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调查方法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5111713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几种调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几种调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几种调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几种调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调查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标准地调查方法一) 标准地选取原则1、标准地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林分的总体平均状况;2、标准地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4、标准地内树种、密度应分布均匀。二) 标准地设置方法1、标准地规格:(1)矩形:20x30m (600m2);(2)圆形:半径 12.62m (500m2)。2、标准地测量:(1) 矩形标准地用罗盘仪测角、测绳量距,坡度50时改平,闭合差不大于1/100;(2) 圆形标准地用罗盘仪从圆心向八个方向量测距离,坡50时改平。3、每木检尺:对标准地内胸径5.0cm所有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边界木选取:( 1 )矩

2、形标准地取西、南两边;(2)圆形标准地取方位角 0180半圆。4、数据计算: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树种的年龄(式 1);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树种的平 均胸径(式 2);用二元材积公式计算各树种单位面积蓄积量。丫 AiA = i(式1)nD = 丄 d2(式2)g n ii=1式中:A为某树种的平均年龄,A.为某树种第i株样木的年龄,D为某树种的平均胸ig径,d.为某树种第i株样木的胸径,n为某树种的株数。角规控制检尺法一)角规点选取原则同标准地选取原则。二)角规控制检尺调查方法在角规点上,采用对应的角规常数 Fg 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绕测一周。当遇到符合计数要求的林木(缺口与目标胸高处的树干相割或相

3、切)时,量测其胸径并确定径阶,分树种记录各径阶内的相割木和相切木株数(坡度5时在角规上进行杆长改正)。三)数据计算方法平均胸径Dg每公顷断面积G=100每公顷株数N兀N每公顷断面积G =区G ,( G = x + 0.5 x y , i为第i径阶,n为径阶数量)(式4)ii iii=1每公顷株数N = N,(i为第i径阶,n为径阶数量)ii=1径阶株数N. = G./ g唁为径阶单株木断面积,g = 40000D)每公顷蓄积V = 1Lvii =1径阶蓄积V = FH x G, (FH.为径阶形高)iiii径阶形高FHi = Mi / gi,(M.为第i径阶单株木材积,查-元材积表得)角规控制

4、检尺核查记录表县(市、区) 乡(镇、场) 村 林班 小班 样树种、物种: 平均胸彳cm 每公顷株 株/hm2每公顷断面积m2/hm2 每公顷蓄积m3/hm2中心经纬度:林分状况:坡度:坡向:坡位:土种:土层:cm 现时林龄(龄组、年龄):树种径阶 (Di)计数木单株断面 积(gj)单株材积(M)径阶形高 (FHi)径阶 株数 (N.)径阶 材积(V)相割木X)相切木y)合计G)J1 合计样地实测调查法在小班范围内,用随机、机械或其它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 在样地内实测各项测树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A.1圆形、方形样地实测法A.1.1圆形、方形样地面积一般为0.08h

5、m2,以中幼林为主的地区,样地面积可缩至不小于 0.04hm2。小班内样地面积总和不少于小班面积的3%。样地应随机或机械布设在小班内。A.1.2圆形样地用罗盘仪从圆心向八个方向量测距离,坡度250开始改平;正方形样地用罗 盘仪测角,测绳量距,坡度三50开始改平,闭合差不得大于1/100。A.1.3 样地内分树种进行每木检尺,对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小班要分别出材等级检尺。在 每个样地上分树种分径阶实测13株平均木树高并调查年龄。A.1.4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样地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用形高公式计算 各样地各树种蓄积量;各样地汇总后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小班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 平

6、均胸径和蓄积量。A.2 带状样地实测法A.2.1 根据小班形状、林分特点和地形条件,由调查员在工作手图上设计有代表性的样带,样带与等高线斜交,贯穿全小班,每个小班样带不少于2条,带间平行。A.2.2 样带面积不小于小班面积的 3%。A.2.3样带用罗盘仪定向,测绳量距,坡度250开始改平。采用边线法或中线法测量,带宽 以10 m为宜。A.2.4样带内分树种按径阶进行每木检尺,在边线上的林木按测线方向左取右舍。A.2.5分树种每个径级测3株径级平均木的树高,算术平均得到该树种的径级平均高。A.2.6用样带内各树种的平均胸径(用样木平均断面积反算)、平均高代入形高公式计算形高 值,形高值与每公顷断

7、面积的积为各树种每公顷蓄积。A.3 机械角规样地实测法A.3.1 在小班内按机械、等距、定向的原则布设角规样地,工作线应与等高线斜交。A.3.2 样点数量及点间距计算 样点数量计算公式: n=4s1/2( 10 hm2 以下的小班) n=3s1/2(10 hm2 以上的小班) 式中:n为样点数,s为小班面积。 点间距计算公式: L=(s/n)1/2 式中:L为点间距,s为小班面积,n为样点数。A.3.3 根据小班形状和地形设置工作线,在工作线上根据计算的点间距布设调查点,调查点 必须布满小班。对不规则的小班,工作线无法通过的局部地段可以补点,使实际布点数不少 于计算的布点数。A.3.4起点可目

8、视定位,手持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坡度250开始改平,起点和终点钉直径 6cm、长60 cm的圆木桩。A.3.5 落在小班边缘的样点,记数样木落在小班外时,应移动样点位置,保证样木落在小班 内。A.3.6角规控制检尺预估小班平均直径,选择适宜的角规切口,在样点上对胸径25cm的林木的胸高位置进行角 规绕测和控制检尺,计数相切和相割的样木株数推算断面积。角规参数按下表:平均直径杆长与切口宽 度之比K值角规定角B相切时G/ hm2相割时G/ hm2W16cm50: 11.01 8 450.51.0 16cm50: 1.412.01 37131.02.0模糊样木必须用皮尺量测样点与林木的距离和林木胸径Di,按下式确定相切、相割、相离的情况:D=200L cos a sin (B /2)D林木的临界直径,L斜距,a 倾斜角,B 角规定角。Di=D时为相切,DiD时相割,DiVD时相离。A.3.7在每个点上优势树种实测35株平均木树高并调查年龄,次要树种实测12株平均 木的树高并调查年龄。A.3.8 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点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用形高公式计算各 点各树种每公顷蓄积量;各点汇总后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小班各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和蓄积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