牌在主流的轿车市场增长缓慢,小众市场份额较高。、自主品牌在主流的轿车市场增长缓慢,小众市场份额较高。01年08年自主品牌三类车型销量与占有率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级别级别2001年年2002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2006年年2007年年2008年年A007.0%19.1%39.2%55.2%64.5%66.6%54.8%58

16、.7%A069.4%51.7%44.6%39.2%49.1%44.4%44.6%45.5%A16.6%17.1%18.6%11.2%12.7%21.1%28.7%24.3%B10.6%14.5%15.0%12.1%11.4%12.6%16.4%17.6%C0.0%0.0%13.5%14.9%15.5%10.4%15.5%22.3%D0%0%0%0%0%0%0%0%总计总计24%24%24%22%25%27%29%28%3、自主品牌正逐步从小型车市场向中高级市场发展。、自主品牌正逐步从小型车市场向中高级市场发展。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价位价位2001年年 200

17、2年年 2003年年 2004年年 2005年年 2006年年 2007年年 2008年年5万万73.6%75.0%78.8%83.2%81.5%80.7%78.5%77.0%5万万-10万万 48.5%36.2%41.8%20.4%25.4%40.6%51.6%49.0%10万万-15万万 8.6%9.4%9.7%10.7%11.1%11.4%13.6%14.5%15万万-20万万 17.7%19.0%18.3%6.8%0.0%0.7%0.2%3.3%20万万-30万万 0.0%0.0%0.0%0.0%0.0%0.0%1.6%1.6%30万万0%0%0%0%0%0%0%0%总计总计24%24

18、%24%22%25%27%29%28%4、自主品牌在中低价位市场仍占主流,高价位市场很弱。、自主品牌在中低价位市场仍占主流,高价位市场很弱。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5、自主品牌营运市场份额下降,公商务市场上升。、自主品牌营运市场份额下降,公商务市场上升。04年08年自主品牌三类用途市场中销量与占有率自主品牌的比重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私人75.4%81.0%84.5%86.1%85.5%公商务15.5%11.6%9.8%9.9%10.1%营运9.1%7.4%5.7%4.0%4.4%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中国汽车市

19、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西部中部东部东北 西部08年比重:25.1%;上升:1.5%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24.6%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21.2%东部08年比重:46.8%;下降:-3.9%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8.0%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9.4%中部08年比重:18.5%;上升:2.2%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27.3%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24.5%东北部08年比重:9.5%;上升:0.2%05-08年自主复合增长率:17.6%05-08年整体复合增长率:15.2%四大地区自主品牌的销量情况6、除东部外,其它三大地区自主品牌增长快

20、于整体市场。、除东部外,其它三大地区自主品牌增长快于整体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自主品牌各级别区域销售情况项目 市场级别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比重一级45.3%40.8%37.6%36.8%33.5%二级33.4%36.3%36.6%36.2%36.5%三级17.9%20.8%23.8%25.3%28.3%四级3.4%2.1%2.0%1.7%1.8%占有率一级24.5%23.2%21.1%20.7%19.1%二级25.1%26.1%24.9%24.9%23.0%三级30.3%33.2%33.2%33.4%31.6%四级32.4%

21、38.0%37.9%42.5%40.2%总体25.8%26.1%24.9%24.8%23.4%7、自主品牌在一、二级市场份额下滑,三、四级市场增长。、自主品牌在一、二级市场份额下滑,三、四级市场增长。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8、自主新车型投放热度不减,、自主新车型投放热度不减,A级市场是各年投放重点。级市场是各年投放重点。整体、自主品牌各年新增车型数(个)04年05年06年07年08年整体2830403725自主615152018自主品牌各级别新增车型明细表级别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A00爱迪尔江南精灵小贵族F0精灵熊猫A0威乐豪情Q

