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060805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K/3产品市场部财务组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2007-6-11目 录一、前言51.1、编写目的51.2、适用范围51.3、主要内容51.4、注意事项52.1、作业成本的适用客户62.2、作业成本客户的管理特性6三、金蝶K/3作业成本解决方案63.1、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外部挑战63.1.1、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导致竞争环境更加残酷63.1.2、出口退税率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73.1.3、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73.1.4、激烈的价格大战73.1.5、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73.1.6、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73.2、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内部

2、压力73.2.1、成本信息失真,导致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生产怀疑73.2.2、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出具相关报表83.2.3、粗放的成本核算模式,成本结果不够精确83.2.4、急需强化内部成本控制与分析,提升成本竞争优势83.2.5、如何推进绩效考核,以明确员工责、权、利83.3、基于价值链的全面成本管理解决方案83.4、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概述93.5、金蝶K/3作业成本解决方案的价值103.6、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的模块配置103.7、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功能介绍113.7.1、总体功能介绍113.7.2、明细功能描述12附录一:竞争分析21附录二:作

3、业成本的起源及发展历程211、作业成本法的历史211.1、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211.2、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221.3、卡普兰(Robert S.Kaplan)的会计思想222、作业成本法的背景221.1 、传统的制造业环境221.2 、现代的制造业环境233、作业成本法的概念231.3 、作业成本法231.4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231.5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提23文档控制更改记录日期作者版本更改参考/备注2002007-05-24佟晓光1.02007-06-11佟晓光2.0内容重新调整审校日期审校人版本审校意见200一、前言1

4、.1、编写目的由于金蝶成本管理系统目前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较对手产品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成本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今年也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了更好的把握时机,赢得市场,特制作本方案,希望能为机构同事提供实用的帮助,方便了解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提升自身价值,实现集团今年的业绩增长目标。1.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范围为机构的售前顾问、实施顾问、服务顾问、销售顾问。1.3、主要内容本方案涵盖了作业成本适用的客户、该类客户的管理特性、作业成本解决方案、作业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竞争分析及作业成本的起源及发展几方面内容。1.4、注意事项本方案为金蝶内部指导手册,用于售前顾问和售后顾问针对具体行业进行学

5、习和出具项目解决方案参考使用,文中结合作业成本的典型应用场景详细说明了K/3作业成本的实现思路,旨在帮助K/3售前和实施顾问更快、更好、更深、更直接的掌握和应用K/3。本文重点针对部分行业提出了K/3作业成本解决方案,而并非单纯的介绍流程及操作,故而并不能直接作为合同标书、售前解决方案及实施操作册等项目性文档使用。售前咨询和实施顾问可以以本文为蓝本,针对具体项目进行修正与裁减,从而快速形成适用于该项目的解决方案。二、作业成本应用需求分析2.1、作业成本的适用客户l 生产制造型企业是主要的目标客户,其他企业如商业企业适用l 技术密集型、多品种小批量、间接成本比重大且与工时/产量相关性弱;l 对成

6、本要求精细化管理,车间管理精细化到工序作业环节;作业成本旨在帮助企业精细化成本核算,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与作业级成本考核相结合,强化绩效管理。2.2、作业成本客户的管理特性l 主要面向订单生产,或期望对生产过程详细跟踪的企业;l 自动化程度较高,直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相对偏低,而间接制造费用所占比重相对较高;l 产品品种多,订单批量小,费用分配难度大;l 企业格外关注车间生产过程,十分重视工序成本,以此分析降低成本的方法与途径;l 基础管理相对规范,可以及时获取相对准确的生产产量、工时等基础数据。三、金蝶K/3作业成本解决方案3.1、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外部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从国

7、内市场到国际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透过这个舞台企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不期而遇。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原材料、能源、交通等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市场的不可预期,让企业把提升竞争力的焦点转向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目前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单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在众多产品品种中识别哪些产品盈利,哪些产品不盈利,更不了解每一张订单,究竟为企业带来了多少利润,每一道工序存在多大程度的浪费等一系列成本管理难题时刻困扰着企业。3

