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学反思_2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51541681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蚕姑娘》教学反思_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蚕姑娘》教学反思_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蚕姑娘》教学反思_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蚕姑娘》教学反思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姑娘》教学反思_2(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蚕姑娘教学反思蚕姑娘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实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蚕姑娘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蚕姑娘教学反思1蚕姑娘本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蚕孵化的过程,在设计上我首先创设昆虫视察小组的情景,让学生以视察员的身份视察蚕,并通过卡通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改变过程,学生理解上没出现问题。当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在课文最终两段的处理上我过于慌乱,对于主题的升华迁移的有些牵强,过渡句没有设计好。在板书的处理上没有刚好的书写,在深化学生产生视察探讨昆虫爱好这没有刚好的

2、引申造成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且在理解文本中也出现字词不扎实的现象。在填表格这一环节中我应当让学生练习背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自身情感渲染的基本功,在教学设计上更加精细。蚕姑娘教学反思2看过许多课例,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始终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花时间在这上面纠缠不休呢。但挚友的建议和纵容,又让我对自己的思索产生怀疑:不试过怎么知道?没给学生熬炼的机会,学生又怎能从课题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于是,在学蚕姑娘的课堂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又请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有些蔫

3、了,心想果真没意义。这时,钟玉花举了手。她说:我想知道,蚕就是蚕虫,为什么叫蚕姑娘呢?我眼前一亮。师:你很会思索,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师:你也很会思索。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找寻答案吧。学生读书。提问。请了好几个,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足。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他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那么可爱。“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我读了就知道了,还

4、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我鼓起了掌。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我知道,他们是企图在书中找寻让自己也满足的答案的。这时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学生接着便沉醉在蚕的人生起伏里了。经过这一次的尝试,我知道自己原来始终在犯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学生的实力。我想,或许因为这个低估,不知错过了多少精彩!蚕姑娘教学反思3师:蚕姑娘一声也不响地化做了蛾姑娘,飞走了,留下了美丽的茧子。知道茧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生:可以做成美丽的真丝围巾,我妈妈始终带的。生:还可以做成夏天穿的真丝衣服。生:还可以

5、做成裙子,我夏天始终穿的,很轻很舒适。师:对呀,这些东西都是蚕姑娘给我们带来的。蚕姑娘变成了蛾姑娘,飞呀飞呀,过了些日子,生下一些蚕卵,便死亡了。生:啊?师:老师知道,你们确定想对蚕姑娘说些什么?生1:我想对蚕姑娘说,你太可怜了,生命太短了。师:是呀,在我们眼里,蚕姑娘的生命只有两个多月,太短暂了,蚕姑娘她懊悔吗?生2:她不懊悔,因为她为我们带来了丝绸。生3:我也觉得蚕姑娘不懊悔,因为她带给我们漂亮,她自己觉得很兴奋。生4:蚕姑娘像春雨一样,做了好事不张扬,所以尽管生命短,但她已经为我们做好事了,她很兴奋。蚕姑娘教学反思4童话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埃德加富尔在

6、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学中不仅须要帮助学生学会学问,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学问。有扶到放,教给方法,让孩子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是学到一种学问,更是学到一种学习的方法。课文其次至五自然段结构相同,内容相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其次自然段,这就是扶着学生走,这也是教和自学的桥梁。老师要给方法,指路子。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学自第三至五自然段。学习其次自然段师:刚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生:又黑又小师: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生: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

7、师:你能把描写蚕姑娘的动作的字或词语,画出来吗?生画,然后说:吃、睡、脱、醒、变师:这是蚕每一次改变之前,都必需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它的成长过程。请同学们一起把它读一边,感受蚕姑娘在渐渐地长大。生齐读师:那你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背出来吗?给你两分钟时间打算。学生努力背诵,指名背。齐背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看到你们的记忆里这么棒,我也心痒痒了,想不想听老师背?生:想!师:那好,请你们听好了,老师哪里背得不对,可要指出来啊!老师背,第三自然段。学生当然指出背不对的地方,其实就是与其次自然段不同的地方。师:有的小挚友的说得很对,我背得是第三自然段,其实课文中二三四五自然段,内容几乎是差不多的,结构也基本相同

8、,那好就请你们用学习其次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下面几段。先读,再画出动词,接着再背诵,最终要完成老师写在小黑板上的填空。看谁完成的好和速度快?出示小黑板: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其次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每天-。生:逐项完成任务完成之后,再来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上有什么改变?并告知:蚕姑娘的第一次睡眠叫做头眠,其次次睡眠叫做二眠,第三次睡眠叫做三眠,而第四次睡眠叫做大眠,这些都是专用术语,只需一般了解就行。更要抓住蚕姑娘的每次改变之后的样子的词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蚕在四

9、个不同时期的外形、颜色等改变,驾驭四次蚕眠的有关状况,了解蚕的成长过程。最终再进行感情朗读指导,特殊是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这些词语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蚕姑娘教学反思5蚕姑娘是一篇融思想性、教化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好课文,教完后我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原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洁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化,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志气和力气呢?”二、敬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0、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激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沟通、探讨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养到这么好的蚕了!我大声争论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过、难过、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辩。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相识还很粗浅,有待思索、探究。二是

