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142344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潘彦虹(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策划主备人:潘彦虹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 惊弓之鸟画杨桃和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及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单元专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贯穿教材始终。四篇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每篇课文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寓言两则南辕北辙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

2、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单元专题紧密联系。“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株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将其与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在基础知识方面本组教材也体现了整合性。如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编的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分别选自课文南辕北辙和想别人没想到的,因而将此项内容放在教学南

3、辕北辙后进行教学,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和感情色彩提供一个具体的语境。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6 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1.会认本单元 16 个生字,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书写的 36 个

4、生字。2.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难点:难点:1以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为主,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统一的情感中感悟文本。2.教学时,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四、教学用具四、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等。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本单元主题,初步感知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及思维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寓言两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

5、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

6、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画杨桃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想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

7、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教学时,要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归类识字课归类识字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本单元 16 个生字,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书写的 36 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的词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根据生字的字形、字音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第三课时第三课时识字识字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8、一、归类认读生字。1.出示本单元 16 个一类生字,自己读一读。给不会读的生字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请教小老师。2.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识字方法。(1)能相互组成词语的生字:窟窿窟窿 叮嘱叮嘱 熟悉熟悉(在词语中结合词义及偏旁认读、理解)(2)比一比:寓遇寓遇晌响晌响(形近字相比较认读,结合部首区别字义)(3)同偏旁归类识记:宀:寓寓 审审口:叮叮 嘱嘱 叼叼(4)加一加:又又+力劝力劝非非+心悲心悲石石+更硬更硬日日+向晌向晌告告+非靠非靠(5)变一变:悔诲悔诲幅副幅副审伸审伸烈裂烈裂(6)借助偏旁理解字义:晌晌,晌午有太阳,与日有关,所以是日字旁;叮叮、嘱嘱,与口有关,左边是口字旁;狼狼,与动物有

9、关、左边是反犬旁。(7)按前、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区分读生字。二、运用刚才的识字方法再次识记生字,并试着组词。三、检测识字情况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认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3.指导朗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第四课时第四课时写字写字一、复习导入1.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2.检测词语的认读情况。(1)多种形式读,自读、领读、开火车读等。(2)有感情地朗读带有生词的课文原句。(3)解释自己喜欢的词语(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二、书写指导1.老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比例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按正确的笔顺规范地书写生字。3.教师

10、个别指导,纠正错误。4.重点指导:“晌晌”是左右结构,左面“日”字,不是“口”;“悉悉”字底下是心;“窟、窿、缠、肃、魏窟、窿、缠、肃、魏”应该强调笔顺。三、谁是小小书法家:比一比,评一评看谁写的生字最规范。第五课时第五课时以文带文以文带文亡羊补牢亡羊补牢启示启示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谈话激趣:、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呢?、寓言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

11、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二、质疑,理解题意。二、质疑,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丢羊的?、齐读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教学多音字:圈、

12、羊丢了之后,谁知道这个情况?(街坊、养羊人)他们分别表现得如何?街坊劝说养羊人:()、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从街坊的劝说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养羊人不听街坊劝告:()、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教学肯定式的反问名。()、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从养羊人的不听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分角色朗读。、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1)指名读第 4 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

13、系第一节,想一想。(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 5 节,划出有关句子。、讨论交流:()、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能否从“后悔、接受、再也”这几

14、个词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五、体会寓意。五、体会寓意。、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想想: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六、总结全文。、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总结

15、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亡羊补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下面七、拓展主题阅读启示。七、拓展主题阅读启示。1、亡羊补牢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请借助上面的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阅读启示,从这则故事又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第六课时第六课时以文带文以文带文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教学

16、过程一一谈话导入。谈话导入。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 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生 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生 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初读故事南辕北辙。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三三检查初读情况。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2.师:谁能说说

17、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四四分角色读文。分角色读文。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2.集体分角色读。五表演课文内容。1.学生准备。2.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五拓展。五拓展。1.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 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生 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生 3;行动和

18、目的要一致。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六、六、拓展阅读有为有不为拓展阅读有为有不为读了这则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第七课时第七课时以文带文以文带文买椟还珠买椟还珠肥皂的发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重点难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多角度探究寓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

19、这篇短文。二、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2、纠正字音:辑 玫瑰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

20、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5、背诵课文五、拓展阅读香蕉从哪头吃起五、拓展阅读香蕉从哪头吃起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下面我们来读读香蕉从哪头吃起遇到难事从哪个角度去想?

