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51619915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复习检测题苏教版必修1第一专题 复习检测题(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万物通体相关的宇宙本体论在宇宙论上,中国哲学主张“万物一体论”。 即认为世界是万物相互关联的有机大体,万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摄涵,互相感应,形成广大贯通的统一体。不仅如此,宇宙还是一个生命创进不已的过程。方东美说:“宇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大生机,是一个普遍弥漫的生命活力,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无一处不在流动贯通。”就道家而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宇宙就是人与万物相互渗透、内在相关而形成的既广大平等,又有

2、差别的大系统。就阴阳五行家而言,人与天地万物相互关联而成为宇宙有机体,每一物为宇宙有机体的一部分,各部分皆依赖于宇宙有机体而存在。宋代理学主张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服膺于“天人合一”之精神。相反,西方的宇宙论,把宇宙当做充满颗粒性物质的空间。机械唯物论把物质看做为一块一块的东西,“在此地”“在此时”占有确定的位置而与其他时空之物质毫无关系。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原质”(如水、火、地、风等)、原子说到近代机械唯物论,物质都被看做是颗粒性的元素,在绝对的空间中占有位置,并在机械法则的支配下运动;世界被看做为孤立的、被动的、静止的物质块运动组合而已。这是一个无感觉、无价值、无意义、物质化、机械化的宇宙

3、,宇宙压缩为一同质的、封闭的系统,没有创生变化之可能。在本体论上,中国哲学以变动生生、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最真实存在。相反,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大都把永恒不灭、独立自足的静态“实体”作为最真实存在。“ 实体”,不管是物质实体(如原子或原质)还是精神实体(如柏拉图的观念、形式、法则或上帝),都是最真实的存在。西方哲学偏好“实体”优于“过程”,崇尚事物的静止和不变;“ 实体”往往被看做感觉现象之后、之下的“托底”,只有从感觉现象后面才能找到真正的实在,而且实体是永恒不灭、独立自足的、静态的。此种实体观,产生了本体与现象、第一性与第二性之分别,对后来的物质观影响很大。中国的宇宙观缺乏超越的自然

4、法则观念,主张自然法则内在于万物自身之中,以“道”或“理”为自然万物的固有法则。它们内在于万物的变化过程中,道就是内在于自然万物中的“生生之理”。 因此,“生生之理”是宇宙间最普遍之理。而且,此法则并非由纯理智思辨所推出,而是在直接经验中体认和验证到的事实。相对照,西方宇宙观具有超越的、纯理的自然法则观念。古希腊的那种在上支配人生的“命运”观念,柏拉图那种与“经验界”相对立的“理念界”,古罗马的那种刚性主宰社会的“法律”观念,以及在世界之先创造世界的“上帝”观念,这些观念都表现为超越性。乃至近代西方科学的理性精神,即相信自然被一在特殊事物之上的客观普遍的规律所支配。总之,西方人相信,在自然世界

5、之上,有一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法则”或“规律”作为具体事物变化和运动的原因。中国宇宙观的最大特征,即认为宇宙自然本身具有价值。中国人主张人事与物理不分。一物在宇宙有机体中之“所是”,就是其“所当为”,一物在宇宙有机体的“实然”,就是其“应然”。也就是说,中国的宇宙观主张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相反,西方的宇宙观,历来不主张价值内在于自然,主张事实与价值之二分。(王锟中国哲学的“路径预设”)1.下列各项内容,不属于中国哲学“万物一体论”的一项是( )A.世界是万物相互关联的有机大体,万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摄涵,互相感应,形成广大贯通的统一体。B.宇宙是一个生命创进不已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大生机,

6、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无一处不在流动贯通。C.宇宙是充满颗粒性物质的空间,是孤立的、被动的、静止的物质块运动组合,在机械法则的支配下运动。D.宇宙是人与万物相互渗透、内在相关而形成的既广大平等,又有差别的大系统。每一物为宇宙有机体的一部分,各部分皆依赖于宇宙有机体而存在。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以变动生生、相互关联的“事物”作为最真实存在。西方哲学则把永恒不灭、独立自足的静态“实体”作为最真实存在。B.中国的宇宙观缺乏超越的自然法则观念,主张自然法则内在于万物自身之中。而西方宇宙观具有超越的、纯理的自然法则观念。C.近代西方科学有一种理性精神,即相信自然被一

7、在特殊事物之上的客观普遍的规律所支配。而中国哲学却认为这种规律并非由纯理智思辨所推出,而是体认和验证。D.中国的宇宙观主张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认为宇宙自然本身具有价值。而西方的宇宙观,历来不主张价值内在于自然,主张事实与价值之二分。3.依据文意,下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服膺于“天人合一”之精神。B.作者认为,西方哲学偏好“实体”优于“过程”,崇尚事物的静止和不变。C.作者认为,中国的宇宙观以“道”或“理”为自然万物的固有法则。D.作者认为,中国人主张“所是”就是其“所当为”,“实然”,就是其“应然”。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

9、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郑和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累擢太监 擢:上任B.诸邦益震詟 詟:恐惧、

