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1792148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7.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资源描述:

《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1(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地面某点高出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一点的垂直距离为为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甲甲乙乙海平面海平面1000米米500米米1500米米地面某点高出海平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面的垂直距离为绝绝对高度对高度,即,即海拔海拔一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一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500m1000m500m1500m500m1000m500m1500m例题例题1:上图中,:上图中,A点的海拔是点的海拔是_,B点的海拔是点的海拔是_,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两点的相对高度是是_,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AC两点的相对高度

2、是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1500米米500米米1000米米1000米米2000米米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地形图: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 影的方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为平面图。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等高线:绘绘制制原原理理 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绘制原理: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

3、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距: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观察等读图观察等高线地形图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的特点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HHH等高面等高面等高距等高距等高线等高线同线等高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平面作为0 0米。米。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

4、00500米、米、600600米、米、700700米,则等高距为米,则等高距为100100米。米。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陡崖处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状况: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2.等高线的基本特性等高线的基本特性:闯关题:闯关题:图中的等高距是图中的等

5、高距是 米,米,如果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的海拔是 米。米。100400NM如果如果M和和N都在等高线上,都在等高线上,M与与N的相对高度的相对高度是是 米。米。300-100=200闯关题: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闯关题: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且说说原因。并且说说原因。甲甲乙乙AB坡缓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缓坡缓坡第三关第三关闯关题:闯关题:甲甲乙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为什么?甲省力。甲省力

6、。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山山顶顶鞍鞍部部山脊山脊陡坡陡坡看一看看一看:说出地形名称说出地形名称缓坡缓坡山谷山谷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两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两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和山谷线之间和山谷线之间陡崖陡崖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第四关:判读山地里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等高线等高线闭合,闭合,中间高中间高四周低四周低山坡上向山坡上向上隆起的上隆起的部位。部位。等高线向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低处弯曲。山坡上向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下凹的部位。位。等高线向等高线向高处弯曲高处弯曲两个相两个相邻山顶邻山顶的中间的中间部分

7、。部分。垂直或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似垂直的陡坡。陡坡。等高线重等高线重合。合。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为山谷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鞍部鞍部陡崖陡崖

8、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中间低于两侧两组表示山峰的等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在一起处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闭合曲线,闭合曲线,内高外低。内高外低。闭合曲线,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外高内低等高线凸向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低处,中间高于两侧高于两侧鞍鞍部部鞍部鞍部鞍部鞍部鞍部鞍部判读:判读:A.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B.鞍部是鞍部是两脊线的最低处,两脊线的最低处,是两谷线的最高处是两谷线的最高处ABD两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高“8 8”字型字型两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和山谷线之间两

9、个山顶之间,或一组山脊线和山谷线之间山山脊脊山山脊脊山山谷谷山山谷谷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陡崖的高差A 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D D、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E E、主要地形的判读、主要地形的判读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1.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HHH等高面等高面等高距等高距等高线等高线50AB200150250100250300 解读:图中解读: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50AB20015025010025

10、0300山顶山顶陡崖陡崖高高低低山脊山脊50AB200150250100250300高高低低低低山谷山谷山谷山谷50AB200150250100250300鞍部鞍部山脊山脊山谷山谷要领:要领:等高线都呈等高线都呈 字型,字型,、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中山脊中 两侧两侧 ;山谷两侧;山谷两侧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穿越法穿越法100300200300200山谷山谷山脊山脊100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流

11、水法流水法山脊山脊山谷山谷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 ()要领:要领:等高线都等高线都 ;山峰山峰盆地盆地、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峰中山峰中 外外 ;盆地外;盆地外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闭合闭合要领要领3 3:鞍部呈鞍部呈 字型,字型,陡崖等高线陡崖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8重合重合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陡崖的高差A A、地形的识别地

12、形的识别D D、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E E、主要地形的判读、主要地形的判读山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缓坡缓坡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1、明确坡度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明确坡度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坡度坡度 tgtg=H/L=H/L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如何分析如何分析坡度大小坡度大小与与等高线疏密状况、等高线疏密状况、等高距以及比例尺等高距以及比例尺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等高线绘制等高线绘制1301201201101002、等高线地形图中推算坡度的计算

