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5176363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雾凇教案教学计划月日课题 雾 凇课型新授单元七主备人董实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教学难点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X k B 1 . c o m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

2、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注意:“堤”,应该读d,不要读成t; “模”课文中应读m,不读m; “畔”应读pn,不要读成bn。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

3、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自由读课文。xK b1.C om2、交流。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2)出示“

4、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

5、读)五、书写指导。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二、词语引路促探究1、出示词语饱和的水汽 蒸腾的雾气 晶莹的霜花 遇冷凝结2、理解(1)水汽: 空气中有水汽,很小,肉眼看不见(2)雾气:雾气是水汽遇冷之后悬浮在空气中

6、的小水滴 板书:微小水滴(3)霜花: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板书:微小冰晶3、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总结:雾凇也是一种霜花,但不在地上,在哪里呢?(树上!)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师强调: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了雾(板书横尖头)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就是霜花。如果这霜花凝结在树上那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雾凇的形成离不开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三、品读涵咏悟形成过渡:以上就是对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它藏在课文中。但本篇课文把雾凇的过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

7、写了雾凇的形成的经过。1、整体感知文本(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2)雾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就把雾凇写清楚呢?(3)请第一排同学分句朗读。讨论:如果这八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请坐下。(4)这八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引导学生领悟:这是中心句,关系是总分,是概括写,其它是具体写。(5)该生再读中心句。你能不看书把什么叫雾凇说清楚吗?(6)学生齐读。2、具体品读感悟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这样,松花江流经

8、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1)雾气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出弥漫、笼罩、淹没、模糊江面上 弥漫长堤上 涌 笼罩 (浓、 重)树木间 淹没模糊 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划出这四

9、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 (3)雾气遇冷凝结成霜花,哪几句写霜花?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句中有霜花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3、读中体会变化新- 课-标 -第-一 -网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

10、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看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自由读。读了这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读的时候该怎样读?练习背诵。出示填空这蒸腾的雾气,( )、( )、( )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了。四、漫步江畔赞雾凇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出示:当地有句俗语叫“夜

11、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配乐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片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赞美雾凇美的词语。3、出示图片和填空:吉林雾凇有的,有的,有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学生练习说话。4、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兴奋、惊喜)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2)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把什么比做梨花?(体会赞美之情: 美 快)(3)补充诗句出处。

12、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五、作业出示总结1、出示作业: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xK b1.C om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搜集吉林雾凇或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的资料,设计一份导游词,开展一次争当小导游的活动,把具有地大物博、景象奇美的祖国风光介绍给大家。2、总结: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它以独具的魅力和风姿而享有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美名,难怪人们称它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进行探讨。希望大家能主动搜集这些自然奇观的资料,探索它们的形成

13、原因,人人争当业余小导游。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小诗,再次感受雾凇那壮观的美景吧!出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江城,三九严寒。 松花江畔,十里长堤。晶莹霜花 枝头缀满, 琼枝玉树,千姿百态,玉菊怒放,雪莲洁白。 银松雪柳,晶莹闪烁。排排雪浪,蔚为壮观。 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板书设计: 23、雾凇 洁白晶莹 千姿百态 银光闪烁 琼枝玉树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学反思X k B 1 . c o m 新-课-标-第-一-网 附送:2019年四年级上册音乐我们的田野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1.学习歌

14、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教学重点: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教学模式: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3.发声练习。4.节奏练习,强拍上弱起的节奏练习。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材分析。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

15、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四、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五、总结下课。六、教学评价。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