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复习学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5097086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送别诗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别诗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别诗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送别诗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别诗复习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 送别诗复习学案 博兴一中 胡晓灵导入我们在高二时学过了唐诗宋词,对诗歌的题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像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闺怨诗等等。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像湖北卷考查过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过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等等,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送别诗的设题规律及答题技巧。明确复习目标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2、掌握鉴赏

2、送别诗及规范答题的的方法。复习过程一、高考试题透析1.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2007年高考湖南卷)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问题: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简析首联写少年时已伤离别,老来相逢更令人难堪。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的情景。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

3、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尾联写到了大雁南飞的秋天,诗人会寄信回来,告知重逢的日期,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审题题干有三个要点:“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点明了主旨;“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是指结合颔联、颈联的具体内容分析;“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侧重表达技巧的分析,首先要考虑抒情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指写景、怀古、用典、托物言志等。此题干要求围绕主旨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分析。答案颔联:“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

4、怆之情。“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

5、凤城:京城。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简析丹阳送韦参军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暮春浐水送

6、别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花飞卉谢。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复杂交织。 “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这首送别诗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

7、无穷。 审题第一题侧重考查炼字,注意水的多重寓意。第二题考查表达技巧,应结合内容进行作答。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二、得出表格: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借用意向考查点示长安君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妙用叠词烘托直抒胸臆大雁、秋天围绕主旨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分析。丹阳送韦参军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双关情景交融行舟秋寒鸦1.炼字2.表达技巧暮春浐水送别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

8、之情复杂交织。融情于景暮云流水三、答题技巧指导在解答诗歌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明确其表达方式,清楚它所借用的意向,明确其考查点,然后再用简练的语言形成自己的答案。四、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有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卷)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9、。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3.填表格: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借用意向考查点南浦别谢亭送别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参考答案1.同意。“看”,在诗中是回望之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2.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

10、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刘诗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五、总结: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像融情于景 烘托 以乐景衬哀情 想象 比喻等,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考虑周全,不要盲目草率的下结论。六、推荐阅读: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中送别-王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