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1628499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优秀名师资料(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 1. ,2012?江苏化学卷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中含有的少量HCl 2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Cl饱和溶液制备NHCl晶体 44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气体 2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4D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图1所示装置中氢氧化钠会与Cl反应。 2B. NHCl晶体受热分解,会“假升华”。 4C.纯碱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此装置,改在圆底

2、烧瓶和分液漏斗的组合中进行。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实4现分液。 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蒸干、除杂、萃取、分液为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2. ,2012?江苏化学卷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 ? ? A.? B.? C.? D.? 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3,原理 、Fe水解FeCl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

3、、和必修二33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3.,2012?江苏化学卷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项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溶液 均有固体析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4出 2B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溶液 出现白色沉溶液X中一定含有SO324,淀 C 向一定浓度的NaSiO溶液中通入适量CO气体 出现白色沉HSiO的酸性比HCO2322323淀 强 ,1Ksp(AgCl),D 向浓度均为0.1 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出现黄色沉Ksp(AgI) A

4、gNO溶液 淀 3D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溶液,虽然实验现象均有固体析出,但一是盐析,4一是变性;一是可逆变化,一是不可逆变化。 2,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溶液X中一定含有SO是不合理的,3242,若溶液中有SO也出现白色沉淀。 3C.向一定浓度的NaSiO溶液中通入适量CO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应为HCO的酸性比HSiO强。 2322323,1D.向浓度均为0.1 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沉淀向着溶解3度更小的方向

5、转化,结论应该是Ksp(AgCl),Ksp(AgI)。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4. ,2012?海南化学卷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D 【解析】银与氨水不反应,应用稀硝酸清洗,A选项错;硅酸钠具有粘性,能将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故硅酸钠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B选项错;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由于HCl具有挥发

6、性,三氯化铁会水解彻底,生成Fe(OH),C选项错;锌能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故3D选项正确。 5. ,2012?海南化学卷8,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时有气体产生,?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 BaCl和(NH)S0 B . AgNO和NHCl 242434C(FeCl和NaHCO D. KCl和NaCO 33 23AC 【解析】 (NH)SO加热时会分解放出气体,BaCl和(NH)SO溶于水生成的沉淀为BaSO,它能42324233溶解于盐酸,故A选项符合题意;B中两种物质溶于水生成的沉淀为AgCl,不能溶解于盐酸,故B选项不符合

7、题意;C中的NaHCO受热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FeCl和NaHCO溶于水发生互促水解的反应,3 33 生成的Fe(OH)沉淀溶于盐酸,故C选项符合题意;KCl和NaCO受热都不分解生成气体,故D选项不323符合题意。 6.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A 分离乙醇和乙酸医酯的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 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pH,1用的盐酸配制100ml, 管 pH,2的盐酸 C 试管、胶头滴管 Brl用溴水、淀粉-KJ溶液比较与22的氧化性强弱 D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NH

8、CLCaOH()用和固体制备并42NH收集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同时考查考生对简单实验的设计能力。A项,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混合物,然后加水振荡,分液即可得到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水溶液,而要从乙醇水溶液中再分离出乙醇,需进行蒸馏操作,需用到蒸馏烧瓶、冷凝管等玻璃仪器;B项,还需用到酸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C项用试管、胶头滴管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项,制备、收集NH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试管、酒精灯、导3管、集气瓶。故C项正确。 7.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1C(在50mL量

9、筒中配置0.1000mol?L碳酸钠溶液 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C 解析: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一般不用来配制溶液。其它选项正确。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一些实验常识,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也体现考试说明中的提高实验考查要求。 8.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H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410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 解析:有机化学必修部分只能这样,范围有限,要求不高,学生比较容易作答。4个选项分别考不同的知识,A是考有机反应类型,乙醇与钠反应可认为是取代反应,乙醇与HBr反应,酯化