8、.1.1、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导致竞争环境更加残酷 据统计,目前世界500强中有400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安家落户,这些强大的敌手,让原来相对平静的国内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一批批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另一批企业又拨地而起,前扑后继的涌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企业面对的外部生存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企业靠什么优势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呢?3.1.2、出口退税率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掘起,贸易顺差的出现,导致一些西方大国的极大恐慌。为了减少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国家出台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加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了经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这给原本靠微薄利润维

9、持生存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么有效化解这种压力呢?3.1.3、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经济的发展自然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商品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消费者更加强调个性化、差异化。这就使得从前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将占据主导地位。产品的个性化必将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如何有效化解这个矛盾,以巩固市场份额,求得更大的生存间呢?3.1.4、激烈的价格大战 竞争的加剧让价格战愈演愈烈,价格的一降再降,直逼生产成本底线,这种竞争的结果将会加速一些企业的衰退和消亡,如何才能在这场价格大战中获取最终的胜利呢?3.1.5、产品更新

10、换代的步伐加快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更新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产品创新的速度与质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产品创新将会对产品结构产生变化,继而可能会对生产布局产生影响,那么如何保证创新,同时又要保证利润的稳定不升呢?3.1.6、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破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和不得不出应对的价格大战,企业如何才能获得平衡,即保证持续发展,又实现利润最大化呢?纵观这些挑战,无不牵动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低成本、高利润是每个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

11、通过打造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拉开与对手的差距,将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而内部压力也越来越突出。3.2、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内部压力3.2.1、成本信息失真,导致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生产怀疑 财务部门做为企业基本活动的支持部门,承担着汇总反映整个经营活动过程的重任。大量的统计与计算工作耗费了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相对较少,各部门独自进行本部门的信息记录与反映,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了许多信息孤岛。由于这些孤岛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且在统计口径上存在着不一致,同时考虑到部门考核的影响,一些部门报送财务的信息又存在一定的虚假成份,导致

12、财务的成本核算结果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构成情况。又使得业务部门及管理层对财务的工作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效果。3.2.2、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出具相关报表 由于成本核算需要收集大量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分配、计算,所需时间较长,手工处理的条件下,易出错,且效率不高,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时常出现不能及时出具相关报表的现象;此外,大量的核算工作耗用了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而用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时间相对较小,无法真正发挥财务人员的战略决策支持作用。所以,企业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工作效率,更快、更准的实现成本核算。3.2.3、粗放的成本核算模式,

13、成本结果不够精确 由于国内的管理多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故对成本核算也采用相类似的方法,如分类法,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可以简化日常核算工作量,但却带来了另外的负面影响,即成本核算的结果不够精确,对于品种较多的企业会产生成本分配不均,一些成本分配给了与成本生产无任何关系的产品上,无法真实还原产品成本构成,对于企业合理分析产品结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极大的影响。3.2.4、急需强化内部成本控制与分析,提升成本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价格压力也让企业感到难以应对。一方面企业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利润的稳步增长,基于这种压力,通过强化内部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来实现这两个目标

14、是最佳选择。那么如何强化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便成了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3.2.5、如何推进绩效考核,以明确员工责、权、利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各部门及人员的考核也有存在较大差别。绩效考核有助于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强化企业执行力。但对于业务部门,尤其是生产部门的考核最为困难,故许多企业都选择通过成本指标的下达来推进企业的发展,规范企业的操作,明确员工的责、权、利。3.3、基于价值链的全面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科学的成本战略。而要想有效施行这项战略,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执行的成本管理体系与制度,同时,还要借助一套工具来保证这套体系与制度的有效执行,进而

15、实现企业的成本战略。这套工具不仅要适应企业现状更应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金蝶K/3全面成本管理渐进式解决方案金蝶K/3全面成本管理解决方案,实现算清产品成本,落实部门级责任考核,到评估订单赢利,到作业成本管理,最后达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全员、全面、全过程考核。帮助企业逐步细化成本责任单元的考核,提升成本管理的质量,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实现精放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化,最终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金蝶K/3全面成本管理解决方案,在四十万企业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丰富的行业化成本管控体系。3.4、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概述作为金蝶全面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全

