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5110812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9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济宁市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试行)1总则1.1制定背景及目的1.1.1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方针、政策,配合济宁市关于在新 建民用建筑工程中采用预制楼梯、预制楼板的通知(济建节科字2017 16号文)的顺利实施。1.1.2规范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在设计中的应用,促进预制构件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1.1.3加强对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1.2制定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015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

2、2016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 5018-20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37/T 5019-20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B37/T 5020-201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 258-201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L18ZG40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

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310-12济宁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模数协调技术导则(试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1.3适用范围1.3.1本导则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房屋建筑,建筑环境类别应为一类或二a类。当 用于剪力墙结构时,剪力墙厚度应不小于200mm。当遇有板底表面温度大于100C或有生产热源 且表面温度经常大于60 C或板承受振动荷载之一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专门设计。1.4其它1.4.1采用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的建筑,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

4、验收,除 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设计2.1基本规定2.1.1在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建筑的模数化和构件的标准化,应协调建筑设计、 构件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电气、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2.1.2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模数协调一致、少规格、多组合”的 设计原则。建筑的开间与柱距、进深与跨度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层高应采用竖向 扩大模数nM(n为自然数,M为100mm)。2.1.3 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预制构件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优化预制构件的尺寸,减少预制

5、构件的种类,同一建筑中 同一规格的预制构件重复使用次数不宜少于10次;2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3拆分后的预制构件应与施工吊装能力相适应,并便于施工安装,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2.1.4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的设计深度要求:1结构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包括各单体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预 制构件应用情况,专项设计说明。2)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周边交通道路);3)设计依据及配套图集;4)采用的材料及性能要求;5)预制构件的生产和检验要求;6)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放要求;7)预制构件现场存放和安装要求;8)结构验

6、收要求。2结构平面图: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用不同的填充符号标明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注明预制构 件的编号,给出预制构件编号与型号对应关系以及详图索引号。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 及板底标高,图示出预留洞口大小及位置。3预制构件应绘出:1)构件模板图:应注明模板尺寸、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埋件编号和标高;2)构件配筋图:应注明断面尺寸,注明钢筋形式、规格、位置、间距、数量。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预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4节点构造详图:应绘制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的支座节点详图,叠合楼板的板缝构造详图, 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5预埋件:应绘出其平

7、面、侧面或剖面,注明几何尺寸,注明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 能、焊接要求。2.1.5 建筑、设备、电气等专业应明确与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相关的专项设计内容。2.1.6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应由相关单位完成,并由原设计单位确认,应满足建筑、结构、设备、 电气等各专业和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2.2材料要求2.2.1 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和有关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规定。2.2.2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2.2.3 钢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

8、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 定。2.2.4 钢材宜采用Q235等级B、C、D的碳素结构钢及Q345等级B、C、D、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 构钢。2.2.5 预制构件中采用的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的规定。2.2.6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RB400或HPB300,不应采用冷加工钢筋。2.2.7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钢筋或Q235B圆钢制作。2.2.8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用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 术规定选用。2.3主体结构设计2.3.1当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

9、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及装 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仅采用叠合梁、板和预制楼梯构件,而竖向承重构件全部现浇时, 其最大适用高度、高宽比、结构抗震等级、结构分析方法同全现浇结构。但下列部位应采用现浇 楼盖:1结构屋面板、地下室楼板及顶板;2结构体型收进处的楼层板;3斜柱上、下端周围局部楼板;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框支层楼板。5当采用可靠措施时可放宽以上范围(如增加现浇层厚度)。2.3.2当装配整体式结构中竖向承重构件非全部现浇时,其最大适用高度、高宽比、结构抗震等 级、结构分析方法及叠合楼盖的适用范围按现行相关规范、标准执行。2.3.3 当进行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

10、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2.4预制构件的设计2.4.1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2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2.4.2 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各工况施工验算时,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 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预制构件进行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 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动力系数

11、与脱 模吸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 ;构件翻转及安装过程中就位、临时固定时,动力 系数可取1.2;2构件脱模时,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构件或模具的实际状况取用,且 不宜小于1.5kN/E;3当有可靠经验时,动力系数和脱模吸附力可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和安全情况适当增减。2.4.3 预制构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外,尚应满足相关规范的防火要求;当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 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2.4.4 应合理选择吊装机具及吊点的数量和位置,使预制构件在脱模、吊装、

