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11365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5.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ppt(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略谈毕业论文的写作,怎样写作毕业论文,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借此机会,谈谈个人感受,错误及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优秀论文的基本要求;一是学术积累及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优秀论文的基本标准,人文学科的学术价值及学术成果,至今尚未找到很好的、能为各方普遍接受认可的评价体系和衡量标准。但是,通常来说,我们不难判断学术论文的好坏优劣,评判的标准,大致如下: 1 、问题意识。我们在读书治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前人未曾关注,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基本思路。一篇文章,有没有问题意识,有没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往往

2、决定着论文的优劣成败。,2、深刻和创新。 深刻和创新,是任何学科、任何课程的精神和灵魂。很难设想,一篇既不深刻,也无创新的文章,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 以前我们在课上,曾经介绍过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文章,这是鲁迅先生1927年7月在广州的演讲,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深刻和创新的范例和样本,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和学习。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对晋人轻裘缓带、宽衣飘逸的剖析;对魏晋以孝治天下的探讨;对朝代长短,与人物臧否的关系,均有发人沉思的深刻创见。,深刻和创新,要求我们不能选题过大,避免面面俱到,大而无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孙家广认为,学术研究一定要讲求“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

3、性”。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学问做成“大口袋”,而是要做成“针尖”,在系统了解的基础上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科技日报),3、合适的切入点和视角。 以历史研究为例,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朝代的历史,比如明代,我们会怎么去研究?我们会不会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地浪费时间和精力?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以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作为时间剖面,研究这一年发生在明代朝野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事件。万历十五年,是西班牙无敌舰队征伐英国并失败的前一年,是世界格局行将迅速变革的关键时期。黄仁宇选取万历十五年为切入点,再以万历神宗皇帝、首辅张居正、将领戚继光、清官海瑞等个案为视角,深入剖析,得出结论

4、。认为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缘于单纯以道德理念代替法律制度。一个单纯以意识形态统治的国家,忽视法制,强调成例,终究只能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在巨大的体制惰性面前,连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英雄,也无可奈何。 可见,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对杜绝平庸肤浅,写出新意和亮点,相当重要。,4、行文稳健,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学术规范。 特别是学术规范,一定要注意,既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对个人学术人格的尊重。,二、学术积累及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注重原典,注重文献资料,特别要注重每一手文献资料。 写论文,要搜集整理丰富的文献资料。清代学者万斯同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天下之文,然后可以放笔

5、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 当代的学术研究,也强调“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理念,注重文献资料对论文观点的有力论证和支撑。,但是,不同性质的材料,其重要性并非等同的,尤其值得我们注重的,是原典,是第一手文献资料。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条云: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集释卷13,P756-75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再如,清代文献学家陆心源对明人妄改乱刻古书,说过这样的话:“明

6、人书帕本(注:书帕本是明代官样例行礼品,多数只注意表面装潢,不注重文字内容。),大抵如是,所谓刻书而书亡者也。”(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一文,还谈到:“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鲁迅全集第六册P191) 可见,很多转手的二手、三手,乃至多手资料,出于种种原因,很可能已经远远偏离作者本意。,2、兼容并包,培养开阔的学术视野。 任何一个学科,自我封闭,裹足不前,往往很难有

7、好的发展。要想写好学术论文,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严谨的专业技能,缺一不可。回顾一下晚清至近现代以来的学术大家,诸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鲁迅、钱钟书等,大多都能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文化或异域文化,将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开阔的学术视野,有助于我们消除思维定势,用相对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不同于己的学术风格及学术方法。禅宗认为,当你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你自认为正确的观点,可能正是错误本身。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提醒我们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和见解。,3、了解学术大家的著作,阅读经典,关注学术前沿。 发乎其上,得乎其中;发乎其中,得乎其下。 阅读经典,了解学术大家的治学方法,学习他们

8、的深邃眼光和原创精神。 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要关注学术前沿,翻阅本学科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期刊资料,了解学术动态。,4、独立思考和判断。 孟子尽心下记载了一段相当经典的名言。孟子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竹简)而已。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也。” 注释:书,指尚书;武成,原为尚书中的一篇,相传在东汉初年亡佚,今伪古文尚书武成篇,是后人辑佚整合而成。,设想,如果同学们有一天,也去匆匆忙忙地编写一章、甚至一本教材,然后在全国高校推广。看到全国高校的学生,不加思考地抱着你花一、二个星期时间,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完成的东西,奉若经典,你会不会感觉很可笑? 可见

9、,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教材只是工具和参考,作为一般的入门读物,是可以的,但若以此,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则有失精准。很少有人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会引用教材的观点进行论证;既便引用,通常也是批驳、攻击的靶子,甚至不值得批驳、攻击。,1927年7月16日,鲁迅先生受邀,专程来到广州知用中学,发表了著名的读书杂谈演讲,勉励“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书杂谈在探讨读书与思考的关系时,主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反对“书橱”式的死读书,读死书。 陈寅恪先生在为王国维写的碑铭中强调:“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可以说,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 面对纷繁芜杂的研究对象,要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以了解之同情的治学态度,独立思考和判断,力求客观公正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