22、QA1MG TF新雅途美日奔奔R2MG3 SW优尼柯威志风华同悦自由舰 众泰2008浪迪炫丽众泰5008A雷驰F3A5海峰A3瑞虎风尚海马3RCR竞速赛豹金刚杰勋金鹰骏捷景逸骏捷FRV力帆520开瑞力帆620瑞鹰酷宝菱悦远景骑士骐菱荣威550志翔B哈弗CROSSCS6F6来宝奔腾MG7曙光SUV奥丁无限宾悦嘉誉荣威750御轩C6460SCEOHQ3蒙派克阁瑞斯旗舰盛世赛骏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3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自主品牌整体增长:3.2%9、自主品牌中相对中高端车型比较活跃,如、自主品牌中相对中高端车型比较活跃,如:比亚迪比亚迪F3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

23、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经过十年的发展,奇瑞的总体销量稳定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奇瑞的总体销量稳定在35万以上万以上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奇瑞汽车国内历年销量数据数据说明:销售公司7个品牌发车数。2、2008年销售公司年销售公司7个品牌总销量为个品牌总销量为18.5万辆。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奇瑞上牌占有率,近期快速上升恢复至奇瑞上牌占有率,近期快速上升恢复至07年调整时期。年调整时期。环比:环比:3.5%环比:环比:50.9%注:本页占有率为,奇瑞所有

24、车型占整体市场的占有率。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3、奇瑞国内销售已建有三个网络,销量公司为绝对销售主力。、奇瑞国内销售已建有三个网络,销量公司为绝对销售主力。28160 50155 85351 87138 171800253598260926221048数据说明:含销公司、商务车、微车公司的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001-2008年奇瑞汽车国内销量结构变化情况4、奇瑞国内销售车型由单一演变为多个,各产品比重均衡、奇瑞国内销售车型由单一演变为多个,各产品比重均衡28160 50155 85351 87138 171800

25、253598260926221048数据说明:含销公司、商务车、微车公司的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位 次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企业销量企业销量企业销量企业销量企业销量1上海大众 355006 上海通用 324742 上海通用 410221 上海通用 465000 一汽大众 4988672一汽大众 300117 上海大众 287084 一汽大众 358300 一汽大众 460000 上海大众 4900873上海通用 252053 一汽大众 277311 上海大众 355342 上海大众 446000 上海通用 4586374广

26、州本田 202057 北京现代 233668 奇瑞汽车奇瑞汽车 305236 奇瑞汽车奇瑞汽车 380817 一汽丰田 3660445北京现代 144088 广州本田 230768奇瑞汽车奇瑞汽车 3560926天津一汽 130306 天津一汽 1930087长安铃木 107497 奇瑞汽车奇瑞汽车 1891588吉利汽车 983839神龙汽车 8912910 一汽丰田 8794211 奇瑞汽车奇瑞汽车 865685、08年奇瑞排名下降年奇瑞排名下降1位,处于正常的回落、调整期。位,处于正常的回落、调整期。北京现代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天津一汽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08年为1-11月数中国汽车市场

27、简析市场管理部4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7.0%18.1%17.4%6.3%5.8%5.6%3.5%2.9%1.7%1.7%24.7%14.2%11.7%8.3%8.2%6.5%4.2%3.2%2.9%2.6%22.4%13.9%11.1%10.7%6.2%6.0%4.6%3.7%3.4%3.2%6、奇瑞稳居自主品牌首位并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奇瑞稳居自主品牌首位并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7、QQ成为中国小型车销售冠军,是微车标杆车型成为中国小型车销售冠军,是微车标杆车型13.8%11.3%6.0%5.0%4.9%4.

28、2%4.1%4.0%3.6%3.6%10.7%10.5%7.3%7.0%6.5%5.5%5.1%3.9%3.5%3.5%10.7%9.7%8.6%6.5%6.0%4.6%4.0%4.0%3.9%3.8%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4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8、出口位居第一,且遥遥领先。、出口位居第一,且遥遥领先。48.8%17.6%11.0%8.4%4.7%3.0%2.7%2.1%0.8%0.3%48.12%16.21%14.69%5.26%4.61%2.52%2.10%2.03%1.40%1.10%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数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