10、反应等都是取代反应。B是考同分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是考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考有机物的鉴别。 9.,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Cl反应生成NH的是 43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 B 解析:钠与水作用得到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其它选项不正确。这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简单明了,基础题。 10.,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棉、麻、羊毛及合成纤

11、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和HO 22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B 解析:A选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B选项,蛋白质是氨基酸缩合 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正确;C选项,蚕羊 毛属蛋白质,为含氮化合物。合成纤维除含C、H、O元素外,有的还含有其他 元素,如腈纶含N元素、氯纶含Cl元素等,它们完全燃烧时不都只生成CO 2-7和HO,C错;D选项,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大于胶体,大于10m(即大 2于100mm),D错。 11.,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倾析法分

12、离时,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用玻璃棒引流到另一容器内,即可使沉淀与清液分离 B(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B 解析: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 将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的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并记

13、录实验现象。B 选项错。 12.,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FFSA(与S混合加热生成 ee2NaHCONaCOB( 的热稳定性大于 323C( 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用一氧化氮生成 D.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成红磷 【答案】C 13.,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8,对实验:?中和滴定、?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室制备乙烯、?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加热 B.?必须隔热 C.?必须用指示剂 D.?必须用催化剂 【答案】D 【考点】化学实验 【详细解析】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A错;制备乙烯不需要隔热,B错;中和热测定不需要指示剂,C错;实验室制备乙烯,乙酸乙

14、酯制取都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D正确。 14. ,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10,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O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O制备Al 2223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实验室用NHCl 和Ca(OH)制备NH 423解析:A有单质O生成。B有单质Al生成。C有单质H和N反应 22215.,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1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D 解析:A关系不对,陈述?是还原性。B二氧化硅不导电。C关系不对,陈述?是吸水性 16.,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11,下列实脸操作正确的是A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

15、NaOH (盛放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 (溶液热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D ANaOH【解析】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洗涤,项错误;溶液应该盛放在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C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项NaClD 错误;蒸发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项正确。17. ,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12,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ClSO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222, BBa

16、(NO) SO(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324C FeHNOSOHFe (与稀、稀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324DHClNH (分别充满、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3D SOSO【解析】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的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不能说明其具有氧化性,222,ASO)Ba(NOB;Fe项错误;向溶液中含有时,加入酸化的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项错误与稀硝酸反应332NOCHClNHHClNH生成的气体为,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项错误;、极易溶于水,盛有、充满的烧瓶33D 倒置水中,气体溶解,液面迅速上升,项正确。18.

17、 ,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 A B C D 实 用CCl提取 从KI和I的固体 配制100 mL 0.1000 42除去乙醇中的苯酚 ,1验 溴水中的Br混合物中回收I mol?L KCrO溶液 22227装 置 或 仪 器 答案:A 该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分离提纯的主要方法。A.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主要仪器用分液漏斗,选项正确。B.苯酚易溶与乙醇等有机溶剂,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把苯酚成盐,再蒸馏出乙醇即可。C.碘升华,但在蒸发皿中加热时碘挥发到空气中,达不到回收的目的,应该在烧瓶

18、中加热即可。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容量瓶,选项错误。 19. ,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7,下列结实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NaO2=22 2-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AgS?+2C1 22C(NaO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O=2NaCO+O2222232 2+-2-D(向NaHCO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OH=CaCO?+CO+2HO 33332解析: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逐渐变暗是因为生成白

19、色氧化钠的缘故A错误,AgCl的溶解度大于AgS溶解度所以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S溶液可以转化为AgSB正确,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2222中生成的白色粘稠物应该是氢氧化钠C错误,向NaHCO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不可能存在CO33D错误。答案:B 20. ,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8,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CO溶液和CHCOOCH,选?B(用CC1提取碘水中的碘,选? 233254C(用FeC1,溶液吸收C1选? D(粗盐提纯,选?和? 22解析: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离NaCO溶液和乙酸乙酯应该选用?分液装置A错误。答案:A 2321.,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10

