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说的作文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5039026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清明节传说的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明节传说的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明节传说的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清明节传说的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节传说的作文(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清明节传闻的作文汇总十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作文依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争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清明节传闻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共享。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1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晋献公,他有个妃子叫骊姬。由于骊姬的儿子奚齐想继承王位,骊姬便想方设法地设计谋害太子,太子申生被逼无奈,只好悬梁自尽了。骊姬奸计得逞之后,又想杀害申生的重耳,重耳听到风声就连夜慌张逃出了皇宫。重耳逃出皇宫时,身后跟着数百个随从,可是在逃亡路上,须要经验的磨难数不胜数,几百个人的队伍变成了几十人,最终只剩下几个人了。有一次,公子

2、重耳饿得快昏倒了,手下的忠臣介子推就把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烤熟了给重耳吃,以表自己的一片忠心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重耳得知骊姬已被诛连九族时,便回到皇宫执掌了政权,这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读后感。晋文公把以前忠于自己的人,都封官加爵,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一个人说起了介子推,晋文公才猛然想起了他,就派御林军出去找他,然而,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顺当。御林军去介子推家三次都家门紧锁,晋文公就亲自去他家,不想,介子推辞背着老娘,二人一起逃上了家对面的绵山。有人给晋文公提议说:“我们把这座山三面点火烧了,只留下一面不烧,介子推就会从不烧火的一面下来的。”晋文公果真采纳了他的看法,照他说的方法做了。结果,大火

3、烧了三天三夜,仍旧不见介子推的影子。等到大火熄灭后,御林军就上山去看,只见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课烧焦的柳树而死了。这棵柳树的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名。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把其次年去祭拜的那天定为“”。唐朝时,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就是现在的清明节。在民间清明节里就有吃寒食的习惯了。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2再过几天就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增加对这个中国人自己的节日的了解,我特地让爷爷给我讲了关于清明节的传闻

4、故事。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着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偏僻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慢慢复原了精神,当重耳发觉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当上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时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许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见皇上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老母亲静静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惭愧不已,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特

5、别难找,把绵山点燃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觉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特别难过。晋文公走时,从树洞里发觉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还把那棵老柳树封为“清明柳”。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安静。没想到一个简洁的节日背后却有着如此感人的故事,我真为古人感到傲慢。“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不小禁声吟诵起来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3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根据阴历制定的

6、,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起先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

7、墓的日子,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季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闻: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接连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赤胆忠心的人,始终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闻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

8、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寻,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办法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觉介子

9、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敬重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其次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

10、祀,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望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家立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特别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

11、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4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相传在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春游的好季节。春游早在唐代就已起先,历代承袭成为习惯。春游除了观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

12、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加生活情趣。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如同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清明节还有很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春游之风也极盛。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5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

13、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改变,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支配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节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清明节一到,气温上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亲密的关系。但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改变、时令依次的标记,而节日则包含着肯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

14、清明节扫墓。 根据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节:“清明节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别气氛。 清明节,又叫春游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节春游,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6在我的家乡对清明节有这样的传闻,

15、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赤胆忠心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恩人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恩人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后来传闻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恩人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恩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恩人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恩人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寻,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办法说

16、,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恩人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恩人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恩人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其次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祀恩人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恩人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春游。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7“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静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

17、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并在心里静默地为他们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华蜜和欢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远处春的景色渐入我的视线,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挑红,遍地金灿灿的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又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起先,一个充溢期望和祝愿的起先。这是一个春的季节,一个充溢希望的季节,一个新的生命起先的季节,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将来充溢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妙的人生。清

18、明季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相识。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8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着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偏僻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慢慢复原了精神,当重耳发觉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时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许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静静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

19、惭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简单,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觉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觉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其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祀,发觉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9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

20、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接连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赤胆忠心的人,始终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闻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大门紧闭。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寻,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办法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

21、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觉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如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

22、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敬重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其次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望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家立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特别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

23、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呼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节传闻的作文 篇10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着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偏僻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就

24、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慢慢复原了精神,当重耳发觉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 ,流下了眼泪。在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这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时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许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静静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惭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简单,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觉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觉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这就是清明节的传闻,一个凄惨的传闻。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