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5052156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0.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第1课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B质问 桎梏 幼稚 炙手可热C喉咙 笼罩 垄断 得陇望蜀D楼盘 搂抱 头颅 光怪陆离【答案】B(B都读zh。)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奇数 通缉 豆萁 放荡不羁 掎角之势B商榷 雀跃 宫阙 声名鹊起 生性怯懦C茁壮 琢磨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D谚语 笑靥 砚台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答案】C(C都读zhu。)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不耻相师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而绝江河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案】B(例句和B都是意动用法,A名状,C横渡,正常用法,D使动。)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A基本相同,其余不同B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C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D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答案】B二、(9分)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孔子师郯子襟三江而带五湖吾得兄事之 朝歌夜弦目吴会于云间 择善而从之俊采星驰 燕赵之

3、收藏A/B/C/D/【答案】C(名状/名动/意动/形作名/动作名)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答案】A(A是主谓倒装。)7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卿欲何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不然,籍何以至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子何恃而往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B/C/D/【答案】D(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

4、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妇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

5、谓曰:“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明方孝孺童贤母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政一任之一:全,都。B元季无政 季:指后期或末期。C俾小民佃者代输 代输:代理运输。D宜减息

6、一斗,以为乡率 率:表率。【答案】C(代输:代为交纳租赋。)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贤母躬抱持洗涤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不足宁出己粟以输宜减息一斗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ABC D【答案】B(说童贤母之孝;说她持家有方;说她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

7、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里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她。【答案】C(“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到她的“乐善好施”。)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_(2)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_(3)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_【答案】(1)于是一家人和睦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2)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3)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老百姓生活困难的富人的做法。参考译文: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

8、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童贤母聪明能干,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筹划得都有条有理。不久,童家慢慢兴盛起来,等到童处士去世后,每个儿子长大了,娶妻生孙,全部听从童贤母的教诲。于是一家人和睦

9、相处,一起吃饭,不分家过日子,家庭之间,收入支出有规矩,长幼有序,对待别人有恩惠,对待宾客有礼节,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童贤母。先前,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社会动荡。大户人家都用资财结交官吏,应该交纳的租税,让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代交,里长借此而获取好处。每亩田地征收四升米,佃民因此贫困不堪。正好赶上童贤母家里的人做里长,于是童贤母催民交纳租税,让减去一半,不够的宁愿拿出自己的粮食代交。乡里的贫困老弱的人家依靠这而不至于生活困顿。明朝洪武初年,宁海以及邻县闹饥荒,乡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当时童贤母家里有几仓麦子,她召集几个儿子说:“受饥荒的人很多,而我们家里幸好有很多麦

10、子,怎么忍心借这种时候来获取加倍的利息呢?你们这些人不要效仿他人,应该减去一斗的利息,来作为乡里人的表率。”于是大儿子遵从母亲的意思,和各个兄弟去做这件事。同时告诉县里,请求禁止那些多取利息而让百姓生活困顿的富人的做法。童贤母喜欢施舍帮助贫穷孤弱的人。不能养活自己的人,童贤母就送给他钱粮,不要求其偿还。同时还给他娶媳妇,帮助他建立家业。像这样的(得到帮助的)有二十多人。有来诉说饥饿的,童贤母就拿东西给他吃。遇到别人有困难,考虑到事情可以排解,就嘱托儿子们帮助排解。后来有的人忘恩负义,童贤母也绝不与之计较。对于不义之人,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靠近;对于不合情理的事,童贤母告诫家人不要做。她揣料世事,

11、非常明智有远见,即使是男子也赶不上。家人婢仆上千,她都能够说出姓名,并且明了每个人的饥饱苦乐以及能力性格,家人没有怨恨她的。1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陆游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注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斑白的代词。蒲盒: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江城

