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50947573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艺工技师考试资料参考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作物的种植方式有那些? 间作: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间种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 长。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 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其中高作物行数 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套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一部分时间同时生长在田间,即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多不分行,或在同

2、行内混播或 在株间点播。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 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它在中国大约巳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 应用较多,如小麦与豌豆混作、高粱与黑豆混作、大豆与芝麻混作、棉花与芝麻或豆类混作等。但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 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故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的面积近年巳逐渐减 少。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 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

3、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 培技术。但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 如马铃薯的黑痣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 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 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不同作物连作后的反应各不相同。一般是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的作物较耐连作;豆科、 菊科、葫芦科作物不耐连作。作物栽培是应用优良的作物品种,科学利用土地、种子、肥料、水

4、利、耕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将无 机物质和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和化学能的生产实践过程,受自然条件和其他生产条件的影响,又受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 术水平的制约。作物栽培的主要特点有:二、作物栽培的特点有哪些1 .严格的地域性作物生产离不开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各种类型作物生长均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地球上的环境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 及地域之间均有差异。大范围上有大的区域差异,小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纬度、地形、土壤、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 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采用的生产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构成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 如高温地区选择耐热作物,预防

5、热害的发生;高寒地区要利用耐寒作物,生产上注意预防低温冷害的发生;干旱地区应选用 抗旱品种,栽培管理上采用抗旱措施;低洼易涝地区则要选择耐湿品种,作物栽培上注意防涝。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物种 类和品种,要求作物栽培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切不可采取统一的作物生产方式或实行一刀切”, 以免造成失败,经济上遭受损失。2. 强烈的季节性由于天体运动,地球上的光、热、降水的供应呈现季节性的节律变化,作物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其生命过程在时间上与环境 的季节变化顺序具有一致性,作物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季节差异的影响。古人云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和“不违农时”都说明 了作物生产的强烈季节性。许

6、多民间谚语,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芒种不可强种”、“处暑不出头,到秋喂老牛”及现 代的水稻“不播五月种,不插六月秧”等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季节的深刻认识。要实现季季丰收,全年增产,必须合理掌握农 时季节,使作物的高效生长期与最佳环境同步。如果延误农时,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如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4月中 下旬播种,采用旱育苗方式,弥补积温的不足,延长水稻生育期,5月下旬插秧,不插6月秧,使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在 孕穗、开花和灌浆期处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之下,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3 .紧密的连续性人类不断繁衍,对作物生产的依赖也连续不断,因此,作物生产也必须连续不断,一个生产周期与下一个生产

7、周期、上一茬 作物与下一茬作物都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的。作物生产的连续性要求农业工作者要有长远的观点,做到前季为后季,季季 为全年,今年为明年,年年持续增产,不能有短期行为。4. 对土地的依赖性土地是作物生产的空间基础和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 生的农业资源。没有土地,作物生产就无法进行,许多人类的废弃物也不能经土壤转化再利用。因此,必须保护和合理开发 利用土地,保持地力不衰和土地的永续使用。5. 系统综合性作物生产是作物、环境和人为措施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因素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作物生产要求从

8、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采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妥善地处理和协调各种因素的 相互关系,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生产的总体效益。6. 技术的实用性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作物技术和生产力。虽然作 物栽培学也包含应用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能够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 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和经济安全。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之所以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就在于它的 实用性,解决了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推广10多年,至今

9、仍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技术。三、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前者有细胞周期,后者没2.前者分裂后一变二,后者一变四(4个精细胞或者1个卵细胞+3个极体)3.分裂后细胞内染色体 数目不同(前者是2N,后者只有N) 4.分裂后前者有同源染色体,后者(除去不正常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四、昆虫有哪些主要生活习性昆虫的习性,包括昆虫的活动及行为,是种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害虫有不同的习性,全面了解和掌握它 们的习性,有利于进行调查、预测和防治。主要生活习性分为食性、趋性、假死性和群集性:1、食性。昆虫对食料的选择很严格。据统计在所有的昆虫中,吃植物的约占48.2%;吃腐 烂物质的约占17.3%

10、;寄生性昆虫占2.4%;捕食性的占28%;其他都是杂食性的。按照昆虫取食食物的性质,可将昆虫分为:植食性。以生活的植物为食料,绝大多数花卉害 虫都是植食性的。如螃虫、钻心虫、地老虎等。腐食性。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料的害虫,如一些蝇子及部分金 龟子幼虫等。肉食性。以活的动物为食料的昆虫,所有天敌昆虫都是肉食性的,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根据植食性昆虫选择取食植物种类的多少,又可将其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等食性特征 类型:单食性。这类昆虫只取食一种植物,如梨茎蜂只为害梨树;柑桔爆皮虫只为害柑桔。寡食性。能吃一 科内或近缘科的多种植物,如顶梢卷叶蛾能为害蔷薇科的多种花木。多食性。能吃多种不同科的植