12、运输及安装阶段 满足设计要求。2.4.5 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 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等有关规定。2.4.6 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嵌入表面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2.4.7 叠合楼板的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 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顶面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2.5叠合楼板2.5.1叠合板的种类有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2.5.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3、50010进行设计, 并宜选用图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中的标准板型。考虑运输条件的限制,最大板 宽不宜超过2.2米,最大长度不宜超过6米,当超过6米时按现行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局部小 房间可采用整体叠合板。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1)桁架钢筋一般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长条形板应沿长度方向布置;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4)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5)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厚度不应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平面有 较大的

14、凹口或开洞时,其周边局部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80mm;6)当预制底板胡子筋与梁纵筋冲突时,应调整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2.5.3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1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的设计应符合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JGJ/T 258-2011的要求,最大板宽不宜超过2.1米,最大板长不宜超过9米。2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应满足以下要求:1)叠合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20mm;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2)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的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5mm;3)当预制底板胡子筋与梁纵筋冲突时,可调整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也可仅在一端预留 胡子筋。2.

15、5.4叠合楼板的支座构造:1双向叠合板的预制板板端、板侧及单向叠合板的预制板板端伸入现浇混凝土梁或墙内长度 为10mm ;搁置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为50mm。2双向叠合板的预制底板板端、板侧及单向叠合板的预制板板端均宜预留胡子筋;桁架钢筋 混凝土叠合板的胡子筋在现浇梁或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 过支座中心线(图2.5.4 a、b);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的胡子筋在现浇梁或墙内的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2.5.4c、d)。当根据工程需要无法预留胡子筋时, 其支座构造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的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图集的要求,且桁架钢筋混凝土

16、叠合板 的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的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80mm。3叠合板的预制底板胡子筋在钢梁上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0mm和5d(d为受力钢筋直径)二者的较大值,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2.5.4 e、f)。洌间支座构造。端支座构造S2. 5.4叠合板受力方向支座构造示意1-支康梁或以 卜预制板;3诚向受力钢筋:4-支座中心甄:乒抗晌舞4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 时,应符合上述第2、3条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设置附加 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

17、宜大于600mm,在板的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2.5.4-1)。53)瑞直幡构造(b)中四文座构造图单向牌台板侧支座枸造示意(一) 火承莱或墙*顼制板、3-纵向受力裾觞;卜伽钢筋;5-支网心线5当单向叠合板的板侧与梁或墙之间有后浇缝时,板侧支座构造按图2.5.4-2执行。【q端支座构造b)中间支座痢造图2一5一-2单【句费合板恻支座构造示意(二)1-支承梁或2-预制板E时附加钢筋T 4-支座中心线2.5.5叠合板接缝构造:1单向叠合板板侧应采用分离式后浇接缝,双向叠合板应采用整体式后浇接缝或无接缝

18、布置,布置形式见图2.5.5-1,其中双向叠合板整体式后浇接缝宜设置在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缶)带桂缅的爪向带金板 (b)带接皴的双向点会板 (C).无按缱组向眸台板图2. 5. 5-1会合板的预制板布置形式示意1-预糊板:2蜒堵:3-板侧分离式后浇接魅4-振侧螯体式接纸2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后浇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2.5.5-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 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19、。mi5d mi5d 411宣 3050图2. 5. 5-2单向叠合板接缝构造示意卜后浇混凝土野合隈;鞭制板;3-后浇房啊钢偷卜1-肘加钢饬3双向叠合板应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连接、弯折锚固、机械连接;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2.5.5-3a)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端部为90。或135弯钩(图2.5.5-3b、c)时,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

20、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90和135弯钩钢筋弯后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d为钢筋直径)。2.5.6与叠合楼板相衔接的梁的箍筋构造:板 底纵筋直接搭接/Jv 用小杪旦_ V_S_h)板底纵筋束端荷皤矿町钩排接图2. 5. 5-3双向盛合板接摧构造示意化板底级筋末蛎带M背徇措接1-后浇混凝土登舍房;预制板;3-昭浇房内钢筋,4-通长铜筋:5-纵向受力钢筋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受扭时的箍筋宜采用整体封闭箍 筋(图2.5.6 a);非加密区的框架梁箍筋及抗震等级为三、四级的框架梁加密区箍筋可采用组 合封闭箍筋(一)(图2.5.6