11、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蚕”。在学生探讨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当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模糊的,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行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蚕姑娘教学反思6解的状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依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

12、回答: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提示留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起先阶段的状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留意词语换用的状况“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今一每天发胖”和“从今一每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这个自然段里把

13、茧子比作什么?(新居)为什么说“茧子真美丽”?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美丽”这句要怎样读?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状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居”,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好玩。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新奇的语气来)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

14、: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其次年春天,蚕卵又能蚕姑娘教学反思7本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第2自然段到第5自然段有着几乎一样的结构,连文字都大致雷同。面对这样的文章,假如还是根据以往的方法,一味的抓重点词,训练朗读,是确定不行的,也是相当无味的。因此, 我在教学时实行了先教后放的方法,重点教学了其次自然段,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孩子自学,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也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学”的乐趣。 教学其次自然段时,我也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找找蚕姑娘每一次蜕变,要经验哪些过程,做哪些事情,原来以为孩子会把“不吃也不动”中的吃,动也作为动词找出来,于是,我在提问的时候,

15、多说了一句:“留意,蚕姑娘没有做的事情你可不能画进去。”这样简洁的一个提示,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最终,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凭借自己的力气,胜利找出了5个动词,疏通了文章内容。可见,老师的提问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引领作 用,因此,我们在预设问题,分析教材的时候,都应当多从孩子动身,多考虑,争取提出有效,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严密,顺当”。蚕姑娘教学反思8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流程是,首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卵、蚕、茧、蛾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展对课文的精读,重点放在蚕生长过程的改变的理解上,让学生抓住“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

16、胖”、“一每天发亮”等关键词语理解蚕生长过程中四次大的身体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适当为学生解惑,如“蚕为什么要睡这么多次?”、“蚕为什么身体会发亮?”等学问,拓展学生的学问面。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须要重点留意的是要把准语文课的主旨,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理解,通过读来表达对蚕的宠爱,通过读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爱好。各种媒体的运用也要尽量少一些,不行用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体会。蚕姑娘教学反思9这节课我差点在学生面前出洋相,学生对这个蚕宝宝可真是太感爱好了。整节课不断地向我提问:“蚕为什么要经过4次睡眠才变成蛾啊?”“蚕为什么会变成蛾啊?”“变成蛾后它又干什么啊?”“它为什么要到蚕山上吐丝啊?

17、”一起先我还很兴奋,表扬他们爱动脑筋,可到了后面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有些问题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缘由。现想想,觉得真有些不好意思。看来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真的必需要常流水。这一次经验,更促使我要多学习,博览全书,决不能对不起那一个个脑子随时充溢怀疑的孩子们。蚕姑娘教学反思10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是觉得不太简单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驾驭这一改变过程呢?我收集了很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起先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视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爱好

18、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其次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索: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依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睡 脱 醒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娴熟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其次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一段驾驭了,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赐予指导。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这样一来,原来担忧要花费很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改变特点学生轻松地就驾驭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

19、看书就能依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愿钻研的老师。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蚕姑娘教学反思11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改变过程的相关学问: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楚醒目,前后贯穿,易于学生阅读把握。但学生没见过蚕,不太明白蚕的生长过程,这时语言的讲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想假如老师在课堂是用专业化的词语对学生来讲解,学生听得是雾里云里。虽说这一篇童话,惟妙惟肖,从“姑娘”一词让学生明白本课把蚕当作人来写了。教学我并没有强调这一点。为让学生一下子能理解蚕的生长

20、过程,我直奔主题,在课堂中尽量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尽量做到简洁明白,只求学生能够了解蚕的生长学问,就行了。整课的教学应当说我的目标是达到了,通过让学生的读,老师的引讲,从第3、4、5这几个小节的对比读中让学生发觉蚕的生长发展规律,抓住其次小节中一系列的动词“吃、睡、一动也不动、脱、醒、变”,让学生从老师具体的板书中一目了然,并能依据板书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并描述蚕第一次睡时的生长规律,同时也发觉蚕四次睡的生长规律基本相同,由扶到放,然后让学生自主地阅读理解课文的第3、4、5小节,学生这时已能自主地对课文内容真正地理解了。在本课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依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蚕的生长改变过程,学生驾驭较快

21、,因为他们真正驾驭了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在这样的基本上我引导学生去背诵,学生在驾驭方法的基本上背诵,许多学生得心应手地较快完成了背诵任务。(友情提示: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寻课文题目)蚕姑娘教学反思12蚕姑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文中生动形象的插图体现了蚕不同时期的改变过程。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图文结合,了解了不同时期的蚕的样子。对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孩子们虽然身处农村,但他们对蚕知之甚少,仅有的学问也是在课前搜集资料获得的。这篇课文通过插图及文字介绍了蚕的一生。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蚕仍是非常的生疏,尤其是蚕床、