11、物,如棉螃、 舞毒蛾、桃蛀螟、吹绵蚧等。棉螃能为害74科285种植物。2、趋性。昆虫对外界的光、热、化学物质的刺激有趋向或背离的习性,叫做趋性。按照刺 激物的种类及性质,趋向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水性、趋触性和趋声性。其中以趋光性和趋化性 为最重要。趋光性。很多昆虫都有一定的趋光性,这是昆虫通过视觉器官,对于光源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例如 许多蛾子、甲虫、蝼蛄等都有趋向灯光的习性。不同种类的害虫对不同的光还有所偏好,玉米螟等趋向日光灯; 蝼蛄、夜蛾等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触角),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引起的所 应,谓之趋化性。利用昆虫这一特性可防治某些害虫,如用

12、醋酸诱杀地老虎成虫,用炒香的糠麸诱杀蝼蛄,用糖 醋液或杨树枝诱杀夜蛾类害虫等。3、假死性。一些害虫遇到外界惊扰就暂时停止活动或自动掉落下来,好像死去一样,叫做 假死性。例如苹毛金龟子、铜绿金龟子、一些象鼻虫、小地老虎和粘虫的幼虫等,在受到突然振动时立即作强直 性麻痹状昏迷,坠地装死。可以利用它们的假死性进行捕杀。4、群集性。有些害虫有群集性,特别是刚孵化后的低龄幼虫常常集居在一起,如舟形毛虫幼龄的幼虫常群集一起为害;幼龄的天幕毛虫在树杈间结网,群集网内;玉料螟在玉米抽雄以前集中在心叶内为害; 十八星瓢虫集居在一起越冬等等。(1)趋性昆虫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的一种反应称趋性。趋性主要有趋光性、趋

13、化性、趋温性、趋绿性、趋声性、趋磁性等。如黑光灯和糖醋液的使用就是利用了昆虫的某一趋性。(2)食性昆虫对食物的选择性称为食性。食性主要包括植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如天敌昆虫为肉食性。(3)群居性昆虫的群居性包括暂时群居和永久性群居两种情况。(4)自卫习性假死和拟态都属自卫习性。五、选配亲本的原则是什么1亲本性状互补性状互补就是杂交亲本双方“取长补短”,把亲本双方的优良性状综合在杂种后代同一个体上。2不同类型的 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相配组 不同类型是指生长发育习性不同,栽培季节不同或其他性状方面的明显差异的亲本;不同地理 起源是指虽一般性状方面可能差异不很大,但曾经较长期在没有品种交流的地区栽

14、培的品种。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 亲本相配,后代的分离往往较大,易于选出理想的性状重组合系统。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母本由于母本细胞质 对后代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后代性状多倾向于母本因此用具有较多优良经济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以具有需要改良性状的 亲本作父本,杂交后代出现综合优良性状的个体往往较多。4质量性状,双亲之一要符合育种目标用。5,一般配合力高的 亲本配组合六、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 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七、光合作用的意义1、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每年约

15、合成5x1011吨有机物,可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或动物界的食物,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 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约同化2x1011吨碳素,其中40%是由浮游植物同化的,余下的60%是由陆生植物同化的;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绿色植物在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蓄积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 人类所利用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木材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3、维持大气O2和CO2的相对平衡。在地球上,由于生物呼吸和燃烧,每年约消耗3.15x1011吨02,以这样的速度计 算,大气层中所含的02将在3000年左右耗尽。然而,绿色植物在吸收CO2的同时每年也释放出5.35x

16、1011吨02,所以 大气中含的02含量仍然维持在21 %。八、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 用。九、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1: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作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植物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 收缩等2: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植物会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也会消化的,最重要的意义应该是生长,为新陈代谢提供部分二氧化碳. 十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异同1、光合作用只

17、在植物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大部分生物体中都进行2、光合作用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在各个细胞中都进行3、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进行4、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5、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Nur fur den perso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

18、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e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ObKO gnq 刀Qge, KOTopbie ucno刀b3yQTC9 g_nq o6yueHU9, uccnegoBaHu忻 u He go刀*hbi ucnob3OBaTbca b KOMMepuecKux ie刀只x.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