21、b);次梁的箍筋可采用组合封闭箍筋(二)(图2.5.6 c);其 中,开口箍筋上端应做成135。弯钩,箍筋帽可一端采用90弯钩,另一端采用135。弯钩,且 135弯钩和90。弯钩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交错布置。曲照作同闭摘觞山)组合封,箍筋(-)(典合封闭箱筋(二)图2.5,&与叠合板相斯接的梁的箍筋构造示意I梁:2顼制板;3飒向受力钢筋:4麋体到闭萄筋:开口籍筋,6箍筋帽2.6预制混凝土楼梯2.6.1住宅建筑楼梯:1住宅建筑双跑楼梯的优先尺寸应根据表2.6.1-1选用。表2.6.1-1双跑楼梯尺寸(mm)层 高梯段宽度踏步宽度每跑梯段踏步数楼梯平台最小宽度280011802608X213002

22、80011802609X21300290011802609X21300300011802609X213002住宅建筑单跑剪刀楼梯的优先尺寸应根据表2.6.1-2选用。表2.6.1-2单跑剪刀楼梯尺寸(mm)层 高梯段宽度踏步宽度每跑梯段踏步数楼梯平台最小宽度2800116026016130029001160260171300300011602601813003住宅建筑预制楼梯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式楼梯,标准板型可参选图集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非标准板型可参照该图集另行设计。2.6.2公共建筑楼梯:1公共建筑宜采用双跑钢筋混凝土板式预制楼梯,楼梯的优先尺寸宜根据表2.6.2选用

23、。表2.6.2公共建筑双跑楼梯尺寸(mm)层高梯段宽度踏步宽度每跑梯段踏步数两梯段间最小水平距离3300123028011X21003300143028011X21003300183028011X21003600123028012X21003600143028012X21003600183028012X21003700123028012X21003700143028012X21003700183028012X21003700123026013X21003700143026013X21003700183026013X21003900123028012X21003900143028012X2100

24、3900183028012X21003900123028013X21003900143028013X21003900183028013X21004200123028014X21004200143028014X21004200183028014X2100注:当梯段宽度为1830mm时,可采用梯段宽度分别为900mm、930mm的两块梯段板拼接。2梯段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梯段板面、板底均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具体设计可参照图集预制钢筋混凝 土板式楼梯15G367-1执行。2.6.3预制楼梯与支承件之间的连接:预制楼梯与支承件

25、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楼梯两端宜分别设置固定铰和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 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2.6.3的规定;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有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具体构造可参照图集预制钢筋混 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执行。表2.6.3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最小搁置长度(mm)1001001202.7内隔墙2.7.1内隔墙设计宜采用装配式部品,该部品主要分为龙骨类、实心板类、空心板类和复合夹心 板类,如:轻钢龙骨石膏板、蒸压砂加气混凝土(ALC)墙板、蒸压瓷粉加气

26、混凝土(CF)墙 板、空心石膏板、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夹心板等。2.7.2内隔墙板的设计应满足防火、隔声要求;分户墙及楼梯间与户内之间的隔墙应满足保温要 求。2.7.3宜结合室内管线的敷设进行构造设计,避免管线安装和维修更换对墙体造成破坏。2.7.4内隔墙板接缝处应进行密封处理;端部与结构系统应有可靠连接。2.7.5当隔墙板上需要固定电气、厨具、洁具等较重设备或其他物品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其承 载力应满足相关要求。2.7.6龙骨类隔墙宜在空腔内敷设管线及接线盒等。3生产运输3.1材料制作预制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和钢材应满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 收规程DB37/T 5020-201

27、4规定的要求。3.2 一般规定3.2.1预制构件应在工厂按照构件设计制作图要求进行生产制作,生产条件及设备应满足生产工 艺要求。3.2.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构件型号、形状、重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案, 明确质量要求和控制要点,对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3.2.3在预制构件生产之前应对各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上道工序未经检查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 道工序。3.2.4预制构件验收合格后应在显著位置统一进行标识,标识应满足唯一性和可追溯性要求。3.3生产准备3.3.1混凝土原材料应按品种、数量分别存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和掺合料应存放在筒仓内。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