16、面吸取了各类先行探索、理论实践精髓,全方位集成财务、物流、车间管理等系统,实现了内部协同作业,全过程跟踪生产作业与过程。帮助企业提升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率,更大限度的实现节约挖潜,改善成本信息失真的现状,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信息,强化企业竞争力。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对象,突破传统的成本对象概念,以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直接作为实质上的成本对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单成本”管理体系。精细化的成本核算过程,引入了成本中心概念,彻底打破部门成本核算模式,完全避免无谓的半成品编码,成本管理真正细化至车间每个作业、每个工序。3.5、金蝶K/3作业成本解决方案的价值3.5.1、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为产

17、品定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传统成本法下计算出的结果常有差异,甚至相差悬殊。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成本核算的关键即是费用分配标准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标准才能核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制造费用占成本比重的快速提升,原有的工时及产量两种费用分配常用标准已不能够真实反映产品成本,而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灵活的分配标准并辅以自定义分配标准,极大的满足了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求,使成本信息更加真实,为制定合理的产品销售价格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3.5.2、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及质量以往企业的财务成本信息经常会受到业务部门

18、及领导的质疑,成本核算时间长、效率低。应用本方案后,此类现象将会得到极大改善,在保证提高核算效率的前提下,让成本信息更加真实、准确,更好的服务于相关业务部门。3.5.3、量化控制车间在制品、将进度管理精确到工序 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管理车间在制品,保证了企业财务物资的完整、安全;同时,可以更好地跟踪生产进度,将车间作业考核细化到了工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3.5.4、持续优化企业生产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以及时获取来自每一道工序的成本信息,便于深入分析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增值与非增值环节。进而持续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3.5.5、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与

19、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苦苦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有时反而会越降越升,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真实反映成本构成的相关信息,以至于无法准确找出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采用本方案后,可帮助企业深入作业层次进行管理与监控,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合理性进行细致分析,为降低成本提供坚实的依据。3.5.6、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明确产品发展战略和市场发展战略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背景下,采用本方案将帮助企业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相对准确地确定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据以合理地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辅助决策层确定企业整体的产品发展战略及市场发展战略,结合市场与企业自身条件优化产品结构

20、,配置内部资源,专注发展获利的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5.7、为企业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为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需要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作业成本的施行,有助于企业成功开展绩效考核,及时获取各项考核数据,将考核细化到车间、班组、工序等。并通过作业成本管理来达到改善各部门绩效的目标,最终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3.6、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解决方案的模块配置基本模块配置:仓存管理、存货核算、作业成本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选配模块配置:财务管理产品、物流管理产品特别说明:在不采用车间作业的情况下,作业成本可以核算生产任务单的成本,但无法实现工序成本的

21、核算。3.7、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功能介绍加工费用检验费用加工检验产品A产品B作业成本法检验费用产品A产品B加工费用制造费用传统成本法3.7.1、总体功能介绍项目产品1产品2分配标准10H15H加工费40¥60¥检验费40¥60¥合计80¥120¥加工费标准10H15H加工费40¥60¥项目产品1产品2检验标准4次1次检验费80¥20¥合计120¥80¥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3.7.1.1、系统具有实用性、易用性、可执行性、先进性等特点,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l 成本对象的突破:打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将销售订单或生产任务单直接作为成本对象,便于按单核算成

22、本及订单的盈利评估。l 费用分配标准的突破:在保留传统完全成本法下的产量及工时等分配标准的基础上,将作业动因及资源动因两个概念在系统中以灵活的分配标准形式予以实现,从而极大丰富了费用的分配标准(如产品批次、工序次数等)。l 成本归集对象的突破:突破了传统成本基于部门的成本核算,实现了精细的成本核算,可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成本中心、工作中心与工序。帮助企业分析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作业有降低成本的潜力。3.7.1.2、在上述突破的基础上,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了如下主要功能:基础资料中有关成本对象、成本项目、要素费用等的处理l 在定义物料信息时可定义默认成本项目,作为该物料耗用划分至成本对象的默认成本项