12、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诗的中间两联与苏词作比较,看两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4分)答:_(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答:_【答案】(1)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相似,只是苏轼直抒情怀,陆游寓情于景。苏词直率,如江河直下;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意思对即可)(2)据字面分析,此诗似以“空”字贯穿始终。但在那空冷之景中跳动的,正是一颗灼热的心。诗人的空漠之感,起于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而若没有那难以忘却的旧情,也就不会产生眼下的空虚之感。至于空无之念,更是创巨痛深之后的愤激之言。否

13、则,诗人决不会如此情深意发,诗也决不可能具有这么巨大的感人力量。(意思对即可)13填空。(任选一题)(5分)(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_”,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_”,白居易琵琶行“_,相逢何必曾相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_”。(2)我国明代剧作家_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牡丹亭就是他的杰作。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_刻画了一个顽固保守的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老病有孤舟同是天涯沦落人镜中衰鬓已先斑(2)汤显祖套中人或装在套子里的人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说不尽的风景桑永海那位年轻诗人的句子,至今仍

14、被人们传来传去“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但是,依我看,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风景,并且是动你思动你情的风景,是与远方陌生风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方说故乡的茅屋,屋前那株萧萧白杨。离开故乡几十年了,我经常忆起这样的一个场景:海兰江边,沙滩上,晚霞升起的时候,一帮朝鲜族小朋友看群鸟从林梢飞过,拍手齐声唱起一首朝鲜族童谣,一遍又一遍,直到鸟儿变成小黑点儿,融进绛紫色晚照。那童谣唱的是:“嘎嘛嘎嘎嘛嘎,尼林吉皮不日不特大!”(老鸹子啊老鸹子,你家房子着火啦!)用朝鲜族小孩话说出来,顺口押韵,抑扬顿挫,特别好听。这首童谣,就和故乡的晚霞树林江流黄昏,和驮着夕阳匆匆赶路飞回家去的鸦雀,和张

15、着大口鼓腹而歌的朝鲜族小朋友,像少时读过的唐诗宋词 ,铭记在记忆里了。那境界,大概跟辛弃疾“斜日寒林点暮鸦”的词意有些相近。但又不大确切,因为小孩子心里那时是很快乐的。类似的人生体验,定是人皆有之的。比如萧红,黑土地和呼兰河水痛苦的乳汁养育了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流落香港,身心交瘁,她仍对遥远的呼兰河,对故乡的火烧云,对后花园,对园里的蝴蝶、蜻蜓、蚂蚱,对小黄瓜、大倭瓜总之,对那些再熟识不过的故园风物人情,至死不渝,倾注了满腔痴情,所以才有了呼兰河传这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小小的“百草园”,不也是鲁迅童稚时代的乐园吗?罗莎卢森堡,身陷囹圄,仍对生活充盈渴

16、望。墙角一株小草,铁窗外树枝上一只鸟儿的啼鸣,西天一片晚霞,夏季里一阵骤雨,一只飞进牢房里嗡嗡叫的大土蜂,都让她悚然惊喜。她的狱中书简,我读了五十年,百读不厌。以是观之,不是“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而是正如风景画大师东山魁夷所言:“归根结底,风景到处都有,问题就在于观察者这一方”。然而,在风景面前,我们感情和审美心理也并非简单划一、黑白分明,有时是很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着的。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尤其是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人们的心灵经受着深层的文化冲撞,更其如此。比如明治维新以后的东京,急速变化着的街道上,唯美派作家永井荷风怀着一颗诗心,苦苦追寻历史上江户文化绚丽的晚景:“时势的变迁,每日

17、都有些往昔的名胜古迹被毁坏,这些都使我的市内散步带有无常悲哀与苦寂的诗趣。”(晴日木屐)最富凄寂之美的是那篇夕阳你看荷风先生踏着木屐,携把雨伞,穿过喧闹的东京市区,到郊野遥望富士山。他面对如血夕阳,临风怀想江户时代古典牧歌般悠远的情味和背景,那是怎样一种无奈和不堪的情怀啊!我想起我们风景天下独绝的长江三峡。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曾经三次游历这个诗之长峡,还在巫山老城和白帝古城分别盘桓一天一夜。更不会忘记第一次乘船入夔门,蓦然抬头,看见孤崖上沐浴着晨光的白帝城的心情。去年一个晚间,我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三峡大移民纪录片。突然,出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即将大撤离的前夕,上千名少年

