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110834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广东中考高分突破古诗文阅读马说(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马说四、马说四、马说四、马说韩愈韩愈课文全解考点全解考点全练 世有伯乐(l),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枥(co 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课课 文文 全全 解解马说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

2、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课课 文文 全全 解解首页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末页首页马

3、说背诵默写背诵默写文言词汇文言词汇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直接默写直接默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背诵默写背诵默写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理解默写理解默写生活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可见,世上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正如韩愈马说中所说的那样:“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

4、,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见,世上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背诵默写背诵默写返回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通假字通假字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通“只”,只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表现。)食之而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通“耶”,相当于“吗”。)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是马也(是,古义:这,这样;今义:肯定判断词。)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

5、示复数或列举。)文言词汇文言词汇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动用,鞭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策勋十二传(动词,登记)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设酒杀鸡作食(食物)文言词汇文言词汇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或或以为死(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

6、之不能尽其材(竭尽)林尽水源(尽头)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难道”“怎么”)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衣食所安(养)文言词汇文言词汇返回马说马 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返回首页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知识网络知识网络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写作意图写作意图 (思想感情(思想感情)阅读启示阅读启示 课本习题课本习题 重点题目重点题目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

7、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返回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知识网络知识网络马说返回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重点内容重点内容(1)本文的中心句、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4)表现统治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指人才。两者的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千里马对伯乐具有依赖的关系。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6)“食马者”“不知马”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用: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理论的根据,有提

9、挈全文的作用。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8)“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作用: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马说返回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写作特色写作特色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手法。马说返回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写作意图(思想感情)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的不能识别、尊重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马说返回

10、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阅读启示阅读启示现代社会应该重视人才,利用好人才,积极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去发现,而应该抓住机遇展示自己的才能,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马说返回考考 点点 全全 解解课本习题重点题目课本习题重点题目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首页马说返回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马 说末页首页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世有伯乐,然后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11、,而而()伯乐不常有。故虽虽()有名马,衹辱衹辱()于于()奴隶人之手,骈骈死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食()或或()尽尽()粟一石。食食()马者不知其其()能能()千里而食食()也。是是()马也,虽虽()有千里之能能(),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马 说这样以后可是即使只是,屈辱,埋没在并列而死著称吃一顿有时形容词作动词,吃尽通“饲”,喂养它能够通“饲”,喂养这样的虽然能力吃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一、字词理解、句子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且且()欲与常马等

12、等()不可得得(),安安()求其能能()千里也?策策()之不以以()其道道(),食食()之不能尽尽()其材材(),鸣之而而()不能通通()其意意(),执执()策策()而临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其()真无马邪邪()?其其()真不知马也。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马 说通“现”,表现尚且等同,一样得到怎么能够按照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 通“饲”,喂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尽,竭尽)(通“才”,才能 却 通晓 意思 拿鞭子面对难道通“耶”,吗恐怕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

13、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首页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马 说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首页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

14、文阅读马 说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2.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A.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祇:只是B.骈骈死于槽枥之间骈骈:两马并驾C.虽有千里之能能能能:可能D.执执策而临之执执:手里拿着C(能力,才能)马说(2)选出下列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项()A.一食或或尽粟一石或或王命急宣B.食之不能尽其材材/贤于材材人远矣C.故虽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虽虽人有百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醉翁之意意不在酒2.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选择题D(意思/情趣)A(有时);B(才能);C(即使)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

15、文言文阅读马说2.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选择题(3)选出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千里称称/先帝称称之曰能B.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食之不能尽其材C.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策而临之D.执策而临临之/临临溪而渔B(通“饲”,喂)A(著称/称赞);C(鞭打/鞭子);D(面对/靠近)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马说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1)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对千里马命运

16、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马说二、内容理解二、内容理解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指代、照应内容】(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2)由于食马者“”,未被发现的千里马常常“”,往往落得“”的可悲命运。(用原文回答)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不知马食不饱,力不足不以千里称也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文句(段)作用】(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

17、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马说2.综合分析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喂马人”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D马说

18、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发人深省,不同凡响。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借马喻人,委婉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C.第三段从语言和动作两个角度刻画了食马者愚蠢而狂妄的形象。D.全文寄寓着作者对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的控诉,也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人才的深切同情。B(并未使用“欲扬先抑”,应是“托物言志”。)马说考考 点点 全全 练练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2.综合分析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

19、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A(是根本原因)马说蜀侯迎金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斩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