28、不同强度等级的原材料不得混仓,储存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2 砂、石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应有防混料、防尘和防雨措施;3 外加剂应按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分别存放,并有防止沉淀等措施。3.3.2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编制构件设计制作图,构件设计制作图应包含下列内容:1 单个预制构件模板图、配筋图;2 预埋吊件及其连接件构造图;3 系统构件拼装图;4 全装修、机电设备综合图。3.3.3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编制构件生产方案,构件生产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生产计划及生产工艺;2 模具计划及组装方案;3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4 物流管理计划;5 成品保护措施。3.3.4预制构件生产前,应根据构

29、件的质量要求、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和模具周转参数,确定模 具设计和加工方案。模具设计应满足下列条件:1满足混凝土浇筑、振捣、脱模、翻转、养护、起吊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并便于 清理和涂刷脱模剂;2预埋管线、预留孔洞、插筋、吊件、固定件等,应满足安装和使用功能要求;3模具应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钢底模,侧模宜采用型钢或铝合金型材,也可根据要求采用其 他材料。3.4模具组装3.4.1模具组装应按照组装顺序进行,对于特殊构件,钢筋应先入模后组装。3.4.2模具组装前,模板接触面平整度、板面弯曲、拼装缝隙、几何尺寸等应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4.2的规定。表3.4.2模具几何

30、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长度0,-4激光测距仪或钢尺,测量平行构件高度方向,取最大值2宽度0,-4激光测距仪或钢尺,测量平行构件宽度方向,取最大值3厚度0,-2钢尺测量两端或中部,取最大值4构件对角线差3002.0侧模两对角用细线固定,钢尺测量中心点高度3.5钢筋骨架、钢筋网片和预埋件3.5.1钢筋骨架、钢筋网片应满足构件设计制作图要求,宜采用专用钢筋定位件,入模应符合下 列要求:1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锈蚀;2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3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塑料类垫块,且应与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

31、牢固,垫块按梅花状布置,间 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4应按构件设计制作图安装钢筋连接套筒、拉结件、预埋件等。3.5.2钢筋骨架或网片装入模具后,应按构件设计制作图要求对钢筋位置、规格、间距、保护层 厚度等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5.2的规定。表3.5.2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宽5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0,-5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钢筋间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受力钢筋位置5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较大值排距5楼板、楼梯保护层3钢尺检查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1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

32、值钢筋弯起点位置 15钢尺检查3.5.3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3的规定:表3.5.3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项次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1长度总长度的土 0.3%,且不超过102高度+ 1,-33宽度54扭翘W53.5.4预埋件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4的规定:表3.5.4预埋件加工允许偏差项次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预埋件锚板的边长0,-5用钢尺量测2预埋件锚板的平整度1用直尺和塞尺量测3锚筋长度10,-5用钢尺量测间距偏差10用钢尺量测3.6混凝土浇筑3.6.1混凝土浇筑前,应逐项对模具、钢筋、钢筋骨架、钢筋网片、预埋件、吊具、预留孔洞、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和

33、验收。3.6.2混凝土搅拌原材料计量误差应符合表3.6.2的规定。表3.6.2材料的计量误差材料的种类计量误差(%)水泥2骨料3水2掺合料2高炉矿渣粉2外加剂33.6.3混凝土配合比和工作性能应根据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方式。3.6.4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混凝土应均匀连续浇筑,投料高度不宜大于500mm;2 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模具、预埋件不发生变形或者位移,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及时纠正;3 混凝土从拌合到浇筑完成间歇不宜超过40min;4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3.6.5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1 原材料的产地

34、和品质发生显著变化;2 停产时间超过一个月,重新生产前;3 合同要求;4 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3.6.6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结合面的粗糙度,可采用机械或化学处理方法。3.7混凝土养护3.7.1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蒸汽养护、覆膜保湿养护、太阳能养护、自然养护等方法。3.7.2预制构件蒸汽养护应严格控制升降温速率及最高温度,养护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养时间宜为12h,并采用薄膜覆盖或加湿等措施防止构件干燥;2 升温速率应为1020度/h,降温速率不宜大于10度/h;3 养护最高温度为60度,持续养护时间应不小于4h;4 预制构件脱模后,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应立即覆膜养护。3.8脱

35、模与表面修补3.8.1预制构件蒸汽养护后,养护罩内外温差小于20度时,方可拆除养护罩进行自然养护。3.8.2预制构件脱模应严格按照顺序拆除模具,不得使用振动方式拆模。3.8.3预制构件与模具之间的连接部分完全拆除后方可进行脱模、起吊,构件起吊应平稳,应采 用专用多点吊架进行起吊。3.8.4预制构件脱模起吊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构件脱模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15MPa,脱模后需要移动的预制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 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不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2预制构件起吊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20MPa;3.8.5预制构件脱模后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8.

