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09040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2010,3,生理基础).ppt(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李虹 2010-2011秋季学期,第一部分 绪论,第一讲 心理学研究什么 第二讲 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讲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三讲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一节 心理遗传学的研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 神经系统 第四节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 2、从心理学的角度论遗传,第一节 心理遗传学的研究,生物产生同类生物的现象,称为遗传;生物前后 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遗传使物种保持稳 定;变异使生物不断变化和进化。,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1、人类复制的基本生物过程细胞分裂: 一个精子钻到一个卵子里,形成

2、合子,两个细胞变成一个细胞,这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生物过程形成胚胎。,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细胞繁殖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它分为四个时期。,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整个核看不见了,而在核的位置出现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但着丝点只有一个。蛋白质分子组成丝状物,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移到中部,平行排列。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每条纺锤丝拉着一个染色单体向一极移动; 后期:染色体分为两组,移向两极; 末期:核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丝消失,细胞一分为二。 有丝分裂的意义:保持均等的把染色体分给两个子细胞,不仅数目相等,而且每个子细胞得到的是染色体的一个完全相同的

3、副本。,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有丝分裂的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1、人类复制的基本生物过程形态形成: 细胞形成后会发生移动,组成清晰的层或块。不久, 细胞有了特异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 等形成(分化),分化了的细胞集合成组织,组织再 集合成器官,再集合成系统。然后就是生长过程,10 个月后瓜熟蒂落。,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神经细胞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 肌肉细胞 肌肉组织 肌肉系统,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1、人类复制的基本生物过程DNA的作用: 染色体主要由DNA、RNA、酸碱性蛋白质组成,还有二价阳离 子,特别是钙和镁。基因是DNA分子的一小段,遗传信息就 贮存在基因里。物种

4、不同,遗传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同。 DNA在遗传复制中执行两个主要功能; (1) 它包含遗传信息 的密码,个体需要按此发展;(2)它可再造遗传信息。 个体死亡了,种族却活下去;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下 一个生命周期又开始了。生生不息,万古长存!,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2、个体遗传的解释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是一组被个体遗传了的遗传品质内在潜 能,它来自遗传信息的作用。 表现型是一组在个体一生中都加以表现的品质外 在表现,它来自遗传和特定生活经验。,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2、个体遗传的解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显性的。只要在成 对染色体上的一对位点(基因在染色体

5、的位置)上存 在一个控制某性状的基因,这个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而与之成对的另一基因称为隐性。 隐性基因:只带有一个这样基因的杂合子不表现性 状,只有纯合子才表现性状。,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2、个体遗传的解释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是两对以上的基因决定的,它们的变异是连续的。一切数量性状的遗传都属于这一类。多基因遗传加上环境因素的作用,称为多因子遗传。人类许多遗传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如:糖尿病,胃溃疡,精神分裂症,裂唇裂腭都是多因子遗传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论遗传,2、个体遗传的解释性别的决定: 胚胎期Y合子多于X合子30%左右,出生时男多于女6%左右;35岁以后女多于男。,从生物学的角度论

6、遗传,1、双生子研究 高尔顿 2、遗传疾病对心理的影响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常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21-三体症(唐氏综合症):IQ:25-74之间。 (2)18-三体症:智力迟钝。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性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45-XO(特纳氏综合症): (2)47-XXY葛莱弗德氏综合症。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5p综合症(猫叫综合症)。,从心理学的角度论遗传,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由细胞体(cell body or soma)、树突(dendrite

7、s)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细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cytoplasm)。,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按突起的数量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按功能可以分为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内导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腺体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mico-circuitry), 这是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提供神经元生长的线路

8、;形成绝缘层;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构成脑血管屏障。,神经冲动的传导,什么叫神经冲动: 当任何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 用两根微电极,一根插入神经元的轴突,另一根与神经元的细胞膜相连,可以测到神经细胞内外的电活动。结果发现,轴突内为负,外为正,电压相差70毫伏。这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神经冲动的传导,静息电位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神经元细胞膜的特性有关,也与细胞内外的一些化学物质有关。神经细胞膜内外存在大量的离子,它们带有正负电

