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1602897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氾南(Fn)函陵(Hn) 夜缒而出(zhu)B佚之狐(Y) 杞子(Q) 若不阙秦(qu)C逢孙(Fng) 寡人(gu) 共其乏困(gng)D戍之(sh) 鄙远(b) 肆其西封(s)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C.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D.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朝济而夕设版焉D失其

2、所与,不知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下列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的一组是()秦军氾南且贰于楚也既东封郑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国危矣君亦无所害以乱易整ABC D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是寡人之过也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夜缒而出8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公从之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A/B/C/D/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3、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共其乏困 共:供给C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10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1烛之武的话中能够体现外交辞令的委婉表达方式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不仅撤了兵,还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B秦退兵之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遭到了晋文公的强烈反对。C晋文公认为秦穆公有恩于己,因为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就不会有今天,即不能回国为君。D晋文公还认为,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5、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6、“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

7、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亟请于武公亟:屡次B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C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管理疆界的官D隧而相

8、见 隧:隧道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B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C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D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姜氏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

9、段夺权。正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 B共叔段建设城区不按法度,“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是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C郑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对姜氏和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发誓后又和母亲“隧而相见”,入隧而赋,这又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 D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正面描写,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则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侧面表现,文字十分简洁。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

10、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9. 学完烛之武退秦师后,有位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下联:20. 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的作者的探讨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中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他还提出左传的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主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的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代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

11、)。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左丘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5荆轲刺秦王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K)拜谒(y)督亢(hn)戮没(l)B. 偏袒(tn) 扼腕() 濡染(r) 怯懦(ru)C. 淬火(c) 忤视(w) 铁杵(w) 拊心(f)D. 创伤(chun) 瞋目(chn) 箕踞(j) 目眩(xun)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2、是()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看见B.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泪C. 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行而无信图穷而匕首见丹不忍以己之私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不同,不同B. 相同,不同C. 不同,相同 D. 相同,相同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秦王还柱而走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

13、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进兵北略地函封之箕踞以骂曰樊於期乃前曰其人居远未来使使以闻大王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群臣怪之A/B/C/D/7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D使毕使于前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使工以药淬之以次进 以故荆轲逐秦王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箕踞以骂曰A. B. C. D. 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

14、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

15、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

16、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11从选文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耿直刚烈

17、: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的怀疑,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

18、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9、”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

20、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注 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为“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道:后作导,引导。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21、. 燕太子丹质于秦质:做人质B. 乃造焉 造:到去C.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D. 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1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B.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C.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D.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15. 下列各项

22、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侠士”的一项是()A. B. C. D. 1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国” 又称“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当时的战国七雄,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灭,因此经常合称六国。B. “跪”从先秦到五代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礼,如站立时行揖礼。到了宋朝,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伏于坐者脚下,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C. “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名词,指左和右两个方面。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侍候的

23、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D. “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而拜;也可以用于书信、表奏,表示恭敬,常用于结尾。17.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 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 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D. 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18.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2)今太

24、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9仿照下面的句式,以“荆轲”为对象另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屈原自杀了,然而我们不能以他的选择来否定他,他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献身。6鸿门宴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美姬(j) 左尹(y)鲰生(zu) 戮力(l)B樊哙(Kui) 玉玦(ju) 瞋目(chn) 目眦(z)C彘肩(zh) 披帷(wi) 刀俎(z) 切而啖之(tn)D杯杓(sho) 卮酒(zh) 犒劳(ho) 侍坐(sh)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25、一项是() A. 刑人如恐不胜胜:尽 B.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称王C.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D.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跪直身子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4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距关,毋内诸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范增数目项王 秋毫不敢有所近张良出,要项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拔剑切而啖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ABC D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C今者有小人之言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全都是

26、做状语的一组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目眦尽裂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A. B. C. D.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B. C. D. 8. 下列句子中加点“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约为婚姻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 /B. /C. /D. /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

27、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

28、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

29、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B臣死且不避 且:并且 C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D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 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

30、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B项庄接受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由于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2)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三、同步拓展阅

31、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

32、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33、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说:通“悦”,欣赏B战胜则兵罢 罢:撤退C楚

34、王阴令羽诛之 阴:暗暗地D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代理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B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C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D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楚军的停止不前,项羽劝说宋义应抓住机会来打败秦军,这不但遭到了宋义的拒绝,还遭到宋义的无情

35、嘲讽。B“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C项羽认为,虽然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D诸将畏惧项羽而听从了项羽的领导,楚怀王也让项羽做了上将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2)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单元测评(二)A时间:45分钟分值:1

36、00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3分)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4失其所与,不知5今日往而不反者6卒起不意7秦王还柱而走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9请辞决矣10距关,毋内诸侯11要项伯12不敢倍德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26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亦去之4约为婚姻5愿大王少假借之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8断其左股9秦王还柱而走10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11终已不顾12持千金之资币物13诸郎中执兵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33分)1以2而3其4微 9使10见11诚12顾13为1

37、4击17意20间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6分)且贰于楚也夜缒而出,见秦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兵北略地发尽上指冠前为谢曰乃朝服,设九宾其人居远未来使使以闻大王太子迟之沛公军霸上范增数目项王道芷阳间行于是项伯复夜去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素善留侯张良此其志不在小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伯说,与郑人盟函封之箕踞以骂曰又前而为歌曰群臣怪之籍吏民刑人如恐不胜沛公欲王关中吾得兄事之日夜望将军至既祖间至军中意动用法:使动用

38、法:数词用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12分)是寡人之过也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夫晋,何厌之有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敢以烦执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取之百金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沛公军霸上欲呼张良与俱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卫士仆地则与一生彘肩若属皆且为所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

39、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秦王购之金千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为击破沛公军毋从俱死也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具告以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沛公安在竖子不足与谋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单元测评(二)B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n)戮力(l)衣冠(gun) 不悖(bi)B夜缒而出(zhu) 刀俎(z) 参乘(shng) 箴言(zhn)C

40、阙秦(qu) 犒赏(ko) 变徵(zh) 瞋目(chng)D共其乏困(gng) 玉玦(ju) 濡染(r) 拊心(f)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戍守谨诺樊哙浅陋无知B怯懦斗厄偏袒运筹帷幄C彘肩拜谒淬火图穷匕现D忤视陬生目眩按剑而跽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B.C.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组是()A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我持白璧一双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二、(21分,每小题3分)(一)课内阅读(9分)阅读下

41、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

42、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大王来何操 操:拿,携带 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从小路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叙述的事情是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

43、动魄的政治斗争。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了刘邦要逃跑,所以派人去寻找。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D刘邦之所以诛杀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二)课外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44、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

45、,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注 赤泉

46、侯: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船:,通“舣”,使船靠岸。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军:驻军B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属:聚集C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被:遭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楚歌在汉代十分流行。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是楚歌的代表作之一。B“山东”是个多义词,现在是省份名称,文言文里可以指崤山以东,也可以指山的东面,文中的意思是指崤山以东。C“地方”可以指某一区域、各行

47、政区、部分,文中的意思是“土地方圆” 的意思。D“籍”是项羽的名,古人称呼自己时,使用自己的“名”;称呼对方时,使用对方的字,表示尊重。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自感英雄末路,无限悲凉。B项羽带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后被汉军追上。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杀敌,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三、(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5分)(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4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 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此处为化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