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150342288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这是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想必大家都有学习过论语。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5篇,盼望大家喜爱!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冲突.作为一个理科的同学,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化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觉别人的错误,也不简单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简单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

2、所学也.”所以,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冲突.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行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熟悉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挡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

3、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训练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

4、他对他父亲的教导长期不加转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训练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教导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5、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知我们灵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肯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6、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汲取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宏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美无边,山之所以高,是由于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由于它乐观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需擅长从平凡的人身上吸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伴侣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训练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很多伟人.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

7、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恳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学问,.”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

8、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2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受很深,不但学到了很多学问,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训练思想的训练家,他的训练思想和训练方法对中国的训练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9、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学问以后,在肯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开心的嘛!有志同道合的伴侣从远处而来,不也是欢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愤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学问的印象,还会从旧的学问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争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好,一起沟通生活、沟通学习,真的是很欢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由于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

10、恨、愤怒,应当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虚心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其次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学问悄悄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意,教育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虚心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许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假如一心一意培育仁德,就可以消退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打算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

11、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漂亮、和善,受到许多人的宠爱,可见,培育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乐观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乐观的作用。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3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始终闪烁着特殊的光线。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线,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月的人们所推崇,所憧憬。 今日,是一个经济飞速进展,共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调适对他人的心

12、态,是首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观问题。面对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对敌人慈爱就是对敌人残忍。论语中,长者们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有空闲的时候,多多去翻一翻这种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古书,每次掩卷深思,都会使你的思想升华。 “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是孔子在叙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轨迹:三十岁能够自强独立,四十岁对各种事情都了解了,而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而到六十岁就一切坦然面对,任何“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思,我们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岁

13、月匆忙,时间如梭,转瞬间我已在教室里度过了8个春秋;回首过去,不禁反躬自问: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什么,人生境界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负着“祖国的盼望”这一使命,就会由心底涌动起动力的源泉,激励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学习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云:“饭疏食陋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吃着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而另一方面,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可以看出圣人的事业并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终乐观地迎接将来,对将来布满着信念和盼望,而且把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以至于完全沉醉到工作的欢乐中去了。难怪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是:“

1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读到此处,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身为一个同学,我究竟有没有做到同学应尽的责任。我有没有学习着并欢乐着呢?我有没有对学习产生埋怨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宗教改革家路过一个工地,很多人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那个人没好气的回答说:“你看不见我在服苦役呀!”他又去问其次个人,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平和多了,他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改革家又去问第三个人,只见第三个工人擦了擦头上的汗,微笑着说:“我在建筑一座教堂。”这三个人做的事情一模一样,但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却不同:第一个的态度是悲观主义态度,他把任何事都当作是生活

15、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前的苦难也是的确存在的。其次个的态度称为职业主义态度,因此他知道这一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也知道他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资。第三个人则是抱负主义态度,也就是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认为有价值。孔子云“发愤忘食而知老之将至!”和第三个人一样,都是用欢乐的心态在工作着,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使得他桃李满天下。并且成就了孔子一代圣贤的英名。 简洁地说,论语用最简洁的话语、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圣人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哲理,论语的内涵博大精深,意蕴深长,值得我们青少年伴侣深思熟读之、领悟运用之、发扬光大之,让这颗国学经典中的灿烂明珠永放光线。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4

16、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22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22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头动摇。“”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今埋没人间。 论语毕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闲逛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神秘。 纵然,论语经受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究竟是经典中的经典。

17、经典永久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5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22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22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头动摇。“”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今埋没人间。 论语毕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

18、”呢?怀着这些疑问,我闲逛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神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训练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简单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实行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当然是好的,能避开很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进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脆弱性。 君子是一个

19、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抱负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养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善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凄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担心的春秋时代,诸侯国

20、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生气地说:“是可忍也,熟不行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进展成为了他同学孟子的政治主见。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的王室贵族;敬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敬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明显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 纵然,论语经受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究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久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语文必修1名著论语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