20、,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溶于淀粉,,溶液会将,,氧化为,遇淀粉会变蓝色,错误。答案:, 22.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中加入CCl,CCl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44+D(某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2A 【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项,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项,应该2-是证明含有碘单质;D项,不能排除

21、SO的干扰。 423. ,2012?江苏化学卷18,(12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SO?yHO?zH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24222验测定:?准确称取1.7700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A 。?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5g 。?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2,1A,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00mol?LKMnO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溶液25.00 ml。HO 4422与KM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4,2,2MnO,5HO,6H=4Mn,8HO,5O? 42222,10,

22、6,122,(1)已知室温下BaSO的K1.110,欲使溶液中c(SO)?1.010mol?L,应保持溶液中c(Ba=4sp4 ,,1)? mol?L。 (2)上述滴定不加稀硫酸酸化,MnO被还原成MnO,其离子方程式为: 42。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3(1)n(BaSO)=0.5825g/233 g?mol=2.5010 mol 4,2,,(2)2MnO,5HO,6H=2Mn,8HO,5O? 42222,1,1,3(3)n(HO)5/2?(0.0200mol? L25.00 mL)/1000mL? L1.2510 mol =22,1,3m(Na

23、SO)=142g?mol2.5010mol=0.355g 24,1,3m(HO)34g?mol1.2510mol0.0425g =22,1 n(HO)(1.7700g25.00mL/100 mL),0.355g,0.0425g/18 g?mol=2,3=2.510 mol x:y:zn(NaSO):n(HO):n(HO)2:1:2 =24222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SO?HO?2HO 24222【解析】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进行成分析,运用元素守恒进行推理计算,兼有溶度积常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 【备考提示】可见,高三复习还得紧紧抓住元素守恒

24、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极端分析等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24.,2012?江苏化学卷19,(15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铜帽溶解时加入HO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O除去。除去HO的简便方法是 。 2222(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O后溶液中222,2,Cu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pH=3,4,加

25、入过量KI,用NaSO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232,,2,2,2Cu,4I=2CuI(白色)?,I I,2SO=2I,SO 2 22346?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2,?若滴定前溶液中HO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 222,(3)已知pH,11时Zn(OH)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下表列出了 24,1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计算) 开始沉淀的完全沉淀的pH pH F1.1 3.2 ,3e F5.8 8.8 ,2e Z5.9 8.9 ,

26、2n ,1,1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O、1.0 mol?LHNO、1.0 mol?L NaOH。 223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 ? ; ?过滤; ? ; ?过滤、洗涤、干燥 ?900?煅烧。 【参考答案】 (1)?Cu,HO,HSO=CuSO,2HO ?加热(至沸) 222442(2)?淀粉溶液 蓝色褪去 ?偏高 (3)?向滤液中加入30%的HO使其充分反应 22,13, ?滴加1.0 moL? L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5(或3.2?pH,5.9),使Fe沉淀完全 ,1 ?向滤液中滴加1.0 moL? L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10(或8.9?pH?11),

27、使 2,Zn沉淀完全 【解析】本题以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回收铜并制备ZnO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实验步骤、pH调节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25. ,2012?江苏化学卷21B实验化学,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HCHO?2HO)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22工业中应用广泛。以NaSO、SO、HCHO 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步骤如下: 232步骤1:在烧瓶中(装

28、置如右图所示)加入一定量 NaSO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 232至溶液pH 约为4,制得NaHSO 溶液。 3步骤2:将装置A 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 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 在80,90益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 抽滤。 步骤3: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 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 。 (2)?步骤2中,反应生成的Zn(OH) 会覆盖在锌粉表面阻止反应进行,防止该现象发生的措施2是 。 ?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O 外还有 (填化学式)。 2(3)?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 、 (填仪器名称)。 ?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 (填化学式)