29、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发展发展规律规律经济经济短期短期因素因素乘用车市场发展乘用车市场发展1.1、乘用车发展主要与自身规律、经济形势和短期因素相关。、乘用车发展主要与自身规律、经济形势和短期因素相关。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1.2、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发展趋势国际轿车市场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乘用国际轿车市场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主要是由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主要是由R值决定值决定的。的。2020年之前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年之前乘用车市场仍将处于

30、快速发展区间,增长率相当于展区间,增长率相当于GDP增长率的增长率的1.5倍左右。倍左右。人均人均GDP车价车价R值值=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A.汽车先导国汽车先导国 R值变化与汽车市场发展的关系值变化与汽车市场发展的关系汽车先导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汽车先导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R R值达到值达到2-32-3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时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庭,汽车普及率迅速提高,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成长期。日本及韩国轿车普及化过程日本及韩国轿车普及化过程1.3、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中长期发展趋势中

31、长期发展趋势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0102030405060708090R=3R=1.4R=2R=3R=2/千人)千人)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0102030405060708090R=3R=1.4R=2R=3R=2日本轿车保有率(辆日本轿车保有率(辆/千人)千人)/韩国轿车保有率(辆韩国轿车保有

32、率(辆/千人)千人)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 深圳、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北京、广州、上海R值向值向3逼近逼近注:轿车平均车价源于注:轿车平均车价源于53个城市私车家庭调查个城市私车家庭调查B.我国汽车消费先导地区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遵从了我国汽车消费先导地区市场的发展也同样遵从了R值规律值规律2000200120022003广州广州5.6 4.9 4.2 3.3 深圳深圳4.8 4.3 3.7 3.0 北京北京8.6 7.2 6.1 5.0 上海上海5.6 4.9 4.3 3.5 北京北京上海上海广州广州深圳深圳1.4、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

33、究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发展趋势0123456789102000年年2001年年2002年年2003年年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C、未来、未来10年我国年我国R值将不断地向靠近值将不断地向靠近3的时点转化,的时点转化,从而为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提供了保证。从而为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提供了保证。车价车价人均人均GDP20062020年均增长年均增长9%仍有下降的空仍有下降的空间与压力间与压力从从R值的公式知道,值的公式知道,R值的变化是由价格和人均值的变化是由价格和人均GDP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在未来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在未来10年内,价格和年内,价格和人均人均GDP这两个

34、因素将同时朝着有利于这两个因素将同时朝着有利于R值快速降值快速降低的方向发展。低的方向发展。1.5、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发展趋势R值值=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轿车大量进入家庭轿车大量进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购车能力)的的时点在时点在20092009年左右。年左右。1.6、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律研究中长期发展趋势中长期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根据乘用车市场发展阶段理论,当千人保有量达到20辆以后,乘用车市场就进入起飞阶段,千人保有量

35、的提升幅度明显加快,销售量的增长率与孕育期相比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从乘用车自身发展规律看,国内市场刚步入起飞期,增长潜力较大。、从乘用车自身发展规律看,国内市场刚步入起飞期,增长潜力较大。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p 从近期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正处于下行期的双重影响,从近期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正处于下行期的双重影响,经济在经济在2009-2010年保持持续低迷。年保持持续低迷。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逐季回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外贸、外资、资本和信心四个通道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我国

36、经济在短期内呈现下滑的趋势,据多数专家估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至少持续2年,因此在2010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低水平。p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受金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发生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发生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预计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预计2020年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可保持在年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可保持在7%以上。以上。从生产要素来看,中国

37、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保持在高水平。从生产要素来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趋势不会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保持在高水平。2020年以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加速”阶段,投资、消费需求都比较旺盛;2015年以前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劳动力和资金充足,将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约在2013左右,劳动力人口比重达到高峰,在2016年左右达到劳动总人口10亿左右峰值。人口红利将使中国的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将为中国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因此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然较高。从三大需求来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从三大需求来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8、,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金融危机后,给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敲响了警钟,将更加坚定我国经济转向以内需为主的方向,另外发达国家也可能减少进口,因此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降低,同时与出口相关的投资将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潜在增长率。3.1、中国经济、中国经济09-10年保持低迷,但未来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年保持低迷,但未来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59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008-2018年年GDP增长率预测增长率预测数据来源:历史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预测数据来自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最新研究成果。p综合判断,综合判断,