23、目,在定义部门信息时需定义部门的“部门属性”,即车间、非车间;l 成本对象、成本项目、要素费用等成本核算项目;l 成本对象可体现成本计算的方法。l 在成本资料中可通过公式定义分配标准l 可通过四则运算定义复合分配标准;l 提供三类预设分配标准。数据录入分费用录入、产量录入,数据源与其它系统集成共享l 初始数据可以引入;l 材料费用查询直接调用仓存管理系统的生产领料单数据;l 折旧费用、人工费用录入可引入总账数据,新增的其它要素费用可引入总账的费用凭证数据;l 投入产量查询直接调用生产任务管理系统的生产任务单;l 废品产品录入可引入生产任务单汇报和车间工序汇报数据; l 完工产量查询直接调用仓存

24、系统的产品入库单。按要素费用为主线进行费用分配l 对材料要素费用在本期所有符合条件的生产任务单之间进行数量、金额分配;l 对人工、折旧及其它要素费用在本期所有符合条件的生产任务单之间进行金额分配;提供向导式成本分步计算,实现成本计算和出入库核算的功能l 由系统根据出入库情况自动判断成本计算步骤;l 对生产任务单汇集的投入总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间分配;l 计算产品所耗用的明细材料的成本;l 对分类法成本对象按产量系数分配到明细产品;l 对成本对象耗用的自制物料进行成本还原。提供多凭证模板,提供多种科目来源、多种金额来源l 一种业务单据可设置多种凭证模板,并提供了标准凭证模板;l 提供了多科

25、目来源,包括:费用单据上物料的存货科目、生产领料单上的对方科目、部门的核算科目、成本中心的核算科目、固定科目等;l 系统会根据凭证模板中科目下挂的核算项目与单据上字段的对应关系,自动将单据上的相应信息携带到凭证中;l 提供多种金额取数来源,包括各费用录入表数据、费用分配表数据、成本计算单等。3.7.2、明细功能描述 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了与金蝶其他系统的完美集成,可方便产量及费用等数据的自动采集。详见下图:金蝶K/3作业成本核算流程图l 主要功能:为满足企业对销售订单全程跟踪的需要,金蝶K/3 ERP提供了对生产任务单采用工序跟踪的方式。即在建立起销售订单与生产任务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后

26、,对生产任务单进行严格工序跟踪,以对生产任务单的加工进度,生产耗费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同时,利用作业成本系统核算出每道工序的成本。借助金蝶K/3 ERP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财务对业务的监控,以财务透析生产过程,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基础资料设置:此功能将完成所有与成本计算相关的各项基础资料的设置工作,便于系统完成成本的自动核算基础资料分配标准设置界面 自定义分配标准界面如上图所示,作业成本突破了传统成本以产量、工时为分配标准的局限,可通过自定义功能,实现更加多样、更加科学的分配标准,保证产品成本的精确度。产量归集:主要是完成投产量、完工产量、在产品产量、废品产量的收

27、集工作。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了与金蝶其他系统的无缝集成,此处的投产量来自于生产任务管理系统,完工产量来自仓存系统,废品产量可以自车间管理系统或生产任务系统引入数据。费用归集:及时准确的费用归集是成本核算的前提。除材料费用外的其它要素费用均须在此处录入(或从K/3其他模块引入),材料费用的录入和仓存管理系统集成,此处调用仓存系统生产领料单功能。作业成本费用归集功能展示图 除了可以引入金蝶其他系统的相关数据外,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还提供了实用的外部数据引入功能,可从多种渠道实现相关费用数据的采集,减少重复工作,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以提供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折旧费用录入展示图费用分配:作业成本管理