18、学子,着统一校服,整齐列队肃立在江畔山坡上,面向危崖上的白帝古城行注目礼、告别礼!上千的少年齐声诵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童稚的洪亮声音响彻峡江长空,声声撞击着我的心。只不过几秒钟的镜头吧,我已是泪流满面。我知道,彩云缭绕的白帝诗城将永远悬在中华民族的心坎上。但,她的遗址,毕竟要沉没江水中了。现代文明,确是一把双刃剑啊!唉,说也说不尽的风景。(读者xx第5期)14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归根结底,风景到处都有,问题就在于观察者这一方。_现代文明,确是一把双刃剑啊!_【答案】“感情与审美心理”决定风景是否存在。(言之成理即可)现代文明

19、虽推动了时代的前进,却破坏了原始自然的风景。(言之成理即可)15划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_【答案】过渡,承上启下;由前文对故乡风景的回忆怀念引出下文讲述诗人作家漂泊他乡、身陷囹圄对风景的感触;进而引出结尾三峡学子告别古城的场景,及个人受到的撞击而泪流满面。(言之成理也可)16文章结尾部分,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三峡学子集体告别古城的场面,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作用何在?(6分)_【答案】照应文章开头的“动你思动你情”及对故乡风景的怀念,说明“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风景”;阐释“社会转型的时代,尤其是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人们的心灵经受着深层的文化冲

20、撞”;感慨“现代文明的双刃剑”给人带来的社会进步与风景破坏的隐忧。(言之成理即可)17“说不尽”三字,应该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含蓄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试作归纳。(6分)_【答案】你真正熟悉的地方,更有风景,并能动你思动你情;不同的人生体验与不同的感情与审美心理,都能在心中产生风景;现代文明的前进,既应推动社会发展,也应保护原始自然的风景。六、(15分)1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相关问题。(4分)12日,就在社会热议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时候,两起校车事故相继发生:广东顺德,一辆校车与一辆货车相撞,37名学生受伤。江苏丰县,一辆运送小学生的校车侧翻掉入水沟,导致15人遇难。惨痛的事实再一次

21、警醒我们,校车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而反思这两起事故,校车安全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一面。与以前事故多因“黑车”、“超载”引发不同,这两起事故均涉他因。从事故初步调查看,校车除质量不过硬外,驾驶员操作不当、路况条件恶劣也是重要原因。违章车横冲直撞,道路上危机四伏。丰县校车为什么一避让就翻车?顺德校车在泥头车、工程车蜗行牛步的事发路段,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时速”?选文有一处标点错误,将_后的_(标点)改为_选文有一错别字,将_改为_选文中有一成语使用不当,将_改为_选文划线处有语病,请改为:_【答案】“受伤”后的句号改为分号。“严竣”改为“严峻”“蜗行牛步”改为风驰电掣“除校车质量不过硬外”19阅读材料,给

22、文段下一个结论,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语音的古今差别是很大的,从几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第一,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是有许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其次,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旧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shng)。”又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其中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是“平仄不调”的。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郭”、“白”、“一”、“别”四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归入仄声,可是现在“郭”、

23、“一”是阴平,“白”、“别”是阳平,于是这四句诗就成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了。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_【答案】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从古到今都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有了变化”每处1分,共5分,超字数扣1分)20阅读相关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吴菊萍,阿里巴巴员工,浙江嘉兴人。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不慎从10楼坠落,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后来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终康复,救人的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其事迹感动国人,感动世界,