20、,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选自刘子贪爱)一、蜀侯迎金牛一、蜀侯迎金牛刘昼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灭国亡亡身/河曲智叟亡亡以应B.山涧峻险,兵兵路不通/威天下不以兵兵革之利C.乃琢石为为牛/为为人谋而不忠乎D.乃乃琢石为牛/乃乃下令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多 与 金 日 置 牛 后 号 牛 粪 言 以 遗 蜀 侯。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D启示:为人处事,切勿心贪;心贪会使人失去理智,误入人家的圈套,任人宰割;目光短浅,也会招来杀身之祸;贪图眼前蝇头小利,会因小失大。蜀侯迎金牛

21、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一、1.D(于是)(A.死亡/通“无”,没有;B.军队,士兵/兵器;C.成为/替,给)2.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3.启示:为人处事,切勿心贪;心贪会使人失去理智,误入人家的圈套,任人宰割;目光短浅,也会招来杀身之祸;贪图眼前蝇头小利,会因小失大。【参考译文】蜀国的国君贪婪成性,秦惠王听说后准备讨伐他。蜀国山高水险,兵车难以通过。于是,惠王叫人用石头雕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蜀侯迎金牛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金子放在石牛后面,号称牛粪,并扬言要送给蜀国的国君。蜀国国

22、王贪图这可拉金粪的石牛,便派人劈山填沟,开设道路,又派了五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去迎接石牛。路修了,秦国却率领军队跟着石牛攻到了蜀国,一举吞并了蜀国,杀死了蜀国的国君。蜀国因此遭到了天下人的讥笑。蜀侯迎金牛以貌取人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 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选自二十五史旧五代史罗隐传)【注释】畋(tin):耕种,打猎。这里作人名。讽诵:背诵,朗诵。窥:暗中察看。二

23、、以貌取人二、以貌取人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隐虽负负文称/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畋疑其女有慕才之之意/益慕圣贤之之道C.以故不中第第/藉第第令毋斩D.然然多所讥讽/烨然然若神人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然 貌 古 而 陋 畋 女 幼 有 文 性 尝 览 隐 诗 卷 讽 诵 不 已。3.你对郑畋女以貌取人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B当然不赞同。因为外表的东西往往中看不中用。以貌取人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二、1.B(结构助词,的)(

24、A.依仗/背;C.科举考试的等级/仅仅;D.但是/的样子)2.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3.当然不赞同。因为外表的东西往往中看不中用。以貌取人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参考译文】罗隐,余杭人。他所做的诗闻名于天下,尤其长于吟咏史事。但诗中对时政多所讽刺指责,所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考中。唐朝宰相郑畋、李蔚很了解他。罗隐虽然以诗文闻名,但相貌古板而丑陋。郑畋的女儿自幼有文学天分,曾经见到过罗隐的诗卷,经常吟咏朗诵。郑畋以为女儿有仰慕才华、以身相许的意思。一天,罗隐来到郑府,郑畋的女儿隔着帘子偷看了他的相貌,从此再也不诵读罗隐

25、的诗了。以貌取人教谄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 陈太仆万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吉荐之为御史大夫。子咸,字子康,年十八,有异材,抗直敢言。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乃不听耶?”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三、教谄三、教谄教谄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注释】太仆:官名。秦汉时为九卿之一,掌皇室车马和马政,自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后各代多沿置。万年:西汉人,字

26、幼公。官历右扶风、太仆,汉宣帝时为御史大夫。中二千石:汉官秩名。咸:陈万年子,字子康。初为郎,汉元帝时累官御史中丞、南阳太守,少府,为当时有名的能吏。三、教谄三、教谄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内行修美,然然善事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B.具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未尝识书具具C.谢已已皆去/学不可以已已D.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2.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语 至 夜 半 咸 睡 头 触 屏 风 万 年 大 怒 欲 杖 之。3.陈咸对父亲陈万年的教诫是否乐意接受?从哪里看出

27、来?A不乐意。从“咸睡,头触屏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来。教谄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三、1.A(然而)(B.全,都/器具;C.完毕/停止;D.回去/归依)2.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3.不乐意。从“咸睡,头触屏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来。【参考译文】西汉宣帝时,太仆陈万年本身修养很好,可是就是善于谄事贵人。丞相丙吉病了,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们都去看望,丙吉派管家出去代为致谢。完后,大家都回去了。唯独陈万年一人留了下来,到深夜才回。丙吉深受感动,很教谄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主题:斥愚鞭恶)(主题:斥愚鞭恶)返回首页快推举陈万年为御史大夫。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字子康,年已十八,才智超人,而且耿直、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一次,陈万年病了,就把儿子叫到床前进行教导训诫,说到半夜,陈咸禁不住打起瞌睡,脑袋撞到了屏风上。陈万年一看儿子心不在焉,大怒,想杖打儿子,说:“你父亲如此教诲,你竟然不听吗?”陈咸赶紧向父亲叩头谢罪,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主要意思就是教我谄媚取宠罢了。”陈万年听后于是不再说什么了。教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