29、。 (4)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且在120?以上发生分解。步骤3中不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NaOH溶液 (2)?快速搅拌 ?HCHO (3)?吸漏瓶 布氏漏斗 ?Zn(OH)Zn 2 (4)防止产物被空气氧化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次硫酸氢钠甲醛制备相关实验过程的一些探究,着力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26.,2012?海南化学卷17,(9分)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

30、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3 0.79 2.2 0.71 密度,g ? cm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31、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2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答案】(1)d (2)c (2)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下 (5)b (6)蒸馏 (7)避免溴大量挥发;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

32、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析】 (1)因“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故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的原因是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因装置C的“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故应选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 (3)是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反应结束时溴已经反应完,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色褪尽。 (4)由表中数据可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因而在下层。 (5) 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虽然也能与碘化钠溶液反应,但生成的I也溶22于1,2-二溴乙烷。 (6)根据表中数据,乙醚沸点低,可通过蒸馏除去(不能用蒸发,乙

33、醚不能散发到空气中)。 (7)溴易挥发,冷水可减少挥发。但如果用冰水冷却会使产品凝固而堵塞导管。 27.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27, ,2,【参考答案】?SO 碎瓷片(或沸石) 将生成的SO全部赶出 ?SO,HO=2H,SO ?滴222224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加入少量NaOH标准液,将滴定管横放,轻轻转动,均匀润洗滴定管内壁,然0.64V后将润洗液从下端尖嘴处放出,重复操作2,3次 ?无影响 ? w【解析】本题为定量实验,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分析,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进行有关计算的能力。?亚硫

34、酸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SO。为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一般可加入碎瓷片。因定量实验,需考查减2小实验操作误差,通入N可将生成的SO全部赶出,保证被吸收液全部吸收。?SO具有还原性,可被氧222,2,化剂HO所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HO=2H,SO。?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时,务必注意222224最后将润洗液从滴定管下端放出,而不是从上口倒出。?用盐酸代替硫酸,生成的SO气体中混有少量2HCl,因SO用碱液吸收后需再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因此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对实验结果无影响。2,,-32,2,2,1 ?反应为HO,SO,I=SO,2I,2H,n(SO),n(SO),n(I),0.010

35、 00 mol?LV10 L,V2222343 ,51VV,,10 mol64 gmol0.64-510 mol,因此1 kg样品中含SO的质量为:。 ,,1 000 g g2ww g28.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28, 2,cSO)(2,4【参考答案】? ? NaCO 相同浓度的NaCO和NaHCO溶液中,前者c(CO)较大 ?2323332,c(CO)3全部为PbCO?Pb(OH) PbCO与PbCO?Pb(OH)的混合物 32332? 实验步骤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一定量样品充分干燥,然后将样品加热分解,将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无水硫酸

36、铜的干燥管和盛样品全部是PbCO 3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 ?同意 若全部为PbCO,26.7 g完全分解后,其固体质量为22.3 g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及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根据反应方程式2,c(SO),2,4容易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HCO难电离,相同浓度时,NaCO溶液中CO浓度23332,c(CO)32,2,远大于NaHCO溶液中CO的浓度,CO浓度越大,越有利于的转化。?根据信息及假设一,不PbSO3334难得出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为全部为PbCO

37、?Pb(OH)、PbCO与PbCO?Pb(OH)的混合物。?若全32332? 26.7 g,1 部为PbCO根据PbCOPbO,CO?,26.7 g 全部分解得到的PbO: )223 g?mol, 332,1 267 g?mol 22.3 g,而实际质量为22.4 g,因此假设一不成立。 +29.,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23,(1)元素M的离子与NH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4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能证明NaSO溶液中存在SO+HOHSO+OH水解平衡的事实 23323(是 (填序号)。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SO溶液红色

38、退去 24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2(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X和Cu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纤维素水解22的最终产物): 过量浓硝酸一定量的溶液NDaOHCuXCY,澄清溶液悬浊液u 22?非金属X Y(填“,”或“,”) ?Cu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2(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A B C

