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

上传人:住在****帅小... 文档编号:15040237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Ⅰ》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8(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东北大学22春“法学”法理学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缴纳B.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分期缴纳C.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D.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参考答案:D3.为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客体称为()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直接客体C.犯罪的同类客体D.犯罪的复杂客体参考答案:C4.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

2、而是规定可以援引其他规则来明确本规则内容的法律规则,是准用性规则。()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唯一方式。()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B7.法律后果就是法律责任。()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相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法律

3、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工具。()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法律程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形式和必要条件。()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犯罪客体要件的意义在于()A.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性质B.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C.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D.有助于正确量刑参考答案:ABCD12.在对罪犯量刑时,常见的酌定情节有()A.犯罪的动机、手段B.犯罪人的一贯表现C.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D.犯罪的时间、地点参考答案:ABCD1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B.

4、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参考答案:C14.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主体而言只是一种可能性。()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参考答案:B16.不同法的形式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5、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包括()A.目的相同B.行为对象相同C.前提(起因)条件相同D.危险的来源相同参考答案:AC18.根据故意形成的时间,可将犯罪故意分为()A.预谋故意B.确定故意C.突发故意D.不确定故意参考答案:AC19.出于一个故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惯犯参考答案:C20.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是犯罪参考答案:A21.甲乙相互斗殴

6、,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伤害罪D.紧急避险参考答案:A22.承担法律责任必然要接受法律制裁。()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3.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A.法律的认识错误B.对象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参考答案:C24.关于假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

7、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D.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参考答案:ABC2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参考答案:C26.下列犯罪中属于不作为犯罪的是()A.非法拘禁罪B.遗弃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受贿罪参考答案:B27.法律关系是法律

8、实现的必经阶段。()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8.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9.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在于()A.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B.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之一C.是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之一D.是区分重罪与轻罪的标准之一参考答案:ABCD30.应有权利就是法定权利。()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1.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A.调查被害人的行踪B.明确的犯意表示C.开始着手实施犯罪行为D.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参考答案:AD32.下列关于驱逐出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驱逐出境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B.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C.驱逐

9、出境附加适用时,应当在其他刑罚执行完毕后将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中国国境D.驱逐出境不可以适用于犯罪的无国籍人参考答案:D33.从某种角度讲,权利就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4.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参考答案:C35.下列选项中属于处断一罪的有()A.连续犯B.持续犯C.吸收犯D.牵连犯参考答案:ACD36.法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7.甲向乙讨债不成,遂将乙劫持并关押月余。

10、甲的行为是()A.继续犯B.连续犯C.牵连犯D.结合犯参考答案:A3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B.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C.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参考答案:D39.甲与下列何人的共同盗窃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未满16周岁的乙B.未满14周岁的丙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丁D.精神病患者戊参考答案:C40.公法和私法主要是英美法系国家法的分类。()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1.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在于()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不同

11、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志不同C.犯罪的时间不同D.犯罪的地点不同参考答案:AB42.关于犯罪中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

12、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参考答案:ABCD43.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意表示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参考答案:B44.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包括()A.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B.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C.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于教唆犯,一律从重处罚参考答案:ABC45.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属于第二性的义务。()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6.下列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是()A.从犯B.犯罪后的态度C.中止犯D.防卫过当参考答案:B47.法的形式渊源是指表现法的内容的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8.执法权的性质属于判断权。()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9.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A.被迫性B.自动性C.彻底性D.有效性参考答案:BC50.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之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完成之后参考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