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5159106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及答题原则和方法同步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蜾蠃俗叫螟蛉虫周建人古人因为“察物未精”(郝懿行批评古人的话),误为蜾蠃这种细腰蜂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它只能捕捉叫作螟蛉的小青虫封在泥房里,养成为自己的儿子以传代。因了这种传说,人们遂叫领别人的儿子为己子为“螟蛉子”(又称义子),并且通俗又叫蜾蠃为螟蛉虫了。我幼时,夏天早晨,祖母常指着在窗槛上行走的、身子呈蓝黑色的细腰蜂说:“螟蛉虫来了。”母亲也常这样说的。她们两人原生长在距离很遥远的不同的农村里,都用同一的名称,可见螟蛉虫这名称是很通用的了。螟蛉虫与拖脚黄蜂同属胡蜂类,但不像拖脚黄蜂的

2、吓人。拖脚黄蜂是身子黄色的蜂,常常用植物纤维在屋檐下做成灰黑色的倒挂莲蓬形的窠,因此为人们所习见和熟知。拖脚黄蜂飞行时第三对脚却拖在腹下面,因此有“拖脚黄蜂”的名称。人如触犯它,它就用刺刺人。拖脚黄蜂既有此恶名,被人看见就常被扑杀。螟蛉虫却有抚养他虫之子为己子的善行,人们就另眼相看,从不扑杀它,它的确也从不伤害人。 夏天傍晚常常看到螟蛉虫。这时候蜘蛛恰好已修好网,栖息网中央,准备捉飞来的虫子吃。螟蛉虫此时也来了,在网下面一撞一撞地飞行,好像在找寻东西似的。过几天后,你如稍稍留意,就会发觉,那蛛网已破旧,而且已积有灰尘,分明网已空了,蜘蛛已被螟蛉虫拖去。 原来螟蛉虫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并不都捉小青

3、虫的,有的确实在捉蜘蛛。在我故乡放荷花缸的庭中向南的窗门格子上,夏季做着不少泥房(又叫育儿室),形状略像带壳的棒子,已经封入俘虏和产下卵的泥房上面是圆圆的,没有突起物。我拆开几个泥房来看,藏的都是蜘蛛。蜘蛛都是活的,但像睡着似的,脚略能动弹,但不会爬行。动物学者告诉我们说,螟蛉虫把俘虏封入泥房时,常用尾针刺它一下,好像打了麻药针,俘虏就麻醉了,但是仍活着,所以不会腐烂。螟蛉虫的幼虫孵出后,就可以张口吃鲜肉;到了把存粮吃完时,它也长大了,就化为蛹,再化为成虫,穿破泥房飞去。如拆开残存的泥房来看,泥房内残留着蛹的外皮或更有少许吃残的东西,那南窗的泥房都封藏着蜘蛛,可见那螟蛉虫的幼虫是吃蜘蛛的。可是

4、有一次我从盆栽的一株小树的枝上的一个泥房里拆出来的却不是蜘蛛而是数条尺蠖。尺蠖是蛾类的幼虫。因为行走时一伸一屈像古时用弓量地的形状,故名。那尺蠖却不像被封藏的蜘蛛的如醉如痴,它们落到盆面就跳跃,很鲜活的,莫非它们没有打过麻醉针吗?至今是一个存留的疑问。后来在上海的万国公墓里,看到有的讲究的坟的外围有石头的围槛,上部凿着花,花纹间有不少螟蛉虫泥房,我拆开几个来看,封藏的又是另一种动物,几条幼小的毛虫,也是很鲜活的,不像蜘蛛的沉醉,但活泼不及以前所见的尺蠖。 可是不论活泼的程度怎样,如果贮藏的活粮食能挣扎,对于螟蛉虫的卵或幼小的幼虫都是不安全的。如果卵在活动的蛾蝶幼虫中间,幼虫挣扎起来,卵会被挤坏

5、或弄碎,这是很危险的。但昆虫学者告诉我们:原来螟蛉虫的卵不生产在活粮食的堆上面或中间,它却挂在一段短短细丝状物的下面,细丝状物则悬挂在房顶下面,离开活粮食的。下面的俘虏在扭动,也触不到它。螟蛉虫的幼虫孵化出来后,缘卵壳而下,头能触到粮食,咬来吃,如果活粮食有所动弹,幼虫就立刻缩回去,离开了粮食,下面的骚动伤害不到它。到了幼虫适当壮大,活粮食此时已愈加衰弱无能,它就下来在粮食堆上安心咬吃了。 捕小动物喂幼虫的不只是螟蛉虫,还有其他不少种的胡蜂类的膜翅目动物也是这样的。我幼时看到过比螟蛉虫较大的细腰蜂捕捉蟑螂(亦称蜚蠊)的情况。那细腰蜂咬住蟑螂的一支须,两方用力拉,好像拔河,又好像拉锯,有时被细腰

