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51162295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1一、教材分析学习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后学生主要知道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使学生明白了呼吸道不但能使气体畅通进出肺,而且对进入的空气有湿润、温暖和清洁的作用。随着认知的深入学生对主要的呼吸器官肺对空气的处理更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二、疑点处理由演示实验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学生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而与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形成了鲜明对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何从口中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相空气呼出气体的成分或量发生了变化。进入呼吸道的空气在肺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该节导学“想一想,

2、议一议”学生知道发生了气体量的变化,为何从肺里呼出的气体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了而氧气含量却反而减少了呢?学生们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于是通过课本自主学习后部分问题找到了答案,但仍然有些问题弄不懂,例如:胸廓体积发生变化导致呼吸还是呼吸导致胸廓发生变化?在教具模仿胸廓的活动演示下很快学生弄明白是气压差导致了肺自主地呼吸的动力。气体进入肺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本节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最终要揭示的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的谜底。可是这个过程是无数同时发生的无数微观化学变化引起的结果,我们是无法直观感知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出示了事先设计的演示动画及图片资料,结合肺、毛细血管、组织细胞的联系后学生大略弄懂了原来

3、进入肺里空气中的氧气随着血液的流动交还给了组织细胞,与此同时组织细胞代谢后废气二氧化碳也是搭着血液这个直通车进入肺再经过呼气进入空气,所以人通过呼吸过程完成了体内的气体交换。三、课后心得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学生对膈肌的位置没有感性的认识,加之对分子运动及物理气压差认识不足,所以我在后面几个班上课时,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膈肌的在体腔中的位置,另外用形象的语言帮助理解,例如:物质都“见缝插针”,打气筒原理懂得压力越大同分子量体积越小。我感觉在课件中穿插的一些小动画,让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变得形象化,效果不错。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2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

4、体交换,既抽象又形象,说抽象是因为肺泡和毛细血管都是很细微的东西,学生对它的理解要带着想象,特别是毛细血管他们还没有概念;说形象是因为呼气和吸气的过程可以一一细化,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带着理解去学习。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从实验室借来一些软尺,发放到各班每组同学的手中,让他们在课后对照课本中的“实验”和“同步学习”上的表格分组测量自己的胸围差,并进行同组同班内的比较。在我做这些的时候,他们都很兴奋(学生其实很喜欢自己实践操作),我很高兴他们对这节课内容的学习很有兴趣。在课上,我先对“压力”“大气压”用生活中的例子做了个引入高压锅加热,因为里面的压力升高而气流涌出,所以气体会从压力大的地方往

5、压力小的地方流动,当两边的压力达到相同时,气流也将停止流动;然后又给学生做了个假想:如果我用特殊的手段,把我们教室里的气体全部收集到一个小小的玻璃瓶中,那么教室和玻璃瓶,哪个里面的压力大呢?同学们都能得出:玻璃瓶中的压力大!所以我又给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内容物相等的情况下,容积越小,压力越大;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同学们对课前的这两个问题都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我发现,我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班上平时不太听课的学生也坐直了身子,睁亮了双眼,张开嘴回答了问题。然后,我再在黑板上画了个体腔简图,中间以膈来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再讲膈的舒张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的缩小和增大,引起胸腔内压力的增大和缩小(对外界

6、大气压而言),从而导致气体的呼出和吸入!这只是胸腔上下径的变化,胸腔还有前后径的变化,让学生把手放胸前深呼吸体会一下它的变化。得出胸腔容积的变化与膈肌和肋间肌都有关!这节课基本还算成功,学生对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可以很好的推断出来。只是自己还拿不准:同步上关于胸围差的讨论应该放在讲这些内容之前还是之后?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3本节课总体的感觉比较顺畅。所有自己设计并想让学生参与完成的活动都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所有准备好的直观教具,也都得到了适时的展示,且效果优良。静下心来,再品味这节课时,还是发现了不少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1、如何更好的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还有待提高。在

7、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次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并且小组中有同学不参与实验的现象。我认为在以后的实验课中,应该在小组合作实验前,明确具体的提出实验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然后由组长分工到人。并给出操作注意事项的提示。如:测量时,放好软尺的位置可以连续完成三次测量。而不要测完一次把尺子抽出来,下一次再围上,测第二次会浪费时间。2、学习方法指导还有不到位之处。在分组实验前虽然让学生明确了胸围差的计算方法,及要测量并计算三次胸围差取平均值。但未指导学生设计记录表格,使学生在数据处理上不够条理。3、胸廓切面模型的运用还有待考虑。本来是想用它突破肋骨上移导致胸廓前后径变大的问题。但是由

8、于其中涉及的新名词较多,且涉及立体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化。在课堂运用中,容易给学生造成新的学习障碍。4、授课语言不够精炼。说的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因此还是要注意锤炼语言。在处理吸气的动力问题时,如果配上动画演示,我想可以省略一些语言,且效果更好。教学就是在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教学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反思4本节课是解决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人体肺内的问题,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容量较大,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气体是怎样进入肺”为题,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问题:呼吸运动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继续探究:肺容积变化与吸气和呼气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学生总结出外界气体与肺泡的气体交换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