10、害怕C.多赍金币 赍:带着D.和觇贼大众既出 觇:窥探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和“以武慑之”的一组是( )(3 分)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 官军复大破之 帝赦不诛,释归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郑和下西洋的最初目的,是查看明惠帝的下落,同时向外国炫耀武力,显示明朝的富强。B.郑和下西洋过程中,遇到不服气的君主、首领,就用武力镇压,他曾经打败了陈祖义,生擒了亚烈苦柰儿,最后又释放了他。C.郑和下西洋,带领数万士卒,携带很多钱物。建造了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

11、、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出发,依次走遍了各国。D.郑和侍奉了三代皇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西洋,他带回数不清的宝物,让许多国家前来朝拜。后来奉命出使的,都用郑和来向外国炫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5分)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南乡子冯延巳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8.王国

12、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细雨湿流光”以高度赞扬,评说此五字“能摄春草之魂”。 请你加以描述。(5 分) 9.此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_。恰同学少年,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轻轻的我走了,_;我轻轻的招手,_。(徐志摩再别康桥)(3)她是有_,丁香一样的芬芳,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苇河阿成黑龙江省的苇河镇,在张广才岭的边上,是辽阔的松嫩大平原进入张广才岭的一条狭长的“隘道”。我

13、到苇河镇去的时候,是春天。我住在镇边上的一家旅馆里。山野上的春风刮得特别厉害。镇街上的行人最少了,个别一两个,得俯着身子冲。小旅馆的窗户被春风刮得咣咣的。响得你不断地去回头看。窗户之外,是一家一家的栅栏院,一堤一堤的柴垛,还有山野菜加工厂,还有贮木场,都处在春风的荡涤之下。跟我同住的,是一位老人,很好的老人,特和善,少许有一点羞涩。他说:“这风天,山上的人悬心了。”“怕着火,是吧大爷?”“着了,了不得了”再就没话了。我躺在床上,双手相互搓着,看一本杂志上的“开刊词”。那位老人靠着窗坐着,头冲着窗外,冲着远处春风肆虐下的山峦,还有灰蒙蒙的天空。春风从来就很硬啊后来,天下雨了。下雨的时候,天已经见

14、黑了。雨下得很密。窗外山峦与小镇上雨的水汽,在客房里也可以很清新,以至于很湛凉地感觉到了。坐在窗那儿的老人,掏出烟了下雨天,男人总是要抽烟的。我接过老人敬我的一支,也抽了起来。老人又站了起来,替我泡了一杯茶开始,我以为他是给自己泡的。我就从床上坐了起来,谢谢地呷了一口,然后看窗外的雨了。春风还在雨阵里精神十足地刮着,以至于把雨丝一松一紧地扑向窗口和窗玻璃。老人又去了窗那儿坐了。这位老人的个子很高,坐在那里也很高大。烟在他的嘴上,吸得很松,很柔。看得出他是一位干力气活的人。“好多年没来这儿了吧?”“四十年。”他转过头笑着讲:“ 我离开苇河的时候,三十二岁。”说着老人半转过脸,用手指着窗外说:“那

15、天也是下雨,道上全是稀泥,鞋窠里全是了。是坐马车走的”我说:“ 我是个很随便的人,坐上火车,走哪算哪,一个地方呆两天,没劲了,再走。都是省内的短途,也花不了几个钱。况且,走常了,都有个把的朋友招呼着,还行。”老人坐在那里,温和地听着,脸上略略有点茫然。于此之下,我自觉谈兴寡淡了。后来,天就更暗了,我就抻过被子,躺下睡了。老人起来熄了灯。外面的雨声在夜里,更响了,连被窝里都有雨的水汽与声音。潮兮兮的被,旅人也睡不安实了。老人一直坐在窗前吸着旱烟,瞅着隔窗的雨夜。我睡了之后,又难受地醒了,睡不成了。那位老人仍坐在那里,仍望着窗外,我就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说他到这儿,就是回来看看。年轻时候认识的人,

16、差不多都死了。老人又说,看看心里就知足了,行了。“听口音,家也在本省吧?”我问。老人低头燃好了一支新烟,又低着头不动,说:“我早先判的是无期徒刑。这不,刚减刑释放才一个多月”翌日,我起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去赶那班绝早始发的火车。外面的雨还下着。我还想,他第二次离开,又是下雨,路上的稀泥也是很多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苇河镇与他永别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老人和“我”的第一次对话,写出了老人对苇河镇的关心,为下文和“我”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对话作了铺垫。B.小说写老人给我递烟和泡茶的细节,写出了老人的和善与热情,也暗示了老人被判刑的无辜。C.小说中的“