39、D 物 质 2 1 2 0 起始投料/mol 解析:(1)铵根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与之相同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l+3NH?HO=Al(OH)?+3NH 3234(3)选C,ABC三个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但要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离子水解造成的,存在水解平衡这一事实。比如说向氢氧化钠这样的碱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变红,用AB两项中的试剂都可褪色,但用C中的试剂就不行。选择试剂最好是中性,并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使水解平衡移动,这样一比较C可以充分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离子水解造成的。 (4)先推断元素,悬

40、浊液与D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则Y为O元素,X,Y同主族,则X为S元素。问题就很好回答,非金属性X,Y,Cu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NO,2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配平可写出方程式:CuO+6HNO=2Cu(NO)+2NO?+3HO (浓)233222(5)在恒容绝热的情况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压强升高,可推知气体体积变大,说明反应是向左移(注意D为固态)。另外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压强升高,温度升高,如果正反应是放热的情况下,则是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符合题目情况。因此推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那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反比。 23题考查得都是主干知识,只是觉得拼盘得太明显,

41、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是否可用10电子,18+3+22电子微粒把它们串起来,比如Na,Al,O,S。其中第4问涉及有机化学知识,把知识很好的揉合在一起,第3问,第5问要求思维推理能力较高。 30.,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24,(1)电镀是,镀件与电源的 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淀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 ?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 用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步骤(i)中

42、Cu(OH)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3?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1molMnO转移2个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2,,,3e26e()()6FNHSOHONHFSOOHH,,, 44244263+,2,111FeNHSO过滤后母液的pH=2.0,c()=a mol?L,c()=b mol?L,c()=d mol?L,该反应44的平衡常数K= (用含a、b、d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电镀池中,镀件就是待镀金属,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镀层金属为阳

43、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2)?要把铜从铜盐中置换铜出来,比如用铁就可以,铁是作还原剂的,所以加入还原剂, ?根据图示信息,pH=89之间,反应速率为0,所以要使反应停止,调节溶液的pH至89 之间,可见读图信息的重要性。 (3) ?碱式碳酸铜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直接写,用观察法配平。Cu(OH)CO+2HSO=2CuSO+CO?+3HO 22324422?题目要求调高PH,铵根离子显酸性,碳酸氢根离子显碱性,则起作用的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 ?依题意亚铁离子变成了铁离子,1mol MnO转移电子2 mol,则锰元素从+4变成+2价,溶液是显酸性的,22+2+3+方程式经过观察可要补上氢离子,综合上

44、述分析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MnO+2Fe+4H=Mn+2Fe+2HO 22-2?氢离子浓度为10,依据K的表达式马上就可写出来K= 。 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的流程,这个信号在质检题中已经给出,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难度不大。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对图中信息的获取要求较高。 31.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25,实验室常用MnO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反应装置如右22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 (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MnO粉末 2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

45、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3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质量。 33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体积。 2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1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00 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的试样中盐酸1浓度为 mol?L;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

46、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9,,111010已知:Ksp(CaCO)=2.8、Ksp(MnCO)=2.3 33?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 是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解析:(1)加药顺序一般是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药品,最后再加热。则依次顺序是ACB。考查实验的细节,看学生是否真的做过实验,引导实验课要真正地上,而不是在黑板上画。 (2)?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只能求出氯离子的量

47、,而不能求出剩余盐酸的浓度。 ?由CV=CV可得出盐酸的浓度为0.1100mol/L,这是简单的中和滴定计算。 HClHClNaOHNaOH?根据题意碳酸锰的Ksp比碳酸钙小,其中有部分碳酸钙与锰离子反应转化成碳酸锰沉淀,剩余的碳酸钙质量变小,多消耗了碳酸钙,但是由此计算得出盐酸的浓度就偏大了(疑问)。如果将题目改成“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由于部分碳酸钙与转化成碳酸锰沉淀,称量剩余的固体质量会偏大,这样一来反应的固体减少,实验结果偏小 ?使Zn粒进入残余清液中让其发生反应。这样残余清液就可以充分反应,如果反过来,残余清液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左边。反应完毕时,相同时间内则气体体积减少,又排除了其它影