39、2009-2010年年GDP增速持续下降,增速持续下降,2011年以后增长稳定在年以后增长稳定在7-9%的水平,到的水平,到2018年中国人均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将达到10000美元左右。美元左右。2008-2018年名义人均年名义人均GDP预测(美元)预测(美元)注:2008-2018年的GDP平减指数按照2%来计算,汇率按照2005-2010年人民币汇率每年升值5%,2011-2015年为3%,2016-2020年为1%来计算2006-2010年GDP平均增速:10.0%2011-2015年GDP平均增速:8.5%2016-2018年GDP平均增速:7.7%3.2、中国经济、中国经济09

40、-10年保持低迷,但未来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年保持低迷,但未来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0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2009年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乘用车增速降幅较大,年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乘用车增速降幅较大,2010年需求反弹,而后市场恢复较年需求反弹,而后市场恢复较快增长,但增速呈下降的趋势。快增长,但增速呈下降的趋势。我国乘用车内需预测我国乘用车内需预测注:2008和2009年需求经过调整4.1、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需求总量需求总量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1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未来中国乘用车市场仍然以轿车为主

41、,且在未来中国乘用车市场仍然以轿车为主,且在2009-2010年比重短暂上升,年比重短暂上升,2011年以后年以后MPV/SUV的比重上升的比重上升中国乘用车分车型内需预测中国乘用车分车型内需预测20042005200620072008F2009F2010F2011F2012F2013F2014F2015F2016F2017F2018FPC88.2%88.1%88.9%87.3%85.5%86.2%87.8%87.4%87.0%86.4%85.8%85.1%84.5%83.8%83.3%MPV4.5%4.7%4.6%4.4%3.9%3.5%3.8%3.9%4.0%4.2%4.5%4.7%5.0

42、%5.3%5.4%SUV7.3%7.2%6.5%8.3%10.6%10.3%8.3%8.7%9.0%9.3%9.7%10.1%10.5%10.9%11.3%单位:万辆4.2、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分类型分类型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2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在总需求中,私人需求比重逐年上升,在总需求中,私人需求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突破年突破80%,到,到2013年突破年突破90%我国乘用车用户构我国乘用车用户构成成4.3、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分用途分用途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3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未来未来10年,轿车向中等

43、级别车年,轿车向中等级别车(A和和B)集中集中,其中其中A级车是中国车市的主力级车是中国车市的主力车型,车型,09年年B级份额由于经济下滑有所下降,而后逐年缓慢提升,级份额由于经济下滑有所下降,而后逐年缓慢提升,C级级相对稳定,相对稳定,A0级未来级未来5年份额继续下滑,年份额继续下滑,2014年开始缓慢回升,年开始缓慢回升,A00级级在在2009年由于供给因素的拉动,份额稍有提升,而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年由于供给因素的拉动,份额稍有提升,而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国产轿车分级别内销量份额预测国产轿车分级别内销量份额预测4.4、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分级别分级别中国汽车市场

44、简析市场管理部64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未来未来10年,年,5-15万的中低价位车是用户需求的主体,万的中低价位车是用户需求的主体,5万的低价位车逐年下滑。万的低价位车逐年下滑。国产轿车分价位内销量份额预测国产轿车分价位内销量份额预测4.5、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轿车分价位轿车分价位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5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三厢车仍然是市场的绝对主体,两厢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三厢车仍然是市场的绝对主体,两厢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3%左右,左右,而旅行车仍然不被看好,份额在而旅行车仍然不被看好,份额在1%左右浮动。左右浮动。国产轿车分厢型内销量预测国产轿车分厢型内销量预测单位:万辆,%4.6、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中国乘用车未来十年预测轿车分厢型轿车分厢型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6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7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68市场管理部中国汽车市场简析感谢分享感谢分享!职业生涯顺利启航!职业生涯顺利启航!中国汽车市场简析市场管理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