13、公式、等高线地形图中推算坡度的计算公式ABA等高距等高距实地距离实地距离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CB坡度坡度 tgtg 等高距等高距比例尺比例尺 图上距离图上距离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的疏密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若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若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若等高

14、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坡度坡度tgtg等高距等高距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等高线疏密)图上距离(等高线疏密)友情提示友情提示:“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陡”,只适用于只适用于 同一幅图中同一幅图中 四图的等高距都是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50米,注意观察各图米,注意观察各图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 ()ABCD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陡崖的

15、高差A 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D D、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E E、主要地形的判读、主要地形的判读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陡崖的高差、陡崖的高差6506506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200 如右图:如右图:顶部:顶部:底部:底部:崖高:崖高:200200 400400500 500 A A600600200200 B B 300300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n-1)d n-1)d h h(n+1)d(n+1)dn表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表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表示等

16、高距D解:解:(1 1)250mH250mH顶顶300m 300m 故是故是D DA(2 2)50mH50mH底底100m100m故选故选A A(1)(1)断崖顶部的断崖顶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点海拔可能为()()A A、59m59mB B、99m99mC C、199m199mD D、259m259m(2)2)断崖底部的断崖底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点海拔可能为()()A A、51m51m B B、50m50m C C、151m151m D D、150m150m(3)(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崖的相对高度()()A A、150m150mB B、2

17、50m250m C C、251m251m D D、149m149m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3 3)150m H150m H顶顶-H-H底底250 250 故选故选A AA A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特殊方法: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原则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陡崖的高差A 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D D

18、、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E E、主要地形的判读、主要地形的判读(1 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若、两地:若、两地都在都在等高线上,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就是两地的海拔差: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两地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

19、估计值D D、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总结归类总结归类: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h:(n-1)d n-1)d h h(n+1)d(n+1)d 其中其中n 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 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D:D: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h:h:(n-1)d n-1)d h h(n+1)d(n+1)d其中其中n 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 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E:E: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 AH HA+dA+d (A (A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

20、F: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dB-dHBHB (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例题:例题:若若a=100m,b=200m,c=300m求求的相对高度;甲和乙的相对高度的相对高度;甲和乙的相对高度同理同理:100100H H甲甲200200,200200H H乙乙300 300 解:解:读图可知读图可知H H=100m,H=100m,H=300m=300m故故H H-H-H=300-100=200m=300-100=200m200-200200-200H H乙乙-H-H甲甲300-100 300-100 故故0m0mH H乙乙-H-H

21、甲甲200m200mC C1)1)、求、求P P点海拔点海拔O O点海拔点海拔B B、4949H H5050C C、5959H H6060D D、6060H H61612)2)、O O点对点对P P点的相对高度点的相对高度H H最大为(最大为()m m例题:例题: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A A、4040H H4141(810mP820m)(860mO870m)D解:解:(1 1)250mH250mH顶顶300m 300m 故是故是D DA(2 2)50mH50mH底底100m100m故选故选A A(1)(1)断崖顶部的断崖顶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

22、点海拔可能为()()A A、59m59mB B、99m99mC C、199m199mD D、259m259m(2)2)断崖底部的断崖底部的E E点海拔可能为点海拔可能为()()A A、51m51m B B、50m50m C C、151m151m D D、150m150m(3)(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断 崖的相对高度崖的相对高度()()A A、150m150mB B、250m250m C C、251m251m D D、149m149m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3 3)150m H150m H顶顶-H-H底底250

23、250 故选故选A AA A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并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特殊方法:特殊方法: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利用高的更高,低的更低原则原则(1)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较低高度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其等高线的高度值;(2)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值线中的较高较高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高于其等高

24、线的高度值。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若a=100ma=100m b=200m b=200m c=300mc=300m例题:例题:洼地洼地山丘山丘判断地形:判断地形:_ _ _的海拔的海拔_的海拔的海拔_0mH100m0mH100m300mH400m300mHbab)之间,有闭)之间,有闭合的等高线,若闭合等高线数值等于其中合的等高线,若闭合等高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大值;若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大于大的,小于