9、荷。膜外主要是带有正电荷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Cl-),而膜内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带负电荷的大分子有机物。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出入是通过所谓的离子通道(ion channel)实现的。细胞膜对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外流,而钠离子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这就是静息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动作电位是怎样产生的?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叫动作电位

10、(active potential)。,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密切相关。当动作电位产生时,神经纤维某一局部就会出现电位变化,细胞膜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但是,临近未受刺激的部位,膜外仍为正电位,膜内仍为负电位。这样,在细胞表面,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便出现电位差,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由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的负电荷的电流,构成一个电流回路,称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使临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由一处传向另一

11、处。神经冲动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没有细胞质相连,仅互相接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synapse)。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部分(轴突末梢的球形小体,其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它是神经递质的贮存所。球形小体前方的质膜叫突触前膜,神经递质是通过它释放的);突触间隙即狭义的突触,其间隔约200埃(1埃=10-8厘米)。突触后部分指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细胞体内一定部位,它通过突触后膜与外界发生关系,突触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体。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的

12、另一个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贮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子受体(receptors),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子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神经递质在使用之后并未破坏,它借助离子泵从受体中排出,又回到轴突末梢,重新包装成突触小泡,再重新利用。,神经冲动的

13、传导,(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兴奋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如乙烯胆碱(acetylcholine,Ach),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五羟色胺等。这些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抑制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opamine)等。,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回路: 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 (reflex arc)。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三节 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构造 2、中枢

14、神经系统 3、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构造,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 脊髓: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指令,也必须经过脊髓才能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等。,脊髓,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 活动有关,它支配呼吸、排泄和吞咽等,又叫“生命中 枢”。桥脑在延脑的上方,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之间传递 信息的必经之路。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 脑位于丘脑底部,小脑和桥脑之间。 在脑干各段的广大区域,有一种白质与灰质交

15、织混杂的 结构,叫网状结构(reticular system)。网状结构分上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结构保持大脑兴奋性,维持注意等; 下行结构对肌肉有加强或减弱作用。,脑干,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 间脑:丘脑和下丘脑共同组成间脑。丘脑:除嗅觉外,所有来自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倒入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因而对睡眠和觉醒也有作用。下丘脑: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具有重要意义。对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 小脑:在脑干背面,分左右两半球。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 边缘系统:包括

16、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等。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与记忆有关。,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丘脑,乳头体,扣带回,嗅球,齿状回,穹窿,透明隔,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脊神经:共31对。脊神经具有四种不同的机能成分: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按顺序:嗅神经,视神经,眼动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植物性神经:也叫自主神经,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脊神经,脑神经,1、大脑的结构 2、大脑的机能 3、大脑机能的各种学说,第四节

17、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左右两半球、脑回、中央沟及外侧裂分成额、顶、枕、颞四区,灰质、白质和胼胝体。,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及胼胝体,机能: 初级感觉区: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顶叶、颞叶、枕叶); 初级运动区: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中央沟之前的额叶运动区皮层); 言语区:不止一处,但都在左半球; 联合区:和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的关系。,大脑的机能,感觉区、运动区和言语区,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左右半球(第二讲链接).doc,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定位说: 加尔(Gall, 1758-1828)和斯柏兹姆(Spurzheim, 1776-1

18、832)的颅相说(phrenological theory)。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整体说: 开始:弗罗伦斯(Flourens, 1794-1867)的动物实验。 引起广泛注意:拉什利(Lashley, 1890-1958)的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机能系统说: 鲁利亚(1902-1977)把脑分成三个密切相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 信息加工系统:接受、加工与储存信息;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脑功能的各种学说,模块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认知神经科学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19、,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脑功能的各种学说,脑生物信号记录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 scans)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脑功能现代研究技术,1、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 2、神经-体液调节,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主要功能: (1)影响身体发育; (2)影响一般的新陈代谢; (3)影响心理发展; (4)影响第二性征的发育; (5)影响情绪; (6)影响有机体的化学合成。,内分泌腺的主要作用,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内分泌腺的主要作用,所有内分泌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下课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