17、我”,是一个漫无目的行走的人,他对老人充满了同情和崇敬,文章设计“我”这样的形象,有力地衬托了老人这个形象。D.小说写老人和“我”的第三次对话时,才揭示出老人时隔多年后回故乡看望的情况,这样写让故事显得曲折有趣。E.这篇小说平中见奇,结尾“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苇河镇与他永别了”大有深意,耐人寻味。(2)小说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是“苇河”,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老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第卷(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身着侗族盛装的芷江民族艺术团一登场就吸引各地媒体记者蜂拥而上,争相拍摄报道。B.人民网网友将自己的感言和观点通过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发表出来,其中不乏独辟蹊径的思想和一语破的的言辞。C.此前伊朗已停止向西班牙等国出口石油,西方媒体认为伊朗此举旨在于欧盟禁令生效前“出奇制胜”。D.如此这般的剧情,一般人弄出来的,恐怕会是俗不可耐的闹剧,何况还是十几年前的老素材。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价格方面出现上涨趋势不可避免。B.法院指出,现有

19、的法律规定已经表明,黄灯亮时驾驶人的通行权受到了限制,而这种限制的目的就在于维护道路交通。C.新的泰坦尼克号3D跟变形金刚3一样受中国人欢迎,首日票房即超过千万美元以上。D.依照教师法规定,“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提升到文化的层面来谈汉语“危机”,是有道理的,语言文字是一切文化成果的载体,是思维的载体。不过,这“危机”是不是颠覆性的?是转型期社会一时的“意乱情迷”,是薄情郎见异思迁一去不返?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A.当然 因为

20、 也 还B.固然 因此 也 还C.当然 既然 又 也D.固然 因为 又 也15.高考期间,有网友仿高考在微博上写“微作文”。下面是网友以2011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时间在流逝”为题写的微博段子,请你仿照例句,补充横线上的内容。(6分)时间在流逝,游走于草长莺飞的三月,凋谢在残叶落尽的冬月;时间在流逝,播种于春种夏长的汗水, ;时间在流逝,咿呀学语的孩童正当年少,风华正茂的爹娘走到残年;时间在流逝,染白了父母双亲的两鬓, 。1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志愿者”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5分)志愿者是一群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志愿者自愿参加

21、相关团体组织,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志愿者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活动。志愿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 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感性指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感性让我们拥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才会有心去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点滴。理性让我们能理智冷静地去认定与判断。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人生,也需要感性地拥抱生活。请以“当感性遭遇理性”为题,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

22、字的文章。参考答案1.C(这是西方的宇宙论。)2.C(中国哲学的“这种规律”在原文中是指“生生之理”,而非此选项提到的“科学的理性精神”,两者概念不同。)3.A(这是宋代理学的主张,不是作者的观点。)4.A(擢:提拔。)5.B(是锡兰山国王的行为,非郑和所为;是皇帝行为;是郑和经济上的收获。)6.B(“ 但最后释放了他”错,释放亚烈苦柰儿的是明皇帝。)7.见译文。8.春天的草,轻盈青翠,清光流泛。蒙蒙细雨,虽能沾湿春草,却终不能掩住流光。9.词中借春草写少妇怀春。她终日妆楼独处,被浓烟细雨所包围,心情压抑。入了梦境,她就无拘无束,自由驰骋,梦醒之后,痛苦又缠绕着她的灵魂。10.(1)忆往昔峥嵘

23、岁月稠/风华正茂(2)正如我轻轻的来/作别西天的云彩(3)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11.(1)A、E(B.“暗示了老人被判刑的无辜”错。C.“充满崇敬”错。D.“有趣”错。)(2)文中的景物描写与小说的故事情节、情感氛围相关联。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暗示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间下雨的描述,渲染了阴凉单调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前面呼应,烘托了人物的悲剧命运。(3)和善热情,主动给“我”递烟泡茶;历经沧桑,三十二岁被判无期徒刑,刚减刑释放才一个多月;心念家乡,在离开家乡四十年后,又回到老家看看。(4)观点一:以“老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苇河”是故事发生的

24、地点,是老人的家乡,老人回家看望的情节与此相关,如果以“老人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小说中“苇河”是一个巧妙的视角,暗示老人的经历与“苇河”的关系。“苇河”是家乡的象征,小说借老人的故事表达了对故乡依恋的主题。观点二:以“老人的故事”为题合适。“老人”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表现老人一生的命运;以“老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老人的举动在文中的重要性,引起人们对其命运的思考。12.C(出奇制胜: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这里很显然语境不正确,应该用“先发制人”。)13.D(A.滥用介词,造成句子没有主语,去掉“在方面”。B.缺少宾语,“

25、维护的安全”。C.“超过”和“以上”重复,去掉一个。)14.A15.示例:收获于秋收冬藏的果实/油黑了子女褐黄的胎毛16.志愿者是一群志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并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17.略。【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燕王府侍奉燕王,后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逃亡到海外,打算追寻他,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给了他们很多钱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

26、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币,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

27、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打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郑和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国已经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震惊,来朝拜的越来越多。 郑和共侍奉了三代皇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西洋,经过了占城、爪哇共三十多个国家。所获取的无名宝物,不可胜数,而中国的耗费也不低。从宣德以后,远方的国家还经常有派使者来的,但是远远不如永乐年间,而郑和也渐老并且去世。从郑和以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不极力夸赞郑和来向外国炫耀的,所以世上流传的三保太监下西洋,就是明朝初期的盛事。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