36、5的规定,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不应有严重 缺陷。对于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进行修补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对于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 修补方案应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之后进行修补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表3.8.5预制构件外观质量判定方法项目现象质量要求判定方法露筋钢筋未被混凝土完全包裹而外露受力主筋不应有,其他构造钢筋和箍筋允许少量观察蜂窝混凝土表面石子外露受力主筋部位和支撑点位置不应有,其他部位允许少量观察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不应有观察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禁止夹渣观察连接部位缺陷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拉结件松动不应有观察破损影响美观影响结构性能的破

37、损不应有,不影响结 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破损不宜有观察裂缝裂缝贯穿保护层到达构件内部影响结构性能的裂缝不应有,不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裂缝不宜有观察3.8.6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8.6的规定。表3.8.6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名称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构件长度楼板5用钢尺测量外形尺寸楼梯板5宽度5用钢尺测量厚度3用钢尺测量对角线差值楼梯板10用钢尺测量表面平整度、扭曲、弯曲5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构件边长翘曲楼板、楼梯5调平尺在两端量测主筋保护层厚度楼板、楼梯+5,-3用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注: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

38、%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以评定为合格。3.8.7预制构件脱模后,当出现表面破损和裂缝时,应按表3.8.7的规定作修补使用或废弃处理。表3.8.7构件表面破损和裂缝处理方案项目处理方案检验方法破损1.影响结构性能且不能恢复的破损废弃目测2.影响钢筋、连接件、预埋件锚固的破损废弃目测3.上述1.2以外的,破损长度超过20mm修补1目测、卡尺测量4.上述1. 2以外的,破损长度20mm以下现场修补裂缝1.影响结构性能且不可恢复的裂缝废弃目测2.影响钢筋、连接件、预埋件锚固的裂缝废弃目测3.裂缝宽度大于0.3mm、且裂缝长度超过300mm废弃目测、卡尺测量4.上述1.2.3以外的,裂缝宽度超过0

39、.2mm修补2目测、卡尺测量5.上述1.2.3以外的,宽度不足0.2mm修补3目测、卡尺测量注:修补1:用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专用修补浆料修补;修补2:用环氧树脂浆料修补;修补3:用专用防水浆料修补。3.9质量检查验收3.9.1 一般规定:1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配备满足工作需求的质检员,质检员应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建设主 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2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过程中应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检查、抽样检验和构件质量验收。3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查、抽样检验和构件质量验收均符合本导则规定时,构件质量 评定为合格;不符合本导则规定时,构件质量评定为不合格。检查、检验和验收记录应妥善存档 保管。4

40、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检查、检验合格,产品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不符合本导则要求, 但不影响结构性能、安装和使用时,允许修补处理。修补后应重新进行成品验收,验收合格后, 应将修补方案和验收记录妥善存档保管。3.9.2构件生产过程质量检查:1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质量检查应对模具组装、钢筋及网片安装、预留及预埋件布置、混凝土 浇筑、成品外观及尺寸偏差等分项进行检查。2混凝土浇筑前模具组装应符合本导则3.4.4条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用钢尺、靠尺、调平尺等仪器检查。3预制构件采用的钢筋的规格、型号、力学性能和钢筋的加工、连接、安装等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

41、204的规定。4预制构件的钢筋骨架及网片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导则表 3.5.2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对照构件设计制作图进行观察、测量。5混凝土的配合比、性能指标、浇筑质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6预制构件浇筑、养护、脱模之后外观质量应符合本导则表3.8.5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对照构件设计制作图进行观察、测量。7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导则表3.8.6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对照构件设计制作图进行观察、测量。3.9.3 抽样检验:1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过程

42、中,应对钢筋、混凝土等主要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必要时,应 对预制构件结构性能进行抽样检验;2钢筋进厂后,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对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进行进厂复检,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进厂数量60吨为一个检验批,大于 60吨时,应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小于60吨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每批抽取5个试样,先进 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厂复检报告。3成型钢筋进厂时,应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应符合现 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