25、小的例:例:M为山坡上的小丘,为山坡上的小丘,N为山坡上的洼地为山坡上的洼地解析:解析:假设(假设(400400米),(米),(200200米),则经过米),则经过M NM N的剖面的剖面图如下:图如下:600600400400200200600600400400200200MN1、有关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确叙述是()M为山坡上的洼地为山坡上的洼地 N为为山坡上的洼地山坡上的洼地 M为山坡上为山坡上的小丘的小丘 N为山坡上的小丘为山坡上的小丘 MN2、若若b海拔高度为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海拔高度为300m,则,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处的海拔高度为()200

26、M300 300M400 100N200 200N b,回答,回答1-3题:题:CC经典体验一经典体验一A、B、C、D、【解题解题】由于由于ab,故,故M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大,N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处的闭合等值线为小,按照“大的更大,小的更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小”的理解:的理解:1、M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处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小丘,N处中间低,处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选四周高,故为洼地。选C。2、同样的理解得到、同样的理解得到300M400、100N200,故选,故选C。MN【解题解题】3、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如果两闭合等值线同为a或同为或同为b,意即同时符合意即同

27、时符合“大的更大大的更大”或同时符合或同时符合“小的更小的更小小”,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选,故同为小丘或同为洼地。选 A 3、若图中闭合等高线、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或同为b,则则M、N处的地形可能处的地形可能()同为洼地同为洼地 同为小丘同为小丘 同为缓坡同为缓坡 一处为小丘,一处为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洼地A、B、C、D、A例题1:(2007年高考题)M、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M,N B.M,P C.M,QD.P,Q400200mQ300m400mP500mM400m400/500500mN600m经典体验二经典体验二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小范围闭合

28、等值线,闭合区域的数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闭合区域的数值按值按“大于大值大于大值”或或“小于小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判读,如下图。的规律判读,如下图。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的绘制、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B、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陡崖的高差陡崖的高差A A、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D D、高度的判读、高度的判读E E、主要地形的判读、主要地形的判读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图中5 5种地形的判断种地形的判断平原:平原:海拔海拔200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丘陵:海拔海拔20020

29、0米以上,小于米以上,小于500500米,等高线弯曲,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100米。米。山地: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500米以上,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米,等高线密集、弯曲。高原:高原:海拔高度大海拔高度大(大于大于10001000米米),相对高度小,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较稀疏,

30、数值低。12345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1.1.高原高原 2.2.山地山地 3.3.丘陵丘陵 4.4.盆地盆地 5.5.平原平原 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一般规律是: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1、判别高度和气温、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别某地的绝地高度和相对高度,判别某地的绝地高度和相对高度,

31、从而计算某地的气温。从而计算某地的气温。2 2、判别地势、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来判断,海拔高则地势高。有的地形图可根据海拔来判断,海拔高则地势高。有的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读图读图1:A点海拔点海拔 米米,B点的海拔点的海拔 米米 A、E两点的相对高度两点的相对高度 米米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两点的相对高度:米米 判读地势高低及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判读地势高低及各地的海拔、相对高度300200HB 300100200 H 400 两地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两地相对高度取值范围:

32、公式:公式:(n-1)d(n-1)d H Hbc,则则4条虚线所在地可能有河流条虚线所在地可能有河流经过的是经过的是 河流流向是河流流向是流速较快的是流速较快的是 由北向南由北向南同图比较:同图比较:l等高距、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疏密相同:等高线密等高线密坡度大坡度大等高线疏等高线疏坡度小坡度小l比例尺、等高线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疏密相同:等高距大等高距大坡度大坡度大 等高距小等高距小坡度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异图比较:(图幅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大比例尺大坡度大坡度大 比例尺小比例尺小坡度小坡度小5 5、判别坡度、判别坡度坡度坡度tgtg等高距等高距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

33、(等高线疏密)(等高线疏密)6 6、判别相对高度、判别相对高度(AFAF六种情况)六种情况):若、两地:若、两地都在都在等高线上,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就是两地的海拔差: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若点在等高线上,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两地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的相对高度:点的海拔点海拔估计值: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h:(n-1)d n-1)d h h(n+1)d(n+1)d 其中其中n 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 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D:D: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

34、h:h:(n-1)d n-1)d h h(n+1)d(n+1)d其中其中n n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为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 d为等高距为等高距E:E: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A AH HA+dA+d (A (A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F:F: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B-dB-dHBHB (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6 6、判别相对高度、判别相对高度(AFAF六种情况)六种情况)、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等高线的数值由()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