48、响因素,只能从气体本身角度思考,联想到该反应是放热的,就可能想到气体未冷却了。 实验题总体比较基础简单,可能最后一问比较出人意料,难以想到。 32.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6,(15分)大气中SO和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2x+2+-2-2-下列离子:Na、Mg、NH、Cl、SO、SO、NO和NO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43432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2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

49、O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34溶液,不褪色。 -5已知:K(AgSO) = 1.2010 sp2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说明其不存在的理由: 。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 (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气体,慢2慢通入O,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说明NO的作2用: 。 2-2-解析:(1)从酸雨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分析,S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50、,因此酸性条件下SO与NO是不能333共存的。从浓缩后所得的4份试液进行的实验分析可知: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有NO或NO,(6I + 2NO + 8H = 3I + 2NO?+ 4HO或2NO+ 2I+ 4H= I + 2NO?+ 2HO);323222222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说明有SO;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24,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第四份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有沉432淀产生,说明可能有Cl或SO(生成AgCl?或AgSO?,均不溶于稀硝酸),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244-

51、性KMnO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NO,否则NO离子能与具强氧化性的酸性KMnO溶液反应,使KMnO42244,2-2-溶液褪色(5NO + 2MnO+6H= 5NO+ 2Mn+ 3HO)。所以,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SO、NO、243243-+2-NH;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SO、NO。(2)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I + 432+- -22NO + 8H = 3I + 2NO?+ 4HO。(3)由于该试液中存在着SO,所以,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时32242要考虑排除SO的干扰。检验的方法为: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O)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432-滴加硝酸

52、酸化的AgNO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4)据题目告知,是探究NO参与硫酸型3酸雨的形成,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的机理: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磺的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SO 释放到空气中,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的催化作用下,SO 与氧气反应生成SO ,223SO 溶于雨水后形成HSO。因此当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气体,慢慢通入O时,要生成SO 324223必须要有催化剂参与,所以NO应该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该是2NO+O= 2NO , 22NO+SO = SO + NO。 2232-+2-2-答案:(1)SO、NO、NH ;SO、NO

53、;S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与NO不能共4343233-存。若有NO,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24-+-(2)6I + 2NO + 8H = 3I + 2NO?+ 4HO 322(3)取少量试液,滴加足量的Ba(NO)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23 -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 (4)2NO+O= 2NO NO+SO = SO + NO ;催化剂 2222333.,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8,(14分)过碳酸钠(2NaCO?3HO)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2322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滤液XHO(aq

54、)控温反应22静置30 min过滤CO(aq)Na23洗涤?干燥?(2NaCO 3HO固体2322?已知:主反应 2NaCO (aq) + 3HO (aq) 2NaCO?3HO (s) H 0 23222322副反应 2HO = 2HO + O? 2222SO +19H滴定反应 6KMnO+ 5(2NaCO?3HO) 24 4 2322= 3KSO + 6MnSO +10NaSO+ 10CO ? + 15O? 24424 22+ 34HO 250 ?C时 2NaCO?3HO (s) 开始分解 232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 (2)步骤?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 、 和

55、。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醇, 均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 。 (4)步骤?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 是 。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 A(FeOB(CuO 23 C(NaSiOD(MgSO 23 4-1(6)准确称取0.2000 g 过碳酸钠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50 mL 蒸馏水溶解,再加50 mL 2.0 mol?L -2-1HSO,用2.00010 mol?L KMnO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30.00 mL,则产品中HO的质24422量分数为 。 解析:(1)恒压滴液漏斗一般用于封闭体系,恒压滴液漏斗的支管是为了使反应体系的压力不