28、系统提供了所有生产费用的分配功能。以材料费用为例:可根据用户录入的领料单内容自动判定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若是直接费用无需调用费用分配标准,若是间接费用则根据用户设定的分配标准,选择的费用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并生成费用分配报表供用户查询。由于作业成本区别传统的完全成本,故作业成本的费用分配可细化到成本中心、工作中心、工序,实现工序成本的核算。材料费用分配界面图金蝶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提供了三种费用分配方法:手工、自动、向导。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满足不同客户对费用分配功能的需求,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有机地将部门、成本工心、工作中心、工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费用直接分配到了部门、成本

29、中心、工作中心、工序上,实现了看得见了精细化管理。成本计算:将分配完成的费用按照基础资料中指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计算,最终计算出每张销售订单的成本。在出具订单成本的同时,还可生成每张生产任务单、成本中心的成本构成。为企业进行作业有效性及效率的分析提供准确数据。系统提供了简洁高效的向导式计算模式,帮助用户完成最终的成本核算,在开始计算前会首先检查成本计算合法性,以保证各项成本计算的有效性。在整个计算执行过程中也可随时返回上一操作步骤或取消计算,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相关报表: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计算单、销售订单成本跟踪汇总表、销售订单成本跟踪明细表等。成本计算单展示图凭证生成功能: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30、的凭证处理可将各事务类型反映的各业务流程单据按凭证模板生成凭证,可根据凭证模板上选定的科目属性生成不同的凭证,如数量金额凭证、外币凭证等,单据上的核算项目(包括自定义的核算项目类型字段)信息也可传递到凭证。还可对生成的凭证进行查询和修改,并实现了单据和凭证之间的连查,物流和资金流在本模块实现同步。附录一:竞争分析金蝶K/3作业成本管理,实现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突破。针对所有竞争对手(以用友U8为主)。l 金蝶K/3,提供了作业成本管理模块。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功能,彻底打破部门成本核算模式,突破传统的成本对象概念,以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单直接作为实质上的成本对象,全方位集成物流、车间管理等业务系统,全

31、过程跟踪生产作业与过程,帮助企业成本管理真正细化到车间每一工序每一作业,利用精确的作业成本信息改进作业,消除无增值作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从产品成本、订单成本到作业成本的全面成本管理。l 用友U8,简单的工序成本管理系统仅停留在概念上,所谓“成本中心”即是部门,是费用归集、成本计算的最小单元;工序成本只统计材料费用,不能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附录二:作业成本的起源及发展历程1、作业成本法的历史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1.1、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

32、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l 作业(activity),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

33、生产管理之中。l 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l 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l 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萌芽。1.2、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斯

34、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l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l 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l 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

35、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1.3、卡普兰(Robert S.Kaplan)的会计思想20世纪末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全面兴起。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

36、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加

37、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认为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系

38、统中变为可控。所以,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2、作业成本法的背景1.1 、传统的制造业环境当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是劳动力密集型或机械密集型的连续加工的生产线作业时,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会计是足够的。因为大部分的生产成本都体现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工厂管理、机器运作成本等都与人工或工时有密切的联系,即便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存在任意性,但它不构成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对产品成本的正确确定没有很大的影响。1.2 、现代的制造业环境随着企业

39、生产过程的日益自动化,生产制造从连续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小规模、客户化的生产方式,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间接成本包括生产计划成本、质量控制成本、产品市场成本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已不能核算出合理的产品成本。3、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卡普兰教授作为最初的反对以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来分配间接成本并计算产品成本的学者之一,提出了计算产品成本的另一种方法:基于驱动成本的作业来分配间接制造费用入产品成本。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1.3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产品从间接作业中的受益程度来分配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间接作业包括订单、质检等活动。作业成本系统确认以下两点:l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l 在现代制造环境中,对于很多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和机器工时是没有意义的成本动因。1.4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l 作业: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l 资源:指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所有间接制造费用。l 成本动因:是导致作业发生的因素,因而决定作业成本的大小。总的来说,成本动因以交易或作业数量来计量。1.5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提l 企业有分配成本的需要,如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l 企业有大量的制造费用需要分配;l 企业有复杂信息的提取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跟踪产品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