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50957163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 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生物资源种类多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但目前与农村市场 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2.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耕地资源紧张农业水资源不足化肥资源短缺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农业资源质量不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环境污染严重3. 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 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

3、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一 热转换、光一电转换和光一化学转换。盟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加以利用,称为光一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 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一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 方式。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一化 学能转换4. 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少; 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水

4、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 水资源浪费 水土流失严重 不合理的开采利用利用:(1)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高效用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渠道 防渗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渠水渗漏,而且可以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 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输水管道代替 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 施。(3) 喷灌技术。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 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 成细

5、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4) 微灌技术。微灌是一种新型的最省水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它 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 面灌和喷灌,微灌一般属于局部灌溉。(5) 膜上灌技术。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以往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灌水,水沿放 苗孔和地膜旁侧渗水对作物进行灌溉。通过调整膜畦首尾的渗水孔数及孔的大小,来调整沟 畦首尾的灌水量,可获得较常规地面灌水方法相对高的灌水均匀度。(6) 地下灌溉技术。是把灌溉水输入地面以下铺设的透水管

6、道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普遍抬 高地下水位,依靠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浸润根层土壤,供给作物所需水分的灌溉工程技术。(7) 坐水种技术。是利用坐水种单体播种机,使开沟、浇水、播种、施肥和覆土一次完成, 特别适用于我国有小水源的旱地农业区。(8) 沟畦改造技术。沟畦灌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田间灌水方式,为了节水增产,可在精细 平整土地的基础上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以使沟畦规格合理化5、资源昆虫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工业原料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传粉昆虫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型资源 昆虫 生物技术研究用资源虫昆 法医昆虫 天敌昆虫天敌昆虫能有效地控制农田林区害虫。发挥作物耐受性和受害后的补偿

7、性,并采用稻田、果 园发展牧草绿肥,田内间作套种等措施,减少了用药,保护了天敌,创造了有利天敌繁殖扩 散的场所。要充分利用天敌“以虫治虫”,进行综合防治,控制害虫,生产无农药污染的绿 色食品。利用昆虫传粉节约了人工授粉的大量劳力,还可以得到蜂蜜、蜂王浆等产物。能为农作 物授粉的昆虫以蜜蜂和熊蜂为主,还有切叶蜂、凹唇壁蜂、粗腿透翅蛾等。油菜、棉花、瓜 果等农作物若有足够的蜜蜂传粉,产量可提高10% 20%。据报道,苜蓿切叶蜂用于草场 或人工草地,提高了豆料牧草种子结实率;早春利用壁蜂为果树传粉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6、植物资源有哪些特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可再生性:指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植

8、物具有不断的产生新个体繁殖后代和修复自身组 织器官的再生能力,它是植物资源的基本属性。易受威胁性:指植物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导致某些植物种类减少,以至绝灭的特性, 如人参、冬虫夏草、雪莲等。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植物化学分类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近缘属成份一般比较相似。利用的时间性:植物资源的采收,主要依据其个体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二个因素 决定了特定资源植物采收时间,用途的多样性:植物各类的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可栽培性:理论上讲所有的野生植物资源都可栽培,掌握植物生活环境和生长的特性有 利于植物的引种驯化。分布的地域性:地球上不同区域地理、气候、土壤等特

9、性的差异,决定了植物资源分布 的区域性。价值的潜在性:植物价值的有用和无用的相对性决定了所有植物都有潜在的价值,从生 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考虑,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资源的分散性:植物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分散于其他种群的特性。利用:充分发挥野生植物资源的优势,进行有计划而合理的采收、挖掘、砍伐和剥 取,使野生植物资源永远保持其资源优势,以永续利用。充分利用农业和生物技术及其先进手段,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及采 用遗传工程,使一些稀少、珍贵的植物资源迅速增加其数量,提高质量,为植物资 源的开发利用扩大或建立原料基地。通过提取、加工、精制等工业途径,

10、使植物资源按市场需要形成优新产品。采取一物多用综合开发途径。如山楂果在加工食品的同时同学可生产活性炭。7、简述种质资源在育种的重要性。(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遗传资源,才能丰富自己的创造。育种实践证明:在现有遗传资源中,任何品种和类型都不可能具备与社会发展完全相适应的 全部优良基因,但是可以通过育种,将分别具有某些或个别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特殊基因有效 地加以综合,育成新品种。(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 规律的研究深度。从世界范围内近代作物育种的显著成就来看,突破性品种

11、的育成及育种上 大的突破性成就多决定于关键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作物育种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 育种不断提出新目标。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育种者所拥有的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种质资源不但是选育新作物、新品种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 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讲,育种工作者或一个国家、地区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 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效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育种工作水平的 重要标志。(五)种质资源可以保护遗传多样性、避免遗传脆弱性野生种、近缘种、地方品种数量和面积减少现代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导致地方品种丢失新品种的单一性导致作物遗传脆弱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