56、会由于滴加液体而增加。如果没有支管,反应体系只有一个口的话,不断加液体就会造成反应 体系压力增加,会使液体滴不下来。所以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 (2)由于50?C时,2NaCO?3HO (s) 开始分解,所以步骤?(控温反应)的关键是控制温度,由于主反2322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冷水浴、不断搅拌使反应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散去,缓慢地滴加HO溶液,使反应缓慢进行、缓慢放热。 22(3)滤液X主要是过碳酸钠溶液,加入固体NaCl(电解质)或无水乙醇,能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过碳酸钠析出(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步骤?是洗涤,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冲洗去固体表面的

57、水分,有利于干燥,可以防止产品溶解,降低产率。 (5)FeOCuO是HO 分解的催化剂,分析过碳酸钠的组成2NaCO?3HO,可以推知FeOCuO它、2322232223们也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 (6)根据关系式: 6KMnO ? 5(2NaCO?3HO) 423226mol 5mol -2-1-3 (2.00010 mol?L30.00 mL10L/Ml) n n (2NaCO?3HO) = 0.0005mol 2322m (2NaCO?3HO) = 0.0005mol314g/mol = 0.517g 2322答案:(14分) (1)平衡压强 (2)冷水浴 磁力搅拌 缓慢滴加HO溶液 22

58、(3)降低产品的溶解度(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洗去水份,利于干燥 (5)AB (6)25.50 % (或0.2550 ) 34.,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26,(15分)金刚石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SiC(1) 碳与周期元素的单质化合仅能生成两种常见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H为非积极性分子,Q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是 ,的电子式为 . RQ(2) 一定条件下,还原CCl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回收中CCl的实验操作名称Na44为 ,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 . (3)碳还原制,其粗产品中杂志为和.先将20.0g粗产品加入到过量的溶液中充SiOSiO

59、SiCSiSiCNaOH22分反应,收集到0.1mol氢气,过滤得固体11.4g,滤液稀释到1L,生成氢气的离子方程式SiC为 ,硅盐酸的物质量浓度为 。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序号), ?还原的反应、与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CCLCLHONa422?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NaSiO溶液与SO的反应可用于推断与的非金属性强弱 SiS233?钠、锂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 26. 【答案】(1)第二周期第IVA族,氧(或O), (2)过滤,水(或乙醇)中%*&国教育出版网 -2-(3)Si+2OH+H0=SiO+2H,0.17mol/L

60、 232(4)? 【考点】硅、碳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MgALOHCLxHO()35.,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27,(15分)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是以中国新,262MgOALHCL、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和水蒸气,现用题27图装置进行试验确定其2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 MgALOHCLxHO()(1)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2(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方向,用接口x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 。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 NN(3)加热前先通过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的作用是 、 2

61、2等. (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 、D增重9.90g ,则= .若取消冷却玻管B后进行试验,x测定值将 (填“偏高”或“偏低”) x(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Al(OH)Cl(CO)xH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26(1-2y)322分解反应,现以此物为样品,用(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试验测定,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z需测定 . 【答案】(1)2MgAl(OH)Cl?XHO4MgO+AlO+2HCl?+(5+2x)HO 262232(2)a-e-d-b,吸收HCl气体,检验气密性 (3)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合理答案

62、均给分) (4)3 、 偏低中国教育*出版#网% (5)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质量(样品质量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 【考点】化学实验设计与评 36.,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32,(17分)难溶性杂卤石(KSO?MgSO?2CaSO?2HO)属于“呆矿”,24442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2(1)滤渣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Ca(OH) Mg(OH) 22+(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氢氧根与镁离子2+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KCOHSO 23 24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 ? ? +?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95 已知298K时, Ksp(CaCO)=2.8010, Ksp(CaSO)=4.901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344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K=1.75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