6、蜂拉走,有时被蟑螂拉回去。起初蟑螂显得很有力气,被细腰蜂拉走一段,蟑螂即猛力退回去。但过一些时候,蟑螂渐渐显得不支,六肢乏力,终于被细腰蜂拉去。蟑螂是这样容易疲乏的吗?显然不是的,大概被蜂捉住时,已被打了一针麻醉剂,到此时毒发,渐渐支持不住了。蜾蠃不是拿别种虫抚养为己子,却是给己子作粮食的。这一点,郝懿行已早看到了。(科学杂谈1962年,有删改)【注】蜾蠃(gu lu):寄生蜂的一种,属昆虫纲,胡蜂科,又名土蜂、细腰蜂。螟蛉(mng lng):一种绿色小虫,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尺蠖(hu):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7、,最恰当的两项是()A螟蛉虫这种细腰蜂并不是只有雄的,它捕捉一种叫作螟蛉的小青虫封在泥房里,养成为自己的儿子以传代,这是古人的说法。B拖脚黄蜂属胡蜂类,身子呈黄色,大都喜欢用植物纤维在屋檐下做成灰黑色的倒挂莲蓬形的窠,飞行时第三对脚拖在腹部下面。C拆开残存的泥房来看,泥房内残留着蛹的外皮或更有少许吃残的东西,那南窗的泥房都封藏着蜘蛛,作者由此推出那螟蛉虫的幼虫是吃蜘蛛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D螟蛉虫的卵是离开活粮食的,这正是基于卵会被挤坏或弄碎的危险而产生的一种想法,它挂在一段短短细丝状物的下面,细丝状物则悬挂在房顶下面。E其他不少种的胡蜂类的膜翅目动物以捕小动物喂幼虫,蜾蠃并不是拿别种虫抚养为

8、己子,却是给己子作粮食的,这一点,郝懿行已早看到了。2.本文主要写螟蛉虫,可在第段中用了不少的文字介绍拖脚黄蜂,这些文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答:_3文章题目是“蜾蠃俗叫螟蛉虫”,却不用“蜾蠃”或“螟蛉虫”为题,为什么?答:_4本文虽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却有着很强的“文艺性”,请具体说明其“文艺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二、(xx辽宁省丹东中学高三模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xx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

9、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

10、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 ,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博士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她回忆说:“这非常具有戏剧性。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11、。”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实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他说:“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

12、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她说:“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选自科学之友)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意大利拉奎拉地

13、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科学家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确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B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活在地下水中或附近的动物对此非常敏感,引发地震的前几天就能预感地震的发生。C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D宇航局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实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E弗伦德指出,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

14、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6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答:_7.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答:_8.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_1【解析】选CD。A项,“并不是只有雄的”与原文古人说法不符;B项,“大都喜欢”与原文中“常常”有别;E项,“其他不少种的胡蜂类的膜翅目动物以捕小动物喂幼虫”与“郝懿行已早看到了”无关。2【解析】本题考查科普文的表达技巧。从文中看,作者之所以运用大量的篇幅介绍拖脚黄蜂,其目的就是与螟蛉虫形成对比,答题时要把对比的表达效

15、果阐述清楚。【答案】不能删掉。拖脚黄蜂与螟蛉虫同属胡蜂类,用它与螟蛉虫作对比,前者因伤人而被人扑杀,后者因抚养他虫之子而被人另眼相看。通过对比更清楚地交代了人们“察物未精”(对蜾蠃的行为认不清)的原因。3【解析】本题考查对科普文题目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充分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回答。【答案】文章的重点不是介绍“蜾蠃”(螟蛉虫)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而是要说明蜾蠃被叫作螟蛉虫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以“蜾蠃俗叫螟蛉虫”为题能够突出说明文章中心,统摄全篇内容。以一种通俗的认识作题目,然后以翔实的材料来说明其错误所在,更能突显文章的认识价值,引人深思(题目醒目,引人思考)。4【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

16、对这篇说明文的“文艺性”的分析。科普文的文艺性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比如可以穿插一些描写,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采用有文采或口语化的语言等。【答案】对生活细节的精彩描写,引用名人评论,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丰富了文章内容。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采用口语化的语言,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亲切自然。5【解析】选BD。A项,“科学家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并不是单指前面的现象;C 项,原文中有“都只是个别现象”;E项,“弗伦德指出”原文中应为“格兰特表示”。6【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通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对动物预测地震机制

17、的研究),从而得出“谜”的含义是指未能全面研究出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二是结合短语本身理解“谜”的含义(指动物能够预测地震)。【答案】动物能够预测地震,但是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7【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句子中的“这”(指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找出筛选信息的关键段落(即第七段);其次要在找出的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要注意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答案】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科普文章的常见语言特色:准确、严谨、平实、质朴。其次要结合文本找出能体现其特色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语言准确、严谨。如作者举例说明“两栖动物逃离”用准确的数字“96只蟾蜍,3天”进行说明。(2)平实(通俗)、质朴。陈述动物与地震的关系,用“可能感知”“并作出反应”等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