43、对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检验批量不宜 大于30吨。检查方法:检查成型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所用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厂复检报告。4预应力钢筋进厂时,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厂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厂复检报告。5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07规定分批检验评定,试样应在工厂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6预制构件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 相同

44、的混凝土组成,试件的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和100立方米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 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立方米时,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应少于一次;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 定。7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现行国家相关 标准的规定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8当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质量检查和主要原材料抽样检验合格,符合本导则规定

45、时,预制构件 结构性能可不作检验;当不符合规定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进行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 准的规定。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和使用。3.9.4构件质量验收:1预制构件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作隐蔽工程验收,在预制构件出厂前进行成品质量验收。2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进行预制构件的隐蔽工程验收,符合本导则规定和设计要求,其检 查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2)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牌号、规格、数

46、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 长度等;4)预埋件、吊环、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5)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等;6)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预埋管线、线盒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尺量等进行检查验收。3 预制构件出厂前进行成品质量验收,其检查项目包括下列内容:1)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2)预制构件的外形尺寸;3)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套筒、预埋件、预留孔洞等。4预制构件出厂前进行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应符合本导则3.8.5、3.8.6条的规定和设计 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查方法:观察、尺量等进行检查验收。5预制构件验收合格后应在明显

47、部位标识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合格标志。6预制构件出厂交付时,应向使用方提供以下验收材料:1)预制构件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表;2)预制构件出厂质量验收表;3)钢筋进厂复检报告;4)混凝土留样检验报告;5)产品合格证;6)产品说明书;7)其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3.10储存3.10.1预制构件的存放场地宜为混凝土硬化地面或经人工处理的自然地坪,满足平整度和地基 承载力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存放间距应满足运输车通行。3.10.2预制构件应按型号、出厂日期分别存放。3.10.3预制构件应按吊装、存放的受力特征选择卡具、索具、托架等吊装和固定措施,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在存放过程中预制构件与刚

48、性搁置点之间应设置柔性垫片,预埋吊环宜向上,标识向外;2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储存宜平放,采用专用存放架支撑,叠放储存不宜超过6层;3预制带肋底板应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各层预制带肋底板下部应设置垫木,垫木应上下对齐,不得脱空,堆放层数不应大于7层,并应有稳固措施;4预制楼梯宜采用托架立放,上部两点支撑。3.10.4预制构件脱模后,在吊装、存放、运输过程中应对产品进行保护,并符合下列规定:1木垫块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污染构件;2预埋螺栓孔应采取封堵措施。3.11运输3.11.1预制构件出厂日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低于30MPa;预应力构件当无设计要求时,出厂 日混凝土强度不应低

49、于抗压强度设计值的75%。3.11.2预制构件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并采用专用托架,构件与托架绑扎牢固。3.11.3预制混凝土板宜采用平放运输。3.11.4搬运托架、车厢板和预制构件间应放入柔性材料,构件应用钢丝绳或夹具与托架绑扎, 构件边角或锁链接触部位的混凝土应采用柔性垫衬材料保护。3.11.5预制构件运输到现场后,应按照型号、构件所在部位、施工吊装顺序分类存放,存放场 地应在吊车工作范围内。3.11.6预制构件运输前应选定运输方案,宜选择至少1条以上的可行路线进行运输。3.11.7运输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带肋底板从支点处挑出的长度应经验算或根据实践 经验确定。3.11.8预应力混凝

50、土叠合板的预制带肋底板的吊点位置应合理设置,起吊就位应垂直平稳,两 点起吊或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平面所有夹角不宜小于60度,不应小于45度。4施工安装和验收4.1 一般规定4.1.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 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针对叠合楼板和预制楼梯的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预制构件的进场及运输安装、模板支撑、钢筋 绑扎、混凝土浇筑、工程质量验收,其中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和预制构件的安装尤为重要。4.1.2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要综合考虑预制构件存放场地、场内运输道路以及塔吊的合理布置。

