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5148858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巅峰之作,下面是我带来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欢迎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子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楚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

2、,沉鱼落雁。哎,可叹,惋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非常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绽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支配得很是奇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悲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今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终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哀痛性。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困

3、难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整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冲突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挚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整,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爱基季,而基季始终喜爱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情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动身,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的确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

4、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处,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处的象征,对这种违反道德做法的惩处。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愿,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基对她的爱,于是她毁掉了自己……基季最终与莱温成婚,过上了华蜜的生活,而弗龙斯基则难过欲绝,为了处理掉没有意义的生命,他自费带着一个连队去前线

5、参与了塞尔维亚斗争。亚历山德罗维奇的不忠,使得多莉差点与他离婚,而最终多莉变卖自己的家产还帮他还了高利贷,于是和好如初……看完这本书,真的很想见见列夫托尔斯泰,很想问问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主子公,他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对自由恋爱的提倡?还是上流社会的讽刺批判?抑或是对女性不忠的宗教审判?但为什么描写安娜的时候又着重描述了莱温的生活、思想。而这两个主子公在整个故事中都没有什么关系纠葛,只在最终,见了一面。以后有机会去莫斯科找寻一下答案吧。或许我该看看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了解一下他那个时代的整体状况。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让人看得很揪心,彼此放弃了上流社会的地位,放

6、弃了好名声,好前程,因为爱情,陷入了一种万人不容的状态,以至于最终各自走向毁灭……爱是什么?何以有如此魔力?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安娜毋庸置疑是漂亮的,她犹如芜草丛中的奇葩,她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和善,感情热情真挚,一种妩媚却真诚,充溢活力而且轻快,聪慧又懂分寸的美。她热忱感性,八年不懂爱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爱时可以不顾一切,断然放弃名誉家庭甚至儿子。安娜,她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正直不放荡。当她一经接受弗龙斯基的爱情以后,她英勇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瞒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

7、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也曾对弗龙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爱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她是真诚单纯的,爱变爱的轰轰烈烈,无所遮掩,宁玉碎,不愿容忍自己欺瞒。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须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须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爱情。他和安娜的结合,在我看来,

8、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爱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因为他能带给她所谓的爱情。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英勇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择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傲岸的漂亮的头。爱,只有简洁笔画,却比想象困难。安娜跟弗龙斯基的爱情,到最终可以说只是单行线。安娜性格自身有着不行弥补的局限性,她曾对弗龙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

9、在弗龙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弗龙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义,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行挽回地灰飞烟灭。可是后来弗龙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她内心永无休止的冲突与苦痛,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境况的迷惘与恐惊。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抗拒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平安感。到了最终,她甚至被迫运用一般上流妇女运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弗龙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安娜,这个漂亮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缺憾之中香消玉殒。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志气。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妙的

10、礼物,最大的欢乐和最大的华蜜最终将安娜带入了苦痛的深渊。犹如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安娜因为艳羡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华蜜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苦恼和恐惊,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覆盖了弗龙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漂亮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别关系带给他有一种折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确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非常肤浅。而安娜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全部的希望和寄予,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净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相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

11、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得的华蜜,欢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备的一刻,就是最简单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温柔弱的身躯,突然发觉,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当被寄予全部的爱情消逝不见,若爱最终只是单行,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宏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究,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有人说,这是反映旧社会压抑女性的小说。我从头

12、到尾,除了看到安娜因为婚外恋一步步堕落深渊,最终一头撞在火车上外,其他女人都活的有滋有味。而且,安娜在搞婚外恋之前,看看作者怎么描述的:单纯,欢乐,健康,活泼,一无所缺,生活是如此的华蜜。不但自己生活华蜜,而且帮别的家庭调解纠纷。安娜追求爱情,一步步走向灭亡,毁了家庭,毁了丈夫,也毁了情人。所以有些人说她为爱情而牺牲是多么的崇高时,是爱情完备女性的象征时,我只能无语摇头。假如那么说的话,安娜卡列尼娜就仅仅是一部支持婚外恋的言情小说,根本不是什么名著,与琼瑶的小说一样价值,那么托尔斯泰也仅仅是个男琼瑶而已,或者张艺谋。可明显后面两人与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一比,就是什么东西。我们应当知道列夫托尔斯泰这

13、个名字的精神重量。他是真正在小说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当怎么活才能找到华蜜!安娜卡列尼娜中给我们供应了这样两种活法。第一种:安娜和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浪子一个,最喜爱调情,泡妞,遇到有夫之妇安娜,因为她太美了,不论她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孩子,明知道这会对她造成多么大的损害,但还是比不了自己的情欲,非要把她泡到手不行。所以这里有人说他是一个多么宏大的情人时,是抗拒旧社会制度的先锋时,只能说这人脑子有毛病。当然,渥伦斯基后面的醒悟,让我们悲伤,因为安娜的自杀,他对生活彻底无望,为了躲避良心的指责,走上战场,可能一去再不回了,因为他是决意去死的,并不是散心。与安娜一样,其实也是自杀,只是一个更男人

14、,一个更女人而已。但他们两人是自作自受。假如他们真能怨随意一个东西,他们也不会自杀。因为他们怨不了任何人,干脆是被自己的良心逼到了死路。安娜,由一个华蜜安静的少妇,被渥伦斯基吸引,最终抛弃丈夫,抛弃儿子,与情人生活在一起。应当说,他们最终得偿所愿了,生活在一起应当也是很华蜜,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多大压力,最终安娜的死是因为神经质!她总是怀疑渥伦不忠,一会怀疑这,一会怀疑那,最终为了;报复;渥伦去自杀了!但事实上渥伦始终在对她好。这种神经质的缘由是什么?简洁,两个字,良心!其次种轨迹:基蒂和列文基蒂是人类中幸运儿的代表,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列文那样的好丈夫,而是因为她被渥伦斯基甩了!她因为少女的单纯无知

15、,喜爱上了风光潇洒的帅哥-渥伦,而拒绝了乡下财主列文的求婚。而她父亲,一眼看出渥伦是什么人,疼心不已,但幸好,渥伦斯基被安娜迷上了,甩了快要到手的少女基蒂。基蒂在苦痛之余,也重新反思人生,不停地在寻求和探究生命的意义,而与她始终有相同癖好的人,就是列文,还有一个就是作者自己。列文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很多深邃的话题,成天想怎样生活才最美妙,怎样才能让农夫过上好日子。他最喜爱想象自己有个多么美妙的家庭,妻贤子孝,结果最终如愿了。因为他忠诚牢靠,醇厚和善,所以最终他如愿了,与社会制度没有任何关系。他娶到了可爱到极点的基蒂小姐。婚姻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喜新厌旧,找其它的女人(或者男人),搞婚外恋,是很普遍的现象,现在我们国家就是如此.只有自己克制,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才不会出问题.而安娜和卡列宁就没做到这一点.安娜对家庭,对丈夫孩子不负责.我也很生气.对卡列宁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