24、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经网友提议,杭州市政府出资为吴菊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建造了一座雕像。这座雕像的底座上还需要镌刻一段文字,请你完成。【要求】:(1)语言富于文采,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2)字数在2550字之间。_【答案】示例:美丽纤细之手成为爱的化身,它接住的是孩子,托起的是生命,是希望,是未来。(撰写的文字,内容上,切合雕塑内容,或颂扬,或富于哲理;形式上,符合题目的修辞、字数等方面的要求。)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

25、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写作指向】话题“在路上”,浅显易懂,审题难度不大。但是,若不深入理解材料含意,这个作文也易平庸化。如去上学的路上,去看电影的路上,去XX路上,等等。“在路上”,是一个比喻型话题,有象征意义。从所给材料来看,这个“路”是人生历程,“

26、在路上”,显然是指在人生之路上。正如引语中所说,人生之路有着“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充满诱惑的红罂粟”,这些都预示着人生是在挫折和迷茫中前行的,但正如北岛在诗中所言: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即便人生之路崎岖难行,我们也有不灭的梦想和心中的圣地要去追寻。因此,这个话题,准确的立意应该与人生、理想、追求、苦难、挫折等有关。话题是一个介词短语,可以根据立意自设合适题目,也可以用添加法,将这个话题补充完整用作题目。“谁”在路上?在路上怎么样?即补出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来。这个“谁”,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国人,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这个(或这些)人在路上

27、做什么呢?不论在路上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在路上,享受着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坦然面对;等等。这样一来,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文章的内容也有了。【佳作赏读】泪与旗唐黎在去往生命之湖的路上,那满地的落英与不尽的萧索勾出了我眼中的泪,可我却不能让我生命坚毅执著的旗倒下。在路上,我不敢看我看到的。那些上帝为我布置的景色叫我如何面对与欣赏,它们是风也瑟瑟,雨也潇潇;那些上帝为我设下的岔道叫我怎么解读,黑夜里歧路万千,让我如何走好;那些上帝为我安排的行人,要我用什么方法去陪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要我怎样攀登。我好迷惘,神啊,救救我吧!清冷的月光中,是谁吹起了羌笛?那天上的云不散,可我的神已乱;那地上

28、的水在流,可我的心已断。这一切要叫我如何面对?这凉风暖风都是悲风,这过去未来都是伤痛。在路上,我不敢想我想到的。虽然没有谁来禁锢我的思想,可毕竟未到过生命之湖的我尚未成熟。二十年后的我会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宫殿里,还是生活在别人的冷眼与嘲笑里却仍未背弃心中的理想?在生命的路上,风放肆拼命地吹,无端拨弄我的眼泪,当记忆的弦缠绕住过往的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夜深人静,唯有孤独徘徊于路上,心中仅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微微凄凉与苦笑的泪。在路上,我不敢做我想做的。我想当一个英雄,可惜没有那个胆量;我看见许多污浊不堪的世事,在我的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演出,我想伸出双手,却是无能为力,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心生怨

29、怒;我拥有爱心,却没有那份勇气将之释放,这分明是一种痛苦。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击,让我疲惫不堪。时间在无言中消逝,萍踪花影,飘飘荡荡,苦苦挽留也只有一缕微香。脚步朝着生命之湖,回想起曾经有过的景色与如今的情状,怕只怕秋来望那落叶满地,怕只怕春来看那花如泪凝。但我依然不愿将生命的旗丢下,即便是我泪流满面,也要让旗做我在路上拼搏过的见证。看生命的路上:月在窗影上移,花在石阶下残,树在月光中摇,泪在烛光中闪。看我:将在路上,扛着一面大旗,像狂风一样舞蹈,心生呼啸。【名师点评】作者对话题理解准确,明确指出在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会“勾出了我眼中的泪”,但不能退缩,“不能让我生命坚毅执著的旗倒下”,主题鲜明,紧扣话题。作者开头先提出全文的中心,然后从三个方面平行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因而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全文语言流畅,尤其结尾两段,充满了诗情画意,极具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