21、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买椟还珠楚人 精心装饰郑人 买椟还珠第八课时第八课时以文带文以文带文惊弓之鸟惊弓之鸟肥皂的发明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惊弓之鸟,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训练因果句式。2.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作者独特思考的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篇课文的寓意。2.体会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22、。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出示练习,自读第 8 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3.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4.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5.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6.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7.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

23、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8.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 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三、进入对应点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嘣)3.指名读第 4 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嘣,直,忽然)4.这个“直”字有 4 种解释,出示:【直:不弯曲;使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直:不弯曲;

24、使直,把弯曲的伸开;爽快,坦率;一个劲儿地。】坦率;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6.老师来读第 4 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 8 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四、朗读训练重点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重音;四有感情

25、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五、朗读总结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六、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

26、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七、拓展:主

27、题阅读肥皂的发明第九课时第九课时以文带文以文带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踏花归去马蹄香想别人没想到的踏花归去马蹄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

28、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选学

29、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馈交流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3)、三徒弟画了什

30、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

31、若隐若现的?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8、齐读课文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四、拓展内容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踏花归来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32、)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五、考考你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

33、想到的事)五、板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大徒弟许多小骆驼画多二徒弟许多骆驼头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第十课时第十课时 画杨桃读写联动课画杨桃读写联动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说话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2.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画杨桃(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

34、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3)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1)出示讨论题: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

35、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提问:(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三、总结全文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

36、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四、拓展与练笔: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和现象,也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说出对下面谚语的理解。选择自己的一件具体事例,在叙述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第十一课时第十一课时读写联动课读写联动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会以介绍自己为题,进行口语交际。2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3听的同学要注意听别人介绍,并能进行评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

37、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2.说真话,说实事。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2.小组交流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

38、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五、总结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习作)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 11 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

39、)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讲评)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第十二课第十二课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战胜命运的孩子战胜命运的孩子 用不同的眼睛看用不同的眼睛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感受文中两个孩子敢于挑战命运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敢精神和毅力。2、能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话。一、一、朗读课文,感

40、悟内容。朗读课文,感悟内容。1、自由读文。2、指名同学分段轮读。3、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段朗读课文。二、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合作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小组合作,完成教科书 111 页中间 2 题的表格。2、画一画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背一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检查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倾听学生画出的词语、句子,适当评价。指名板演词语三、感情升华。三、感情升华。1、学习句式“虽然但”师生合作评议。2、两个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一下,他们在学习中可能经历哪些艰辛、苦难呢?交流: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见到与两个孩子的经历类似的事情呢?课堂小结:在生活中,

41、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不要抱怨命运的残酷,记住老人说的话“事实证明,”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把它背诵下来。把这个故事讲给或读给家人听。四、拓展阅读用不同的眼睛看。四、拓展阅读用不同的眼睛看。1、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任何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就能感知他人内心的悲喜,彼此相处起来就会更加愉快、和谐。第十三课时第十三课时分享展示课分享展示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用“抓住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和“表情朗读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人物的特点及故事中的道理。2、学习表达方法: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分享寓言故事、成语

42、故事:分享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都包含着大道理。我找来这些书认真读一读并向伙伴们推荐。二、展示:二、展示:1、我能仿照例子找出人物对话,进行学习。(了解: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各种细节能表现人物特点。)例: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1)表情朗读自己用两种声音或和伙伴分工,把人物的想法表现出来。(2)从表现人物特点方面评价伙伴的表情朗读或让伙伴评价自己的表情朗读。在大家对“表情朗读”的评价中,我体会到_2、我能仿照例子抓住关键词句发现问题:(体会:关键词句在表现人物特点和在揭示道理方面的作用)例 1

43、、关键词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发现问题: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通过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我知道了_例 2、关键词句: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发现问题:你知道“从此”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吗?把“再也”去掉行吗?或寓言中为什么要用生“再也”这个词“?通过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我明白了_3、拓展: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而虚构的,并不一定有真实的根据。阅读时,通过对“对人物对话进行表情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进行提问,就能让我们深有感触。我能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对其它寓言故事进行阅读理解。认识决定着行动,也决定着成败。我认为亡 羊 补 牢 这 个 行

44、为 的 产 生 是 因 为();南辕 北 辙 这 个 行 为 产 生 的 原 因 是()。4、练笔:在对一件具体事物的叙述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并用关键词句,就能在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我能与南辕北辙中的那个去楚国的人进行虚拟对话,表现我的思想。表情朗读: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习。1、我能根据下面对话,进行填空学习,并能仿照例子找出人物对话,进行学习。(了解:语言描写能使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人物特点)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更羸说:“他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45、。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拼命地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 掉 下 来 了。”(因 为 因为一就一就)(1)表情朗读自己根据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提示,用两种声音或和伙伴分工,对例子中或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表情朗读,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2)从表现人物特点方面评价伙伴的表情朗读或让伙伴评价自己的表情朗读。仿写仿写我能仿照例子抓住关键词句发现问题:(体会:关键词句在表现人物特点和在揭示道理方面的作用)例 1、关键词句:“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发现问题:两个“直”分别是什么意思?结合句子选择字义,把序号填在句中括号内。1.不弯曲 2.把弯曲的伸开 3