35、向四周降低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山地或,表示山地或丘陵。丘陵。()等高线的数值由()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表示为盆地。()等高线的()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为山脊,最,表示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的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最,表示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

36、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字行。字行。()相邻()相邻两个山顶之间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鞍部。()两组山脊等高线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两组山脊等高线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峡谷。、一些特殊等高线图的识别、一些特殊等高线图的识别9 9、判、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图判断。方法一方法一: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可通视;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不可通视不可通视

37、.方法二方法二: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由观察点向目标点划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地物(尤其是山脊和山顶尤其是山脊和山顶)所切断所切断,表示通视良好表示通视良好,否则否则就不能通视就不能通视.1010、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低于低值,高与高值与高值”能能“通视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的两点之间是不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间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线的高度值。但仅看两间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线的高度值。但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

38、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不能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密集;而凸坡则下密上疏。如图:密集;而凸坡则下密上疏。如图:地形剖面图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1002003004005006000100200300400500600700等高线上密下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疏为凹形坡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在凸坡的在凸坡的A A点上不能观测到点上不能观测到B B点,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点,

39、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如图:如图:而在凹坡上的而在凹坡上的A A 点则能观测到点则能观测到B B 点。如图:点。如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2 2、应用、应用(1 1)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观察点的通视情况。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观察点的通视情况。A:等高线:等高线”上密下疏上密下疏”,为凹形坡为凹形坡,可通视可通视.B:等高线等高线”下密上疏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为凸形坡,不可通视不可通视.(2)(2)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选

40、选“点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的位置,海拔及其周:要根据要求考虑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围 的环境。的环境。()()水库的坝址: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河流峡谷 处(工程量较小、投资小、安全系数高)处(工程量较小、投资小、安全系数高)()()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 的地方。的地方。()()疗养地: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空气清新的地方。的地方。()()港口码头的位置:港口码头的位置:选在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 湾,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

41、道淤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 塞。塞。2.选选“线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道等输油管道等 交通线路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交通线路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较少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必要,必要时才可以通过一、两条等高线;时才可以通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减少通过河流,尽可能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沙漠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沙漠等。等。

42、选择引水线路时,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选择引水线路时,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这一关键这一关键 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避免通过山脉、大河500ABD丙丙丁丁100米米3404535000村庄村庄例: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例: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1)如欲在此地区修建大坝,请在较为理想的地区用红色)如欲在此地区修建大坝,请在较为理想的地区用红色“=”=”在图上标出在图上标出(2 2)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假

43、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 A处、还是处、还是B B处施工较为容易?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为什么?。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工难度可减少修路的工程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量,道路平坦道路平坦,利于利于车辆行驶车辆行驶,不易造成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EF间修建公路:间修建公路:读某地区等高线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地形图,完成要求:图中地形名称图中地形名称A_ B_山顶山顶山脊山脊C图中图中C处与处与D处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处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若想在图示区域中建一座水库,请用若想在图示区域中建一座水库,请用“

44、”在图中在图中标出合适的坝址;大坝高度标出合适的坝址;大坝高度(坝顶海拔坝顶海拔)理论上最大高度为理论上最大高度为_;100米米3.选选“面面”:选择修建水库: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选择修建水库: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需要移民。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口袋形”的地区,的地区,“口小口小”利于建坝利于建坝;“袋大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坝址坝址应建在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应建在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

45、安全。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库后近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的地区,不能被淹没的地区居民区选址一般在居民区选址一般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距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知识初探知识初探三三、地形的剖面图地形的剖面图一一、高度的计算法、高度的计算法二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出地形剖面图?绘制出地形剖面图?1 1、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地形剖面图的作用能更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能更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地面的起伏和和坡度的陡缓坡度的陡缓。-200m

46、-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高线等深线等深线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300m-300m步骤步骤1 1:定剖线:定剖线步骤步骤2 2:定比例:定比例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需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需要扩大,要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倍。步步骤骤3 3:定定基基点点.步步骤骤:画画垂垂线线步骤步骤5 5:画曲线:画曲线.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某公安局获悉,某公安局获悉,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经村越境潜逃。侦经村越境潜逃。侦察员小王奉命前往察员小王奉命前往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守候,只有、守候,只有、三处适合隐蔽。请三处适合隐蔽。请读图,你认为何处可读图,你认为何处可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的动向?的动向?情景设计情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