22、蚕山、蚕茧。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先通过搜集资料去了解,为学习课文时降低难度。在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了蝉的蜕变过程。学生在观赏时,时常发出惊羡声。抓住这个契机我问他们:“蝉的蜕变过程有谁亲眼看过,能说一说吗?”这时学生的爱好来了,纷纷把蝉的改变说了出来。蝉的改变是他们能视察到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样子也不一样。这时我再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很快的接受蚕也会改变,不同的时间他们也会有不同的样子。降低了学生感官认知的难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问,还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学问。本篇课文其次自然段25小节有着几乎一样的结构,我选取了其次小节作为重点讲解,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其他的小节放手让学生

23、自学,学生也能有模有样的提炼出重点信息,介绍蝉在不同时期的样子。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自学,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学”的乐趣。在了解每次蚕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醒了,醒了”的兴奋,领悟到生命成长的欢乐,感受到生命的音符,对生命充溢不尽的敬意。蚕姑娘教学反思13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由于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养过蚕宝宝了,所以几乎每一个孩子讲起来都很熟识,都能说出一二三点来。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的四次蚕眠,语句基本上相像。所以我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出示表格,让孩子通过读,然后了解蚕的头眠:吃睡脱醒变以及改变之前和改

24、变之后的模样。接着我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了“就”和“又”的区分,学生明白了第一次要用“就”,其次次的时候就要用“又”了。并进行比较课文后的句子,了解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其次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并要把句号改成逗号。蚕姑娘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再到又白又胖,然后吐丝结茧,最终破茧而出。整个过程是多么奇妙!又是多么漫长!“奇妙”和“漫长”都是孩子说出来的,我想也许是他们也回忆起了自己养蚕的过程。信任通过以前的经验和这堂课的学习,有一些“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蚕姑娘教学

25、反思14蚕姑娘一课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介绍了蚕一生的生长过程。教学完毕,觉得课堂上有很多环节值得我反思。一、找规律,抓线索,巧背诵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驾驭这一改变过程呢?我收集了很多直观的图片,一起先我通过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视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爱好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其次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索: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有哪些改变?

26、然后依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 睡 - 脱 - 醒 - 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娴熟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这一段驾驭了,后面各段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赐予指导。这样一来,蚕的生长过程和改变特点学生轻松地就驾驭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依据板书大致把课文的内容背诵下来了。看来,只要肯动脑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多些信任,多些机会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对就课题质疑这一环节心存疑虑,认为孩子问出的问题大多是无效的,又何必在这上面奢侈时间呢。但在学蚕

27、姑娘的课堂上出现的一幕却让我变更了看法: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蚕是什么样子的?生:我想知道桑叶是什么样的?又问了几个,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心想果真是白费时间。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了手。她说:我想知道,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呢?我眼前一亮。师:你很会思索,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在后面画个?。 生: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后面叫蛾姑娘呢?师:你也很会思索。我在标题下面写上“蛾姑娘”,也在后面画个?。师: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把蛾叫蛾姑娘呢?请大家读书,到书中找寻答案吧。学生读书,提问。大多都说“把蚕、蛾当作人来写了”,我追问:为什么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教室里静了几分钟,这个时候,有个学

28、生举手了:我知道,作者把它当作人来写,是因为她觉得蚕很可爱,像个小姑娘。“你怎么知道的呢?”我紧追不舍。“我读了就知道了,还有我看画上也知道了。”我鼓起了掌。师:那蚕姑娘和蛾姑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时答不出,便埋头读书。这也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一会儿有学生站起来了:蛾姑娘就是蚕姑娘变的。我在黑板上写上“变”字。师:那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呢?总共变了几次? 学生接着便沉醉课文中了 ?经过这一次,我明白了给学生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机会,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更多精彩!蚕姑娘教学反思15本文是介绍有关蚕的学问的文章。文章借助童话这种儿童感爱好的体裁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

29、程。从我们班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学生都见过蚕,对于蚕并不生疏。在教学一起先,我就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望见过的或亲自养过的蚕,我有意地称呼其为“蚕宝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亲昵地关注过蚕的成长过程,这下,师生共同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起来。老师又发问:“你为什么把蚕叫蚕姑娘或蚕宝宝?”让学生区分“蚕”和“蚕姑娘”,激发出他们对蚕的宠爱之情。本文没有高潮迭起的段落,没有美丽高雅的词汇,文章段落结构非常相像,和以前须要背诵的课文相比篇幅也较长。上课前,我也担忧自己引导不好,会让学生感觉文章冗长而枯燥。为此,教学时,我从结果(蚕共睡了四回)导出蚕的生长改变过程(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找出蚕蜕变过程的“吃、睡、脱、醒、变”的几个动作,借助板书,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蚕“从蚕卵到蚕,经过四眠到蛹,最终再变成蛾飞出来”这一生长的过程,甚至在课堂背诵时,也有大部分学生通过看板书示意就能背下,很简单的实现了教学目标。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