46、.公正合理4.爽快,坦率5.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 6.竖,与“横”相对通过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我知道了_例 2、关键词句: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发现问题:你知道“笑笑”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成什么词?在天上飞的鸟,更羸就能看出来受过箭伤,我怎样才会有这样的本事呢?通 过 对 句 中 关 键 词 语 的 理 解,我 想 说_拓展: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人们把这些事情进行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带给人一些道理。阅读时,通过对“对人物对话进行表情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进行提问,就能让我们深有感触。我能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对其它成

47、语故事进行阅读理解,并与大家分享。练笔:练笔:不但语言能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提示语也能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把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展示出来,用上语言描写会让你的形象真实感人。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也都包含着能让人受到启发的道理,让我们向生活学习。1、我能根据人物语言,体会到人物特点。(了解: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各种细节能表现人物特点。)例: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座位上,然后

48、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吧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1)表情朗读自己用两种声音或和伙伴分角色,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出来。(2)从表现人物特点方面评价伙伴的表情朗读或让伙伴评价自己的表情朗读。在大家对“表情朗读”的评价中,我认识到_2、我能仿照例子抓住关键词句发现问题:(体会:关键词句在表现人物特点和在揭示道理方面的作用)例 1、关键词句:“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

49、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发现问题:“想当然”是什么意思?我能找出课文的哪些语句写的就是“想当然”,我能用“表象朗读”把“想当然”这种意思表达出来!通过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我知道了爸爸的要求是:_例 2、关键词句: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发现问题:“严肃”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情况下见过“严肃的神情”?把老师“严肃”的神情和老师“和颜悦色”的神情调换一下位置,可以吗?通过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我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老师:_完善“学识树”。这一组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我受到了一些启发。我能举例说明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我还能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

50、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还能抓住小伙伴的特点,对他进行真诚的评价。我将把自己的收获显示在“学识树”上,并积极准备,在展示分享课上真诚地与大家交流。第十四课时单元自测题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基础积累与运用(4040 分)分)一、我看拼音写词语。(一、我看拼音写词语。(8 8 分)分)(klon)(qun)o(jifn)(bi)cnyhwiuzhnqushx()()()()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 8 分)分)悔()晌()悦()硬()诲()响()说()便()箭()幅()盘()借()剪()福()盆()猎()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51、。(4 4 分)分)q qu u n(n()zhzh(圈圈j ju u n(n()只只zhzh(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 6 分)分)审视注视1翠鸟一动不动地()着水面。2经过这次教训,我要重新()自己的言行。严厉严格3小红处处()要求自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今天,我上学迟到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教诲5老师天天()我们要好好学习。6我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是王老师对我的(),使我永远不忘。五、我会填。(五、我会填。(6 6 分)分)1、亲身下河知深浅,。2、,鸟笼里飞不出雄鹰。3、日日行,;常常做,。六、我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六、我会照样

52、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4 4 分)分)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2你像他那样认真学习,能不取得好的成绩吗?七、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打“”。(七、我会在正确的说法后打“”。(4 4 分)分)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听从邻居、朋友的劝告。()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一个人如果不肯接受意见,就会做错事。()2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有决心,再难的事也能做得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做事背道而驰。()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阅读积

53、累与运用(3030 分)分)(一)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16 分)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1我会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 分)陌生()怀疑()哭()2我会选词填空。(6 分)虽然但是因此如果就(1)()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

54、)不同。(2)今天下雨,()展期推后。(3)杨桃()被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3老师说的这段话中哪句最重要?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态度。(4 分)4.“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 分)(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二)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14 分)分)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起来。另一个来不及跑,只好躲在地上装死。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嗅他的脸。这时候,他屏住呼吸。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撇下伙伴的,都不是好朋友。”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2 分)2照样子写词语。(3 分)笑眯眯3按短文内容填空。(4 分)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突然,有一只熊向着他们走来。一个人。另一个人。4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 分)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你用“”在文中画出来。(2 分)第三部分:习作(第三部分:习作(3030 分)分)题目:题目:我是一个的孩子小朋友,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听话、懂事、坚强、勇敢、逗人喜爱、爱哭、调皮我好想认识你。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通过两件具体的事例把你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点展示出来,让我来结识结识你这位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