51、4.1.3预制构件的安装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施工前要进行专项培训,严禁未培训 上岗及培训不合格上岗。4.1.4预制构件的安装要合理选择并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 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方案。选择吊装预制构件的起重机械时,应关注的事项如下:1起重量、作业半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力矩应满足最大预制构件组装作业要求;2塔吊应具有安装和拆卸空间;轮式或履带式起重设备应具有移动式作业空间和拆卸空间;3起重机械的提升或下降速度应满足预制构件安装和调整要求;4应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包括统一施工指挥人、通信设备、通信指令等。4.2预制构件的进场、运输及存放4.2.1预

52、制构件及配件等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本导则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未经检验或不合 格的产品不得使用;应检查预制楼版的面粗糙度,面粗糙度不满足要求的不得使用;应检查预制 构件是否有损伤及损伤程度,损伤程度在可修补范围内的预制构件,应制定专项修补方案并应经 设计认可后执行,修补完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损伤程度超出可修补范围的预制构件不得使用。 4.2.2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制定预制构件场内运输与存放计划。4.2.3施工现场内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弯半径道路坡度。4.2.4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堆场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应 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预制构件装卸、

53、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预制构件 周转使用的场地。4.2.5预制构件装卸时应考虑车体平衡,采取绑扎固定措施;预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 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4.2.6预制构件运送到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 场地应设置在吊车的有效起重范围内,并设置通道。4.2.7预制板可采用叠放方式存放,构件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最下 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叠放层数不宜大于5层。4.3模板与支撑4.3.1结构的模板与支撑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应 保证其整体稳固性。4.3.2模板与支撑安装

54、应保证工程结构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模板安装应牢固、 严密、不漏浆,且应便于钢筋敷设和混凝土浇筑、养护。4.3.3预制板支座处宜采用与预制板可靠连接的定型模板。定型模板与预制板之间宜粘贴密封 条,在混凝土浇筑时节点处模板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图4.3.3)。梁匀板连接址模板构造I预F.板:2席模版:*密:封睑墙与板建按处模板构造L-fS制桓t #墙模根】3-密封胶魁向板板缝模板构造L-预制粮1 A模板;卜凸板30 50图4务3预制板与定型模板之间密且构造4.3.4为有效避免叠合板之间板缝连接处产生裂缝,叠合板板缝处模板构造应采用如下形式(图 4.3.4)。装修施工时,应在板缝凹

55、槽内满布玻纤网并采用腻子把凹槽挤压抹平。单向板板缝模板构造侦制版;模机;:i丹版图爪3.4 合板板缝模板构造4.3.5模板应采用水性脱模剂。脱模剂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并应有一定的成 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4.3.6叠合楼板的支撑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安装时,可采用龙骨及配套支撑,龙骨及配套支撑应设计计算;2宜选用可调整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柱作为支撑,龙骨的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应准确控制预制底板搁置面的标高;4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时,预制底板上部应避免集中堆载。4.3.7模板拆除时,宜采取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水平结构模板应

56、由跨中向两 端拆除。4.3.8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后浇混凝 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4.3.9当后浇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模板。4.3.10叠合构件的后浇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龙骨及下一层 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的后浇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混凝土强 度等级值的75%。4.3.11拆除的模板和支撑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集中堆载。4.4预制构件安装4.4.1 一般规定:1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作业应根据工期要求及工程量、机械设备的条件,组织有效的流水施工

57、;2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专项施工方案对各种工况作必要的安装施工验算;3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未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更改;4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中连接接头处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避免由于连续施焊引起的预制 构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5预制构件在安装过程若有损伤,损伤程度在可修补范围内的预制构件,应制定专项修补方 案并应经设计认可后执行,修补完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损伤程度超出可修补范围的预制构件 不得使用;6埋设于叠合层的机电管线宜作综合布线设计,避免管线交叉部位与桁架钢筋重叠,同一部 位的管线交叉不得超过2次。4.4.2安装施工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择有代

58、表性的构件或单元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确定 施工工序及工艺;2应复核构件安装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等;3应按工序要求检查已施工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4安装施工前,应在预制构件和已完成的结构上测量放线、设置安装定位标志;5吊装机具应满足吊装重量、构件尺寸及作业半径等施工要求,并调试合格。4.4.3预制构件安装采用的吊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吊具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2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建议选择设置分配梁或分配桁架 的吊具,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度,不应小于45度,并应保证吊车主钩位置、 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4.4.4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吊装顺序预先编号,吊装时严格按编号顺序起吊。4.4.5 预制构件吊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